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只能去看小众景点,走银山看塔林

一到假期,各旅游景点就会人满为患。今年五一北京游人更多,一是因为天气很好;二是因为开了一个世园会。我听旅游局说国内跟团游目的地北京排前三;自由行目的地也排前三;虽然出行地还是排前三,但我看还是进来的人多。所以,可以想见各景点人数肯定都是接近上限,五一当天北京各景点进去了二百三十万人,你看看这得站多少个天安门广场?我肯定不敢加入全国人民逛北京的队伍,我还是把著名景点让给好不容易有时间来北京逛逛的人吧,我捡一个连北京人都不常去的地方去看看,图的是好赖出去走走,莫负春光似水流。去哪儿呢?北边,十三陵?肯定人多,那就十三陵旁边的银山塔林?这个要得。按照惯例,节日出游肯定还是伙同妻兄。

银山是个地名,当然也是个山名,说的是下雪以后的外观。其实那座山和十三陵的天寿山是一回事,天寿山是因为寿比天高所以吸引了明朝皇帝们纷纷来葬。天寿山的一个山窝里还另外吸引了一批僧人在此传道。最早,这些僧人在这里搭了一座台,后来盖了一座寺。红火的时候号称南金北银,南金说的是金山寺,北银说的就是银山寺。有一条真理叫做“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既然有和尚在此奋斗,那一定就会有在这里牺牲的和尚。小和尚牺牲后就都风化了;大和尚不一样,大和尚牺牲后都是火化,然后把火化后的骨灰建一座塔埋在里面。佛祖的骨灰有彩色结晶叫做舍利,大和尚如果有凛凛风骨,他的骨灰里可能也会有彩色结晶,但是这个不能叫舍利,也不是叫做什么?总之,有大和尚的名寺大刹才会有塔;塔多了就会如林。这是银山塔林的来历。

银山塔林属于十三陵特区管理,1982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十三陵,其中包括了银山塔林。虽然银山塔林1982年就被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它一直都仅仅是被保护,就是不让附近的老乡再拆了,但并没有修缮。十年后的1992年,十三陵特区才开始修缮银山塔林;1993年寺、塔修缮完工。现在算是四A级景区,那就是说这处全国重点文物的旅游评级是四A呗。

银山塔林评定为四A级非常好,好在哪儿呢?还是要用数字说话,这第一是门票很便宜,网上说是每人25元,到现场售票处一问,人家只收20元。这二一个嘛,那就是停车不收费,我趴好车对停车场主任说“出来给你钱”,人家却说“去吧,不收费,免费给你看车”。这三一个就更好了,景区里面没有高价货卖。这四一个说的是景区里虽然有戴着红袖章的安全员,可是人家不像别处安全员那样见着游客就喊“哎,前面那个老几,别往前走了,那里不开放”。

进了大门就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我问旁边的工作人员离塔林还有多远?他说不远,也就走三几分钟。我走了一会儿,肯定过了三几分钟,还是没到。我一想,这古人说“山中一日,世上百年”真是蛮有道理的,山里人计时的刻度和我们肯定是不一样。幸亏他说是三几分钟,要是说走一天,我还不得走上一百年?

走着走着,路边栏杆外面就出现了一座塔。

这种覆钵式塔是藏塔,也就是藏传佛教特有的塔,塔身是钵型的。内地的藏塔肯定是信奉藏传佛教的寺庙建的,最早的可以见到辽代的,比如蓟州观音殿辽塔。辽代覆钵塔和这个塔的风格完全不同,蓟州白塔覆钵塔身是上面小、下面大,是真正的覆钵。而且,辽代的覆钵塔的覆钵下面都还有一座楼阁式塔身,看上去最突出的是楼阁式塔身,而不是那个覆钵塔身。这座塔须弥座上的覆钵塔身是上面大、下面小,类似于北京的两座白塔。北京白塔寺的白塔是元代的,果然,这座塔的介绍上说这是元代的塔。

这座塔的结构特点说明它是和尚塔而不是佛塔。下面的八角须弥座光溜溜的,没有砖雕,不知道是掉了还是本身就没有。须弥座每个角都有一个翘角,这个不常见。须弥座之上是五层金刚圈,一般用在小型塔上。再往上,覆钵塔身和上面的十三天相轮相比,塔身小了不少,说明这是和尚塔,实心的。塔身上有一个小塔室,塔室的门叫做眼光门,里面就是大和尚的骨灰。这塔上面的华盖是一座莲花,塔刹没有了。

再往前走不远,又看见一座更小一点的塔,和上面那座一模一样,就是小了一号,更残坡。

继续走了好几个三几分钟,终于看见了塔林之塔。

哇!太震撼了!这样规模的五座塔堆在一起真是罕见!

