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境内城寨简述

孟津境内城寨简述

城和寨的本义指城市和村寨,城市和村寨的主要功能是居住。

城市和村寨的规模有大有小,这里所说的城和寨是指筑有城墙,墙外有护城河(壕),或筑有寨墙和寨壕,带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城和寨。

孟津是洛阳的北大门,这是孟津和洛阳特殊的地理地缘位置所决定。自古以来,孟津境内黄河上众多的渡口和岗岭起伏的邙山是洛阳的要地,孟津县境内的这些城和寨等就是古都洛阳的战略屏障。

另外,古今孟津县境内沿黄河渡口和邙山上构建的密集的城、寨、关、垒、堡、台、墩、铺、坞等,均是洛阳北部古代军事设施的遗迹,有些遗迹至今仍有残存遗址,更多的遗迹遗址还作为村地名从古代一直流传到了今天。本文按城、寨、关、垒、堡、台、墩、铺、坞等顺序,对这些遗迹遗址作以下简约探讨。

一、城

据嘉庆版(1816年)《孟津县志·卷之二》等史料记载,历史上孟津县境内有汉魏故城、金墉城、平阴城、穀城、平县城、孟津小城、河南南城、中潬城、羊马城、武济城、回洛城、柏崖城、河清城、宋河清城、孟津废县城、横水城、秦王城、闯王城等共十八座。

1、汉魏故城,又称汉魏洛阳城,其地在今洛阳东部洛阳、孟津、偃师交界处,城区域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古城。汉魏故城始建于西周初年,称成周,废弃于唐初。汉魏故城作为国都,前后延续使用近1600年,先后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唐等朝代在此建都,都城史长达540年以上。1961年,国务院公布汉魏故城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魏故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的东起点,如今建有汉魏故城遗址公园、汉魏故城博物馆等。

2、金墉城,又称李密城、阿斗城,其地在今孟津县平乐镇金村。金墉城是三国魏明帝时筑,为当时洛阳城西北角上的一座小城。魏晋时,被废的皇帝和皇后,都安置于此。金墉城小而坚固,是攻守要地。北魏初年,金墉城为“河南四镇”之一。隋唐洛阳城西迁后,金墉城在洛阳之东。公元618年,瓦岗农民起义军据金墉城进逼洛阳。唐贞观年间之后,金墉城被废弃。

3、孟津县平阴城。嘉庆版《孟津县志》:“周之旧邑,在孟津县城西二十里滨河处。《水经》所谓:‘河水东过平阴县北者是也’。书中又注云:‘平阴即晋阴地,故阴戎所居。周为平阴邑,三国魏改为河阴城’”。古河阴城在今孟津会盟镇扣马村和小集村附近。

4、孟津县穀城。嘉庆版《孟津县志》:“穀城亦周旧邑,在县西七十里,瀍水所出。周敬王十有八年,单子伐穀城以定王室,即此。今其地犹名穀县”。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定公下·第二十八》中说:“二月己丑,单子伐谷城,刘子伐仪栗,讨儋翩之党,谷城在河南县西”。穀城,即今孟津县横水镇古县村,古县村北的山名叫穀城山。

5、孟津县平县城。嘉庆版《孟津县志》:“平县城,汉置,在县东二十五里,《水经注》云:‘汉武帝元朔三年,封济北贞王子刘遂为平侯,即此。’王莽改为‘治平’”。平县城在今孟津会盟镇扣马村和小集村附近。

6、孟津小城。嘉庆版《孟津县志》:“孟津小城在县东二十七里小寨村西北。其地隆起,即遗址也。《魏略》曰:‘大将军西征,太子(曹丕)南在孟津小城。’《晋书》载:‘惠帝时,洛阳陷殁,朝臣共推傅祗为盟主。祗屯盟津小城,传檄四方征义兵。’”孟津小城在今孟津会盟镇小寨村西北。

7、河南南城。嘉庆版《孟津县志》:“河南南城,北魏置河阳三城,一为北城,在河北岸;一为中潬城,在夹滩中;一为南城,在县西牛庄堡。周围四里余,北面圯于河,南址尚有。北齐神武使潘岳镇北城,高永乐守南城,以拒西魏者。唐李光弼移军河阳,使李抱玉守南城。将陷,绐以‘粮尽当降’。贼众大喜,敛兵以俟。抱玉因得缮完设备,即请战。贼怒其欺也,急攻之。抱玉更出奇兵,表里夹击,俘斩甚重。贼帅周挚引却,因不得西。论功第一,封栾城县公。按,《旧志》作‘占城’。”按以上引文,河阳三城中的南城在今孟津县白鹤镇于家村一带,当时的于家村行政上属牛庄堡管辖。

