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宣化的战国古墓:一段抹不去的历史记忆

吕海峰

话说,我们张家口宣化地区可谓是历史悠久,从战国时期就开始有人在此大规模居住和集聚,也正因如此,近年来,在我们张家口宣化地区不断发现有战国古墓的存在,乃至成为了我们张家口人一段抹不去的历史记忆。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前往探查一番。

首先,我们先共同了解一下张家口宣化的基本简况。张家口宣化区,现在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人口大约60万,东南通北京,西至大同,北接内蒙古草原,从战国时期开始,便已经成为了一座繁华的集镇和兵家必争之地。当然,到了唐朝的时候,宣化更是实现了华丽转身,越来越走向了繁华。故而,也有着“京西第一府”的美称。

当然,要是细细说起宣化的人类发展史,那可是太久远了。还是在一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曾经在宣化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比如:距离宣化西南仅仅只有60公里的泥河湾遗址和宣化城及其附近的刘家夭、王河湾、水泉、赵川、关子口、白庙等地,就先后挖掘出过仰韶、龙山文化遗址。而这些文化遗址也足以说明远在一万年前,宣化就已经有过人类活动的踪迹。

此后,等到了战国时期,当时的战国七雄之一——燕王,便派其手下大将秦开领兵攻打宣化地域,逐渐将今天的宣化地区纳入到了燕国的管理范围,并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上谷郡,随之,宣化也就成为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一个重要据点和繁华集镇。等到唐代,又建县,然后,就成为了燕云十六州之一妫州。

然而,此时肯定也会有看官心生疑问,既然战国时期,宣化地域属于燕国管辖,但为什么在宣化的地盘上,又有赵国所修建的长城呢?

原来,当时光走到了公元前323年的时候,燕国突然爆发了内乱,接着,齐宣王便借着平乱之名,派大军灭掉了燕国。但是,等到了公元前312年,赵武灵王又派大军击败了齐国,扶持傀儡皇帝——公子职(燕昭王)归国登基,燕国复国。但是,尽管如此,当时的燕国已经演化成为了赵国的附庸国。此后,等到赵国日渐衰败之后,赵国公子嘉便从邯郸逃至代郡(今天的张家口蔚县)自立为代王,都城就设在了今天的蔚县代王城。因此,后来的张家口地区包括宣化一带就有了燕国和赵国以及代国的痕迹。

也正因如此,2007年11月,张家口宣化就曝出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宣化区文保所工作人员在位于宣赤路的宣化县行政征稽综合楼施工工地进行勘探时,突然发现了一处战国晚期的古墓群。后经科学考证,该古墓群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9座古墓大多为竖穴土坑,少部分古墓有墓道,其中一座古墓为合葬墓。并且,根据古墓中的随葬品判断,部分古墓主人当时的社会地位也比较高。此次从该墓群中共出土文物大约40余件。这个古墓群的发掘,对研究2000多年前宣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生产生活,以及民俗习惯和丧葬习俗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然,在历时20多天的抢救性发掘中,在9座战国墓葬中所出土的一些文物里,价值最高的就是陶罐、刀币、石璧、铁器、铜带钩等珍贵文物。其中,在M6战国古墓当中所出土的一面残缺铜镜表面光滑,造型薄巧,局部没有锈蚀,光亮照人,反映出了当时的冶炼技术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而在对M7战国古墓进行发掘时,考古工作人员又发现一具尸骨右肩外侧,有一件类似青铜铺首的器物,造型精美,依据考古工作人员推测,该器物应是镶嵌在漆木器上的一件扣饰,价值连城

总之,张家口宣化的战国古墓:一段抹不去的历史记忆!如今,虽然战国的鼓声已经渐渐隐去,但每一棵树和每一根小草都可以让我们看见宣化遥远的过去。(吕海峰)

Hash:c8b31382ceacb5b93fd5f3b5eecc7abfcdae15dd

声明:此文由 吕海峰专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