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川街道•西庄村

凤川街道·西庄村

【村史沿革】·基本概况

凤川街道

西庄村

西庄全貌

西庄村,属桐庐县凤川街道,坐落在境内最高山--大龙门山脉观音尖北麓的孝子山脚。村子三面环山,以卧龙岗(斧头岗)为朝山,以凤凰山金鸡山为两翼。东南面紧依小源山自然生态保护风景区;东面与翙岗古村接壤,铁壳岭为分界处;西面为一望平川,夹带些许丘陵,与城南街道仁智村凉棚下境地相连,西北靠喻塘岭。320国道、杭千高速、杭黄铁路穿境而过。村区域面积5.22平方千米,耕地57.33公顷,盛产杉、松等用材林,板粟、蜜梨、茶叶毛竹经济林。辖12个村民小组,459户1406人,2014年村民人均收入15690元。

西庄开村于元代(1237),南宋时华氏从河南武陵迁徒安徽,元代初期西庄华氏高祖景伯公由安徽遨游于浙,吊子陵之高风,羡桐君之逸趣,循孝仁之临溪,靓青岚翠谷,碧水澄源,遂置其产,构其室,卜筑于凤凰山麓溪西而居,故名西庄。

古时,西庄有八景,分别为武陵春晓、仁里秋容、西华钟韵、仙洞樵歌、溪桥印月、贤圣栖云、龙岗岚带、凤岫松风,是江南名副其实的文化名村。

经历了778年的发展,华氏一族可谓是枝繁叶茂,人丁兴旺。随着村庄不断地向四周扩张发展,“西庄”建造在溪流西边的村子的本真意义已经不复存在了。如今的西庄,隐映于青山绿水之间,群山环抱,犹如世外桃源。整个村庄处处显现总体布局美、房屋造型美、庭院绿化美、环境清洁美、村民精神健康美。清·华夔西庄十景《武陵春晓》写出了西庄的景色美:

花柳双溪村外绕,春眠处处闻啼鸟。

宜人最是早晴天,点染烟光青不了。

【华氏宗谱】

凤川街道

西庄村

《桐南孝仁西庄华氏宗谱》又名《桐江华氏宗谱》,华氏家族自南宋时由河南武陵迁徒安徽,元代初期迁居桐南孝仁(今凤川街道)临溪西庄村。始祖华启圣,系东汉神医华佗后裔。华氏迁至桐南后开枝散叶,繁衍成大族,后裔居住分布在凤川街道的西庄村、上喻、肖岭、雷坞、竹桐坞、旺家弄、柴埠、高家、凤岗、朱家城,江南镇窄溪、西坞里、板桥,城南街道滩头村、桑园里、岩桥村、大脉地、大塘畈,横村镇元村、分水镇印渚、旧县街道望水岭等。

华氏宗谱始修于西晋太康六年(285),而西庄华氏首次修谱为元大德元年(1297),始祖胜四公亲述“桐江孝仁临溪西庄华氏源流宗谱序”。元至正十年(1351),隐居于翙岗李氏之家的青田逸史侍教生刘伯温,受胜四公四世孙大昭的邀请到家作客。因敬佩胜四公的所为,挥笔写下了《桐江临溪西庄华氏宗谱序》相赠。“予为中原不靖遨游海内寄迹于桐江翙岗李氏之家有懿亲临溪西庄华姓讳大昭者乃胜四公之四世孙也……景伯公知隐逸之真趣乐山水之清闲磊磊落落绰乎有子陵高风其子胜四公承父之志拓父之业非所称善述者乎……亦无片语虚夸诚世家之实录不刊之大典也夫谱志既修之序明尊卑之分别蔼然有恩以相亲灿然有礼以相接门闾之所由以张大而子孙之所由以昌盛者也谱之所系讵不重哉予深羡胜四公之能阐扬世德又嘉大昭公之能不忘先泽也因乐为之序云”。

《桐江华氏宗谱》先后13次续谱,本谱修于2001年,以1933年的家谱为蓝本,分5卷23册,保留了原谱内容,新增西庄《经济与社会发展篇》,在原谱后增记德、永、期、道、泰、维、锡行传共2400多人的繁衍状况。

