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佳构遍古镇

富安古街上现仍保存有明清建筑140多座。1987年全国文物普查时,江苏省文物专家在富安老街区发现了9处明代住宅,分别为:卢氏住宅3处,王氏甲、王氏乙、董氏、崔氏、张氏、贲氏住宅各1处。经省市文物专家多次考察后,认为在苏北平原同一地点发现这么多保存完好、风格特异的明代民居实属罕见。1995年4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富安的9处明代住宅为第四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经江苏省文物局批准,富安镇启动了王氏甲住宅、贲氏住宅和张氏住宅的修缮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修复后作为镇史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景点开放。

镇史馆

图书馆

那么,千年古镇富安为什么会出现明代建筑群呢?

据天启四年(1623年)的《淮南中十场志》中记载,当时的富安场“东北滨于大海,尽为灰亭草场,西南边阡累陌,禾黍油油,皆沃壤也。因地较高,土较腴,常时高邮堤坏,洪水暴至,北去诸场,悉罹其害,而富安独否,不可谓非生是地者之厚幸也。”意思是说,当时的富安场土地肥沃,又因其地势高而免遭高邮湖下泄的洪水之殃,在地处沿海的各盐场中十分幸运。而富安地势高是源于唐大历二年(767年),李承任淮南黜陟使时,取今日串场河之土,筑捍海堰,亦为虎墩地势之高的原因之一。

从《淮南中十场志》《东台县志》《富安社志》的记载来看,古之富安“襟淮抱海”,天然的海湾成了良好的避风港,加之海生资源的丰富和里下河地区土壤的肥沃,为先民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优越的地理环境,加之地处偏僻,吸引了各地的移民和逃避战祸的难民。东晋“永嘉之乱”以后.中原先民大量南迁,“按原籍贯设置侨州、侨郡、侨县”,“所侨置的建陵县泰州东北七十里的东台境内”,富安当属其内;唐代苏州七姓共赴苏北做生意而在富安扎下根;宋代自范仲淹修筑海堤后,原先定居在距富安西北三里路虎墩的先民,不断南迁,以堤为界,筑屋而居;后又有元末张士诚据守平江兵败而明代洪武赶散;直到清代商贾云集富安开店办铺,做盐、茶、漆、烟等生意。据《东台县志》记载:明洪武五年(1373年)在泰州设盐运分司,洪武二十五年(1393年)泰州盐运分司移驻东台场,管辖富安等“十(盐)场”。富安场明初原有旧额户354户,人口1909人,至清康熙九年(1670年)增至15123户。时人何坚在他的《楚公浚富安运河碑记》中记载:“泰州分司隶场十,首富安。”

至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富安老街区建筑文化的发展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富安的明清住宅为民居,并非官宅,多从苏州、杭州徽州等地来的民间富家所置。是盐业生产成就了富安的兴盛,是江南、皖南、浙江等地源源而来的移民造就了富安的历史与文化。

就富安的明代建筑群而言,由于富安南长江,北对黄河故道,长期受南北方建筑文化的渗透与融通,所以富安的明代住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南北交汇的建筑文化特色。这些明代建筑工艺精湛,风格各异,各具特色,既有南方的徽式建筑,又有北方的四合院建筑,还有适应沿海气候的乡土建筑,古街两侧皆为“前店后坊”的商业建筑。这些明代建筑均为硬山造,外为清水墙。用青砖小瓦而筑造的一座座明代住宅,以体块为媒介,在空间上相互穿插,构造成异常丰富的环境序列;在色彩上,青灰色的砖瓦和白色的纹头脊,统一为冷色调;在体形上,立面的构成要素主要是长方形,大大小小的长方形元素横竖结合,组成一个“目”和“日”的大的长方体;在布局上,主次分明、内外有别、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使这些建筑物给人以三维空间的视觉艺术美感,给人以一种统一、均衡、和谐的整体美的艺术享受。外观给人以一种端庄、朴实、淡雅的感人魅力,而局部雕琢美的情趣又古而新颖、丽而不俗,增添了整体美的神韵。这种局部与整体的统一美,增强和丰富了环境序列,使人感受到空间的诗情画意,体现了当时商人的富有,同时也彰显商人融会贯通,兼收并蓄,融合晋商、徽商的建筑艺术和营建技巧。有明一代盐、茶等商贾建造的民居群以其特有的建筑文化,在古代建筑史上写下了辉煌一页,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史的珍贵文物。

雕梁画栋

除了九处明代建筑外,在富安不能不提及的还有一处规模较大的朱家大院。“朱家大院”坐落在富安镇老大街南侧的古双巷和小温泉巷之间,占地约2200平方米,有房屋62间。此住宅建于清晚期至民国20年,主要是由清秀才朱铭甫和其子爱国名将朱华建造的。解放后,朱家大院由房管部门统一管理,至今基本保存完好。2004年6月,东台市人民政府将“朱家大院”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朱家大院整体建筑给人以一种端庄、朴素、淡雅之美感,是苏北地区晚清至民国建筑中少见的名门大宅。厅堂为七架梁结构,明间宽阔,一丈四尺六寸,次房和厢房也都在一丈零六寸左右。次房的间口尺寸尾数为六,是取“福禄双全、六六大顺”之意。堂屋、厅屋前檐墙上皆用磨制的青砖砌成;门墙上部两边的青砖上雕有树木花草图案。屋面的瓦当、滴水均有“福、禄、寿、喜”文字和“荷花牡丹蟠桃蝴蝶、兽面”等纹饰,还有部分瓦当图文兼用,如“日月、安全”等字。东侧由于小温泉巷南宽北窄,设计成梯形房间,连接处的“左右逢源”上端都刻有花纹,非常精细。所有建筑为青砖、小瓦、木架结构,室内用罗底方砖铺地,天井用小青砖侧铺。

朱家大院讲究配套完善,60多间房屋分作堂屋、厅屋、厢屋、书房、磨房、仓库、草房、实物房、浴室等。除此以外,还有水井、花园、花台、畜圈、禽舍等。堂屋、厅屋皆为走马廊檐,厢屋及其他用房皆建有回廊,取“回水归堂”之意,且下雨天在其间行走,不需打雨伞,穿雨鞋。原大院内的文娱设施齐全,有图书室、棋牌室、品茶室、赏鸟室和花房等。当初在这里,随处可见花鸟鱼虫,各种花草有数十种,鸽子有100多只,狮子狗有10多条。

朱华的父亲朱铭甫是名秀才,南北文友较多;朱华在隐居富安前曾经东征西战、走南闯北,所以他们在设计住宅时,能吸取各地之长,兼融南北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所谓北方建筑风格,即东西并列两排,每排三个组合,分成6个“四关厢”,具有北京“四合院”的特色;而浴室则采取北方炕床的做法,下面作火床,上面置浴盆,既简便又实用。所谓南方建筑风格,即两座清代古屋为“徽式建筑”,建有“马头墙”,建筑不施彩绘,外墙为清水墙,门窗梁柱皆髹以桐油,显示出无声的天然美。

富安地处黄海之滨,风大雨急,地面潮湿,所以朱家大院还从整体上保持了沿海建筑的特点。从防风角度出发,房屋的高度比较适中,檐高都在3米左右,屋脊平角居多,且脊身高度都在一两砖之间,后墙和山墙皆不留窗户,利于防风防湿。

Hash:5063a3f342992f2fed68712e7055337f6f7e2ede

声明:此文由 茧都富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