透过历史遗迹看齐文化

摄影:王金智

稷下学宫遗址

坐标:淄博临淄区刘家庄

稷下学宫始建于战国齐桓公田午(公元前374年至公元前357年在位)时期,因其近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而得名。它兴盛于齐威王、齐宣王时期和齐愍王前期,中衰于齐愍王后期,恢复于齐襄王时期,随着公元前221年秦灭齐而消亡,历时约150年左右。稷下学宫遗址的范围很大。北起邵家圈村西,南至刘家庄南,西至遄台(刘家庄西南),东至故城大城、小城西墙。2003年,临淄区政府在刘家庄东北、张皇路南侧,立稷下学宫遗址标志碑一座。稷下学宫是当时世界上举办最早、规模最大的官办大学,是我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摇篮。

摄影:王金智

齐长城遗址

坐标:济南长清泰安、淄博博山青岛等地

长城遗址横亘于齐鲁大地,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2500余年。齐长城西起黄河,东至黄海;东西蜿蜒千余里,几乎把整个山东南北分为两半。齐长城遗址史称千里齐长城,源于济南市平阴县,古济水河东岸,从大峰山山顶通过,蜿蜒千里,直达青岛市黄岛区东于家河村北入海。此军事巨防,蜿蜒起伏在1518座山峰上;它历经平阴、长清、肥城泰山区、泰安郊区历城章丘莱芜、博山、淄川沂源临朐沂水安丘莒县五莲诸城胶南黄岛共19个县市区的94个乡镇、办事处。2001年06月25日,齐长城遗址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齐长城的修建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据考证,它的修建,借鉴了城池防御的手段,具有重要的军事、建筑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价值,非常值得研究和探索。

摄影:王金智

遄台

坐标:淄博临淄区齐都镇

遄台,是春秋战国时期,位于齐国都城临淄西郊的一座著名高台建筑,在今临淄区齐都镇刘家庄西南、齐都镇桓公小学西北。春秋时期,遄台是进入齐都临淄的最后一个驿站,故又名“歇马台”;战国时期,遄台周围曾改建为赛马场,此台为齐王和贵族、大臣们观赏比赛的看台,故又称“戏马台”。春秋时期,晏子与齐景公曾在遄台辩论“和与同”的关系,提出了“和而不同”的光辉论断;战国时期,孙膑帮助田忌曾在遄台与齐威王赛马,并凭借智慧取得了胜利。

摄影:王金智

孔子闻韶处

坐标:淄博临淄区齐都镇

孔子闻韶处位于临淄区齐都镇韶院村,相传是当年孔子在齐国欣赏韶乐的地方。“孔子闻韶处”碑,立于1912年,书写者为葛家庄人、庠生马庆煜。

公元前517年,孔子来齐都临淄,在齐国上卿高昭子家中做了家臣。他曾随高昭子入齐国宫廷观赏齐《韶》,并向齐国太师研习齐《韶》歌舞。他沉迷于齐《韶》的艺术境界,曾如痴如醉,认真研究学习,三月不知肉味。因齐《韶》所表现的仁政理念与孔子的政治思想相合,故孔子曾发出齐《韶》“尽善尽美”(既有高度的艺术性又有高度的思想性)的赞叹,留下了一段奕世佳话。

长勺之战遗址

坐标:济南莱芜区

长勺之战是公元前684年发生在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此次战役,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

长勺之战遗址位于今莱芜区苗山镇杓山南,这里有杓山和长勺氏居住遗址。

遗址西起苗山镇灰堆村,沿方下河而上,经杓山前,东至苗山镇石湾子村,河两岸为丘陵,山间平地最宽处1.5公里,适合战车作战条件,符合《曹刿论战》的“惧有伏焉”的地形。苗山镇的常庄以东是齐国和鲁国的分界线,符合“遂逐齐师”的地理条件。村民在这一带用土时挖到一些零星的青铜剑等兵器。

