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义县发掘盘龙石柱与元代石碑,弥足珍贵!

2017年7月,在辽宁义县小街小巷改造工程中,施工人员在东北街原食品厂一带挖掘作业时突然发现一圆柱形物体,去除封覆已久的泥土后,人们惊奇地发现——这竟是一根体积硕大、雕工精美的盘龙石柱

接到报告的义县文物局工作人员立刻抵达现场进行勘查并将其移运至奉国寺院内。据文物专家介绍,该红绵石质盘龙石柱确为一个“老物件”,其出土地点位于明代义县城隍庙旧址,初步推测应为当时城隍庙旗杆的最下一节,具体年代有待进一步考证。现在,这根盘龙石柱已被竖立在奉国寺东南隅,重见天日的盘龙仿佛在用其翻云驾雾的神姿,向人们展示着当年义州城雄浑伟丽的风采。

无独有偶。2017年11月1日,在义县西北街棚户区改造工程施工工地又出土一方红绵石质元代碑刻(玉阳观创建烈祖殿记),其碑文记载着当时道教在义县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而且为我们破解了一个悬而未决的谜题!

元碑正面图

元碑背面图

元碑正面碑文与翻译

玉阳观创建列祖殿记

横○后人王殷民撰并书丹

横○的后人王殷民撰文并书写碑文

○唐州儒学教授耿怀篆额

○唐州儒学教授耿怀篆字书写碑首

崇义玉阳观在州之扈驾营,全真诸人为王尊师者(玉阳真人,名王处一)所建。大定初(金世宗),师自宁海山东地名)东来,创基竝(并)地,居十数年,后世追慕,故因取以为名。

崇义(今义县)玉阳观在义州的护驾营,是全真众人为尊师玉阳真人王处一所建的道观。大定初年(约1161年-1171年),玉阳真人从宁海而来,在义县创建全真基业,居住了十多年,后人因仰慕他的仙风道骨,故而以他的名号为道观命名。

岁乙亥,圣朝太师国王(铁木真赐)木花丽(木华黎)领兵南下,金紫光禄大夫兵马都元帅崇义军节度使便宜行事王公(王珣)以城欵附,故得乡井完居、民皆按堵(百姓安居乐业)。州治之于金国也,素称大郡,户登版籍者数余十万载(登载)。

乙亥年间(1215年),蒙古太师国王木华黎领兵南下、攻打辽西,金紫光禄大夫兵马都元帅崇义军节度使王珣率领官员民众献城归顺,使得乡村民居得以安然无恙、百姓安居乐业。义州在金国的统治时,就是大的州郡,户口登记在义州的百姓超过十万。

罹锦贼张智之寇,杀掠无遗。玉阳道院时乃鞠为荆棘之囿。辛卯,元帅府左监军李亭植夫人杨氏,孀居贞洁,心慕玄风,舍家礼○(道)。弘道通密真人邱长春为教度师,法名志徵,俾主(作为住持)居是观。岁以道业精进赐号清虚大师。其功德事迹备载 《金进士宫氏献石记》。

(1216年)时值王珣部下张致反叛,他勾结开义杨伯杰攻打义州,烧杀抢掠,无一幸免。此时的玉阳观因为有四周荆棘的遮掩而得以保全。辛卯年(1231年),元帅府左监军李亭植夫人杨氏,自丈夫去世后,品行贞洁,心里仰慕道家风范,于是离家修道。她拜弘道通密真人邱长春为师,法名志徵,并作为主持居住在玉阳观。后来因为道业精进,被赐号清虚大师。她的功德事迹在《金进士宫氏献石记》里有详细的记载。

至元丁丑,清虚师季踰耳顺(六十岁),景迫桑榆(晚年),人事尤倦于接侍。具疏礼请重阳观宗主女冠(女道士)赐紫(官衔,三品以上)明真大师岳守和主领院事岳迺——玉阳师之曾孙也,来继法席。愿力愈深,斋戒愈苦,弃履跣足,殆(大概)五十霜。一时道俗举皆归,敬焉大德。

