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学府嶽麓书院,人才辈出的文教圣地,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历史研究所。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另外三大书院是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登封嵩阳书院以及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岳麓山下,风景宜人,环境清幽,始建于公元976年,北宋开宝九年,由时任潭州太守朱洞主持兴建,官府出资。

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当时的皇帝是宋真宗赵恒,他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的三儿子,算不上明君,也不是昏君,宋真宗在位二十五年使北宋经济繁荣,他也曾在打了胜仗的情况下却给辽国赔款让地,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潭渊之盟”。赵恒在文学上也留下了一句传诵千古的名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便出自他手。

公元1015年,宋真宗还为岳麓书院御笔题字,就是现在书院大门匾额上的“嶽麓書院”四个字,我们现在通常都是用便于书写的“岳”,其实是不够准确的,“嶽”是一个特定字,专用于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嶽”,而岳麓书院所在的岳麓山属于南岳衡山的余脉,所以在古代也是用的“嶽”。

岳麓书院从建立到现在的一千多年里一直都在发挥着学府的作用,清末改为了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目前是湖南大学的历史学院,在这样的千年学府中学习一定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想学不好都难,里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着浓浓的学院风。

历史上岳麓书院也确实培养出了无数英才,就像书院大门的那副楹联所书“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潇湘自古出人才,再加上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学府,走出了多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最著名的比如清末重臣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他们是当时朝廷的肱骨之臣,还有曾强力从沙俄手中为我国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他们都是左右历史进程的人才。近代伟人的老师板仓先生杨昌济也曾在岳麓书院求学。

岳麓书院能有如此的成就,也要感谢两位古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大师、教育家朱熹和张栻,朱熹的《书院教条》是书院的办学方向,张栻当时是书院的主教,为书院制定了培养人才的基本大纲,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教育大纲。朱熹曾到岳麓书院和张栻会讲两个月,历史上称为“朱张会讲”,他们二人的名气太大,吸引了大批文人前来听课,“方其盛也,学徒千余人”,“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这两句话概括了当时的盛况,可见文风之盛。

讲堂在书院的中心位置,朱熹还为岳麓书院题写了四个大字“忠、孝、廉、洁”,这四个字的石刻镶嵌在书院讲堂的墙壁上,另外还有清乾隆年间书院的山长(相当于学院院长)正焕为书院题写的四字“校训”:整齐严肃的刻碑。大厅顶部悬挂有两块匾额,分别是最喜欢题字的康熙和乾隆这祖孙二人书写的“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这也是对岳麓书院千百年办学育人的褒奖,虽然他们写的字很一般。

和很多古建筑一样,岳麓书院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曾经历多次战火,七毁七建,现存主要建筑是清代所建。整座建筑群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式布局。主体建筑前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等集中在中轴线上,讲堂在中轴线的中央。左右对称、层层递进,庄严、神妙、幽远,也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文庙在书院的左侧,是一座独立的院落,由照壁、门楼、大成门、大成殿、两庑、崇圣祠、明伦堂等部分组成,岳麓书院祀孔子从书院初建时就开始了,北宋时期曾建礼殿于讲堂前,内塑先师十哲像,画七十二贤。南宋乾道元年改为宣圣殿,“置先圣像于殿中,列绘七十子”。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改名大成殿。正德二年迁到现在的位置。后于天启四年(1624年)重修,正式称为文庙。

百泉轩,始建于北宋之初,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溪泉荟萃,是岳麓书院风景绝佳的地方。历代书院的山长喜爱溪泉之妙,筑轩而居,享受自然的天籁之音。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到访书院,与张栻“聚处同游岳麓”,“昼而燕坐,夜而栖宿”,都在百泉轩中,相传二人曾在此讨论学问三天三夜。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伟人曾经在夜晚冒雨登临的岳麓山有哪些著名景观和历史遗迹爱晚亭内吟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老夫子今何在?下期老张将为大家分享岳麓山的迷人风光和传奇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行者老张

正在从广西陕西的摩旅路上,美景美食、故事全程分享,欢迎围观、点赞、评论!

Hash:ee8033ce2da8769ebf8082da2a8be1779ca76529

声明:此文由 行者老张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