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个!桑园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12月8日,广东迎来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佛山桑园围成功入选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再加上同批入选的天宝陂龙首渠引洛古灌区白沙溪三十六堰,至此,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达到23处。

桑园围兴建于北宋合围于明代

水利工程体系仍保存完好

资料显示,桑园围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地跨佛山市南海、顺德两区,由北江、西江大堤合围而成,历史上因种植大片桑树而得名,围堤全长64.84公里,围内土地面积265.4平方公里。

入选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桑园围(2019年10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供图)

作为我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桑园围兴建于北宋徽宗年间,合围于明代,开启了珠三角地区大规模基围农耕开发的历史,发挥了灌溉、防洪排涝、水运等效益,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水利发展和佛山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

虽然经历了900余年,但是至今桑园围围内的古水利工程体系格局仍保存完好,主要包括灌排工程体系和相关文化遗产两部分。其中,灌排工程体系由围堤、古河涌水系、古窦闸控制工程等组成,非工程遗产包括与桑园围相关的碑刻、文献、水利管理与水神崇拜建筑设施,以及见证桑园围历史与文化的古桥、古树、古井等相关水利遗产。

而据佛山相关部门介绍,目前佛山还将结合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和广东万里碧道建设,进一步挖掘桑园围水利历史文化,不断改善遗产区域景观环境。

行走桑园围历史文化游径

古村名山水利设施遗址并存

桑园围的文旅景观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在今年第一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名单公布,佛山桑园围历史文化游径也已上榜。该线路行经松塘村—民乐窦—吉水窦—西樵山烟桥何氏大宗祠—下北石塘闸—探花桥九江吴家大院

在这一游径中,有水韵悠扬的百年古村、古水利设施遗址、风光迤逦的理学名山和岭南水乡风情,而这一切都在桑园围的环抱之中。

烟桥村。南都记者 郑仲 摄

松塘村。 南都记者 郑仲 摄

如果从空中看可以发现,桑园围内水道河涌纵横,古桥流水绿树成荫,闸窦星落分布其间,而散落其中的还有被水塘包围着的古村落,整体格局与桑园围河涌水系密切融合。

岭南为何能够成为鱼米之乡,当然少不了大量的水利设施,桑园围古水利工程相关的窦闸就是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一种。“窦”即窦闸,是一种水利设施,用于防涝和灌溉。桑园围内最古最大的石窦是西樵山旁的吉水窦,较大的还有民乐窦、九江惠民窦等。而重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的下北石塘闸是一个方形花岗岩双闸单门窦闸,上置大石板为栏板,兼具桥梁功能,双闸的闸槽依然清晰可见。

除了围内古村风光,如果从甘竹滩一带登上桑园围,慢步在这道长堤上,堤内是鱼塘水道交错的岭南村庄,堤外是舟楫往来的西江水道,景观纯净如画。900多年来,当地人们一直守护和修缮着桑园围,而古老的桑园围同样庇护着这片土地。

[链接]

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23处

目前,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达到23处,成为拥有遗产工程类型最丰富、分布范围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专业型世界遗产,由国际灌排委员会于2014年设立,每年申报评选公布一批。此前,我国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广西灵渠等已经入选。

本次入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共四处,除了桑园围之外还有天宝陂、龙首渠引洛古灌区、白沙溪三十六堰。

天宝陂位于福建福清市龙江中段,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742-756年)。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型蓄淡拒咸水利工程,如今依然灌溉着当地1.9万亩耕地。

龙首渠引洛古灌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史载汉武帝时修筑,因在隧洞施工中首创“井渠法”,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渠,其后引洛灌溉代有传承,发展至今,灌溉农田74.3万亩。

白沙溪三十六堰位于浙江金华市,是浙江现存最古老的堰坝引水灌溉工程。东汉时期首筑白沙堰,百余年间陆续建成横跨45公里、水位落差168米的三十六座堰。目前,仍有21座古堰继续发挥着引水灌溉作用,灌溉农田27.8万亩。

采写:南都记者 郭毓玲

如果有线索提供或服务咨询

可联系南都新文旅研究课题组。

发送邮箱:

nandulvyou@126.com

Hash:fa3348c73295fd697d76cf0b6f1d86ce0fbf647d

声明:此文由 南方都市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