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润天府 诗意栖居 成都探索湿地保护新路子

崇州桤木河省级湿地公园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尤其是水系十分发达,包括历史源远流长的都江堰灌渠、岷江水系和沱江水系等主要水系,整体呈网状均衡分布。落差高达5005米的东西地势,形成了成都上有冰斗湖,下有蓄水量超杭州西湖三倍的三岔湖,以及以龙泉山城森林公园为核心的众多丘区景观湖池、坑塘等特殊湖库和小微湿地群落,像玉珠般星罗棋布于成都平原大地。

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统计,成都市湿地总面积为28716.32公顷(约43万亩,不含水稻田),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主要的湿地类型为河流和库塘,占总湿地面积约96%。湿地作为我市生态本底的重要部分,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在青龙湖湿地,湖面波光粼粼,一些鸟类正悠闲地觅食。

每年冬季,不少保护动物到此越冬,其中不乏有白尾海雕、青头潜鸭等珍稀濒危鸟类。

“生态变化大,休闲旅游的人多了,连候鸟都更亲近人类了。”家住附近的居民如是说。

这样的改变与成都为湿地保护所作的努力密不可分。

根据四川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统计,成都市湿地总面积为2.87万公顷(约43万亩,不含水稻田),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

近年来,成都努力健全湿地分级体系及保护管理体系,成功申报1处省重要湿地,认定4处市重要湿地,建成国家、省级湿地公园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各1处,还紧密结合大型生态项目的实施,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探索湿地生态价值转化,打造公园城市湿地新名片

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

多措并举

构建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漫步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随处可以听到悦耳的鸟鸣。细看,有的跳跃于荻花丛中,有的嬉闹于江面上,形成一幅山水田园美景

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按照“以绿为骨、以滩为脉、以花为衣、以水为魂、以鹤为灵”的思路打造,是最小破坏、最少干预,并将林盘文化融入生态湿地建设中的一个自然生态河流原滩沙洲复合体湿地公园。公园内不仅有白鹭“独立沙洲傍”的风景,在其周边还配套开设了皮划艇露营等多种业态。去年一月正式开放后,成了市民游客喜爱的“打卡地”。

除了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目前我市还建成了成都白鹭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崇州桤木河省级湿地公园,初步构建起成都市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去年4月,我市结合资源特点,在全国范围内开创性出台了市级重要湿地认定办法——《成都市重要湿地认定办法》,并认定了首批4个市重要湿地,总面积为876.49公顷。包括成都新津白鹤滩市重要湿地、成都都江堰天府源市重要湿地、成都邛崃小南河石河堰市重要湿地以及成都蒲江长滩湖市重要湿地,分别在河流沙洲湿地、水源发源地、重要水源涵养区、丘区库塘等方面极具典型性与独特性,且位于成都市重要生态节点,区域位置重要,生物多样性丰富。重要湿地的认定,有效推动了重要湿地生态区域的保护与管理。

探索湿地资源保护,成都马不停蹄。当前,我市围绕重要生态区域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保护立法工作。《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成都市兴隆湖区域生态保护条例》《成都市都江堰灌区保护条例》《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保护条例》《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成都市三岔湖环境保护条例》等均已出炉,基本覆盖全市所有重要湿地资源。

各级湿地公园的创建和重要湿地的申报,以及“一区一条例”的立法,有效推动了我市湿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显著提升了我市湿地保护率。

见微知著,成都市湿地保护工作正全面展开。3年前,我市印发了《成都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首次从制度方面全面、系统地规范指导我市湿地保护修复相关工作,为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围绕《方案》的落实,近年来,各部门及各区(市)县政府积极开展了大量湿地保护管理基础工作,并于2020年底完成了《方案》要求的所有改革任务,有力提高各方湿地保护共识,极大促进公园城市湿地生态本底的保护与发展。

三岔湖

生态先行

加强湿地保护修复

顺着天府大道一路往南,兴隆湖、天府公园、鹿溪河生态湿地等已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坚持生态先行,连片的绿地、湿地也为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赋予了充足的发展动能。

据成都市湿地保护中心介绍,眼下,我市已实现43万亩湿地面积总量管控要求。正通过大量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及推进基础理论研究和科学技术应用,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提升湿地生态功能。

通过实施或规划实施的环城生态区、天府绿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锦江公园等大型综合生态项目,以及兴隆湖、鹿溪河生态区、天府公园、泥巴沱森林公园、杨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众多保护修复项目的实施,显著增加了我市湿地总量,增强了湿地生态功能。

为进一步从技术层面对湿地保护修复工作进行系统性、规范性指导,我市还制定了《成都市湿地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技术导则(试行)》《成都市人工湿地植物应用导则》等文件,开展了《基于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成都市湿地空间布局优化研究项目》等基础理论研究,初步形成湿地保护修复科技支撑体系。

得益于良好的保护成效,湿地也成为珍稀水禽迁徙路线上重要的觅食停歇和栖息繁殖地。

根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与成都观鸟会共同发布的报告,一季度成都平原新增黑喉潜鸟、黑颈鹤、白喉红臀鹎等3个鸟种记录。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成都白鹭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浣花溪公园、青龙湖湿地公园锦城湖、北湖、兴隆湖等,都是成都市内较好的观鸟地点。

青龙

价值转化

探索形成“湿地+”公园城市新名片

良好的湿地生态不仅是动植物的乐园,也为人们的休闲、游玩提供了更多场景。

青龙湖公园,市民游客可以在草坪上享受闲暇时光;小朋友来这里开展课外教育或研学活动;画家、作家摄影爱好者来这里进行有关自然文学艺术的创作……

在崇州,围绕桤木河省级湿地公园打造,陆续推出了五星村乡村旅游度假区、天府慢城景区、最美乡村公路、自驾赏花节、竹里等知名网红旅游品牌,形成以湿地旅游为核心,有机农业与养殖、特色美食、林盘生态观光、农耕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景、农一体生态示范区,并于2020年荣登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榜。

这样的案例成都还有很多,如江滩公园、沸腾小镇、夜游锦江等多个特色湿地场景,正逐渐形成以生态为本底、以美好生活为导向、以新经济为动能的“湿地+”新名片,秉持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断促进着生态价值高质量转化。

同时,在响应成都市推进碳中和碳达峰工作要求时,湿地将肩负重任,继续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湿地生态功能总体水平上新台阶,积极助推我市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早日实现。

成都,因水而生,缘水而名。这湾碧水给成都带来无穷的浪漫与诗意,化为这座千年古城的深厚底蕴,无论是在唐时的街道、宋时的巷陌,还是在今时的“锦官城”,这份底蕴都不曾消失。

如今,这份浪漫与诗意更加和谐地出现在公园城市之中,成都也将绘好这“湿润天府,诗意栖居”的公园城市新名片,让这独属成都的湿地魅力继续流传,且愈发浓厚。

来源:成都日报

Hash:d44968710b889a0fe3f02480f5e74842f95099ba

声明:此文由 川渝本地消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