8、中潬城。嘉庆版《孟津县志》:“中潬城四面环河,即今县西十五里的雷家滩也。《地理通释》曰:‘河阳县有三城,其中潬城东魏所筑。北齐武平六年,都督傅伏自永桥夜入中潬,周人围之不下。又,唐李光弼自将治中潬,树壁掘堑以备史思明。会贼将周挚攻中潬,光弼遣荔非、元礼逆战于羊马(城),贼大溃。自魏以迄唐宋,以河阳为陕洛咽喉,置三城节度使镇之。金李汾诗云:‘烟波苍苍孟津戍,旌旗历历河阳城。’”按引文可知,中潬城在今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北铁谢渡口对应的河中夹心滩上。

9、羊马城。嘉庆版《孟津县志》:“羊马城在中潬城西。李光弼使荔非、元礼守羊马城,植小旗城东北隅,望周挚军。挚恃众直逼城,以车载木鹅橦车,麾兵填堑,八道并进。光弼以让元礼,元礼曰:‘公方欲守邪?战欤?’光弼曰:‘战’。曰:‘然则贼为我实堑,何让焉?’光弼谢曰:‘吾虑不及此,公勉之。’元礼遂出战,视敌坚未可,驰还军示弱,光弼望见,遽使召之。元礼顾麾下曰:‘将军召,殆欲斩我也。斗死有名,无庸受戮。’乃下马持刀瞋目直前。锐士堵而进,左右奋击,一当数人,斩贼数百,挚遂遁去。以功迁骠骑大将军、怀州刺史。今羊马、中潬俱为河水所圯,一望沙碛,未定所置”。按引文可知,羊马城在今孟津县白鹤镇白鹤村北滨河处。

10、武济城。嘉庆版《孟津县志》:“武济城在旧县东,相传武王伐纣由此济河,故名。东魏筑城于此为戍守处。周建德四年伐齐,宇文宪‘拔武济’是也”。武济城在今孟津县会盟镇扣马村。

11、回洛城。嘉庆版《孟津县志》:“回洛城在旧县东。东魏元象初,侯景邙山之战,诸军皆北渡河桥,万俟洛独勒兵不动,魏人恶之而去。北齐神武因建城于其地,名曰‘回洛’。唐武德三年,秦王世民攻王世充,怀州总管黄君汉遣其将张夜义以舟师袭回洛城,克之。世充使其子元应来攻,不克。乃筑月城于其西,留兵守之”。回洛城在今孟津县会盟镇扣马村一带。

12、孟津县柏崖城。嘉庆版《孟津县志》:“柏崖城在县西三十里,侯景所筑。唐高祖时,黄君汉以城降,因置县。乾元中,太尉李光弼修筑以拒史思明于此”。柏崖城在今孟津县白鹤镇河清村西柏崖山上。

13、河清城,又名河清县城。嘉庆版《孟津县志》:“河清县城唐先天时筑,以贞观初县界黄河清为名,本武德之大基县也”。河清县城有两处,一在今孟津县白鹤镇河清村;一在今孟津县白鹤镇河清村黄河北岸,又称北河清村。

14、宋河清城。嘉庆版《孟津县志》:“河清城在治西十八里白坡镇,太祖开宝初自河北移此。今津西五十里有河清镇,是唐河清之南岸也,考者多误”。宋河清城又名宋河清县城,在今孟津县白鹤镇白鹤村东。

15、孟津废县城。嘉庆版《孟津县志》:“今孟津县废县城在今治东三十里古渡口,所谓‘桃花店西一里柳林庄’也,因水患移旧县”。孟津废县城在今孟津县会盟镇扣马村一带。

16、横水城。在今孟津县横水镇横水村,古称洪州城、横州城,又名横水栅、横水店、韩良堡、横水寨等。名见横水镇道庄村《重修三官庙碑记》和《旧唐书》。

17、秦王城,又名秦王寨,在今麻屯镇下河村金谷涧与金水河交汇处。唐初秦王李世民收复东都洛阳曾驻军于此,今遗址处有高大土丘。

18、闯王城,又名闯王寨,在今孟津县城关镇九泉村东瀍河河谷南沟沿,相传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率军驻扎于此。

