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功臣姜荪普:全国五个宁远,为什么只有咱大宁远能保留呢?

作为一名宁远人,小编一直非常自豪,“宁远”这个名字是好听、有意义,而又充满历史底蕴的。但其实在民国初年之前,全国是有很多个宁远县的,包括发生现在都很有名气的“宁远古城”所在地兴城市。但后来这些“宁远县”都改名了,只保留了咱大湖南永州市的宁远县!到底是啥原因呢?

兴城市的“宁远古城”。“宁远”这个城市最开始起源于明初,朱棣建立了努尔干都司,在这里建立了宁远卫,后来就清朝也在这里设立了宁远县。当年,努尔哈赤想入关,但是就被这座城堵住了,守将袁崇焕还炮轰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不久伤重而亡。这段历史就是人们称赞的宁远大捷。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袁世凯成为民国总统,下令规范地名。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由于朝代更替、人事变动、民族迁徙等各种原因,造成了自古以来我国地名命名及其沿革变化的复杂性,并形成了一地多名以及异地同名等现象。这些现象不符合地名规范化的要求,不便于社会经济生活,容易造成混乱。

民国初,随着清代府、州、厅等行政建制的废止,县建置增多,进一步增加了原本即存在的县名重名的现象,使重名县达130余个。

当时仅宁远县即多达五个,分布于绥远(今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奉天(今辽宁)、湖南、甘肃新疆等五个省区 。当时,这个五个宁远县给谁改名谁都不愿意,最后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僵局。

(谭延闿)

这个人就是谭延闿。

谭延闿(1880—1930),字组庵,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陈三立、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

他聪颖好学,5岁入私塾。其父规定三天要写一篇文章,五天要写一首诗,还要练写几页大、小楷毛笔字。11岁学制义文学,光绪帝的师傅翁同龢称之为“奇才”。1893年,谭延闿到长沙参加童子试,考中秀才。

光绪十八年(1892年),谭延闿入府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举人,三十年中进士,入翰林,旋授编修,返湖南办学。慈禧太后晚年,曾亲自主持改革,即所谓“丁未新政”,延闿积极呼应,属湖南立宪派首领,任省“谘议局”议长。

辛亥革命发生后,谭延闿任湖南军政府参议院议长、民政部长。10月底立宪派杀害正副都督焦达峰、陈作新后,被咨议局推举为湖南省都督。

对于这样的名人,袁世凯极力拉拢,所以谭延闿是袁世凯身边的红人。知道有5个省有宁远县,谭延闿认为湖南的宁远历史也很悠久,从北宋时期,就有了宁远县,建议湖南的不能改。

谭延闿的话很有份量,北洋政府具体办事人一听,那就改另外的四个宁远县吧,于是辽宁省的宁远县就改做了兴城,其他三个宁远县也分别改名了。

谭延闿为什么这么帮咱宁远呢?那是因为谭延闿不仅是湖南,而且与咋宁远姜荪普有很深的交情。他们交情究竟有多深呢?你可以去姜荪普墓前看看,他墓前就留有谭延闿还为姜题写的七十一岁寿诞题写序文。

姜荪谱系宁远县鲤溪镇浪石桥村人,民国时期的省咨议局议员,他原本属清末政府朝廷官员,到湖南省咨议局任职,就是受谭延闿之邀。姜荪普墓现为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 | 大明梅语

Hash:9e3174a708ed7a8fe696a112df6ed65a7f8ca990

声明:此文由 宁远微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