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凌霄塔

天宁寺凌霄塔

天宁寺凌霄塔,在正定隆兴寺之西大众街北侧原天宁寺内,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又因塔身多系木结构,故俗称木塔。

据清光绪《正定县志》记载,天宁寺和凌霄塔同时建于唐懿宗威通年间(公元860—874中)。当时寺院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后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暮鼓晨钟,香火鼎盛。民国初年,寺院屡遭厄难,殿堂一一毁坏,主要建筑独存凌霄塔。

凌霄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九层楼阁式塔,平面呈八角形,高41米,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塔身一至四层是宋代在唐塔残址上重修,全砖结构,其上各层则为金代重建,砖木结构。每层正面各辟拱形洞门或直橇窗。四层至九层,斗拱、飞檐皆为木制。从第五层开始,各层高度逐层递减,外部轮廓亦逐层收缩,给人以轻盈挺秀之感。

凌霄塔最大的特点,是在塔身第四层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依层位用放射状八根扒梁与外搪相连。这样的结构国内现存仅此一例,极其可贵。该塔结构既不同于一般木塔,也有别于一般砖木结构塔。

凌霄塔在千余年的沧桑巨变中屡遭毁损,1866年3月22日地震时将铁质空心枣状塔刹震毁,此后,又因风吹雨打,塔身的八、九层也相继坍塌。为保护这座在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塔,人民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全面勘察,并在力求保持原貌的前提下,于1981年落架重修。

1982年2月,在勘察过程中于塔基下发现地宫。经清理,出士一批颇有价值的文物,其中宋祟宁二年(l103年)和金皇统六年(l146年)的两方刻有铭文的石舍利函为断定该塔创建的确切年代提供了可靠依据。据两方石函铭文记载,该塔原名慧光塔,始建于唐代宗(公元762—799年),至宋庆历五年(1045年)大修,金皇统五年(l145年)重修。文物资料对县志记载予以订补匡正。该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猪实拍探访记 《正定.天宁禅寺凌霄塔》

正定.天宁禅寺凌霄塔》唐代“我国仅河北正定天宁寺木塔尚存这一结构形式,是极为珍贵的实例”-古建专家罗哲文 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原是正定八大寺之一,经历代变迁,寺内仅存宝塔一座。塔高40.98米,塔身分九层,一至三层为砖仿木构,四至九层为木构。此塔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塔心柱结构形式,对稳定塔身极为有利。在塔身第四层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依层位用放射状八根扒梁与外搪相连。这样的结构国内现存仅此一例,极其可贵。该塔结构既不同于一般木塔,也有别于一般砖木结构塔。 天宁寺凌霄塔一座砖木结构的九层楼阁式塔,平面呈八角形,高41米,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塔身一至四层是宋代在唐塔残址上重修,全砖结构,其上各层则为金代重建,砖木结构。每层正面各辟拱形洞门或直橇窗。四层至九层,斗拱、飞檐皆为木制。从第五层开始,各层高度逐层递减,外部轮廓亦逐层收缩,给人以轻盈挺秀之感。拍摄:老猪的碎碎念

国宝!国内独存的砖木结构石塔—正定天宁寺凌霄塔

依照高度来说,坐落于天宁寺的凌霄塔高40.98米,为正定四塔之最高大者,又因其巍峨入云之态,故名曰“凌霄”。更难得的是,天宁寺塔心柱是现存古塔中最长最大的一个,构造特殊,是我国古塔中一个重要实例,又是北方砖木混合结构中的一个样板。