二、寨

孟津筑寨历史悠久,特别是近百余年来,为了防御匪患和乱兵,孟津县境内几乎无村不筑寨。今孟津县境内残存的古寨大多筑于清代同治年间,为抵御捻军农民起义军所筑。

孟津县境内的寨一般选址在两条沟壑之间夹峙的高台上,寨墙大多为夹板素土筑就,或用麦秸和黄土为泥筑成,寨墙厚达四五米不等,寨墙四角或有望楼,多数寨墙上筑有墙垛和掩体,人可以登上寨墙守御。

孟津县境内著名者大约有以下古寨。

1、鹞店寨。鹞店寨是孟津历史上最古老的寨,位于平乐镇西部,今已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鹞店古寨始筑于汉魏时期,后来历代重修。鹞店古寨东、南、西三面临沟,沟沿上部寨墙较低,北连邙山丘陵台地,现残存北寨墙长40米、宽3米、高2-5米。鹞店古寨整体呈椭圆形,东西宽152米,南北长210米,总面积约31920平方米,有南、东两个寨门,寨门前有斜坡式门道。

2、横水寨,在今横水镇横水村,横水寨筑于隋唐时期,三面临沟,沟底有河,易守难攻。今横水寨东西原寨门前各有大桥连通寨内,寨南边和北边仍有残存寨墙。今横水古寨中的横水村已被公布为中国传统古村落。

3、岭后寨,在今横水镇上院村北岭,今仅有遗址。

4、亮寨,又称梁寨、两寨,在今横水镇亮寨村,寨子突出梭罗沟西沿沟中,三面临沟,沟底有梭罗河。

5、平乐寨,位于今平乐镇平乐村北山民国时期历经匪患战火,今遗有碑记。

6、乔家寨,在今平乐镇王窑村西,即今会盟镇乔窑村北部邙山北麓,乔家寨三面临沟,地势奇绝。

7、王铎寨,在今平乐镇上古村北,寨子三面临沟,地势奇绝,传说王铎少年时读书于寨中。

8、大阳寨,又名大杨寨、姚连寨,在今城关镇大杨河村瀍水之畔。

9、陈家寨,在今城关镇杨庄村西陈家寨村。陈家寨建于瀍阳岭上,扼守河清谷口。

10、四冢寨,在今白鹤镇四冢村,寨子北部俯瞰黄河,传说寨子中有地道四处联通。

11、范村寨,在今白鹤镇范村西北部邙山北麓,地势三面临沟,仅东南部开有一个寨门。

12、保安寨,又名白鹤寨,在今白合镇白鹤村西北角滨河处,有残存墙基,孟津县人民政府已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孟津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牛家寨,又名朱寨,在今朝阳镇朱寨村。今牛家寨已被公布为河南省传统古村落。

14、大安寨,在今朝阳镇石沟村东南,位于图河故道北岸,三面临沟,仅有北部一门通寨外。

15、瓦店寨,在今朝阳镇瓦店村北图河西北岸。

16、叩马寨,在今会盟镇叩马村,今已被公布为河南省传统古村落。

17、大寨,在今会盟镇小集村邙山北麓。

18、班寨,在今小浪底镇班沟村东,东西北三面临近瀍河右岸,南面有寨墙,仰韶文化班寨遗址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招风嘴寨,在今小浪底镇津西村西北山顶上,西北临黄河,气势雄伟。

20、保安寨,又名郭岭寨,在今小浪底镇黄鹿庄村西北岭巅。今北部寨墙和东北部寨门通道完整。

21、花园寨,在今会盟镇花园村

22、马家寨,在今麻屯镇任屯村北霍村南,位于金水河和金谷涧夹峙的台地上。

23、单寨,在今麻屯镇单寨村。

24、瀍沟寨,在今城关镇瀍沟村瀍河右岸、瀍河河谷南沟沿。瀍沟遗址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5、霞院寨,在今白合镇霞院村南黄河南岸台地。