摄影:王金智

齐故城3号排水道口

坐标:淄博临淄区凤凰

临淄齐故城大、小城设有3大排水系统,目前发掘有4处排水道口。3号排水道口属于2号排水系统,位于临淄齐故城大城西墙北部,在今凤凰镇王青村东南。此排水道口,建在高14米左右、厚30至40米左右的城墙下,用巨型天然青石垒砌而成。城内的积水自东南而来,经此排水道口,向西北排出城外,注入城外的系水。此排水道口,呈东西向,长43米,宽7~10.5米,深3米,分进水道、进水口、过水道、出水口、出水道五部分。过水道内部结构复杂,石块交错排列,不直通,既能排水又不让城外的敌人借此钻进城内,在设计建造城建设施的同时,兼顾了其军事防御功能,充分体现了齐人统筹兼顾的思维方式、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是整个排水道口建筑设计的最精华所在。因此,此排水道口被誉为世界同期排水建筑史上的杰作。

摄影:王金智

阚家寨冶铸遗址

坐标:淄博临淄区齐都镇

阚家寨冶铸遗址位于临淄区齐都镇阚家寨村南。2011年至2013年,考古人员对此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发掘中出土了一大批有关金属冶铸的遗迹和遗物,如窑炉、铸坑、水井、窖穴以及铸范、铁渣、铁制品和铜制品等,证明该区域在战国秦汉时期是一处大型的冶铸工场作坊区,包括铜器铸造、钱币铸造、熔铁铸铁、铁器加工等。另外,考古人员还揭露出一处西汉时期的铜镜铸造作坊址,证明临淄是汉代铜镜铸造中心之一。据悉,这是国内外古代铜镜铸造作坊址的首次科学发掘。

马陵之战遗址

坐标:临沂郯城

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桂陵之战的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在马陵全军覆没,随之田盼又以“减灶”之策诱魏国庞涓中计,追至马陵山中伏身亡,齐军乘胜追击,俘太子申,全歼魏军。

齐魏马陵之战古战场遗址公园位于马陵山核心区庞涓沟,在郯城县泉源乡,是公元前341年齐魏马陵之战决战地。2001年,马陵古战场被中国军事科学院定为中国古代军事科学教研基地。庞涓沟为马陵战场核心区域,众多名胜古迹众多,也是该公园的核心区域。

摄影:王金智

晏婴墓

坐标:淄博临淄区齐都镇

晏婴墓位于临淄区齐都镇永顺庄东南350米处,墓高11米,南北长50米,东西宽43米,为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之墓。墓前中间立有明万历二十六年五月(1598年)山东巡抚尹应元题“齐相晏平仲之墓”石碑一幢,两侧有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重修碑两方。唐代时,政府对此墓进行保护,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曾下诏,晏婴墓十五步之内,禁止砍柴割草。明清时期,晏婴冢是临淄八景之一,八景诗中有“古冢遗迹怀晏相”之句。清代,晏婴冢前还曾建有晏子祠。

1981年,临淄区政府围绕晏婴墓修建了围墙,南面开门,以作保护。1982年秋,摹刻清道光七年《古代圣贤传略》所载晏平仲像,同时刻置晏子传略石碑。2012年至2013年,临淄区文物局对晏婴墓进行了重新整修,并于墓前两侧新建了两面“晏婴事迹”文化墙,以汉画像的形式,对晏婴爱民、廉洁、谏君、智慧进行了全面展示。

摄影:王金智

殉马坑

坐标:淄博临淄区齐都镇

临淄齐故城东周墓殉马坑,位于大城东北部、姜齐贵族陵墓区内,在今临淄区齐都镇河崖头村西。此殉马坑,是一座大型东周墓的附属部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考古人员在河崖头村发掘了五座东周墓,此墓为其中之一。因当时将其编为五号,故名为五号墓。此殉马坑,位于五号墓主墓的东、西、北三面,呈“冂”字形,全长215米。殉马当在600匹以上。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堪称世界奇观。

据史书记载和考古资料,专家考证五号墓和殉马坑的主人是齐景公。齐景公名姜杵臼(或吕杵臼),是姜齐第26任国君,在位58年,为齐国执政最长的国君。齐景公在贤相晏婴的辅佐下,对内实施改良政策,尚俭、爱民,对外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与邻国友善,使齐国在列国中长时间保持了大国地位。据说,齐景公特别爱马,光个人就拥有良马4000匹。五号墓气势恢宏的殉马坑,规模庞大的殉马葬式,既反映了齐景公的奢侈豪华,也从一个侧面显现了齐国当时国力的强盛,为研究春秋时期齐国的经济、军事和殉葬制度,提供了极为珍贵的佐证。

Hash:e03bc182221f2d6eee5845074d9348d3fbd19cc2

声明:此文由 文化大观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