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遗址的秘密都在这份报告里了

提到沈阳历史文化,大多数人会想到“一宫两陵”。而沈阳还有一处见证了七千多年前,辽河下游人类繁衍生存的地方,那就是新乐遗址。昨日,由沈阳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主办,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共同承办的“《新乐遗址发掘报告》首发式暨东北新石器考古学术研讨会”在辽宁工会大厦举行。《新乐遗址发掘报告》由文物出版社于2018年12月出版发行,该书编写历时6年,将近40年来新乐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汇总呈现,详尽地记录了新乐遗址的发掘经过、遗迹与遗物,并对该遗址所代表的考古学文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该书的出版为研究新乐遗址新石器至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文化内涵提供了系统的资料,对探讨东北地区考古学文化谱系和聚落形态提供了实物证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又一力作。

凝结沈阳几代考古人的心血新乐考古研究资料更加完整

新乐遗址从1973年开始进行考古发掘,共发掘5次,至今已40余年。经过几代考古人的努力,揭示出距今7200年的母系氏族社会聚落遗址,出土了木雕鸟、筒形罐、斜口器等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物。新乐遗址博物馆馆长陆海英接受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乐遗址博物馆自1985年正式开放以来,接待众多观众,但就考古界来说,没有考古发掘报告,考古研究资料是不完整的。无论从学术研究层面,还是陈列展览层面,都是不小的遗憾。

新乐遗址当年发掘的主持人以及参加者多已退休,主持单位不断变化,出土的文物则分散多地,被多个单位展出或收藏。在这种情况下,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新乐遗址博物馆合作,持续收集整理散见于各处的档案和实物资料,历时6年将发掘报告编写出来。《新乐遗址发掘报告》凝聚了沈阳几代考古人的心血和汗水,该书的出版让新乐遗址考古研究资料更加完整,对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新乐遗址推出十大珍宝发掘东北最早的压印“之”字纹陶罐

新乐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它们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风格。新乐遗址博物馆昨日公布了可以代表新乐遗址历史地位的十件珍宝,分别是炭化鸟形木雕、磨盘磨棒、压印“之”字纹陶罐、高足钵、斜口器、石网坠、煤精制品、纺轮、双孔石刀、陶甗(yǎn),从这些文物可以推测新石器时代新乐人的生活状态。

新乐遗址分为三个时期的文化堆积,从时间远近,分别为新石器时代的新乐下层文化、偏堡文化和青铜时代的新乐上层文化,而新乐下层文化被命名为新乐文化。新乐文化遗存中重要的文物之一就是陶器,而新乐遗址出土的压印“之”字纹陶罐制作非常精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延平告诉记者,这个压印“之”字纹陶罐可谓“前无古人”,“当时东北地区出土的"之"字纹陶器很多,但纹饰都是刻上去的。而新乐出土的"之"字纹陶器,纹饰是压印上去的,说明当时人们会使用工具对陶器进行装饰,这样的技术很先进了。这件文物在东北最早出现,所以堪称"东北之最"。”

见证中华文明“满天星斗”说

证明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

我国现代考古学的泰斗、全国考古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苏秉琦,根据牛河梁等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提出了中国文明起源“满天星斗”说。陆海英馆长表示,新乐遗址的发现见证了中华文明“满天星斗”说,也证明了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以前,人们认为中华文明是从黄河流域向外发散到全国,后来经过考古研究证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包括辽河流域都有文明的发端。通过新乐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说明七千多年前,下辽河流域的人类已经会使用工具,制作精美的陶器,把木头雕刻成鸟形,做出煤精制品,说明这里形成了成熟的新石器文化,也再一次证明了辽河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

新乐遗址体现了沈阳丰厚的历史文脉,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是沈阳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城市文化名片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主任记者张宁

主任摄影记者常晟罡翻拍

新乐遗址推出

十大珍品文物

炭化鸟形木雕

用途:权杖

磨盘磨棒

用途:为黍等农作物脱壳

压印“之”字纹陶罐

用途:储存水和食物

高足钵

用途:盛食物

斜口器

用途:不详,猜测移置火种

石网坠

用途:捕鱼用具

煤精制品

用途:不详

纺轮

用途:纺纱

双孔石刀

用途:原始谷物收割机

陶甗(yǎn)

用途:原始炊器相当于蒸锅

Hash:0414024e93b3ed468c6911094f480c51b5f706a0

声明:此文由 沈阳网_沈阳综合门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