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儒里,江南第一古祠所在,乾隆皇帝赐名,如今却破旧不堪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一直都是人们眼中盛产文人雅士的地方,因此江南的古镇、祠堂也非常之多,这些都因为曾经的文人而闻名。提到江南古镇,人们脑海中一定会浮现不少的名字,譬如乌镇周庄、西塘、南浔,但是儒里这个名字大部分人应该都感到很陌生。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如今的儒里,确实无比的没落,整个小镇看起来无比的破旧,往日的辉煌在这里看不到一丝一毫,曾经的儒里却地位非凡。作为江南第一古祠,再加上曾经被乾隆皇帝赐名,这样的待遇使得这里可谓声名大噪。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江南,春风渐苏,迎着微风,不如去鲜有人知的古村落走一走。儒里,在古时远比现在繁华喧闹的多,时光荏苒,这里还是那般模样,在那个年代的繁华成了现在的古迹,这里的一草一木似乎都不曾变化过。走进儒里,扑面而来的不再有城隍庙的绚丽,不再有油漆中添加金粉的传说,这里只有质朴,岁月流逝的痕迹在一砖一瓦之间清晰可见。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作为半个古徽州人,对于白墙黑瓦的情节一直都有。徽州的白墙黑瓦众多,而我为何选择来到外面来看这徽州风格的墙瓦。如今的徽州,名气越发的大,往来喧嚣的游人也越来越多,历经历史洗涤的建筑,本应该小心触摸,慢慢观摩,走马观花的观赏便失去了味道。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后来听说了儒里这么一个地方,曾经的辉煌为这个地方带来了太多恢弘的建筑。这里的一口井,一方池,一根木雕,一副牌匾,都是曾经最夺目的那一口,那一方,那一根,那一副。历史的波涛涌过,这里不再辉煌,这里不再喧闹,夺目的那一切也慢慢的沉淀了下来。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曾传有“春潮不及砚池塘”之说。如果春天的头潮水能流进此塘,儒里就该出“状元”了。北街近交会点处的两道“券门”,是古镇标志性建筑。门头皆嵌名匾“儒里”二字,传为乾隆所题,南为石刻,北为砖雕。两道券门中间,夹着清代扩建保留至今三百多年的朱氏宗祠(它的前身是六间两进两厢的明代初年建的祠堂),人称“老祠堂”。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200平方,徽派建筑。每年春秋二祭,朱氏八大分族人聚此隆重举行祭礼。大香大烛,整猪整羊,三跪九叩,四起四拜,族人红顶瓜皮、长袍马褂在乐声中鱼贯而行顶礼膜拜。每逢除夕元宵,祠堂内又张灯结彩,观灯男女,人流如潮。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儒里是南宋大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后裔在江苏最大的聚居地之一。这里现住朱姓居民4400多人(另有40%的杂姓)。近两百年里,从这里迁往大江南北及海外的朱氏子孙又不下千余人口。

如今的儒里,早就没有了原来的模样,江南第一祠堂这个名号不知道是否还配得上呢

Hash:f17458a6763f1fa571a479456a0bac2699e6ecff

声明:此文由 晚安sky浪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