26、李家寨,又名石门寨,在今小浪底镇原石门村西。

27、许家寨,在今小浪底镇马屯村西。

28、麻屯寨,在今麻屯镇麻屯村。

29、庄沟寨,在今麻屯镇庄沟村西金谷涧左岸。

30、蟠龙寨,在今麻屯镇水泉村,村西北有牤牛泉。

31、刘家寨,在今朝阳镇瀍河北岸台地刘家寨村,寨子突入瀍河右岸台地。刘家寨今已被公布为河南省传统古村落。

32、周寨,在今朝阳镇瀍河南岸台地周寨村。

33、许家寨,在今送庄镇裴坡村附近。

34、白鹿寨,在今送庄镇白鹿村。

35、送庄寨,在今送庄镇送庄村。

36、凤台寨,在今送庄镇凤台村。

37、张家寨,在今朝阳镇瀍河右岸张湾村。

三、关

孟津县境内有孟津关、小平津关,均属于“洛阳八关”之一。关始建于汉代,是朝廷设立的集军事、税收、验证身份、控制物流等为一体的战略重地。

嘉庆版(1816年)《孟津县志·卷之二》:“孟津关、小平津关。东汉都洛阳,环置八关:曰函谷;曰大谷;曰广成;曰伊阙;曰轩辕;曰孟津;曰小平津;曰旋门。灵帝中平元年,黄巾叛,置八关都尉官,津邑有其二,皆设渡。今废。”

1、孟津关,又称河阳关,在洛阳北部黄河南举。孟津关遗址在今孟津县会盟镇扣马村北约五华里处,处在孟县南十八里的黄河夹心滩。孟津关是古代黄河上的一个重要渡口。即周武王伐纣时与诸侯会盟渡河处,亦称盟津,又名富平津。西晋杜预曾在这里架起黄河上第一座浮桥,称“河桥”。是历代洛阳北部黄河南岸之要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2、平津关,遗址在今孟津县会盟镇花园村西北,处于今黄河河心。平津关的地位仅次于富平津(孟津关),因此又名“小平津。”孟津关和平津关均为洛阳北部的军事要地。

四、垒

孟津县境内有垒两处,即钩陈垒、盟津小垒。垒,一作名词,本义是古代军队中用作防守筑成的墙壁,所以汉语中有“壁垒”一词。《说文》中载:“垒,军壁也”。《左传·僖公十九年》中有:“因垒而降”的记载,说明垒这个字产生很早。

“垒”,也作动词,就指用土、砖、石、树枝、芦苇等材料混合使用重叠砌起来的墙,今汉语中有“垒墙”一词。

众多的垒连接呼应就像万里长城,筑垒的地方选择在山脊、高台或四周有水的河中滩地,专门用作军事防卫设施。后来,垒又演变为设施更为完备的城、堡、寨等……可见垒是古代军事设施最基本的原素。

最早的垒原本只是一道墙,古人就地取材,在地上挖出一条沟,用沟中的土筑砌成墙,这条沟就是堑,用这些土筑成的墙就是垒。堑中放入水就是隍、壕,在隍、壕内筑城,城外的隍、壕就成了护城河。从此,就诞生了城、堡、寨等。

1、钩陈垒。孟津县境内最早官方筑成的垒名叫钩陈垒,钩陈垒以天文学中的“钩陈星”命名。嘉庆版(1816年)《孟津县志·卷之二》中记载:“钩陈垒在同盟山下。《水经注》云:‘世传武王伐纣,八百诸侯所会处。盖紫微有钩陈之宿,主斗讼兵阵,故《遁甲》攻取之法以所攻神与钩陈并气,下制所临之辰则秩禽(同资擒)敌,是以垒资其名”。钩陈垒在今孟津会盟镇扣马村附近。

2、盟津小垒。清嘉庆版(1816年)《孟津县志·卷之二》中记载:“盟津小垒,基址未详,或云即‘小城’。南宋司州刺史毛德祖使振威将军、河阴令窦晃以五百人戍盟津小垒拒北魏,沿河上下随机应接”。从以上引文可知,钩陈垒、盟津小垒这两个垒,因为在同盟山下,推测大约在今孟津会盟镇扣马村和小集村附近。

五、堡

堡,原本为土筑,后来用石头或钢筋水泥筑,是缩小版寨子的别称。最早的堡是村寨,也是行政区划中的重要行政村并兼有军事用途。孟津县境内著名的堡有:

1、牛庄堡,在今孟津县白合镇牛庄村南山

2、韩良堡,在今孟津县横水镇横水村。

3、堡子,即今孟津县白鹤镇堡子村。

4、柿林堡,在今孟津县白鹤镇柿林村

5、相留堡,在今孟津县小浪底镇相留村。

六、台

台有高台、台地的意思,大多兼有军事用途。孟津县境内今有李密台(即饮酒台)、观兵台、望马台、歇鹤台等。

1、李密台。嘉庆版(1816年)《孟津县志·卷之二》载:“饮酒台在城东十七里朱家山之巅,背枕嵩少,下瞰黄河。《府志》谓:‘符秦所筑,唐李密曾饮酒于此,俗呼为李密饮酒台。’旧存基址,附近居民改筑为寨”。李密台(饮酒台)在今孟津县会盟镇台荫村南山。

2、观兵台。嘉庆版(1816年)《孟津县志·卷之二》:“观兵台在旧县东一里,《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十一年,东观兵于盟津,筑台誓众。’今亦名‘选将台’。按,《府志辨》载:‘汉儒以《泰誓》观政为‘观兵’。程子谓:‘以兵胁君,必无此理。则观兵台之名不存可也。旦选将亦非周时名目。’疑即《水经注》所谓汉高祖讲武场也”。观兵台在今孟津县会盟镇叩马村、小集村南。

3、望马台。嘉庆版(1816年)《孟津县志·卷之二》:“望马台在城西北半里许,广二十步,高三丈。旧志谓‘西魏武帝都洛阳,牧马于河津,筑台望远’,即此。台东旧有官亭、凉楼,今废”。望马台在今孟津县会盟镇叩马村、花园村附近。

4、歇鹤台。嘉庆版(1816年)《孟津县志·卷之二》:“歇鹤台在旧河清县西北三十里,相传王子晋、浮丘公游王屋歇于此”。歇鹤台在今孟津县白鹤镇河清村西。

七、墩

墩,是人工建造的高台,一般用于军事要地。

1、烟墩(一)。嘉庆版(1816年)《孟津县志·卷之二》载:“烟墩。烟墩在旧县选将台东,高五丈余,相传宋时筑以防金者”。以上烟墩在今孟津县会盟镇叩马村、小集村南。

2、烟墩(二)。清乾隆十年龚松林撰《重修洛阳县志·卷二·地理·堠戍》:“东北路……鹞店镇,三十里铺,每处营房十一间,周围垣墙三十四丈,墩台高一丈七尺,基阔一丈五尺,上建望楼。台旁告示房一间,烟墩五座,木坊一座。’并在鹞店、凤台设驿铺,每铺配驿承一人,骡马若干匹”。以上烟墩各在今孟津县平乐镇鹞店村、凤台村。

八、铺

铺,是古代的驿站,主要用于军事。古代孟津县境内有十里铺、鹞店铺、三十里铺、叩马铺、双槐铺等。

1、十里铺、鹞店铺、三十里铺

清乾隆十年撰《重修洛阳县志·卷之三》载:“通孟津县东北路,忠孝铺去县十里;鹞店铺二十里;凤凰台铺三十里;青冢铺四十里”。“戍堠:东北路:十里铺、鹞店镇、三十里铺共三座。……通计河南营分防墩台马步兵四十七名,内马兵九名,守兵三十八名”。  

2、叩马铺、双槐铺

叩马铺在今孟津县会盟镇叩马村。双槐铺在今孟津县会盟镇双槐村。均见嘉庆版(1816年)《孟津县志》。

九、坞

古代孟津县境内还有坞,坞一般为贵族的休闲场所,也是军事重地,兹简述于下:

1、桃花坞杏花坞,位于邙山腹地即今孟津县朝阳镇伯乐村、瓦店村。

2、伯乐坞,位于今孟津县朝阳镇伯乐村。

3、石梁坞。嘉庆版(1816年)《孟津县志·卷之二》:“石梁坞(又名石梁城)。石梁坞在城西北五十里,今之石坂沟也。《晋书》:‘魏浚东保河阴之硖石,怀帝末洛阳陷没,浚屯兵于洛北之石梁坞,抚养遗众,渐修军器’”。石梁坞在今孟津县白鹤镇河清村河清谷中。

以上是古代今孟津县境内城、寨、关、垒、堡、台、墩、铺、坞等之大略,惟寨一项或遗漏较多,敬希补遗。

Hash:a5b99e7ea93d2948c17bee75e8d30e65eb4b2fd9

声明:此文由 空山落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