【华氏宗祠】

凤川街道

西庄村

西庄华氏族旗

华氏宗祠地处村中厅弄堂,又名绍文堂、香火厅,是华氏族人祭祀祖先之地。清乾隆年间建造,占地面积大约200多平方米,三间三进,坐北朝南。宗祠为八字大门,门口两边立有旗构,表明其在村里至高无上的地位。一进有戏台,村人原本在这里看戏。但遇到搞祭祀活动时,需开宗祠大门,戏台可拆了移走。戏台前是长方形的天井,白天用以采光,看戏时这里是站台。二进高一档,用以搞祭祀活动。三进中间是过道,两边各有一个小天井,用以采光。四井即后进,安静神秘,这里是供祖宗神像地方,也是供奉先祖主牌之地。

华氏宗祠解放前后曾作村公所、村委会驻地。2008年,因为旧村改造,被拆去。

【华氏家庙】

凤川街道

西庄村

华氏家庙

华氏家庙地处村北,大礼堂对面。建于清乾隆年间,三间五进。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大庙。庙宇大门朝东,前面是一片田畈。边门前有开阔的道地。大庙大门是八字门,门前有一人高的石马。一进为文昌阁,分三层,底层是戏台,供村人看戏的;第二层中间是读书的地方,四周环有走廊,这里是读书人相聚的地方。三层建有一个大大圆圆的顶子。阁顶大笔头用两口倒卧靑石缸雕塑而成,喻文笔生辉,墨笔通天,读书做官。戏台里是大天井,天井北面置大钟,南边置大鼓。二进高一档,近乎高出一进达1.5米,看戏时,天井里站人,二进摆凳子坐人,彼此不受影响。三进四进为看殿,主神为东平大王张巡,两边金刚之类,供奉9尊菩萨

民国时,华氏家庙设有庙祝。1975年拆建。庙址成公共用地,庙址东边建造西庄小学,现为纺织厂所在。

【新厅】

凤川街道

西庄村

新厅古貌

西庄村有2个新厅,分上、下新厅。上新厅建于1944年,是上半村的华姓人建造的,地处村南朱家岭侧。上新厅八字门,大门朝东,前面道地宽达16余米。一进置戏台,两边有厢房。中间是宽阔的过道,过道两边开小天井。如此形制,即便雨天,那儿也可演戏看戏。二井高一档,放凳子看戏的地方。四周牛腿雕刻精美,可惜已被偷去。三井无疑是荫庭了。七十年代前,村中演戏常选此厅。八十年代后,开办过丝织厂、防水材料厂。

下新厅在华氏家庙南侧,三间四进,前三进建于1936年,后进建于1948年。一度作为学校用房。1975年后用作厂房,现为凤华织造厂厂址。

西庄上下新厅是西庄上半村人与下半村人不团结,比高低的产物。下新厅后进的建造,是因为下半村人看到上新厅比自己的面积大了,不服气硬拼出来的。据说为开那地基,铁镐都挖断好几把。地基任然比前面高一膝盖。一个村不团结,让外人笑话,也不利村子的发展。后来村里成立了60兄弟会,上下村矛盾才得慢慢得以缓和。

【流芳亭】

凤川街道

西庄村

铁壳岭风光

昔时,西庄村凉亭较多,有四美亭、继志亭、迪吉亭、流芳亭等。四美亭由华成造、华茂林营建;继志亭由华成曾之妻张氏建,迪吉亭由华茂厚、华茂电建,而铁壳岭上的流芳亭则由华成栋妻吴氏所建,并流传着一女子凄美的故事。

华成栋妻吴氏,20岁嫁华成栋,第二年生下儿子懋春。正当幸福的生活刚开出个好头,不想第三年,华成栋竟一下病亡。为延续华氏一脉香火,吴氏忍受丧夫之痛,含辛茹苦,抚养2岁的儿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儿子懋春13岁又不幸夭折。当时吴氏有两个选择,一是嫁人,二是抱个儿子为华家重续香火。吴氏选择了后者,她把华成栋三弟的儿子际津过继过来,独自抚养成人。