据清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记载,天宁寺和凌霄塔同时于唐懿宗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建成,当时寺院规模宏大,主体建筑分为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凌霄塔、后殿等,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暮鼓晨钟,香火鼎盛。至民国初年,寺院所遗殿堂一一被毁,唯凌霄塔独存。塔身虽历经劫难保存下来,1981年进行了落架重修,并于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近观看凌霄塔,塔身共分九层,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其建制为典型的密檐楼阁式,八角形的平面,尽显端庄大气。塔身一至四层为宋代重修,依唐塔遗存的残址而建,其上各层则系金代重建,为木质结构。在形式上,塔身下面的三层除塔檐的椽飞为木制外,其他诸如斗拱、角柱均为砖仿木的结构。二至四层各层由外出冰盘檐构成的狭窄平座亦是如此。冰盘檐结构形式美观大方,自然得体,在现存塔中极为罕见。此外,每层塔身的正面均辟有拱形门或直棂窗。四至九层的塔身,每面分为三间,斗拱、檐飞皆为木制。从第五层开始,各层高度逐层递减,外部轮廓亦逐层收杀,从而形成抛物线外廓,给人以端庄稳重之感。正是因为凌霄塔的砖仿木以及木质结构更吸引人的目光,故而当地人一般称凌霄塔为“木塔”。

凌霄塔的内部十分宽大,内部有楼梯可以攀爬,在第四层的中心部位,竖立着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用放射状八根扒梁与外檐相连,上托龙骨楼板。中心柱的柱脚坐在第三层顶部十字交错的大梁上,柱顶承托塔刹。这是古代修建木塔常用的方法,这样的建造结构对塔身的稳定性非常有利,然而,我国保存下来的实例并不多,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在《中国古塔》一书中指出:“我国现存实物中,仅正定天宁寺木塔存在这样一种结构方式。”江南一些大砖塔基本上都带有刹柱,一般甚短,仅从顶层向下伸入二三层,也是由塔心柱发展而来的。有业界人士称:“正定天宁寺塔塔心柱是现存古塔中最长最大的一个,构造特殊,是我国古塔中一个重要实例,又是北方砖木混合结构的一个样板。”

诸多影迷可能不知道,在徐克执导、刘德华主演的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那座巍峨的通天浮屠,所采用的建筑结构,同凌霄塔如出一辙。正定凌霄塔中间的通天柱,便是电影中那座通心柱的原型。

因凌霄塔是古代整座正定城的制高点,并可以登临远眺,自然少不得文人吟咏,清代文人谢庭芝就曾有诗曰:“萧寺峻峭百丈楼,佩萸载酒到高头。云擎旭照三关晓,天接沱光一色秋。”美哉斯文,壮哉斯塔!

石家庄发布”由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权威信息发布中心、历史文化传承基地、百万网友互动平台,欢迎订阅!

天津宁河宝塔寺旅游景点 天宁寺佛塔

1. 天宁寺佛塔

天宁寺天宁宝塔,高13层153.79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塔高为国内4000多座宝塔之最。 该佛塔拥有多项第一:第一金顶玉身佛塔、第一铭文铜瓦佛塔、第一高钟佛塔、第一塔林佛塔、第一经文碑林佛塔、第一地宫群佛塔、第一心经雕刻佛塔

2. 天宁禅寺塔

1、天宁寺(广东省湛江市)

天宁禅寺位於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旧称海康)雷城镇西湖大道5号,古称“报恩寺”,亦称“天宁万寿禅寺”,开山祖师岫公(有旭)创建於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是雷州第一古刹。本寺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左辅城关,右瞰西湖,丛林幽静,山环水绕,风景优雅。与曲江之南华寺、乳源之云门寺并称唐代岭南名刹

3. 天宁寺塔简介

天宁寺塔高!

