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期:“邢台历史故事”郑国将军

本期嘉宾

邢台著名历史文化学者 苗庭宽

苗庭宽老师是邢台学院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邢台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会长,曾出版过《邢台历史大事件》、《邢台历史之谜》、《大唐贡瓷梦》等600万字的历史和文学著作。由苗老师著作的60万字长篇历史小说《妇妌传》即将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敬请期待!

邢台县将军墓村确因将军墓在而得名。至于墓主人是谁,是不是叫蔡仲,就有疑虑了。我们先把传说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下。

公元前659年,狄人出兵侵略邢国,邢国在齐国帮助下打败入侵之敌,迁都夷仪城(浆水)。经过休养生息,国力日强,但是并未能避免外敌的侵略。当时天下大乱,十二个诸侯国互相纷争,连年征战。称雄一方的郑国为了扩充地盘,派遣蔡仲统率军队进攻邢国。蔡仲挥师北渡黄河,长驱直入,直逼邢国国都夷仪城。激战中,郑军统帅蔡仲身受重伤被俘,押送途中,趁机挣脱枷锁仓惶逃命。当年脱枷锁逃跑的地方,就是现在的脱锁沟村。

蔡仲慌不择路来到一个三岔路口,在此徘徊不知去向。因此留下徘徊村之名。

蔡仲仓惶北逃,跑了三十多里,又饥又渴,便解去盔甲,在河边喝水。留下放甲铺村之名。后因伤势过重,死在一个叫井梁店的村边。当地人将他安葬于此,有了将军墓村。

将军墓的墓地很大,封土很高,时过2600年依然保留着恢宏庄严的气势。那么邢台人为什么要安葬这位将军,并且是侵略我们的一位将军。古人们给的理由是邢台人心肠好,是善心所至。

但是,这里有两个疑点,一是,我们邢台人心肠好,把尸首安葬了,不让他曝尸野外就不错了,不可能对侵略欺负我们的人高规格厚葬或是顶礼膜拜的。

第二个疑点,郑国距离邢国有数百里之遥,中间还隔着一个卫国。两个不相邻的国家,郑国有必要攻打邢国吗?即使郑国打败了邢国,郑国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在邢国404年的历史上,侵略邢国的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北面的狄人,也叫中山人;一个是南面的卫国。

郑国与邢国一样,都是周朝的始封国,都是姬姓国。郑国是小国,毗邻楚国,经常受楚国的欺负。公元前666年,楚国以亲近齐国疏远楚国为由,找郑国的茬儿,郑国由此拉开了12年的抗楚保卫战。国难之时,郑文公多次向齐国求援,但是齐国正联合宋、曹等国抗击中山人,解救邢国和卫国,无暇顾及郑国的事情。得知齐国、宋国、曹国联合救邢国的消息后,郑文公派出一支志愿军主动配合齐国、宋国、曹国三国军队,以此换取齐国、宋国、曹国等国的同情。齐桓公在完成击败中山人,帮助邢国、卫国复国的任务后,紧急大会诸侯(国),于公元前656年,带领齐、鲁、宋、卫、陈、郑、许、曹八国军队,先伐蔡国,破蔡后又伐楚国,联合大军直抵楚邑。楚成王听说八国兵马伐楚,心中害怕,派人与齐军议和,订立盟约,楚国宣布解除对郑国的军事包围。郑国保卫战事结束。

郑文公派出了怎样的志愿军队伍呢?

郑国的边儿上,有一个小国叫祭,祭国是周公八子的封国,姓姬,与邢国的开国之君姬苴是亲兄弟。祭国势力小,经受不住外敌的侵扰,就投靠了郑国,成了郑国的家臣。祭氏家族有一个叫祭仲的人。祭仲,生年不详,死于公元前682年。祭仲是郑国大夫,大政治家、谋略家,曾帮助郑国中兴,成为“小霸主”。郑庄公死后,祭仲先后扶立郑庄公的四个儿子为国君 ,掌管郑国政权数十年,有春秋“第一权臣”之说。做了郑国的大臣。

这支志愿军就是祭氏家族。一祭氏家族是国家的重臣,拥有自己的军队;二祭氏家族与邢国侯都是周公的后代,有宗亲关系,以宗亲之名出征解救邢国合天理,得人心。况且祭氏家族也乐意代国出征。于是祭家志愿军应运而生。

救援邢国祭仲亲自来了吗?祭仲没有来,他的后人来了。中山人侵略邢国时,祭仲已经去世23年了。祭仲的后人以祭仲的名义挂帅出征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因为祭仲在战国时的名声很大,后人打祭仲的名号出征是一件光宗耀祖之事。

这里有两个历史人物需要跟大家说清楚,一个是祭仲,一个是蔡仲。祭仲和蔡仲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人。一是出生的时代不同,二是政治地位不同,三是出身国不同,四是宗支不同,五是封地不同。

郑文公派兵解救邢国时,祭仲去了吗?

其实他那时已经去世,祭仲的后人以祭仲之名受命郑文公,挂帅出征组成“祭家军”,奔赴北方解救邢国。“祭家军”到达邢地后,在西部山区切断戎狄(中山人)撤退的后路,与戎狄人浴血苦战,英勇无畏。杀敌中“祭家军”统帅不幸负伤,辗转途中壮烈牺牲。

郑国的祭将军死后,邢国人民十分感激不远千里施以正义,用生命和热血解救邢国于危难之中的郑国将士,于是用最隆重的方式厚葬了郑国的义士,邢国的英雄!将军墓墓中的主人应当是帮助邢国解救邢国的郑国的仁义之师祭将军。

Hash:6f11275a6ffc0b230d1e7daf1df47560cbff90e6

声明:此文由 人文邢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