吴氏一生命运坎坷,其坚毅却非常人所能忍。道光10年(1830),吴氏用辛苦积攒下来的钱,在铁壳岭上建造了流芳亭,供过往行人遮蔽风雨。吴氏的贞节与义举,赢得了族人的好评,将她当作贞节的典范,上报县衙给予旌扬。时任桐庐县令余公提出,不仅家族修谱时要立传,还亲自赠送“冰清玉洁”匾额。

如今,铁壳岭上的流芳亭早就因修渠修路拆除了,可吴氏的事迹,人们依然记得。

【华林寺天王殿改建】

凤川街道

西庄村

华林寺

明崇祯以来,以茂林修竹,曲径香泉为特色而闻名遐迩的华林寺,在岁月的风雨中屡修屡毁。至乾隆时候,曾经繁华的华林寺已破败不堪。乾隆丁亥(1767),西庄村民华翁会同村里的璿宏、吴汉章共同出钱重建华林寺天王殿。

改建天王殿工程,从改建方案、材料准备、工匠聘任到费用支付等都由华翁亲手操办。旧的天王殿,殿前过于靠近山体,华翁放样的时,特意退后一丈多,使得天王殿的场地就显得更开阔,并重修山上路上的石阶。天王殿改建工程从乾隆戊子(1768)仲春(农历二月)开始,到当年的季夏(农历六月)完工。所花费用约三百四拾余贯(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贯))。新改建的天王殿焕然一新,金碧辉煌。而殿上醒目处镌刻重建天王殿的居士名字时,华翁却把自己的名字摆在了吴汉章、璿宏后面。

华翁、吴汉章、璿宏出钱修建天王殿的壮举,起到了榜样的效用。大雄宝殿文昌阁、祖师堂等被佛教居士们相继一一更新。华林寺慧日普照,慈云法雨,宝相金光。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邑人李玑甫特为华林寺改建写记。

【华母柴孺人节孝坊

凤川街道

西庄村

节孝坊遗址

昔时,西庄通往凤岗的路上,建有一座华母柴孺人节孝坊。节孝坊建于1756年,全由石板、石柱砌成,总高15米左右,坊上正位镌刻“冰心铁骨”四个大字。

据华氏宗谱记载,华景庐(1658-1713)虽娶妻三个,但膝下却无一子。三弟旷庵不忍哥哥绝后,即把自己的长子翊清(1697-1722)过继给哥哥。翊清成人后,娶柴孺人为妻。令人遗憾的是,翊清25岁赴京宫考回来,过钱塘江时,不慎掉入江中而死。柴孺人得知后悲痛欲绝,因自己也不曾生育一子,就与三叔旷庵公商量,将他第三个儿子奠中的长子世美过继给翊清。柴孺人吃苦耐劳,提携教诲,使世美长大立业。

时任桐庐知事张图南在撰写《华母柴孺人节孝坊记》中评价:当凶闻(翊清淹死的事)甫至,即欲以身殉之。顾念承祧(承继奉祀祖先的宗庙,指承继为后嗣)为重,遂抚叔氏子为子,茹荼饮糵,提携教诲。而嗣子得以成立。嗣子念鞠育之苦,具实请诸当道,而孺人遂膺褒旌。非孺人无以成子之名,非嗣子无以显母之节,观斯坊也,孺人教养之善与嗣子仁孝之思昭然并著,岂特冰心铁骨照耀千秋巳哉?

如今,华母柴孺人节孝坊雷劫早被拆除,但依附于坊上的那种美丽的道德精神希望能永远地留在人们心里。

【百年古树】

凤川街道

西庄村

铁壳岭上的隋樟

西庄东面的铁壳岭,历来就是保护村庄的一个重要隘口。以前,岭上古树林立,环境优雅,风景如画。古树,凉亭,融进了村庄特定的历史记忆。

铁壳岭至今还存有两株百年古树。长在岭上右边的枫树已有150岁了,树主杆周长3.2米,高27米,冠盖面积达576平方米。枫树一到秋冬,树叶从绿逐渐变黄变红,在绿色山坡的映忖下,显示出强烈的暖色,似一道彩霞挂在以岭上,成为西庄一道特有风景。岭头左边长着一棵樟树,根部周长6.85米,须有三四个大人才能围得过来。该树高20米左右,枝条横逸,虬曲盘绕;枝繁叶茂,盖云蔽日。据村中老人们说,树是隋朝时留下来的,称为隋樟,树龄已上千年,可谓是见证了西庄的古往今来。不过这般年龄的古樟,在整个浙江也是凤毛麟角了,铁壳岭也因为有这古树,而名闻遐迩。