到了元丁丑年间(1277年),清虚大师年届六十,已至桑榆晚景,对于外界人事接待倍感疲倦。于是写信恭请重阳观被皇帝赐为三品官衔的宗主主持明真大师岳守和主领院事岳迺(都是玉阳真人曾孙辈),来继承玉阳观法席。明真大师修炼道法很深,所以持戒也极为清苦,她每天都不穿鞋子光着脚修炼,如此达五十年。一时间,无论道家还是俗界都崇拜敬仰,尊其为大德高士。

丙午遇疾少闻,召门弟子曰吾于三圣(老子、庄子、列子)殿左腋,别创列仙祠宇,旦夕奉修,香火之敬,冀酬素心,众以谓何如?○曰,愿竭力执作。于是命工雇役,辇木陶铣。○(寒)暑一周,落成华殿,下迨(到)堂厨仓库以次而具。计其资费,奚啻(何止)百万缗(百万串)。起妙庄严,坭塐(泥塑)五祖七真(道教所供奉的十二位仙真)尊像,青龙白虎武弁卫前,玉女金童仙裳侍侧。游览者日以○(比)肩接踵,无不咨嗟(赞叹),称賞(赞赏)寔(实)为玄门之伟观也。

丙午年间(1306年),明真大师因生病很少出门,一日召见弟子说,我想在三圣殿的左侧建造列祖殿,早晚烧香礼敬,希望能寄托我的一片奉道之心,你们觉得怎么样呢?大家都说,愿意竭尽全力付诸实施。于是便雇请工人杂役,运来木头,陶器,铁具。经过一年时间,列祖殿落成,还下设厨房、仓库,一应俱全。计算总共的费用,不止百万串铜钱。大殿修筑得庄严华丽,泥塑五祖(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七真(长春真人丘处机无为真人马钰、蕴德真人谭处端、长生真人刘处玄、玉阳真人王处一、广宁真人郝大通、清净散人孙不二)尊像,左青龙右白虎在前护卫,玉女金童穿着仙家服饰随侍一侧。游览的人每天都摩肩接踵,没有一个不慨叹,赞赏列祖殿真是道家的一座宏伟壮丽的道观。

载越岁(过了年),一旦,师升堂示众,谓知观田道清曰,○事既成,粧銮(彩绘、铃铛等)未就,吾今行矣,汝宜勉旃(勤勉),且命宗主主持。道清服膺师训,夙夜不敢怠,仅历岁三稔功天备偕(筹备并完成)。

等到过了年,一天早上,明真大师升堂召见门徒,对弟子田道清说,列祖殿已经落成,但是殿宇内外的彩绘装饰还未完成,我就要走了(离世),你一定要努力完成好这个差事,并任命田道清为玉阳观的宗主主持。田道清谨遵师傅的教诲,日夜不敢懈怠,仅仅用了谷物成熟三季的功夫就筹备并完成了这个工程。

崇道友敦武校尉百夫长(率领百人的卒长)赵模过予而言曰:先师夙习持戒严修,道勤○○院门(修道勤勉,光耀门楣),訖于(一直到)终之日。今营建功○(異?修功德碑?),敢以记请,俾传我师之名永于不朽,可乎?

大元至治三年四月的一天,义州的道友敦武校尉百夫长赵模过来跟我说,先师明真大师日日坚持清规戒律,严格修炼,道业勤谨乃至光耀门楣,如此一直到她去世的那一天。现如今我们要为明真大师刻一方功德碑,歌颂她的殊功异德,我想请你写篇文章,让先师流芳千古、永垂不朽,可以吗?

