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清远这古村制作“地标”美食,媲美“沙河粉”,许多游客不知

如果你是爱生活、爱旅行、爱摄影、爱美食,那跟珊珊三丫头一起出发吧!

广东清远连州,位于粤湘桂三省交界位置,北靠湖南宜章江华等县;西部连南连山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及广西贺州相接;东部毗邻韶关;南临珠三角。连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古是中原入粤的三大官道之一,是兵家必争之地。在2000多年来,络绎不绝的车马人途经贯通南北的秦汉古道,让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在连州这块土地融合一起。正因为是这样,在清远连州的乡间,有不少藏在深闺不为大众所知道的千年古村落。因为喜欢古村落,珊珊三丫头再次来到连州旅行,在这里寻那些藏深藏闺中的古村落,今天,带大家走进清远连州的千年古村:沙坊村。

逗留在连州的好几个清晨,珊珊三丫头来到连州人光顾的那些街头巷尾的早餐店内,吃到当地一种“地标”美味沙坊粉。这种粉其实是米粉的一种,名字是因为这种粉最初由连州的沙坊村制作出来的而被命名。每天清晨,珊珊三丫头换着吃法来品尝沙坊粉,例如上汤沙坊粉、炒沙坊粉、酸豆角蒸沙坊粉……等等。这天,珊珊三丫头在吃“沙坊粉”的时候,忽然在想:沙坊村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沙坊粉最初是怎么制作出来呢?有什么秘诀可以做出这么好吃的粉呢?为什么其他地方不能做沙坊粉?因为这许多的疑问,身在连州的珊珊三丫头,决定前往连州的“沙坊村”探访。

沙坊村距离连州市区大约有14公里,从市区开车进入村子大约花费30分钟左右。当车开到一条河流的桥头时,珊珊三丫头看到一个大大的牌子写着“沙坊村”几个字。牌子旁边是一条乡村公路延伸进村,公路两旁种着银杏树,在远处连绵山脉和近处河流的映衬下,银杏树虽然很小,但金黄色的叶子让人感觉到一种韵味。让我忍不住想在乡村公路上走走,于是决定沿着大龙河徒步走进村子,既可以欣赏银杏,又可以感受乡村风光,还能呼吸清新的空气。

珊珊三丫头进入村子后,最先来到了村里的“五代楚水部石公祠”。在祠堂正中看到拉起了一个横幅,上面写着“热烈祝贺五代楚水部员外郎文德公36代孙文娣考上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字里行间,感觉这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村子。据说,沙坊村重教的传统源自开村始祖石文德(公元904—990年),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战火纷飞,祖籍甘肃武威的石文德为了躲避战乱,在28岁时由荆楚古道南下至石角垌,先是居住在平合乡(今天西岸榕树坪),后来他来到沙坊村,被这里连绵山脉和河水吸引,就在这里开村立业,并命名为“沙坊村”,村子延续至今超过了千年。相传石文德立村后,把辛勤开垦的部分良田收入作为支付后辈考秀才、举人的补助,并将之列入族规,严嘱子孙后人要严加遵行。石文德曾官拜为水部员外郎,所以曾受赐“儒林坊”,今天,珊珊三丫头走在沙坊村内古老的村巷门楼上,仍可以看到“儒林锡里”的字样。

绕过“五代楚水部石公祠”,珊珊三丫头在靠近路边的乡村建筑的墙体上,看到许多描述了沙坊粉的历史和制作过程的涂鸦。在这些建筑下,我曾与村民闲聊,已经没有人能说出沙坊粉具体是哪一年开始制作出来的,但许多年长的村民会提到孩童时帮家长一起制作沙坊粉的经历,都提到这是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交谈中,感觉出村民对沙坊粉充满了感情。

珊珊三丫头继续在村中闲逛,此时,已是艳阳高照的午后。来到在村子池塘边,珊珊三丫头发现在空地上摆了不少竹制簸箕,上面有大片白色粉皮挨着摆放在一起,场面让人感觉非常的壮观。在这里,我遇到了正在晒粉皮的的石叔叔。石叔叔是沙坊村中少数仍在坚持全手工制作沙坊粉的村民。石叔叔告诉我,沙坊粉是用以大龙河水源的山泉水制作,选用优质的大米,再配合纯手工手法制作而成。制作沙坊粉要经过“六道”严格的工序:分别是选米、浸泡、水蒸、日晒、软化、刀切,具体操作时是先把当地的大米浸泡软,然后打成浆,接着像蒸肠粉一样把生浆蒸煮成一张张“米皮”,再拿到空旷的地方晾晒,把“米皮”晒干后,再用热水重新把粉烫软,最后把“米皮”叠加压平,用刀把粉切成细丝,最后又再晒干后包装好,沙坊粉才算完成了,每一步骤都不能马虎。

在与石叔叔交流的过程中,珊珊三丫头想到多次品尝沙坊粉的感觉,沙坊粉的美味完全可以媲美广州的“沙河粉”,沙坊粉的外表是洁白的,入口爽滑香糯,一咬即断却又会不黏牙,进入口腔后能感到一股浓浓的米香味,让人吃了还想吃。在连州,沙坊粉是连州当地人早餐中不可缺的一道主食,是一道“地标”美食,现在已经成功入选了第七批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只是不知为何,沙坊粉的名气一直不及“广州沙河粉”,并且许多外地游客都不知道沙坊粉。我把这个问题请教了石叔叔,他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但我们整个闲聊过程中,珊珊三丫头感受有几个重要的原因制约着沙坊粉的名气扩大:

第一、 天气因素:沙坊粉是需要依靠太阳和自然通风晒干,如果是遇到阴雨天就不能制作了,一年之中大概只有200天左右的时间能生产,这个极大的制约了沙坊粉的产量。

第二、 人手因素:手工制作的沙坊粉,需要三蒸三晒,操作非常需要耗时耗力,现在村里许多年轻人都已放弃这门手艺,仍在坚持制作的,都是老一辈的村民。而使用机器制作的粉始终比不上手工粉的味道。

第三、 水源因素:沙坊粉味道很受水源的影响,正宗沙纺粉是用经过子的大龙河水源处的水制作的。离开了沙坊村,没有了这里的水源,即使是同一个师傅,味道也不一样了。水源对量产选址也产生了影响。

这样的苛刻生产要求,大大的制约了沙坊粉的产量,让沙坊粉在规模和产量上,都不能与广州沙河粉相比,再加上沙坊粉独特品质,连州本人都爱吃这种粉,在本地都不用发愁销量,近年虽然有供应部分珠三角地区,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以至于许多人都不知道沙坊粉,也许,这就是沙坊粉名气远不及广州沙河粉的缘故了。

在珊珊三丫头逗留在石叔叔的沙坊粉作坊时,见到村民闲来无事,都会来沙坊村作坊走走看看,拉拉家常,有些人还会帮忙一下,这让珊珊三丫头感受到这个古村充满浓浓的邻里情谊,而眼前雪白的沙坊粉,把这份情谊的继续延续。在已经规模化和机械化操作的今天,看着仍然坚持传统手工制作沙坊粉的的石叔叔和他的伙伴们,珊珊三丫头不禁打心眼佩服,也是因为有他们这代人的坚持,才让沙坊粉的传统手艺得以传承,让我们有机会品尝到“沙坊粉”最原始的味道。

Hash:2bcfbbcc80913e0b004a30620baf0c74d530e4f8

声明:此文由 旅行看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