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印象④:八角街的虔诚

文: 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

拉萨除了布达拉宫,最有名的佛寺,便是大昭寺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 觉 康”(藏 语 意 为 佛殿),位于拉 萨 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 传 佛教寺院,是 7 世纪土蕃国王松 赞 干布建造, 距今已有 1300 多年的 历 史,在藏 传 佛教中 拥 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为什么大昭寺会成为藏传佛教中的“圣地”?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这座寺院中供奉着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而这一座等身像,恰恰是公元 641 年,唐太宗送文成公主远嫁西藏,与松赞干布结婚时送的最珍贵的“嫁妆”。

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不仅是大昭寺的镇寺之宝,更是整个藏区最受藏民尊崇的佛像,是西藏人心目中的灵魂。

大昭寺是西藏 现 存最 辉 煌的吐蕃 时 期的建筑,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 结 构建筑,并且开 创 了藏式平川式的寺 庙 市局 规 式,成 为 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走进大昭寺,接待我们的活佛叫我们摸一下已经油光发亮的门框,告诉我们:“你现在触摸的,是 1300 年前的文物。”

环 大昭寺内中心的 释 迦牟尼佛殿一圈称 为 “囊廓”, 环 大昭寺外 墙 一圈称 为 “八廓”,大昭寺外 辐 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它是专门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被藏民们称之为“圣路”。

以大昭寺 为 中心,将布达拉 宫 、 药 王山小昭寺包括 进 来的一大圈称 为 “林廓”。 这 从内到外的三个 环 型,便是藏民 们 行 转经仪 式的路 线 。大昭寺,是第一朝圣地。

我在八角街,遇到了一位年轻的藏女。

引起我注意的,是她虔诚的目光。

这位女性估计20岁不到 ,在烈日炎炎的下午,她以五体投地的方式,沿着八角街的石板地,向着大昭寺的正门拜进。

我一路跟拍,记录她每一个参拜的神情。她旁若无人,在游人惊异的眼光中匍匐前行,那一种虔诚,感动了我。我想向她表示一点敬意,于是准备了几百元钱递给她,她摇摇头,继续她的五体投地。

一百米的路,我算了时间,她拜了 28 分钟。

给我们开车的藏族司机告诉我,藏民们从各地出发一路拜来,如果从川北地区出发的话,拜到拉萨,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每天参拜的路程一般都设定为 10 里路,但是事实上不是 10 里路,而是 30 里的路。为什么会变成 30 里的路?因为参拜的藏民先要把自己露宿的行李拿到 10 里之外的地方放好,然后再走回来,再开始参拜。

在藏传佛教里,磕长头要磕满十万个才算功德圆满。

林芝前往拉萨的路上,我看到过一路参拜的藏民,汽车在他们的身边飞驰而过,我都担心司机一不留神,会碾上他们虔诚的身躯。藏族司机告诉我:“这样的事,常会发生”。

我不知道在八角街遇到的那一位年轻的女性拜了多少的时间?看她黝黑透红的脸,我很难想象如此柔弱的女子,会有如此坚毅的意志,一路跪拜到大昭寺,这几个月,不知她吃了多少的苦,耐了多少饥饿?而万般的苦,在她的心中,也许都会被认为是一种修炼,她心中的念想只有一个:祈求佛祖保佑全家平安健康。

八角街的青石板上留着等身 长 的深深印痕,我想,这应该是千百年来,朝圣者留下的虔诚痕迹。 你所看到的每个朝圣者,满眼都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信仰,脸上洋溢着的是恬淡安然、和谐幸福!她们用自己的身体丈量着这一片距离太阳与天国最近的土地,表达对信仰的极度虔诚。

在那里,我还遇到了一位单腿的朝圣者。当他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合掌、站稳,又重重地扑倒在青石板上,我忍不住流了眼泪。在发到微博的视频上,我写了这么一句话:信仰,是一种力量!

八角街比我们想象的热闹与太平。大批来自内地的游客,将这里当成了婚纱照的打卡地。穿上租来的藏族袍服,戴上各种头饰,俨然变成了“文成公主”。游客们对于藏族文化的喜爱,也是西藏的福缘。

但是,当几位穿戴艳丽的“公主”,把手机交给我,要将一位匍匐在青石板路上的藏族女性为背景拍纪念照时,我没有按下快门。

随同我们的藏族医生告诉我,西藏没有一家精神病院,藏民们能够从自己的信仰中寻找到心灵的安慰。

许多事,并不是因为我们看不懂,而是因为我们没有虔诚之心!

(“西藏印象”系列暂时写到这里。华文出版社总编辑余佐赞先生给了我一个建议:出一本书吧!我说,好主意,但是我必须再去一趟西藏,再用心去看看这一个圣域。)

阅读原文

Hash:21f19a3124d3678abbbc21c6ec3591ecd940802b

声明:此文由 澎湃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