1999年全国古树名木普查,隋樟曾刊登在《浙江日报》上,2001年全国古树名木建档,浙江电视台专门来此拍摄。可见这古树是蹬过大雅之堂的。

【金鸡山与凤凰山的传说】

凤川街道

西庄村

西庄凤凰山

西庄村三面环山,以卧龙岗为朝山,以凤凰山、金鸡山为两翼。昔时可谓世外桃园。金鸡山和凤凰山是二座坪突兀起的秀丽的活宝山,村民们口口相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八仙中的铁拐李,游历四方。他边采纳神药,救贫济苦,边寻觅风水宝地,以备安栖之所。有一年,他挑着2只竹篓,里面装满了稀罕珍贵的草药,准备到一个“山鸡舍洞”的地方去住宿。但行走至山坡地时,突然觉得担子变重了。回头一看,原来2只竹篓的草药分别化作了金鸡和凤凰。铁拐李越挑越重,最后连扁担也断掉了。于是,他干脆放弃这副金鸡和凤凰的担子,只身轻松地进入“山鸡舍洞”。

而金鸡和凤凰也再没飞走,而是化成二座绚丽突兀的小山,人们称之金鸡山和凤凰山。

后来,人们游觅此处,见山明水秀,土地肥沃,可适植谷禾苗,遂迁居于此,繁衍成族,成为华氏宗族永远依恋不舍这个地方。

【“朱”“华”两姓不结亲】

凤川街道

西庄村

村中公园

西庄人姓华,天井坞人姓朱。两姓既不是近亲,缘何不能结亲?这事说来还真有缘故。

很久很久以前,西庄的一个小伙子,娶了天井坞财主家的姑娘。这好事呀,“朱”姓“华”姓这不是结亲么。问题是这位财主家的姑娘到了西庄后感觉到不平衡了,为什么爸爸一定得把财富都给儿子,我夫家这么穷,他却不给山不给地?一次她趁走娘家的机会,将一只叫朱家山的山契放在头上的发夹里偷了回来。

这以后,财主的西庄女婿就堂而皇之地去那财主家的朱家山开地钟庄稼去了。村人见了,都不说话,以为这是财主让女婿钟的。直到财主有一天在山上遇到了女婿,才问话:“你连招呼都不打一个,怎么到我的山上来种地啦?”女婿说:“这山是你送给你女儿的,就是我的了,我还有必要来问你吗?”财主说:“我什么时候把这山送她啦?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女婿说:“你怎么自己做的事情,都会不知道的?”

财主气呼呼跑去西庄问女儿。女儿说,几月几号,你在喝酒的饭桌上给我的,我这里还藏着你给我的山契呢。财主听女儿这一说,云里雾里更弄不清了。他立即回家,他不相信自己藏在那儿的山契会在女儿的手中。回家一翻,那山契还真没有了。财主气得头发全竖起来了:这该死的女儿,胆子也太大了,连老爸的山契都会偷!财主先去女儿那儿要,女儿说,爸爸你不能这么出尔反尔。说你女儿是贼,我可是会做不了人的。“真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你,你---怎么会变成这样啊!”财主越想越生气,最后一张状子把女儿告了。没想到县老爷判下来,居然是女儿赢了。理由有两条:财主嫁女儿,送她一只山完全是可能的。另外地契山契一类重要票据,财主应该是放在隐秘地方的,这票据你别的不少,就少了这一张山契,说明这是你亲手给女儿的,眼下你又找不出另外可以解释的理由。

这以后,朱家岭就成了西庄那女婿的了。这以后天井坞朱家就与西庄女婿结仇了。天井坞财主在天井坞是有影响的人物,他下定决心,再不准村里姑娘与西庄人往来,更不要说谈情说爱了。从此“朱”姓“华”姓不结亲。