这个一看就是辽金时期的塔,密檐仿木砖塔。密檐砖塔是从楼阁式木塔演变来的,最早是从唐代开始,房山云居寺唐塔就是这种密檐砖塔。我们常见的密檐砖塔每层檐下通常都有一座假的拱券门,比如正定天宁寺凌霄塔,像这里这么密的檐不常见。这么大的砖塔聚在一堆也不常见,太原永祚寺有二座砖塔,大理崇圣寺有三座砖塔,虽然那里的塔都比这里的规模大,可没有这里的数量多。少林寺塔林中国规模最大的塔林,也都是砖塔,有密檐的,也有覆钵的,但是没有这么高大的。这么大的五座密檐砖塔在一起真地是很震撼。

走到侧面再拍一张,嗯?后面好像还有二座小塔?

果然,最后排还有二座覆钵塔。

再看看,这两座覆钵塔比前面看见的二座都大,形制一样,那二座是石头覆钵,这二座是砖砌的,塔刹也没有了。这里的覆钵塔都没有像北京白塔寺元塔那样抹灰刷白,它这个应该算是黄色塔。据说黄色属于密宗,白色属于显宗。中国佛教以显宗为主,就是只要念公开的佛经就会成佛;密宗说的是光念佛没用,还要念不公开的佛经密诀才能成佛。这二座塔和纯正的元代覆钵塔不大一样,纯正的元代覆钵塔一般都是矮胖,像白塔寺白塔那样。后来,到了明清时期,覆钵塔就趋于瘦高,像北海白塔那样。所以,我看这二座塔更像是清代的。

看看这覆钵塔的基座,这个还算是须弥座,但是这样带翘角的须弥座真是头一次见。

站在后排往前看,发现这些塔不是在一条中线上对称排列,看来古人对测绘还是不太在行。

地上是当年寺庙的遗迹。大殿已经荡然,还留下一些柱础,看上去这座寺的规模还不小。从遗迹上看,这七座塔不是在塔院里,也不是在寺外的大和尚墓地,而是就在寺院里,好像是每一进院子里都有塔,这个比较少见。

这是露陈台?不对,应该是倒个的须弥座。

在最前面还有遗留的抱柱石,这应该是经幡柱。

这里最早有唐代的华严寺,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最早至少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寿昌年间有大师在这里建了一座宝岩寺;金朝太祖完颜晟的天会三年(1125年),这座宝岩寺被改造成了大延圣寺,这可能就是本寺最辉煌的时期了。到了明代英宗朱祁镇的正统十三年,这座寺被再建,叫做法华禅寺

回过头再来欣赏前面的五座密檐砖塔。下面这是中间的那座大塔。

前面戳着一顶不知从哪里踅摸来的香炉,上面盖着食堂蒸笼的盖子。奇怪的是还摆着一座祭台,看这地上遗迹,似乎这里原来有一座小殿房,而且在山门内中路上,莫非是天王殿?那这祭台没准儿是弥勒佛像的基座。

看看后面两座密檐塔。

塔边还有石碑。

上前仔细看了一下那块大碑,修补过的残碑,字迹不全,可以看见题目是《同杨中丞登银山铁壁》,看不见落款。汉代有御史台御史大夫二人,一个是御史丞;另一个就是御史中丞。辽、金、元都没有御史中丞,这碑只能是明清的。明代的御史台叫督察院,副院长相当于过去的御史中丞,也被叫做中丞大人。清代的都御史出任巡抚的时候也称中丞,但多数还是叫巡抚大人。估计这碑是明代的,查了一下,明朝有一位杨兆,曾经做过右佥都御史,这里的扬中丞可能说的是这小子。

看看这些密檐塔,也有很多奇妙的地方。

后晋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后,辽国契丹人进入华北,包括当时属于幽州的昌平这里。契丹人玩木头不在行,但是会玩砖头,他们就建了很多砖塔,还仿造宋地的木塔结构。到了金朝完颜阿骨打赶跑了契丹人,这帮子女真人和契丹人一样,不会刻木头,就会烧砖,也就接着建砖塔。

