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钩沉 | 036 中山公园

历史钩沉----首都规划及规划管理工作实践方面的历史回忆纪实。

建国以来首都的规划工作,道路漫长,历尽艰辛,其中曲折复杂、千变万化的协调、决策过程鲜为人知。在这里我们请老一辈规划工作者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把精彩纷呈的历史事实写下来,作为正史的补充和解读,以帮助后人进一步深人理解首都的规划建设实践。

本文选自“首都城市规划事业60年纪事”征文。谨以此篇向王来水、盖建中前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谢意。

王来水,北京中山公园管理处党委书记 高级政工师

盖建中,北京市中山公园管理处规划建设科 副科长

北京中山公园的前身是明清两代的社稷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时为三百六十二亩一分(约24.1万平方米),是封建皇帝祭祀太社、太稷神,祈求五谷丰登、国家兴旺的重要祭坛,也是中国古代哲匠精心设计营建的艺术精品。

1914年在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创意、主持下,将社稷坛辟为公园正式开放,为京都市内的第一个公共园林。初称中央公园,1928年9月5日为纪念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改名中山公园。公园辟建初期,先后开辟园门、道路,增建亭台楼榭,点布假山名石,挖塘栽荷种树,将一个荒凉破败的古社稷坛,初步建成一个坛园结合,具有民族风格的综合性公园。

1924年中央公园平面图

1936年中央公园平面图

1962年中央公园平面图

1991年中央公园平面图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54年北京第一次公布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以来,中山公园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在最大限度保护社稷坛原貌的前提下,结合公园承担的社会职能的变化,先后开展了大规模的景点景区建设。较为有代表性的是:

建兰亭八柱亭、长廊。兰亭碑石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坐石临流”中的一个景点,1917年从圆明园购买运来。最初在坛外仿圆明园“兰亭”之形建造。1971年将在“社左门”内存放了30年之久的珍贵文物“兰亭八柱”清理出来,与碑一起重建兰亭八柱碑亭。新建亭子位于唐花坞以西,连接长廊的西端,建筑面积101.57平方米。

1971年

将因重要工程而拆除的长廊进行了重建,成为公园南部一条绚丽的风景线。

1980年

为扩大公园游览面积,将中山堂东侧原有的育花温室迁出,原地建起一个可以观赏金鱼的“愉园”。占地面积7230平方米。景区前为庭院式绿化,中间为金鱼观赏区,后部是养鱼区。整个景区古色古香,是修心养性好去处。

1990年

与愉园相对的另一处公园育花场所,兴建了“蕙芳园”。其占地面积76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6平方米,是我国“三北地区”最大的兰花圃。这一景区在设计上突出了中国园林景观的民族性。

1983年

在五色土的东南角还建起一个小巧精致的开放式景区“桃源”,园内有栾树、合欢、大桃、碧桃、垂枝桃等多种春季开花的植物。当春天桃花盛开之际,景区像是一座世外桃源

除了内坛先后进行景区景点的营建外,外坛西侧大门以南建有“杏花村”。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是“519工程”之后的来今雨轩饭庄新址所在地。主体为一幢二层楼房,上为单间雅座,下为大餐厅。主楼外檐饰苏式彩画,北侧建一爬山廊,廊下用白石叠砌云朵状假山,高近5米,观之,楼、台、廊、榭犹如坐落在云层之上。

外坛南面建有水榭景区。景区核心是“四宜轩”小岛,岛上有“工”字形建筑一座,原是关帝庙。建筑东侧有太湖石一座,为圆明园遗物,石上刻有清高宗乾隆所题“绘月”二字。小岛西侧建有“听雨桥”一座,半山腰建一“迎晖亭”。南临水榭,北望唐花坞。

在公园东侧路建有丁香园和长青园。

中山堂在中山公园社稷坛北,原为社稷坛的拜殿,是皇帝祭祀时休息或遇雨时行祭礼的地方。建于明洪熙元年(1425年),为黄琉璃筒瓦单檐歇山顶,面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白石台基,无天花板。明露着樑架和斗拱,绘和玺彩画。1925年曾在此殿停放孙中山先生灵柩,接受各界人士瞻仰吊唁,1928年改名中山堂。堂后门内两侧原列有72支镀金银的铁戟,故称戟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将铁戟全部掠走。

2002年

11月12日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36周年纪念日。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经整修后,重新对外开放。重新开放的中山堂内首次安放了孙中山先生坐姿汉白玉雕塑。座像高2.1米,雕塑基座和站台高1.5米。雕塑作品上方匾额写有孙中山先生的名言“天下为公”。雕塑作品由中国雕塑家学会会长程允贤历时1年创作成。

中山公园音乐堂始建于1942年,占地面积3720平方米,是紫禁城建筑群的一部分,初建为露天,四周是栅栏围栏,看台是用砖头砌成的台阶,上边铺设长条大板,共有座位500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曾进行修缮,基本保存原貌,没有本质的变动。1957年进行较大的修缮,已变得较为正规。舞台全封顶,观众席加顶但没有封闭,基本露天,所以冬天无法使用。座位改为长条椅。80年代进行了全封闭的修缮,已形成了正规的剧场模式。共有座位2100个,是北京较大的演出场所。1997年经市委、市政府出资翻建,拟改建为一个会议中心。这是一次彻底的大修,原建筑只保留了柱子部分,原有吊杆、大幕撤去。后变动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专业音乐厅,共有座位1400余个。1999年初峻工并试营业,5月正式开业。

中山公园音乐厅

美丽的中山公园无论是春夏秋冬都给人一种脱俗的美。这种美高雅、清纯,特别是其造园意境上更是将“巧、借、精、宜”的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运用的十分到位。

九十四年的发展历程,使社稷坛这座古老的祭坛变成了一座人民喜爱的城市园林,她见证了城市公园发展变迁的各个历史阶段,值得我们去了解她、理解她,进而更好地建设她。

Hash:86f2bb76aa91ffe913056b8509c886a0a93748cd

声明:此文由 cityi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