天宁寺塔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这里原有一座天宁寺,元末毁于兵火,仅存此塔。此塔始建于辽代,是北京现存最精美的古塔之一,现在我们看到的塔为清代重修,为北京城的一道靓丽风景。古塔为十三层实心密檐式砖塔,高约57.8米,平面呈八角形。塔基为须弥座方形平台,平座上置两层仰莲莲瓣,构成了由须弥座、平座、莲瓣三层组成的塔座。塔身下部浮雕金刚力士、菩萨、云龙等,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上部由斗栱挑出层层密檐,十三层塔檐逐层收减,呈现出丰富有力的卷刹。天宁寺塔造型秀美端庄,挺拔稳重,保留着典型的辽金时代的建筑风格。

河南宝林寺石塔宝林寺石塔位于镇平县城西北约30千米的寺山乡宝林寺内,东临二龙山,北依寺山,重峦叠嶂,古树参天,风景优美。 宝林寺塔 - 建筑结构 石塔共6层,由塔基、塔身、塔刹等3部分组成,高约9米,为汉白玉雕砌而成。塔基用8块石条砌成八角形,壁面精雕二方连续波纹图案,其上用仰、俯莲瓣砌成圆形束腰须弥座。塔身下层为鼓状椭圆形,外部精雕植物花纹。塔门向南,内原置有一尊圆雕祖师。第二至第四层为仿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呈八角柱体。第二层雕作仰莲承托上部塔体,八面皆凿有佛龛,龛内各雕凿佛像,神态各异;第三层每面皆有题记;第四层每面满布浅浮雕。塔刹下为圆形相轮,上为宝瓶。寺山乡宝林寺内,东临二龙山,北依寺山,重峦叠嶂,古树参天,风景优美。

4. 天宁寺的塔

论也一直在持续。

  北京城区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天宁寺塔,是北京近千年来历史变迁的实物见证,是研究辽南京城、金中都城城址和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据,是研究辽代建筑和雕塑艺术宝贵的实物资料,也是北京地区现存的精美古塔之一,是北京著名的“中国名胜”,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1988年又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天宁寺佛塔最高

仪征古楼宝塔始建于唐朝。

天宁寺塔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城河南岸,与鼓楼对峙,隔河相望,与鼓楼并称为真州“双壁”。始建于唐代景龙年间(公元709年),毁于五代十国,宋代重建,又毁于宋元战火,历代屡建屡毁,于明洪武四年重建,是一座集宗教、文风、导航多功能于一体的古建筑。塔为七层八面砖身木檐楼阁式塔。清光绪三年(1877年)遭寺内炊火之灾,仅存塔身。

天宁寺塔是仪征一座标志性的古建筑,塔室内有几层抹角底部采用先进的扁铁过梁技术,在江苏境内古塔中属首次发现,错层相对而开的壸门,自下而上的收分,显得塔造型秀丽,气势壮观。对于研究宗教建筑学、宗教艺术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6. 天宁寺佛塔可以拍照吗

中国佛塔的主要类型:

a楼阁式(西安大雁塔、苏州虎丘塔、杭州六和塔、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b密檐式(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京天宁寺塔、辽阳白塔)

;c覆钵式(北京妙应寺白塔、天津蓟县白塔、五台山白塔)

;d金刚宝座式(内蒙古呼和浩特慈灯寺金刚宝座塔、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7. 天宁寺天宁宝塔

  主要旅游景点  中华恐龙园(国家5A级景区)  恐龙谷温泉(国家5A级景区)  淹城春秋乐园(国家4A级景区)  淹城野生动物世界(国家4A级景区)  环球动漫嬉戏谷(国家4A级景区)  中华孝道园(国家4A级景区)  武进花都温泉(国家4A级景区)  南山竹海(国家4A级景区)  天目湖御水温泉(国家4A级景区)  舣舟亭  张太雷故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瞿秋白故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村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御码头  篦箕巷  陈渡草堂  天宁寺(国家4A级景区)  天宁宝塔(国家4A级景区)  红梅公园(国家4A级景区)  东坡公园(国家4A级景区)  青枫公园(国家4A级景区)  武进新天地公园(国家4A级景区)  武进电视塔(国家4A级景区)  文慧苑  李公朴故居  恽南田纪念馆  三勤农业生态园  牟家农业旅游观光园  夏溪花木市场(国家2A级景区)  夏溪艺林园(国家2A级景区)  亚细亚影视城(国家4A级景区)  环球恐龙城(国家5A级景区)  武进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景区)  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国家4A级景区)  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景区)  茅山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  横山风景旅游区(国家2A级景区)  溧阳瓦屋山旅游区(国家4A景区)  溧阳南山竹海旅游区(国家4A景区)

