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运河古镇合作机制会议之典型 | 江苏邵伯

邵伯因水而兴、因埭成镇,因东晋太傅谢安在此筑埭治水惠民而得名,迄今已有1600多年建镇历史,镇域面积约106平方公里,人口约10万。

邵伯段运河全长16.8公里,唐宋以来逐步发展成为“南北舟车孔道”,邵伯发展成为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镇。

进入新时代,邵伯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战略,坚持保护与利用同频、传承与创新并举。目前,邵伯明清运河故道、古码头群、古堤、淮扬运河主线(江都段)等四处运河遗存已经被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点、段,邵伯船闸已成为内河航运最智能、最便捷的船闸之一,广大船民亲切地称之为“水上高速”。

近年来邵伯镇致力于建设主客共享的“运河精华地”,努力让大运河真正成为“居民的运河”、“船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

挖掘甘棠文化、讲好邵伯故事。虽历经千年,如今的邵伯运河老街依然肌理丰满,保存着大码头、甘棠树、巡检司、斗野亭镇水铁牛等历史遗存,谢安、苏轼、文天祥、朱自清等文人墨客也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近年来,我们以运河遗产保护展示为核心,打造邵伯古镇景区。将谢安、“九牛二虎一只鸡”等名人故事、运河典故有机地融入公园景观中,让居民和游客进一步感受古镇风情、传承文化经典。

完善旅游配套、创新生活理念。我镇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运河遗产周边停车场、游客中心、智慧旅游等配套设施。按照居民和游客的需求变化,不断创新《邵伯锣鼓小牌子》、省级非遗《邵伯秧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以游客能接受、群众能听懂、孩子能学习的方式,组织非遗文化进景区、进乡村、进校园。实施绿色航道示范工程、退渔还湖工程、渔民上岸工程,通过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文化空间的拓展与营造,原生态生活的维护与提升,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梦里水乡

加强管理服务、打造产业集聚。邵伯美食融运河南北风味于一体,被授予“大运河美食文化传承基地”称号,我们坚持培育壮大地方运河美食产业,通过21年旅游龙虾节的宣传带动,邵伯龙虾成为运河美食文化名星菜,串起了养殖、集散、销售的美食产业链,形成了龙虾美食一条街和龙虾菜系,带动了近万名百姓致富。我镇以运河古镇、文旅新镇、运河观光带为主打板块,周边配套特色乡村旅游点,着力打造集邵伯湖和大运河游览、古镇体验、美食品尝、运动休闲功能为一体的运河风情小镇。

[对话] 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人民政府镇长 方学东

差异化发展打造运河明珠

近年来邵伯镇积极响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正积极推进运河风情小镇的建设,通过一系列工程的实施,这里的街道更漂亮了、河道更清洁了、交通更通畅了、空气更清新了、小镇居民的业余生活更丰富了,广大游客到邵伯不仅能品尝到食尖上的美味,欣赏到大河大湖美景,还能体验非遗文化的大餐。

自邗沟开凿到东晋谢安筑埭治水直至当代航运复兴,留下了邵伯埭、邵伯船闸、自流灌溉渠等丰富的水工遗存,向世人展示着运河儿女的智慧结晶。其中,邵伯船闸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我国船闸发展史的生动缩影,也是苏北运河航运史与水利发展史的最好见证,现在邵伯船闸依然是南北水上交通的中心枢纽,单日船舶通过量逾100万吨。邵伯船闸已成为内河航运最智能、最便捷的船闸之一,船民亲切地称之为"水上高速"。进入新时代,邵伯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战略,坚持保护与利用同频、传承与创新并举,已经形成了以古今运河为主线,包含有运河文化生态公园、邵伯保卫战纪念馆、大运河遗产区、古镇历史街区、运河船闸等共18个参观景点,具有浓郁的运河水乡风情特色小镇。邵伯镇在运河的孕育下,仍然在蓬勃发展。

然而,目前邵伯镇也有发展的难点,邵伯运河段仅仅作为一段航道,没有码头集散中心,无法形成产业集聚,在产业发展、城镇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遇到了发展瓶颈。另一方面,古镇景区发展也面临难点,包括历史遗存开发利用不够、旅游配套相对缺乏、旅游产品营销不足、专业人才紧缺等。

方学东说,如今,世界运河古镇合作机制会议就在江都举行,接下来邵伯要进一步加强与WCCO平台的合作,借助平台的力量,继续深入交流,围绕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战略,遵循《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规划》,探讨运河保护与发展。另一方面,与各运河古镇形成差异化,讲好运河故事,各具特色,成为运河带上的璀璨明珠。(王鑫)

摄影 许峰 孙万刚 龚春海

实习编辑 王伟

制作 曹宇

责编 肖东

审稿 晖军

Hash:9fe56019e9a2c9380b6062254a40777a1c247dfe

声明:此文由 大运河传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