这里密檐塔的这五座都是金代的,风格也很相近。塔的最下面是须弥座,上沿是仿木斗拱,束腰是非常精美的砖雕,有花卉和祥云,壶门里的金刚力士像基本都没有了。

看看这个下沿的砖雕,应该是原装的,非常精美。

这五座塔的须弥座之上并不直接坐着塔身,而是还有一层莲花座,很特别,不记得在别处见过。

五座塔的塔身也各有特点。看看中间这座塔的塔身。

你看正面这座券门,两边的立柱是两座五层密檐小塔。那门扇是仿木隔扇门,五抹,双交四椀棂花,上槛上居然还有门簪!门楣上有字,好像是“故佑国佛覚大禅师”,这是金熙宗皇统年间的海慧国师,圆寂后建了五座灵塔,这应该是其中一座。最奇妙的是拱券上有砖雕飞人,汉传佛教没有菩萨飞天一说,那太轻浮了。藏传佛教好像也没有飞天菩萨一说。仔细看看,应该是圆拱上一边一位飞人,有一侧掉了,这边像是一位仙女。浮雕飞天仙女的形象我只在印度佛殿里见过,洛阳白马寺印度建的佛殿里有,这里出现飞天仙女浮雕十分蹊跷。

塔身之上是完全仿木结构砖雕,斗拱、檩、椽俱全;歇山顶,垂脊上的脊兽也有,连套兽都有。戗脊前端不是仙人骑鸡,也不是脊兽,而是站着一位仙人,鸡不知道去哪儿了。

这座塔从塔身往上有十三层密檐,上面的檐都密得不得了,每层没有砖雕券门。而且,檐下也没有斗拱了,全是叠涩出檐。最顶上是八角攒尖,塔刹是双层莲花座上面有火焰宝珠。这座塔是这里面最大的一座。其它几座和它基本一样,但有一些特殊点。

看看这座拱券门上相对完整的飞天仙女,门楣处没有字,是一尊菩萨坐像。

看看这座塔砖雕窗户上的棂花,一个是万字;一个是套方。一座塔上的窗户还不一样,这是遇见造塔狂人了。

看看这后面的两座塔,塔身。门边没有小塔,就是立柱。其中一座的门楣上写着“圆通大禅师善公灵塔”,这是金宣宗贞祐年间的圆通国师。门簪居然给做成梅花簪,拱券上的飞天仙女除了没头还算完好。这座塔只有七层,可是没见比那十三层的矮,原来不仅下面第一层屋檐,上面的每一层下面都有仿木斗拱。

再看前面这座十三层塔。

有什么奇妙之处吗?你往最上面看,看那塔刹,火焰宝珠之上还有一个仰月宝珠,双料塔刹。这个仰月宝珠和我们常见的完全不一样,它不像别处是仰月在下宝珠在上,而是相反的。神奇吧?你再细看脊端,这最上层的仙人居然有翅膀,难道这是八个小天使?更神奇吧?

最神奇的是:为了看到双料塔刹,我站在远处用相机标准镜头拍了一张此塔全身照,然后在1:1图像上切下来塔顶这一小块,再放大二倍,结果清晰度还这么高。

这七座塔是在寺内,寺外还有一座塔,也是七层密檐砖塔,五层以上没有了。

这座塔和寺内的也有所不同,塔身每个角都有一个五层密檐小塔当作立柱,门拱上没有飞天仙女,每层塔檐下都有仿木砖雕斗拱。它最特殊的是塔檐不是平的,而是内凹的弧。看来这座塔是按照规矩建造的,所以在寺外,还可以看见当年塔院的遗迹。我估计这是金代大延圣寺之前的辽代宝岩寺大和尚的灵塔,后来的金代塔就延续了这种风格,一直到元代蒙古人改建覆钵式塔。

看完了塔林,时间还早,我们商量着要不要去附近的水长城看看,距离这里十几里地。顺着路下山,反向上山的路已经被来车堵死。辛亏我们到的早,否则就会像他们一样被堵在路上。到了山下三岔路口一看,完了,去往水长城那条路也被堵死了。算了,我们别去看水长城了,回城吃午饭去吧。去哪儿吃?选了一所离家近、有情调的餐厅,友谊宾馆俄罗斯餐厅。