西庄村人对财主女儿的做法倒是很认可的:他们说,“嫁猪随猪,嫁狗随狗,嫁了毛狸沿山走。”不为夫家着想的女人,算不得好媳妇。

西庄与天井坞的紧张关系,一直延续到解放后的70年代才被打破,先是天井坞的朱叶萍勇敢嫁给了西庄的华新民。接着就有人陆续嫁来西庄村,西庄村的秀秀也嫁给天井坞的黄老虎了。

【隐士华景庐】

凤川街道

西庄村

夕阳下的西庄

华生宗海,字环九,号景庐,他生于顺治十五年(1658),卒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享年53岁,为华氏第十四世,是桐庐有名隐士。

宗海的先祖,为春秋宋国时的历代名卿。宋朝嘉熙时(1237-1240),西庄始祖景伯公为躲避战乱,先迁居安徽,后转迁桐庐孝仁西庄。到十三世的时,宗海的父亲笠庵公华本灏候选州同知,生四子,依次叫三长、云六、旷庵、四眉。三长就是宗海。

宗海缘何自号景庐,在钱塘孙士璘的《西园景庐公小传》里:景庐好读书,更酷爱山水。有一次他在看地图的时候,见上面辅助注释里说到庐山的奇险,不由心驰神往,整天想象庐山瀑布的样子。后来他干脆以景庐两字当作了自己的别号。华景庐为人诚实,为朋友排忧解难、两肋插刀,不求回报,胸无半点城府,在政府历次赈灾活动中都表现出色。华景庐行为与众不同,而理解他的人很少。因而常感叹:世路崎岖,江河日下。他把自己的才情沉醉于诗书,放浪于山水。

华景庐的诗潇洒脱俗,有天香诗稿几卷藏于家中,桐庐知事陈苌评价尤其高:桐庐能写诗的,只有进士扬又周、柯生畹芳、华生景庐几人而已,而景庐的诗是出自性灵,我特别喜欢景庐的诗。如果他的后代能将景庐的诗收集编辑印刷,后来读到他诗的人,必然如同看到在山光水色间活动的情形一样,他的诗传下去了,他这人也就一道流传下去了。他在看了华景庐的诗后,当即赋诗一首相送:

柴门深处白云浮,泉石林亭事事幽。

好竹千天森屋角,龙山万马拥墙头。

携壶觅句闲临水,邀客听鸾共上楼。

自叹尘劳何日足,能专一壑便应休。

华景庐虽一介布衣,但洁身自好。特别在诗文上造诣较深,其文路清新深刻,地位应在唐香山渭南之间。虽在历次考试中没有功名,但他吟风弄月、啸傲山林,不是性情中人所能领悟和做到的。真如他所写《铁岭蝉琴》:

若个声声响素琴,鸣蝉几度尧芳岑。

高低谱出阳春调,断续吹来流水音。

奏雨浑疑孤鹤唳,嘶风恰似老龙吟。

极知此地无拘束,快与山人韶古今。

【西园别墅

凤川街道

西庄村

西园别墅遗址花塘基

西园别墅位于西庄村铁壳岭的东边山脚下,建于1661年前,为华景庐的父亲华本灏营建。别墅建在西庄的东边,缘何为西园?1661年,华本灏举家迁往凤岗。以凤岗为参照物,别墅就在凤岗的西边,故而取名“西园”。

“西园”,地处荒山僻壤,占地面积不足600平方米,没有高大的楼台,没有砌玉的池塘,没有珠帘画栋一类的装饰物,主人之所以要把它叫作“园”,是因为他们住在这里感觉舒适自得,心情怡悦。他们将园中每一处建筑冠上极为雅姿的名号:隐蔽在柳荫树下房子被称为“深柳”。“深柳”后面为花园,种有花草和竹子,疏疏落落,适可而至,被称之“而可”。“深柳”右边,建有小小的的凉亭为“也是”。房子周围种有各适的桂花树,花开时,主人来树下吟咏诗赋,称之为“天香”。“深柳”的左边小山上有座“聚星阁”,是祭祀圣贤的地方。阁下有一轩,明亮干净,诵读之余,主人坐在花间,寄托旷放高傲的情怀,因而称之“南轩”。“深柳”的前面,有一湾深深池水,可以影照出人的胡须与眉毛,因而称之为“半月”。