8. 天宁寺古塔

在山西境内有27座在国内数一数二的名塔,

寿阳凌泾塔

1.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琉璃塔——飞虹塔在山西省洪洞县东北十七公里霍山之巅的广胜上寺,设计十分巧妙,是国内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飞虹塔始建于汉,屡经重修,现存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始建,嘉靖六年(1527)完工,历时十二年建成。

2双塔寺双塔在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寺原名永祚寺,因寺内筑双塔,故改名为双塔寺。两座塔形制相似,八角十三层砖结构,高五十四点七米。塔檐下雕刻斗拱,檐上饰有琉璃脊兽,绚丽壮观。塔内有阶梯踏道可登顶层,凭窗远眺,太原风光历历在目。

3.中国现存最高琉璃双塔——海会寺琉璃双塔在山西省阳城县东十五公里北留镇大桥村。唐乾宁元年(894)创建,初名郭谷院,因寺内泉名龙泉,四川和尚顺敏法师负责增建,唐昭宗改额“龙泉禅院”。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寺僧宗佑重修,改称今名。

4.中国现存最古最高楼阁式木塔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木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金明昌六年(1195)增修完毕。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楼阁式木塔,当为我们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国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中国现存最高藏式古塔——塔院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是以塔命名的佛教寺院,原为大华严寺塔院,因寺院中有释迦牟尼舍利塔、佛足迹图碑和五台山教主文殊菩萨的发塔,被佛教信徒视为圣地。

6.中国现存最古金刚宝座塔——山西五台山圆照寺塔院中建于明宣德九年(1434)的,高四十余米的室利沙塔,比北京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早建三十九 ,比云南昆明妙湛寺金刚塔宝座塔(1458)早建二十四年,当是我国最早的金刚宝座塔。

7.中国现存最古楼阁式石塔——山西省朔州崇福寺的四角九级楼阁式千佛石塔,建于北魏天安元年(466),是我国北朝佛教艺术成就的珍贵文物。

8.中国现存最古造像石塔——羊头山在山西省高平、长子、长治三地交界处,山巅刻石,状为羊头,故名。羊头山正面高峰凸起,左右山脉前伸,形如箕掌,石刻造像即分布于其间。

9.崛围三宝塔——崛围宝塔在太原市西北二十四公里尖草坪区柴村镇呼延村西的崛围山顶,崛围山乃管涔之枝,山势峥嵘。东崖有“望海台”,北有“飞云峰”。山南前沿上高高耸立的三宝塔,穿云破雾,拨地而起,凭山俯瞰汾水,气势雄伟壮观,六角七层,塔高约二十米,为明代舍利塔,清代曾重修。

10.龙泉寺金刚万佛宝塔——龙泉寺在太原市万柏林区神堂沟境内,古寺座西朝东,背靠雄伟的大关山,面临汾河。寺始建于唐景云元年(710),李世民曾以山脚下泉水洗浴战马,后夺天下,成为真龙天子,泉水因此得名“龙泉”。随后在此建寺名“龙泉寺”。寺院被五岭环抱,素有“小五台”之美誉。

11.晋祠舍利生生塔——是奉圣寺著名古迹,相传塔下埋有生生不息佛宝舍利子而名。塔建于隋代开皇年间(589—604)。

12.乌金山九峰塔——乌金山俗称龙王山,位于榆次区境内北部,榆次、太原、寿阳三市县交汇处的罕山之阳,总面积五点八万亩,森林面积二点五万亩。南距榆次城十七公里,是榆次旅游避暑胜地,也是风景绝佳的郊野公园。

