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诸山记:水帘山及水帘瀑布
水帘山位于县西南四十里,与永嘉接壤,是括苍山系的分支。据《光绪仙居县志》记载,是山得名于“山中岩璧横峙,有瀑布自山巅泻落,宛若帘垂,四时不竭”。这瀑布便是水帘瀑布,其与瀑布下的石室以及寺院所构成的景观曾是仙居“旧八景”之一。而与东岭晓春、苍岭丹枫、南峰钓艇、石龙淋雨等其他七大景观所不同的是,水帘山的水帘瀑布或许更符合仙居“白云鸡犬之境”的称谓。
清代吴江名士潘耒对于水帘瀑布曾有过描述。他在《游仙居诸山记》中写到:“瀑布悬于崖端,亦从空喷出,烟飞雾卷,恍然复见大龙湫,但恨其短。而此山更有悬瀑两层则甚长。第一层落处,在万仞岗头,远望如银河,三折倾跌而下,高敞明豁,数舍外皆见之。是亦瀑布之豪而僻在荒谷,世无称焉”。在潘耒的笔下,水帘山的瀑布似乎比雁荡山的大龙湫还要壮观,特别是“数舍外见之”,则更使人凭添了对《西游记》中花果山水帘瀑布的遐想。
旧时,水帘山所构建的景观曾使其成为人文阜盛之地。《康熙仙居县志》记载:水帘山“旁有石山如覆鐘,昔傳僧建樓於上,見龍現,鳴鐘逐之,樓遂漂去。內有石几,刻宋元祐年月,邑士吳炌築臺居之。有“今古常垂地,晨昏不上鈎”句”,足可见其历史积淀之深厚。而历史上,仙居有许多名人都曾游览过水帘山,并在瀑布之下相互唱和。如明代的张可权,張景悌、李一瀚、吴时来等都有过吟咏;清代时又有朱华、朱亢宗、王魏胜等人的纪胜之作,更是增加了其文化韵味的隽永。
事实上,水帘山周边还曾是旧十七都的中心区域。在山下不远的十七都坑上,有建于清嘉庆二年(1871)的永镇桥,其“宽十一丈,长百余米,叠石而成”,曾是仙居西乡通往温州的通衢之一。而山下既为以水帘寺命名的村落“寺前”,是仙居朱姓聚居的大村落。历史上,因为有通往温州的古道经过,寺前村曾颇为富庶。特别是在清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当地曾迎来过发展的黄金时期。诸如永镇桥的修建,耗费是颇巨的,可以想见的是当地若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根本就无法修建。此外,还有设在水帘寺内的崇正义塾,虽然得到了县令余丽元的捐资,但要维持日常的开销,没有一定的经济支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仙居,白云鸡犬之境,流水桃花之乡。
仙居物語,一個關於仙居歷史、民俗、故事、歌謠、諺語等等的個人訂閱號。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無興趣的大可一咲而過。若需要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
Hash:787f1e0483e2808a8af4f133ca5e03058384ded1
声明:此文由 仙居物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