愚谓明○○之道價(修持方面的声望)推重(推崇)一方,至於制作之劳,人所共睹,何待不腆之文而侈美为然。竊(窃,谦辞,指自己)有感焉,○吾儒之○,宫(通“官”,官府)以有司之权而○欲修葺,绵历(延续时间长)岁月竟无所就,常使过客起园蔬之叹,夫何威力而○能成之○(者)。

我深知明真大师修持的声望受一方推崇,至于她修建列租殿付出的辛劳大家都有目共睹,用不着以我这难登大雅之堂的文字来过多地修饰赞美。但令我深有感触的是,官府在明真大师创建列租殿之前一直要对玉阳观进行修整,拖延了这么长时间也未能办成,令路人感叹当时的玉阳观如同菜园一般,可见明真大师为玉阳观修建列租殿要投入何等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才能完成啊!

若是耶,赵敦武兴予仝(同)砚席,以故旧托谊,不获辞。姑取其经历之始末,直为之记○。

既然如此,通过赵模与我坐在一起的一番畅谈,他又以老朋友的情谊托请,我也不能推辞。所以就以明真大师的人生经历,写了这样一篇文章作为颂扬明真大师的题记。

大元至治三年孟夏 日玉阳观主持提点门徒田道清等立石 郭友诚刊(刻,刻石)

大元至治三年(1323年)农历四月,当日玉阳观主持提点众门徒,由田道清等人立碑,郭友诚刻字。

注:黑字为碑刻原文,红字为译文;碑文无法辨别的字迹以○替代;原文括号内文字为注释或推测。背面碑文内容为明真大师门徒姓名、玉阳观四至、殿宇房舍及庄产。另外,因笔者能力有限,加之碑文有模糊、破损,译文难免有不准确之处,敬请指正。

元碑“玉阳观创建列租殿记”的出土可谓意义非凡:

一、此碑刻所述的玉阳观及相关道教历史人物与事件在《义县志》中并无记载。因此,碑刻所述内容填补了义县该时期的历史空白。

二、碑刻背面关于玉阳观四至的碑文清晰刻有“南至广胜寺、北至万寿宫菜园”的文字,从而解开了广胜寺历史名称的悬疑,确定了其历史名称叫做“广胜寺”的正确性(广胜寺塔明清时期曾被称作嘉福寺塔)。

三、从碑刻的两面碑文以及《义县志》的记载可以得出一个明了的结论,元代义州城内不仅有两大佛教寺院奉国寺和广胜寺,还有道教场所玉阳观、城隍庙(建于辽天庆年间)和万寿宫于同期并存,可见当时义县佛教、道教的兴盛程度非同一般。

四、通过碑刻正面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道教的七真之一玉阳真人王处一曾于全真教创立之初便在义县传道、生活十数年,因此或可推测义州是全真教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发祥地和传播中心。

五、从碑刻内容不难看出,金元时期的义州为崇义军节度使治所,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庶。

神奇义县

古城义县堪称文物大县,境内出土文物、古迹遗址众多。

上古时代的“颛顼之墟”;

神秘而伟大的前燕第一个国都“大棘城”;

锦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义县花尔楼青铜器窖藏带铃铜俎”;

秦“半两”到西汉“四铢半两”直至金“大定通宝”古钱币;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单位北魏时期的“万佛堂石窟”。

辽代“奉国寺”。

辽代“广胜寺塔”

明长城遗址树林子段”;

唐代辽西故城(今义县大榆树堡镇王民屯村)平卢军节度使治所;

元崇义军节度使治所等等都是义县历史文化悠久厚重的代言者。

地处大凌河走廊、辽西故道的义县人杰地灵,这片奇山秀水、良田沃土留下的传奇数不尽道不完。相信在文物管理部门对“文物保护政策、法规”的普及和推广下,随着广大群众文物保护意识的逐年提高,将会有更多深藏地下的珍贵文物辟地而出,并带给我们更多关于这座古城的历史传奇!

消息来源:义县文物局

责任主编:张佳鹏

更多精彩文化信息及内容,敬请关注“锦州文化”搜狐号!

Hash:ecbfd6641fc68c37c7d0af831700428cf7b15322

声明:此文由 锦州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