友谊宾馆是上世纪50年代建的,当时中苏友好,这里主要接待苏联专家。因为那时候有许多苏联援建项目,就会有长时间住在北京的专家,为了便于他们安排家眷,友谊宾馆里就有公寓,可以做饭洗碗。既然住了很多苏联专家,那当然就会有配套的俄罗斯风味餐厅。这些个苏联援建项目里有一座北京展览馆,是和友谊宾馆同时期建造的,俄式建筑,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展览馆。北展有几个很有名的附属建筑和北展在一体,有影院、剧场,还有一个莫斯科餐厅,俗称老莫。北展的老莫和友谊宾馆的俄罗斯餐厅是当年北京最有名的西餐厅,一个对外,一个不对外,友谊宾馆不让随便进。我上大学的时候,学校就在友谊宾馆隔壁。俄罗斯餐厅那时在人大路口西南角开了一个对外餐厅,我周末回家返校的时候偶尔在那里吃过二、三次俄餐。友谊宾馆因为住了很多外国专家,里面就建了一座科学会堂,全国科协的一些例行会议在这里开,当年作为会员我在这里也开过几次会。所以,去俄罗斯餐厅吃饭也算是故地重游吧。

友谊宾馆是按照中国建筑风格盖的,上面都是单檐歇山顶,门口都有带汉白玉栏杆的月台。这样古为今用的现代建筑还有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中国美术馆和北京站,都是建国十周年献礼的北京十大建筑。和友谊宾馆同时期修建的还有一所大学,在哈尔滨,叫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它的五座教学楼也是这样的古为今用建筑风格,上面是单檐歇山顶,下面有带汉白玉栏杆的月台。

到了餐厅门口。

进去就是餐厅大门。

咦?餐厅中间摆着两排长桌,门口这边还有分餐台,里面还有一架钢琴。这明明是西式正规宴会的架势呀!

上面这一排吊灯就是为这样的宴会安装的。

餐桌和分餐台虽然没铺桌布,可是你看那两排餐椅就知道这个宴会的档次低不了。我们问餐厅领班谁在这里请客了?他说一带一路活动期间,中国领导人刚刚在这里请了俄罗斯总统吃饭,还没来得及撤这些餐桌。据他说没多少人,也就是一边十个人左右。你看,除了活动期间的国宴,中俄领导人还单独吃饭。据说普京有朋友当年在中国做过专家,向他推荐的这个餐厅。

我对当年在这个餐厅吃的什么已经没有印象了。但是有几道俄式大菜还是给我很深的印象,其中老莫的烤羊排和哈尔滨华梅西餐厅的奶油肉饼最棒,现在恐怕都没有了。现在有很多外国人在北京开办了西餐厅,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引进的是马克西姆法餐,后来就有各国厨师来了,福楼、普拉纳什么的。北京的西餐厅里面,我最喜欢老莫的俄式气派和北京饭店的中式气派,前者是俄餐,后者是法餐。最棒的是北京饭店中楼西餐厅,绝对不输英法皇宫餐厅,我们在凡尔赛宫温莎堡都见过他们的皇家餐厅。

我们在窗边小桌坐下来,妻兄捧起慢牛,看了一圈,不得要领。放下慢牛,我们知道大厨通常都有私藏的拿手菜,便问领班有没有鱼排?Sorry;有没有猪排?又Sorry,这个真没有。问他有什么?他说Pork Leg,说你们俩可以伙着吃。只好这样了。他那个Pork Leg不是我们说的咸猪手,也不是我们说的猪腿,而是我们说的肘子。说实在话,西餐做的肘子真没有中餐的好吃,要是比我做的,那就差得更远了。吃西餐唯一的好处就是它有那么个情调,此外无他。这个餐厅吃饭还有一个好处是安静,连我们加一起只有四桌。你要是赶上饭点去老莫,肯定要排号,虽然不至于像在杭州那样排到上千号,但是十几、二十是有可能的,排号期间你倒是可以在门外偷看隔壁动物园里的大马猴。而且在老莫吃饭真是热闹,和在东来顺差不多,那真是人声鼎沸呀。

很好,今天看了一处古迹,很震撼;吃了一顿西餐,很有情调。这个五一节过得很圆满。

Hash:804ebe96fc7bf05a32bfcf059518fe5323559467

声明:此文由 走天下0401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