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埋葬一位雄才大略帝王,爆发过一场名垂千古战争!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515期)

主编:戚琳 监制:戚琳

著名的“围魏救赵”(齐魏桂陵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孔子高足子路担任这里的第一任县宰,“满朝文武半江西,小小长垣七尚书”其中之一的兵部尚书李化龙是这里的人。这里是哪里?这里是河南长垣,历史比较悠久,春秋时叫蒲邑、匡邑,还有个小名叫“蒲城”。秦始皇统一中国,设郡县,因有防垣,长垣之名始见于世。

长垣的前世今生

长垣的前世,用一句顺口溜就能形象贴切地表达出来:“春天喝不上糊涂,冬天穿不上棉裤,十里八乡见不着瓦屋,小伙子娶不上媳妇。据长垣县志记载,每逢灾年,长垣人或投亲靠友,或外出学技谋生”。

一穷二白的长垣,早已今非昔比了,成就了一个个经济奇迹。在长垣当地,这个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就是今生最好的证明:“一把剪子培育出了一个卫材产业;一把锤子打造出一个起重产业;一把刷子干出了一个防腐产业;一把瓦刀筑起了一个建筑产业;一把勺子香了一个厨师产业”。

这五大产业也是长垣的五大名片,造就了长垣的特色经济,带动了长垣的经济快速发展。长垣人民又用一句顺口溜准确地勾画出长垣的经济格局:“北卫材、南起重、东部防腐(建筑)西部农,绿色食品正兴起,烹饪等第三产业在县城”。

卫星地图上的大堽村)

县北15公里,与滑县相接的地方,有一个古老的村庄——大堽。这里位于黄河中下游,华北平原腹地,土地肥沃、人杰地灵,文化古迹众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处古迹就是桂陵。

所谓“陵”,本义就是底边为四边形的大土山,引申意为陵墓,后来就专门指帝王的陵寝,因为每个帝王陵寝都是高大的山丘。如秦始皇陵、茂陵、昭陵、明十三陵清东陵等等。

桂陵,自然就是一位帝王的陵寝了,那么这位帝王是谁呢?这个在史料上已经有记载,其中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记载最为明确:“(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葬长垣。”这是典籍上关于少康下葬之地的最权威的记载。

那么少康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他的身上又有哪些故事呢?且听我为大家娓娓道来。

少康是夏朝第六位国君。他的父亲,就是第五代国君仲康。仲康在位的时候,国家发生了动乱,仲康被寒浞之子寒浇杀害。当时少康还没有出生,他的母亲怀着身孕逃往娘家有仍氏(今山东定陶曹县一带),并于公元前1972年生下了少康。少康长大之后在有仍氏担任牧正,大约就相当于现在的畜牧局长。

后来寒浞也不知道怎么就得到了仲康之子仍然在世的消息,便派人到有仍氏部落追杀。但是机警的少康十分警惕,他觉得势头不妙,赶紧逃到了有虞氏那里,就在今天的商丘虞城县一带。由于少康聪明伶俐,当了有虞氏的庖正,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厨师总长或者后勤部长之类的。

少康身负国耻家仇,不断筹划复国大计。后来他在有虞氏的帮助下,于公元前1933年攻杀了寒浞,恢复夏朝的统治,史称“少康复国”这一年,少康40岁。

少康复国之后,兴畜牧,种农桑,史称“少康中兴”。他在位22年,于公元前1912年年去世,时年60岁,葬于长垣——当然,那时候还没有长垣这个名字。后人们为他修建的陵墓就称为“桂陵”。有资料记载,在此之前,这地方名叫桂水(中国古代地理图册)。

也许有人问,夏朝的都城并不在这里,为何这里有少康的陵寝呢?因为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水灾旱灾频繁,再加之社会动乱,想要在一个地方定都是十分困难。夏朝甚至到后来的商朝,并没有一个固定的都城,政权的中心来回变动。一直到了商朝的盘庚在位时候,才把都城定在了殷,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比较稳定的都城,从此以后中国历代王朝都会又一个比较固定的都城。

另外,夏朝初年的历代君王,还没有摆脱游猎或游牧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河南长垣是杜康造酒的发源地,也就是说,大堽村一带——是酒文化发祥地。

少康病故以后,葬于此处也符合文字记载与历史传说。少康去世后,百姓们为他修建了高大的封土,形成了高大的山岗,后来百姓以岗为名,把这个村子起名——“大堽”,“堽”与“岗”其实是同一个意思。

在近些年的多次考古挖掘中,也发现了夏商时代文化层,出土有很多夏商时期先民氏族祭祀器具,如:黑陶器、红陶器、白陶器,以及还有数量可观的青铜器。这些祭祀器具很可能就是用来祭祀少康的。

根据崔府德酒传承人崔宗鑫先生介绍,这里在70年代的时候还是高大的荒冢,孤零零矗立于大堽村的北面,后来在左倾路线的影响下,全民学大寨平整土地,高大的墓冢被夷为平地。人们发现荒冢的封土皆为黑褐色,有明显人为夯制的痕迹。

另外,大堽村还发生过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战争,那就是名铄千古的桂陵之战。

战国前期,齐魏间展开激烈的兼并战争。公元前353年,魏国大将庞涓率领魏军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于是,齐王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兵8万以攻打魏国的方式援救赵国。

但是攻打魏国不过是虚张声势,齐军将主力埋伏在了桂陵,也就是大堽村一带。古代的长垣不像现在那样一马平川,而是还有很多茂密的丛林。庞涓果然上当,他带领大军急匆匆返回赵国,当走到桂陵的时候,齐军伏兵大起,魏军溃不成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

1977年,长垣县文化部门在文物普查时,在大堽村附近发现了数百个排列整齐的战国阵亡将士墓葬群。墓葬为单人单室砖墓,且出土有铜镞、铜矛、铜带钩等战国器物。这为桂陵古战场的确切地址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另据《水经注疏》、《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军事图册》、《战国史》和人教版七年级历史课本等书籍标注证明,大堽村一带就是举世闻名的桂陵之战遗址。

为了纪念这一次著名战例,2002年4月,长垣县人民政府于大堽村南竖立高约3米的桂陵之战遗址纪念碑,并于2002年8月1日将此地确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千古胜地终现异彩,金戈铁马已为犁锄,鼓角争鸣之声远去,昌明盛世笙歌渐起。两千多年过去了,沟壑纵横、树木茂密的桂陵古战场,已经变成了今天和平安宁的小村庄。摆脱了战争的颠沛流离之苦,当地百姓安居乐业,建设着他们的美好家园。

神奇的大堽村,这里不仅有帝王的陵寝,发生过著名的战争,并且还是中国酿酒行业的重要源头之一!

来源:新乡文史论坛

【如您需要:】

版权特别声明

情境人气微刊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小编联系

ID:weiyuxiaoxianghe

Hash:5a8d51cac6efc8981fc88c012ee7069254345d5a

声明:此文由 情境人气微刊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