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书院或是浏阳最早书院,在南区!
书院最初是地方教育组织。藏书、供祭和讲学是书院的“三大事业”。书院之名始见于唐,发展于宋。湖南攸县光石山书院创建于唐开元之前,早于中央政府开元六年(718)所建的丽正、集贤书院,“是史料记载最可靠的中国最早的民间书院”。历史上曾出现过“天下名院半湖湘”的局面,长沙岳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地处湘东的浏阳,自古即为崇文重教之地,千年古县,弦歌不绝,这里曾书院森列。据《湖南书院史稿》湖南书院名录:浏阳县有书院12所。该著收录的浏阳书院有文靖、南山、南台、狮山、洞溪、文华、石山、算学馆、启蒙以及金江、文光、围山等,且将文靖书院列为第一,但没有将其定性为浏阳最早的书院:“宋绍圣初杨时知浏阳,曾与士子讲学于城南,后人因建书院,以其谥号为名,并建龟山祠祀之。”
制图|李多
那么,最早出现在浏阳的书院是哪一所呢?一般认为是文靖书院。据1994年《浏阳市志》:“浏阳的书院,见诸旧志,最早为宋绍圣元年至四年(1094年—1097年)县令杨时在县治南向阳门内西街所建的文靖书院。”
文靖书院在浏阳地位独特,散见于历代文献。清光绪《湖南通志》学校七·书院一:“文靖书院在浏阳县南。宋杨时令浏阳,后人建书院,以其谥名。”清乾隆《长沙府志》学校志:“文靖书院在向阳门内西街。宋初龟山先生宰邑时,于士传习于城南,元进士汤荧以其地为书院,请额于朝,因其谥名院,设山长。成化间改为龟山祠,今废。”
明嘉靖《浏阳县志》卷之下“宫室”:“文靖书院在县治南向阳门内西街,邑人汤荧建。《儒学记》内亦云龟山先生城南文靖故迹在焉。知州史希贤营治学校,先泮宫,次学院,为宋龟山先生宰邑时与士传习于城南,后人以其地创建书院,请额于朝,因其谥名院,设山长奉祀。成化间,分巡顾,清出基址,同提学陈褫重修,今龟山祠是。”
清同治《浏阳县志》卷八·学校:“县旧有文靖、南山二书院及社学一,悉废。《戊寅志》:‘文靖在向阳门内西街。宋初龟山先生宰邑时,与士传习于城南。元进士汤荧以其地为书院,请额于朝,因其谥名院,设山长。成化间改为龟山祠,今废。’”
杨时(1053年—1135年),号龟山先生,福建将乐人。曾游学于程颢、程颐,是北宋理学南传的关键性人物。北宋元祐九年(1094年),杨时任潭州浏阳知县,在城南讲学论道,传播理学。南宋绍兴五年辞世,谥号“文靖”。
文靖书院既以杨时谥号为名,当创建于其人去世之后。根据乾隆《长沙府志》及嘉庆、同治《浏阳县志》,文靖书院的创始年代确定为元,创始人为元代进士汤荧,学院驻地即为当年杨时先生布道讲学的县向阳门内西街。基于以上资料,我们可以推定,文靖书院的建造始年最早当在绍兴五年(1135年)或之后,而不可能是更早的宋绍圣元年至四年(1094年—1097年)、杨时生前所建。
汤荧,元至正二年进士。明嘉靖、清同治《浏阳县志》有载。同治志卷十七·选举云:“汤荧。任酃县尹。《志余备考》引《书史会要》:‘荧号箕山,浏阳人,进士及第,善篆书。’”
至正(1341年—1370年)是元惠宗的第三个年号。汤荧中进士是至正二年(1342年),可见汤荧建文靖书院的年代当在1342年其中进士之后。
然而,汤荧于1342年之后建造文靖书院的说法,元代铸造、留存至今的文靖书院青铜文物一定不会“同意”。据1994年《浏阳县志》:1983年4月,在浏阳荷花出土元代青铜爵,上刻“大德乙已文靖书院”。大德(1297年—1307年)系元成宗年号,大德乙已为公元1305年,可见文靖书院的存在至少比汤荧中进士(1342年)的时间早37年。
考证文靖书院的建造年代,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欧阳龙生。欧阳龙生(1252年—1308年),字成叔,宋末元初浏阳人,欧阳逢泰子,一代宗师欧阳玄之父。
