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蒲铁路专家楼今犹在

太原杏花岭区教场巷两侧高楼林立的环境中,门牌号标示为“22号”的“同蒲铁路专家楼旧址”院落并不起眼,但它却是山西修筑铁路经历风风雨雨的历史见证。它是同蒲铁路建成近百年的见证,它与同蒲铁路息息相关。它就是民国时期建在位于太原教场巷的“同蒲铁路专家楼”。

教场巷曾是清代精骑营将士演军习武的地方。到了清末民初时期,为了修建正太铁路(即石太铁路)和同蒲铁路,许多外籍工程师来到这里,为此,专门在教场巷一带新建了数栋别墅,供外籍工程师、筑路专家和技术人员居住,称为“同蒲铁路专家楼”。

同蒲铁路是贯穿山西省的交通大动脉,它北至大同,南到风陵渡,全长868.1公里。以太原为界,它分为北同蒲线和南同蒲线两段。太原至大同为北同蒲线,长354.2公里,1933年11月开工,1939年3月建成;太原至风陵渡为南同蒲线,长513.9公里,1933年5月开工,1935年12月建成。

早在1907年,清政府就有修筑同蒲铁路的提议,袁世凯执政时期也曾有修筑该路之意。1928年年初,阎锡山曾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修筑同蒲铁路的请求,遭到拒绝。此时,阎锡山已坐镇山西,因此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修筑同蒲铁路,1928年10月即着手勘测,1929年4月聘请德国工程师任测量队队长,1931年3月测量完毕。1932年10月,晋绥兵工筑路指挥部成立,阎锡山任总指挥,亲调3万兵工修筑同蒲铁路。

当年,修筑铁路的专家、工程师等人员就住在同蒲铁路专家楼里。在修筑同蒲铁路的过程中,阎锡山坚持“中西结合、土洋并重”的原则,采取“先简陋后先进,由窄轨而若干年后再向标准轨迈进”的筑路谋略,高薪聘请德国工程师,如王鼐和米勒,在国内分别聘请谢宗周、翟维中为总工程师和副总工程师,还聘请了南段、北段铁路局局长,起用精于计算的阎明厚和熟悉工程诀窍的郭廷兰等人,首创军人筑路之举,修筑了既坚固又省钱的同蒲铁路。从经济角度看,这样避免了许多失误和不必要的浪费,既省钱效率又高。北同蒲线虽然开建较早,但因战争的破坏,该线几经修通,又几次被毁,长期处于瘫痪状态,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方才修复通车。

修复同蒲铁路是在1949年4月太原解放以后,同年6月,太原铁路管理局成立,同年11月山西省修复指挥部成立,铁道兵开始了同蒲铁路的抢修工作。特别是北同蒲铁路,由于破坏严重,加之地形复杂、坡度大、弯道多,因此工程艰巨、抢修难度很大,直到1951年8月全线才修复通车。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同蒲线进行了大规模的电气化改造,至1992年4月,全线停驶蒸汽机车,改由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牵引,成为晋煤外运的主要干线之一。2010年12月30日,由两台SS4型电力机车牵引的55001次列车榆次站开出,经由南同蒲线进入侯月线。至此,南同蒲线结束了非电气化的历史。

走进留存于今的专家楼院落,院子里栽种着丁香树、果树,专家楼整体使用红砖修砌,坐北朝南,保存有4幢房屋,每栋房屋建筑规模较大,均有地下锅炉房、库房等,至今保存较好,并铺设有地下管道通向屋内,总占地面积520.9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20.06平方米。2009年11月,被太原市人民政府列入“太原市历史建筑”名录。

梁俊生(太原)

Hash:417d1ebde02994d7324ae4cb480852b0c243b8b9

声明:此文由 山西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