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法,非篆非隶,却被日本书界称为“神碑”!

《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考证其为东汉安帝元初四年(公元117年)立。书体为篆隶互参,计10行,行17至20字不等。现存河北元氏县。又有《祀三公山碑》、《大三公山碑》等称呼,后者是为区别于同时代、同地域的隶书体《三公山碑》,也称《小三公山碑》。

结体介于篆、隶之间,亦称“缪篆”。清杨守敬评:“非篆非隶,盖兼二体而为之,至其纯古遒厚,更不待言,邓完白篆书多从此出。”临写此碑时,要防止横、竖笔画起笔处锋毫的侧露,仍应取藏锋逆入起笔。碑字结体方整,不似秦篆取长形,也不类汉隶左右逸纵取势,带有扁形。

碑文篆隶相兼,是由篆入隶之作,其渐减篆之萦折,为录之径直,有的字还有草篆之意,书法劲古,笔锋遒劲浑厚。清代书法家多有摹仿,尤其是篆刻家十分重视学习此碑书体。清代康有为、杨守敬称之为“瑰伟”。日本书道界人士也称其为“神碑”。此碑对我国著名书画大师齐白石、吴昌硕先生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形成,也起过重要作用。据传当年齐白石得“祀三公山碑”帖,如获至宝,认真领悟、习摹,爱不释手。正因为他能够博采众长,才开创出一种既含前人又孕自我,方正奇险、天趣横生的独特风格。

清方朔跋此碑云:“乍阅之有似《石鼓文》,有似《泰山》、《琅琊台刻石》,然结构有圆亦有方,有长行下垂,亦也斜直偏拂。亦不能为此书也;仅能作篆者,亦不能为此书也;必两体兼通,乃能一定独擅。”

清梁启超《碑帖跋》:“以隶势作篆”。

附:张伯英小来禽馆藏《汉祀三公山碑》

作品鉴赏

祀三公山碑乾隆间河北元氏县令王治岐访得,拓本始显于世,传世拓本以“熹”字本为佳,此件为张伯英小来禽馆自装自藏之物,于外签亲题,“汉三公山碑,小来禽馆所得善本,庚午三月重装于北平”,又长跋卷上,拓本纸坚墨厚,字口肥壮,乃因未经洗剔,元神不失之故,为今所见传世最精旧墨本之一。顾曾寿,即棱伽山民,字芸台,江苏苏州人,工书画,精鉴赏,晚清碑帖鉴藏家。下有张延厚题跋,张氏字伯未,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名儒,张祖翼之子,诗文之外,精于书法。

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一字少溥,谱名启让、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晚号东涯老人、老勺、勺叟。室名远山楼,小来禽馆。徐州铜山区人,清代光绪朝时举人。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学者。出身于徐州望族,明代迁居徐州东南张集,出生于徐州铜山区三堡榆庄,兄弟四人(分别是张伯英、张仲警、张叔庚、张季遵),徐州市铜山人。光绪壬寅年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顺天榜举人。著名画家齐白石的老师。

购买文房用品。

Hash:2f526ca7cdd2d8a796c4be29743d537412686ae1

声明:此文由 书法研习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