西园是华本灏几个儿子从小读书的地方。长大后,有的地方按照他们自己的志趣进行过改造。华景庐在37岁时写下了《西园记》:之所以称之为“园”,是因为仰慕五柳先生,高蹈孤洁,萧然物外,与世无竞。

华景庐逗留西园期间,还曾写有十景诗,有一首这样写道:

恁地书斋几短墉,本凭梅雪闘春容。

梅贪雪绽凝牕古,雪恐梅疎映槛浓。

人力营成招素影,天工任意湿香踪。

风光似此堪临卷,不数峨嵋万丈峰。

西园在当时名声在外,华景庐虽无功名,却是大家公认的“文人雅士”。许多有身份的人,以能与西园主人结交为荣。赐进士出身、湖广岳州府华容县知事王发曾为西园写跋文:“西园,予友华子景庐别业也,结构天然,清幽可人,贤昆季成读书其中囊。曾告予曰,每于读罢,散步前后,见花香鸟语,月白风清,恍恍然若有所得,题成十景。乙亥夏,予造而访焉,因举稿相示,并嘱僭笔。非敢嘎玉,聊以点金云尔。”邑侯吴淞陈苌在康熙癸未(1703)暮春曾写有“赠华子景庐年学兄西园诗。

西园如何毁去不见记载,如今那西园所在,只留下了一口水塘,西庄人将那废墟称为“花塘基”。

【西庄大礼堂】

凤川街道

西庄村

西庄大礼堂

西庄大礼堂始建于1973年,1975年底建成,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大礼堂两个大门朝南,门楼朝西。自西而东共16间,呈一字排列,长50米,宽20米,高12米,最高处为三层。

大礼堂的选址在当时是很有讲究。据老辈们讲,刘伯温深谙风水之道,当年应邀来西庄作客,走到村口一看,就说村里要出大人物。理由是铁壳岭、前山村以西,鲍戴家、凉棚下以东,下田坞以南,有一大片开阔地,可跑进去一看,说西庄不聚气,也不聚财。因为开阔地不平整,西边有一块高地挡财,东边有一道豁口。为堵住这豁口,村里先在新厅下面建起东西向的学校,但只当住了一部分,东边依然还有一块空缺。于是村里决定在那缺口里建大礼堂。当时负责建造大礼堂的村支书是华土根。

大礼堂在1973年打地基,接着就筹集树木、钢筋等材料。树木凤源买一些,森公站批一些;钢筋供销社买;砖瓦自己村里打窑自己烧。人工以人头摊派,木匠自己村里的,记工分,每天补助2角钱。当时凤鸣公社梧村的泥水匠名气较大,就请梧村的泥水匠李言富做包头师傅,作头师傅是李光富和李金华。在村民和泥水匠师傅的共同努力下,整个建设工程总体顺利。

西庄大礼堂内部结构:东头为戏台,占两间;西头三间三层,做村里的公共用房,外边来人,下面可做接待室,上面做客房。戏台前面11间供人看戏。考虑万一周围村子赶来看戏的人多,挤不下,就在大堂两边二楼做4米宽的过道。有了这过道,戏台上的人与西头楼上的人就可以直接往来了。

西庄大礼堂与其它地方的大礼堂一样,它是时代的产物,刻有时代印记。面西正墙上写有“人民公社好”,左边是“以粮为纲”,右边是“全面发展”。

如今,西庄大礼堂已改造成“文化礼堂”,成为村民们读书看报、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新的历史也赋予了大礼堂新的文化内涵。

文字:黄水晶

图片:桐庐档案局提供

微村志

“微村志”是由桐庐县地方志办公室(县委党史研究室)创办的一种史志编修新模式。其编纂从“微”字着手,本着“见微知著”原则,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开门办史的模式,来展现桐庐各个“美丽乡村”的特色亮点。

欢迎各位朋友扫描下方的官方微信,加入“桐庐微村志”,让我们一起来记录我们村的“微村志”吧!

欢迎推荐您的乡村!

投稿邮箱:187229246@qq.com

联系方式:0571-64212736

0571-64219201

编辑:郎欣玮

这些新闻,不要错过哦~

Hash:f2deb415efe692369c781a2120942efa0ff51036

声明:此文由 同乐汇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