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百年|走进“小源会议旧址”!

新田县是红军西征期间在永州境内率先攻下的第一座县城,而小源村距离新田县城11公里,村子四周山峦起伏,是一个古老而平静的小村落。

而87年前,正是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决定红六军团命运的重要会议——小源会议。从此,这个小村落就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成为见证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精神载体。

今天的

《红色百年》

我们就走进“小源会议旧址

步入永州市新田县莲花乡小源村,依山而建的古民居鳞次栉比,村中间的水塘映衬着古村的倒影,沿水塘边环形而走,一条青石板路从塘边延伸到山腰,民居临路两旁分居而立。在村子的正中,有一座不奢华的民居,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门楣上留存有依稀可辨的4个繁体大字“丽正书斋”。

这是小源村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的公祠,后来是村里的私塾,但如今,这里早已没有了琅琅书声,里面陈列着的是红军留下的物品,如红军用过的簸箕、雨具,还有小源村百姓支持红军的土炮等等。

这个原本平静的古村落,到底是如何烙下红色印记的呢?那就要从1934年8月20号那个不同寻常的傍晚说起了……

1934年8月,红六军团9700多人在任弼时、肖克、王震的率领下,退出湘赣根据地向西转移,为中央红军转移开路。新田是红六军团西征打下的第一座县城。这次战斗规模虽然不大,但首战告捷,对红军将士是个极大的鼓舞。20号傍晚,红六军团主力部队从桂阳墰湾桥开进新田小源村,打破了古村的宁静,驻扎在了附近的山坡。小源会议旧址的义务讲解员刘宗熙说:“就是在坪子上搭个灶,住,也在外面搭个棚子,不到老百姓屋里住。”

战争年代,老百姓对于部队总是带着害怕的情绪,但是很快,当地老百姓就发现红军部队纪律严明,还主动帮群众做事,与以往的军队大不相同,于是百姓也纷纷拿出鸡蛋和腌菜送给战士。刘宗熙说:“有些老百姓拿了些干萝卜干菜送给他们,村里没人,鸡笼里有只鸡拿给他们,他们就给了一个光洋,那个时候一个光洋可以抵一担二斗谷子。”

面对老百姓们的善意,红军回馈给老百姓的总是更多。新田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工作人员何平尧介绍:“红六军团的战士看到当地的老百姓很贫困,所以把携带的棉被、马灯都送给老百姓,并且还留下了一些医药品给老百姓。”

其实,当时的红军处境很是艰难,东、南、北三面敌军正对红军实施合围,当天夜里,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在小源村宗祠召开了团级以上干部参加的紧急军事会议,紧张严肃的会议一直开到次日黎明,最后做出了在敌人部署尚未就绪之前,选择有利地带,抢渡湘江,向新化溆浦前进与红二军团会和的正确决定。新田县史志办副主任 邓国福说:“开会的当天晚上整个小源村安全措施做得相当严密,周围全部是站岗的士兵,会议的气氛开的很热烈,你一言我一语在楼上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

散会以后,军政委员会的几个主要领导稍微休息了半个小时,天亮后,主力部队就迅速离开小源,开往县城。部队撤退时,红军战士还把小园村的环境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正是这一晚会议的正确决策,使红六军团迅速摆脱敌军围攻、为抢渡湘江赢得了先机,最终顺利实现与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的会师,也为之后摆脱敌人的围困长征取得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红军在小源村虽然只停留了短短的一天,却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当红军后续部队经过此地时,村民非常热情与配合。同时,小源村村民为了纪念这段历史,还自发对会议旧址进行保护和修缮,如今,旧址的模样还一如当年,但耸立在房前的红六军团主要负责人任弼时、萧克、王震、李达将军的集体雕像,却是红色精神在小源村落地开花的最好标志。

旧址因会议成名,小源也因旧址而知名。2009年,小源会议旧址被认定为革命老根据地,现已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红色革命教育基地。2018年9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小源会议旧址的义务讲解员刘宗熙说:“部队是个好部队,其实对我们也有个蛮大的教育,就是跟我们老百姓也留下了一个好的传统。”

“先辈创大业 江山永固,后昆绘宏图 日月同辉。”小源会议旧址门前挂着的这幅朴实对联,一直在激励着后辈恪守祖业,开创未来。

当年红军在古村落里点起的燎原之火,如今也仍然在小源村熊熊燃烧,当地村民在党的带领下,正接续传承红色精神,奏响乡村振兴之歌。

来源: 湖南电台《空中讲堂——潇湘文明实践“村村响”》

记者:童琳

编审:蒋岚、张楠、郝爽

Hash:ec45510de91acfe70784016cdcf27ee40230eb63

声明:此文由 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