13.凌泾塔——五峰山位于寿阳县南燕竹镇,山势五峰环绕、状若莲花。景区内龙泉寺因有天然清泉而得名,初建于唐代,历代重修,明代万历年间成现在的规模,为国内罕见的内部窑洞连环拱券、通道明暗相连、外部檐窑层叠式建筑群,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四绝:一绝清代傅山写的狂草碑,二绝水旱双龙池,三绝唐代大诗人李白所题蓝芾洞,四绝是高十三层、内空外孔、青砖八角凌泾塔。

14.无影塔——方山无影宝塔十级,每级均由整块石料凿砌套入而成。由平头镇李家山村失而复得,迁建而来。为明代建筑,具有极其珍贵文物价值和神秘色彩。据说此塔修建成后,因塔尖座阔,方位独特,夏至这一天内太阳照射下,均无塔影倒射。

15.汾阳文峰塔位于汾阳市城区东一点五公里建昌村,一九九六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塔建于康熙年间,由明末进士汾阳人曾任明清两代国子监司业的朱之俊倡议集资而建。塔高十三层,每层中有十二生肖塑像,现已毁。民国十三年一次地震中第十三层东北角毁坏。一九九八年维修,于二千年十二月竣工。

16.左权文峰塔——鳌峰塔,俗称文峰塔,位于左权县县城东南鳌峰山上,清乾隆十年(1745)时任知州兴建,寓意培植文运,匡正民风。次年由继任知州刘斯和督制竣工。鳌峰塔为八角十三层砖石实心塔

17.龙兴寺塔——龙兴寺位于新绛县城北街顶端高崖上。寺后有塔原高八级,乾隆重修加高五级。据载,寺始建于唐。因供碧落天尊像故名碧落观。唐高宗咸亨元年(670)改龙兴寺。时寺院建筑雄伟,规模宏大。

18.普救寺,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东峨嵋塬上,总面积约七万平方米。莺莺塔位于普救寺内,西临黄河,南依中条山。数百年来以独特声学效应蜚声于世,与北京天坛回音壁,河南郏县蛤蟆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石琴”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又与法国巴黎钟塔,意大利比萨斜塔,摩洛哥香塔,匈牙利 乐塔及缅甸摇头塔等同称“世界八大奇塔”。

19.万固寺多宝塔——万固寺多宝塔与普救寺莺莺塔称姊妹塔,据说有“玉佛、宝瓶、舍利子、金版佛经”四件珍宝作塔镇,故名“多宝佛塔”。

20.泛舟禅师塔——位于运城市盐湖区大渠街道寺北曲村报国寺遗址上。泛舟为唐代报国寺禅师,圆寂后筑塔祀之。

21.太平兴国寺塔位于运城市安邑镇内东北隅,塔平面为八角形,原高八十六米,十三级,残存七十一米,十一级。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塔从顶端裂至第七级,缝宽一尺有余。

22.圣寿寺舍利塔——在芮城县城北里许。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明、清时曾予重修。现仅存宋建砖塔。

23.法兴寺舍利塔,俗称石殿、石经楼,原座落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城东南十五公里的翠云山东两公里慈林山腰,为唐高宗咸享四年(673)所造,供奉37颗佛骨舍利。

24.绵山正果寺灵应塔——本区主庙叫“正果寺”。寺内有八尊高僧、四位高道的包骨真身像,虽历经千年而骨架完好,颇有灵气,是研究绵山历史文化和地理气候的重要文物。

25.无边寺白塔——无边寺位于太谷县城西南隅南寺街,亦名白塔寺,因寺内有白塔而名。寺庙创建于西晋泰始八年(272),北宋又续修,并建白塔一座,开始有白塔寺之称。

26.大佛山文光塔——大佛山位于太谷县城东南七公里侯城乡惠安村。天宁寺坐南朝北,大佛山山势奇特,据说因三尊天生巨佛而远近闻名。

27.开化寺连理塔在太原市晋源区金胜乡寺底村西北蒙山脚下。寺建于北齐天保二年(551),依山崖雕造佛像,高约六十多米,规模宏伟,与龙山童子寺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