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白沙这座宗祠的前世今生

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视频来源: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江氏宗族历史源远流长,宗支繁盛,堂号颇多。其中,有一支以“济阳”为堂号的江氏主流宗系,是唐玄宗李隆基钦定为国之樑柱的二十六姓之一,世亦称其为“济阳江”。

▲(俯瞰宗祠)

闽侯白沙镇上寨村的阜宅江氏一族,既是由“济阳江”分衍而出的一个支派。其宗祠的堂前,至今尚挂着一幅“济阳振家声喜继代谦恭知礼貌,阜宅锦世泽欣当今少长重文明”的楹联和“济水流芳”的匾额,以示不忘祖先的传承和源流。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白沙镇上寨村 的阜宅江氏宗祠,了解这座祠堂和江氏家族的前世今生。

肇基衍派

子孙繁盛遍及海内外

关于济阳堂号的始源,有两说。有说夏朝时,江氏先祖助少康中兴,功封“济阳伯”,为江氏有济阳堂号之始;也有言道,春秋时,周天子册封的江国为楚国所灭后,宗室子孙避居济阳郡,遂以济阳为堂号。

▲(“忠孝”乃是阜宅江氏家族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林明秋/摄)

“阜宅江氏的先祖系河南相州彰德府人,正是济阳江的子孙,他到闽地任职,寄寓白沙官园庄,其子孙世居侯官县31都,始终单脉独传,人丁单薄,直到阜宅江氏始祖江天明的出生,这一切方才有了转机。”阜宅江氏宗亲江述渠说。

▲(宗祠前的小院埕铺的还是当年的石板•林明秋/摄)

江述渠告诉记者,江天明出生于元仁宗皇庆年间,族谱记载其天性聪颖、自幼时就有壮大、昌盛家族的志向。成年后,江天明有感于祖居的土地贫瘠、难以发展,遂迁居到今上寨村阜宅,于此繁衍。由于阜宅土地肥沃,灌溉方便,江天明一家的日子渐渐富足,生活的改善,让子嗣艰难的窘境得到“破解”。江天明一生抚育了三子,长子江德益迁洋里、次子江德恭守阜宅、三子江德音居长乐;这三支后裔又衍生出众多支派,凡700余年间,其子孙传28世,遍布海内外,达到2万多人。

▲(清朝时,阜宅江氏耕读传家,勤于治学、人才辈出,有江正超、江有本、江志鹏、江鸿升等四位宗亲高中进士)

此后,阜宅江氏诗书继世、耕读传家,勤于治学、文风鼎盛,历代人才辈出。清朝时,有江正超、江有本、江志鹏、江鸿升四位宗亲高中进士。民国时,宗亲江畲经曾由北洋政府委派,担任过福建省民政长,主政八闽。新中国成立后,江氏宗亲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江氏宗亲们陆续走出大山,为国家建设贡献了力量。

▲(宗祠大门右侧有清乾隆丙辰科进士江正超的牌匾和泥塑人像)

建祠立规

习俗流传绵延两百载

阜宅江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当时,阜宅江氏第十三世孙江之浩为族长,他聚集族人商议以祖屋改建宗祠,历时数年建成一座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宗祠。祠堂建成后,作为族长的江之浩,率领族人将诸位先祖的神主牌位奉入新修建的宗祠内,并提议革除丧葬繁文,订立祠规。这些都是江之浩首倡,故而他在阜宅江氏历代族长中,是一个承先启后的人物。

▲(宗祠正厅)

▲(祠堂的横梁上雕有精美的花卉图案,个个栩栩如生,寓意“花开富贵”•林明秋/摄)

“祠规中有一条特别有趣,提到若族人犯不尊长辈的错,必须跪在殿中的石头上一夜以示惩戒,此惩戒石至今犹存!”江述渠笑着说。他告诉记者,此外江之浩还提议,族人们一起向宗祠奉献田产、财物,用以支撑宗祠的日常花销用度,同时定于上元、冬至两节备礼致祭,子孙们饮福受胙。

▲(至今犹存的惩戒石)

▲(祠堂天井)

古人“事死如事生”,为逝者摆设的供品非常丰富,有酒有肉有果盘,祭奠之后当场吃掉、喝掉,意为“饮福”,饱含给逝者的亲属带来福气的期许。这不仅是一种民间习俗,也是历朝历代采用的重要礼仪,且更为隆重、更为仪式化,名曰“饮福受胙”。明清皇帝在祭天、祭地、祭孔等重大祭祀场合,都有此程序,必不可少。“‘饮福’就是喝酒,‘受胙’就是吃肉,这个程序分两步,一般是‘饮福’‘受胙’分开进行,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我宗族对此很重视,‘饮福受胙’的习俗一直保留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江述渠说。

▲(祭祀堂)

据说,到了民国时,江氏宗祠拥有祭田百余亩,还有大片的林地,所生产的资源足以支撑祠堂日常的修缮和两节祭奠。

背山望溪

风景独好后人护“遗产”

走进江氏祠堂,只见祠堂前有这样一幅楹联,书曰:源远流长半亩池塘来活水,根深叶茂千年松桧挺新枝。这幅楹联据说是江氏宗亲江克见所撰,表达了对宗族发展的美好愿景。

▲(江氏宗祠内的一副楹联,揭示了其宗族的来源和对子孙修身处世的殷切希冀)

江氏宗祠背山临溪,环境优美,面积达1300多平方米。门前有对抱鼓石,系依照旧时县衙门前的抱鼓石仿照而来;宗祠面积之大,历史之悠久,在福州城西门外诸多祠堂中也是首屈一指。祠堂周边有四山环抱,层峰叠翠、气势磅礴;亦有溪涧在前,流水涓涓、清澈可人。青山绿水、远离喧嚣,风景独好!

▲(祠堂周边有四山环抱,一片沃野,亦有溪涧在前,青山绿水、远离喧嚣,风景独好)

宗祠创建后,经历近240年的时光“侵蚀”和历代的风雨摧残,以至于“墙垣剥落、木柱腐朽”。为了保护先祖留下的文化遗产,上个世纪90年代,经过江氏族亲的共同商议,成立了宗祠修缮理事会,着手对宗祠进行修复,在1995年落成。

▲(宗祠重修时,洋里乡支系宗亲赠送的牌匾)

“祠堂内神主龛原来供奉了阜宅江氏始祖江天明以下一脉宗支牌位百余块,进士、文魁、武魁等匾额十数面,可惜于1958年间,因为一场大火而被付之一炬,现在我们正在努力逐步修复中。”江述渠如是说。

▲(六子祠)

采访中,记者沿着宗祠右侧拾级而上,和宗祠相邻处有一座三开间小屋,内有供奉宋代六位贤人的“六子祠”,旧时是江氏子弟读书之所在,而今是村民文化娱乐的重要场所;祠堂前有一水塘,唤作“半月池”,泉水长涌、终年不干涸;半月池边尚有一古井,为传说中的七星井之一,曾经因为修路被填埋,今已重新疏浚,这些皆是江氏族人保护先祖文化遗产的象征和努力。

猜你喜欢

◎“解密”闽侯这个全国文明村的文明密码……

◎税务蓝+红马甲=?闽侯税花告诉你

◎直击现场!闽侯各乡镇(街道)陆续开展核酸检测应急演练

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林若野/文 郭城/摄制

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王立强拍摄

编辑:潘杰 林丹(小)

校对:林烨 宋桂瑱

审核:倪心昕

监制:谢永杰

点击下方“在看”,给我鼓励

Hash:6481087a7968854683bba25a44d86e6b970de89b

声明:此文由 地铁上的移动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