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这两条巷子是古代的外语学霸的集中地

学习巷这个名字相传来源于唐朝。因为当时长安作为世界文化的中心,西方很多国家对此充满了向往,因此往来商贩不断。有些人甚至在长安定居,他们在回坊周围形成一个聚集的外交社区,学习汉语和唐朝的习俗。时间久了,就称这里为学习巷。学习巷的第二种说法依然发生在唐朝。伊斯兰教徒从西边传教而来,经过新疆甘肃河西走廊等地方来到长安,并在这里定居,他们把居住的地方叫作河西巷,后来经过时间的演变,河西巷被人误读为学习巷。根据街道的宽度分为大学习巷和小学习巷。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西安城内第二大清真寺大学习巷清真寺就在这里。在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航海大冒险。在这距今六百多年的几次远洋航行中,郑和率领庞大的远洋船队二百多艘,每次出行,官员、士兵,以及随行贸易的商人多达近三万人。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有一个问题却困扰着郑和。那就是去这些国家,他身边没有一个能说阿拉伯语和其他国家语言的翻译,这让他很是着急。为此,在第四次远航之际,明成祖朱棣就在全国查找会说外语的翻译,经过认真筛选和考核后,最终脱颗而出的便是西安城大学习巷清真寺的掌教哈桑。哈桑当选这支庞大舰队的“首席翻译”之后,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出谋划策,协助郑和完成了外交使命。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航海结束到南京后,皇帝朱棣准备对哈桑施以重赏。可是,哈桑面对高官厚禄不为所动,他只是希望能够把自己掌教的大学习巷清真寺重修一遍。于是,朱棣派郑和到西安,由他亲自设计绘图和选材,扩建了大学习巷清真寺。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哈桑一生最高兴的事情便是跟随郑和下西洋,他在封赏和信仰之间选择了坚守,如一枚醒在早晨的露珠守护一座悠久的清真古寺。

Hash:3a13d5f6785576aabe64e2de64390dd423adaff1

声明:此文由 微视西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