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府城 |第二章府城寻踪之牌坊

琼山

第六节 牌坊

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称呼,老百姓俗称它为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

据清宣统《琼山县志》记载,当时的琼山县共有牌坊339座(含已废的16座),包括功名坊191座,贞节坊126座,名胜地名坊22座,其中,府城地区有将近100座牌坊,占全县牌坊的三分之一。

府城的牌坊众多,这与它是府治之地及文化教育蓬勃发展相关。在封建社会,为了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大多会在衙署、祠堂等地奉旨立坊。府城是琼州府所在地,当时除了祖籍琼山的有名望的官宦外,岛内其他地方的名贤也会在此立坊,例如为定安明朝礼部尚书王弘诲所立的大宗伯坊、学士尚书坊;为陵水籍的明朝兵部尚书廖纪立的冢宰坊;为原籍崖州(今三亚)的明朝兵部侍郎钟芳立的少司徒坊、文宗坊等。此外,还有如南溟奇甸坊、琼台福地坊等名胜坊,都立在府衙、寺庙等显眼的地方。

牌坊作为一道人文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个地区的文化风气和文化特色。府城作为当时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发展文教事业一马当先。明清两代,琼山考中进士56人,是海南这段时期中进士最多的县。为了表彰这些考取功名者,官方和民间都不惜财力为他们建立牌坊。例如,在府城地区仅为丘濬一人就立过7座牌坊:少师坊、少傅坊、少宗伯坊、大司成坊、学士坊、廷魁坊和解元坊;南渡江边的攀丹村,因唐胄世家入仕者众多,英才辈出,村中曾立过科甲联芳坊、青云坊、天衢坊、联桂坊、联壁坊、省魁坊、会魁坊、进士第坊、进士坊青云桥坊等10座牌坊。除此之外,府城的古牌坊中,贞节坊也占有较大的分量,包含有贞节、节孝、节烈、节行、贞寿、孝友等类别,多为恪守“三从四德”的典型妇女竖碑。

历经岁月沧桑,府城古牌坊已大量损毁。海南建省后,府城许多标志性的牌坊得到了修复,一座是位于文庄路旁关帝巷口的“琼台福地”坊,它初建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1998年,原琼山市政府依明代风格复建;另一座是2002年秋重建海瑞故居时,建立了“南海青天”坊,其建筑风格、模式与“琼台福地”坊大致相同,造型庄严雄伟。

《海南历史文化名镇——千年府城》出版以来,备受读者欢迎,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琼山,读懂府城,为了方便阅读,琼山区委宣传部与出版方商定,通过琼台福地微信公众号连载刊发,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注:为宣传琼山区历史文化名城,已通过档案画册《千年府城》主办方海南省档案馆及承办方海南威思营销传播有限公司授权转载。本图文仅用于琼台福地微信公众号发布,如有转载须注明出处】

本期编辑:王 伦

Hash:49c17a773ee9bc63fdb16518a477aca61b2cb256

声明:此文由 琼台福地___new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