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文物,是宝应汉代文明的见证

汉代陶器的种类之繁多,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两汉制陶工艺空前发展, 因此汉代陶瓷手工业无论在品种产量、器质、装饰纹样都有较大的超越。宝应博物馆就藏有数量众多的汉代陶器,其中有一件汉代釉陶瓿(bu),出土于宝应县原天平乡九里一千墩汉墓群,见证了宝应汉文明的繁荣和历史的悠久。

汉 釉陶瓿

宝应博物馆

这件汉代釉陶瓿为国家三级文物,高22厘米,口径7.8厘米,腹径24厘米。盖呈碗状,底部三足,肩部贴塑对称倒置铺首形立耳,腹部向上弦纹内刻划重线水波纹,纹饰流畅自如,简洁明快,器型古朴,端庄大方,古意盎然, 是一件极具浓郁汉代气息的釉陶器。

汉代陶器是用泥土为坯胎、经入窑烧制的器物,主要是各种饮食器、贮藏器等容器,也包括其他生活用具、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冥器等。一般认为瓿是盛酒或水的容器,偶尔也会盛放酱。其典型特征就是“矮肥圆”。器形多扁圆,有的形似罐。均小口,鼓腹,平底。偶见底外撇似假圈足者。造型有不同式样:有大有小,口沿有直沿也有侈沿;器腹有深也有浅;或双耳或四系耳,耳系的形状也不尽相同。装饰方面:多见水波纹、弦纹,也有纹饰为多种花纹组合,也有周身只饰极简单的弦纹。

古人使用瓿的时间很长,从商代开始已经有瓿了,质地有青铜和陶质。西周至西汉较为流行,多仿青铜瓿的造型。进入东汉以后,陶、瓷瓿不再流行,逐渐为罍(léi)所替代。

汉代陶器是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当然这样大的盛酒或水的器具也不普通。可以想像,汉代人饮酒席地而坐,亲朋好友相聚,大家围坐在一起,中间放上陶瓿,取下碗状的盖子倒满美酒,真是其乐融融,体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汉代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的一个小小缩影,也见证了汉代制陶工艺的发展水平。

汉代陶器不仅在艺术方面地位显赫,也为我们探索汉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宝应博物馆馆藏釉陶瓿装饰造型古朴,纹样精美,对研究汉代宝应地区的民俗文化、丧葬制度和制陶工艺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温馨提醒

WENXINTIXING

冬季来临,大家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同时,不要忘记做好个人防护,出行记得戴好口罩哦。

来源:宝应文博

校对:王海艳

编辑:李亚晴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扬州,你早晚会来!

微信号:yzs_lyj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Hash:61ce51511019ca1fc3ad0a5e87ff1e8250080a65

声明:此文由 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