宋末,欧阳龙生隐居浏阳白云庄17年。浏阳旧有文靖书院,为杨时讲学之所。元初废科举,书院圮废。后复科举,礼部派使者至浏阳修复文靖书院,以欧阳龙生为山长。
据《湖南历代文化世家·浏阳欧阳氏卷》载《欧阳龙生传》:“部使者到浏,浏有文靖书院,祠龟山杨先生,沦废于邻,使者考郡志,谋复其旧。”“宪部荐其才”,授欧阳龙生文靖书院山长。欧阳龙生生于1252年,大德乙已(1305年)文靖书院的祭器极有可能是在他山长任期内主持铸造的。
可见无论是从文物考证还是文献佐证,文靖书院都不应是“元进士汤荧以其地为书院”,至迟可以追溯到元大德九年(1305年)。又据“沦废于邻,使者考郡志,谋复其旧”的记载,文靖书院在欧阳龙生任山长前就已存在,且时日不短。
尽管如此,基于资料的缺失,文靖书院的建造上限年代仍然无法得出一个科学、让人信服的结论,但可以圈定在绍兴五年(1135年)杨时去世(谥“文靖”)到大德乙已(1305年)文靖书院铸造青铜祭器的170年之间,而非汤荧中进士的至正二年(1342年)之后。关于文靖书院的起始问题,同治《浏阳县志》还曾留下过“其说存疑,姑识待考”的“尾巴”。
由于文靖书院肇始年代的模糊,为另一所见于南宋文献的书院“问鼎”浏阳第一书院宝座提供了可能,它就是极少被学界提起的云居山书院,也叫云山书院。云居山书院的存在,得益于宋代的两位诗人,一位是杨万里,另外一位是籍籍无名的项安世。
《唐宋人寓湘诗文集》载杨万里《题浏阳县柳仲明致政云居山书院》:
“云居山高三万尺,下插浏江上撞日。柳下和风百世师,有孙避地来筑室。奕叶隐居三百年,栽桃种杏今满川。当家相传一破砚,此外文字九千卷。旄头毕方书散亡,维仲明父再耿光。木叶衣裳野蕨肠,牙签玉轴还堆床。更于山下起高阁,竹户松窗照林壑。阁上诸郎夜诵声,太一真人降云鹤。向来有子中文科,泮宫弹琴咏菁莪。柳氏门闾人刮目,仲明依旧一渔蓑。”
杨万里的诗给人以亲临其境的画面感,诗人对云居山书院的地理位置,柳仲明三百年家族对文化的专注,都有着较为详细的描写。“阁上诸郎夜诵声”中的“诸郎”,应是指柳仲明正在苦读中的多个儿子,后来任荆南教授的柳世南或在其中;而“依旧一渔蓑”则是对书院主人柳仲明淡薄为人、高洁品质的点赞。通过本诗,可以设想——杨万里是到过浏阳、到过云居山书院的,诗里所描述的或许正是他看到的。
同书载项安世《江陵为浏阳柳氏作云山书院歌》:“山中何所有,云气长悠悠。院中何所有,书册满高楼。登楼看云复看书,千古万古同卷舒。子于其间乐有馀,我今为子言其粗。阴阖兮阳开,乾盖兮坤舆。白衣兮皎皎,苍狗兮须臾。崩腾兮龙见,消散兮户居。如臂之屈伸,如足之疾徐。实理谅不昧,显微同一初。呼吸为雅颂,吁喻为典谟……三百八十四爻兮奇与耦,二百四十有二年兮褒与诛。目目自有条,叶叶自有株。子以为一兮粲而万有,子以为兮垣然而一途。吾是以见云之书而书之云,子又鸟知书非云而云非书,以此寿子身,壮作老息神不枯。以此贻子后,博观约守世不渝。大哉此院云所储,苟无其实名不虚。谁其任之非子欤,一翁二季相携扶。”
项安世写诗时在湖北江陵。诗人与杨万里生卒年代非常接近,诗中的“院中何所有,书册满高楼”与杨万里的“当家相传一破砚,此外文字九千卷”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据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全宋诗》卷二三七五《江陵为浏阳柳氏作云山书院歌》副标题明确标记“院在云居山下”。所以,项安世笔下的云山书院就是云居山书院,诗中的柳氏可能是柳仲明,也有可能是其子、曾任荆南教授的柳世南。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改江陵府为荆南府,淳熙中(1176年)复改江陵府,可见,江陵即荆南。如此,“家江陵”的项安世与官荆南的柳世南有所交集也就顺理成章。从两首诗的内容分析,杨万里似乎到过云居山书院,项安世写诗时则人在江陵,所以书院的正确名称应该是云居山。
