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洞街旧事: 佛山首位男性接生西医师在这行医

踩着石板路穿梭在窄巷中,看着街边斑驳的墙壁,历史韵味扑面而来……本期我们将与你一起走进古洞街的传统建筑、了解嫁娶屋的历史故事,说说那些与这条老街相关的人与事。

古洞街民居建筑群

古洞街形成于清末,位于禅城区祖庙街道快子路南端,贯通快子路和公正路。因为原住民为普通街坊,这里的建筑不像东华里那样整齐,建筑用材也不像一些清代老街般高档次,但老街所拥有的古朴高耸的镬耳山墙、悬山顶房屋、青砖墙、木雕屏门等,都在诉说着属于这条街的故事。

出租嫁娶屋曾是“时髦”

古洞街中段南侧,有一间悬山顶房屋。“三开间三进深”,有青砖墙,有趟栊木门,门前是花岗岩石阶,上方有一条精致的木雕封檐板。入门是铺砌了红泥方形地砖的门官厅,左右两边是厢房,二进是正厅,屋外左右两边各有一条小巷,小巷内还有其他民居。鲜为人知的是,许多赤绳系足(编者注: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的新人曾在这里喜结良缘。据史料记载,古洞街悬山顶房屋,曾是与文会里嫁娶屋同期存在的佛山众多嫁娶屋之一。

清末民初时,租用房屋办喜事曾是一种时髦。佛山是手工业城镇,从事手工业的居民大多住屋狭小,而嫁娶礼俗一般要持续3天以上,主人家要招待前来道贺的亲戚朋友,为了隆重其事铺张排场,通常会选择租用嫁娶屋。于是,拥有多余宽敞房屋的人家,便将房屋改装成嫁娶屋出租。

佛山首位男性接生西医师在这行医

古洞街曾有一间私立时敏学校。当时辛亥革命后,学校名为“时敏”。取“敏于时务”之意。是一所新式学校,在佛山当时略有名气。从民国年间坚持办学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才迁出快子路佛山市第十八小学的位置。

20世纪30年代初,有“广东报坛怪杰”之称的佛山文化名人邓羽公,世居古洞街。他创办了《羽公报》、《广州民报》、《石山报》等,以“佛山人”、“凌霄阁主”“天涯浪客”、“邓九公”等为笔名,针砭时弊,施以笔伐,深受读者欢迎,曾风行于各地。

陈鹤筹,世居佛山,是清末佛山第一位男性妇儿内科兼助产接生的西医师,长期在佛山古洞直街内设馆行医。清代至民初,不论贫富之家生儿育女,多由坊间接生老妇人,即民间俗称的“稳婆”,用剪刀行事,婴儿因此而感染“破伤风”的不在少数。陈鹤筹作为男性妇儿内科医师,在佛山古镇开了先河,为那个时代的妇儿内科作出了贡献。

此外还有易淑英接生医馆,他们的西医接生,使古镇逐渐摒弃民间“稳婆”接生的方式。古洞街内还有另外两三位以自住租屋为医馆的,不过岁月流逝,老街坊的记忆也已有点模糊。

佛山是岭南成药发祥地,成药业是从中成药的手工作坊开始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为人知的佛山甘露园紫雪丹、玳瑁至宝丹、安宫牛黄丸,除了在周边销售外,还销往华北、东北甚至南洋等地。而甘露园的生产工场就在古洞街开设,直至1953年,甘露园才从古洞街迁往松桂里1号。

从老街坊的叙述中,还可了解到古洞街内有始创于清代的佛山首家制造和销售牙刷的谭佑记牙刷铺,以及出售疳积饼的“老泰记”,谢六记蟋蟀铺、隆记打银铺、陈桂和裁缝店等。

古洞街老屋别具一格

从快子路进入古洞街,北面的一条小巷内有一组镬耳式封火山墙的清代民居。室内布局一般是三间两廊,正厅之前有天井,厅的两边是厢房,厅后有神后房和神楼。进入头门后,侧面的墙壁上都有“门官福德正神”神龛。天井照壁上则有“天官赐福”之位。

古洞街附近的一条横巷,墙上还保留有一块“来龙聚宝接引财神”的石刻。这些建筑风格的形成与旧时古镇居民除了在家中供奉自家祖先神位外,也供奉天官、土地、门官、地主、灶君、井神,有前门后门接引财神等习俗有关。

在古洞街的中段,还有一组门前有精致木雕封檐板的房屋。有雕刻着花卉诗文的“拦河”(围栏)屏板装饰。一些民国早期的老屋,喜欢用彩色蚀刻花玻璃做间隔屏风。

一些大屋除了正门外,还设有小门。这些小门没有木板门,而是用几根直径约10厘米,上下两端为方形的圆木柱代替,门框上下有相应的方形凹位。这种形式的小门一般设在大屋通出后院的位置,没有后院的则设在巷道一侧的山墙。清末到民国时期,这种小门在佛山民居很常见,那时人们称之为“企戙(dòng)”。

佛山老城活化文化旅游线路

2015年,祖庙街道推出一条始于佛山初地塔坡庙,止于中山公园的经典慢行线路,古洞街民居建筑群列于其中。

据了解,该线路全长3620米,沿途经过“初地溯源”“慢享胜地”“古巷情深”“百业寻踪”和“彩色汾江”5个景区,把包括塔坡庙片区、岭南天地片区、莲升片区,直至汾江河畔中山公园片区全部串联起来,涉及塔坡庙、鸿胜纪念馆、兆祥黄公祠、岭南天地、祖庙文保建筑群、仁寿寺塔、古洞街民居建筑群、青云街当楼、新琼花会馆、正埠码头、忠义乡牌坊、中山公园等数十个标志性文物保护景点,完整地呈现出最具佛山味道的岭南文化。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保护老城面貌,恢复街区肌理,突出历史和文化沉淀”的规划有序铺开,千年老城在现代化都市中重新焕发生机。

◆ ◆ ◆ ◆ ◆

来源:佛山文化

编辑:杨俊霞、张以赞

Hash:a6966648d2e84d028bac59e885dba98ba436f5ef

声明:此文由 佛山周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