云居山,历代《浏阳县志》有载。清雍正《浏阳县志》卷一:“云居山在县南七十里。”清嘉庆《浏阳县志》卷六:“云居山。在县南七十里。山径盘屈,约十余里。从小水口入,稻田数顷,修簧密树,拂岫参天,飞鸟流泉,呜崖咽涧。有寺名明月禅林,客寮禅室,俱极幽洁。”关于云居山的记载,清同治《浏阳县志》卷二·舆地一与嘉庆志的描述大体差不多:“云居山。距县七十里。山径屈盘,约十余里。自谷口入,有稻田数顷,流泉咽涧,古木参天。一寺曰明月禅林,极幽旷。”云居山今名云山,在浏阳南部,现属中和镇管辖。
杨万里(1127年—1206年)与项安世(1129年—1208年)生卒年均相隔两年,一个生于北宋末年,一个生于南宋初年,两人都享年79岁,均去世于宋宁宗赵扩统治时期。杨万里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项安世为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他们为浏阳云居山书院写诗,一般可理解为中进士、入仕途后文人士大夫之间的唱和。据此,浏阳云居山书院当存在于杨万里中进士的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前后。
绍兴是南宋第一位皇帝赵构的年号,根据杨万里“奕叶隐居三百年”这句话推定,“柳下和风百世师”——柳下惠的后裔、柳仲明的先辈约于公元800年到达浏阳,定居云居山。又据“有孙避地来筑室”句,柳氏迁浏或与“安史之乱”有关。三百年后,基于深厚的家族文化,孕育了云居山书院。
据《长沙名胜诗词选》杨万里《题浏阳县柳仲明致政云居山书院》诗前缀语:“云居山书院。云居山位于浏阳河上游,书院为宋柳仲明所创,久废。”
云居山书院存在于南宋,与文靖书院一样,因为资料的缺失,我们对其创始年代同样不能贸然下结论,但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阶段性成果:在南宋早期的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或更早就已存在的云居山书院,较文靖书院现存最早断代资料——元大德乙已(1305年)铸造青铜祭器时的年代,早了约151年。据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云居山书院是依据现有文献资料可以认定的浏阳最早书院。
柳仲明,南宋人物,与杨万里、项安世同时代。通过杨万里、项安世的两篇诗作,我们可以勾勒一个写意的书香之后、云居山书院山长的形象——柳仲明是一位淡泊名利的智者,更是浏阳书院事业的先行者,他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为今人留下了可以考证的南宋早期、亦或浏阳最早的书院——云居山书院。
从杨万里的“向来有子中文科,泮宫弹琴咏菁莪”和《全宋诗》杨万里自注:柳仲明子世南,为荆南教授。可以推断,既已泮宫弹琴,且任荆南教授,柳世南当为杨万里笔下“阁上诸郎夜诵声”里柳仲明“诸郎”中的佼佼者。柳世南还是历代《浏阳县志》没有录入的宋代教授,其人是否为史册遗漏的浏籍进士?的确有待考证的空间。
可见,杨万里、项安世咏诵云居山书院的两首“史诗”,于浏阳方志、浏阳书院起源乃至浏阳早期科举史而言,均弥足珍贵。
来源:浏阳日报
责编:周婵
审核:罗巍 周鹏
Hash:67855f56e724e73f6330cecbbb236e7792ec8349
声明:此文由 北方资料一手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