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北龛旧貌换新颜

北龛摩崖造像位于巴城北苏山之麓,崖面坐北朝南。1956 年8 月16 日,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入南龛摩崖造像合并项目。

1月16日,记者来到北龛石窟景区,从山门进去,手扶石质雕花栏杆,沿石梯而上,就到了北龛寺。两棵粗壮的黄葛树分列两边,以两头麒麟、两头狮子和两头大象石雕为磉蹬,托起正殿的6 根柱子,正殿内就是北龛摩崖造像的一部分,正殿两侧各有一间厢房。

北龛石窟景区大门

2015年9月,巴州区文物局开始实施北龛摩崖造像环境整治工程,打造北龛石窟景区,保护历经千年的文化遗迹,挖掘摩崖造像的深厚内涵,让历史文化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药师观音菩萨彩雕

整治环境

石窟景区焕然一新

巴州志》记载:“北龛在巴江苏山之麓,诸志皆以为即望王山,非也。两山并峙,中隔小溪,龛在山下,距州城五里,山势环江抱郭,民间相望。”

《九州要论》记载:“即黄牛山,有穴,白马奔出,故名。”又云:“半山石壁隐出老君像,唐人游北山老君影迹诗即,今皆荒废莫可觅,唯岩间多小佛龛,镌镂精致,非近世所能作。”

北龛摩崖造像现存造像34龛348尊,始造于初唐,以盛唐造像最多。主要内容有:七佛、释迦弥勒佛、菩提瑞像、二佛并坐、三佛、释迦老君并坐、药师观音地藏并立、观音立像和清代的碑刻、墓塔等。

“以前周围是民房、田地,道路崎岖;现在建成景区,环境好多了。”今年64岁的李芳烈在北龛石窟做管理员已经10年,住在北龛寺左边的厢房,主要负责打扫卫生、看守文物等。

2015年9月,巴州区文物局开始实施北龛摩崖造像环境整治工程,修建了办公用房、文物库房、游客接待中心、历史文化展厅、山门、围墙、堡坎、亭角、长廊、水池、园林和地面道路等,目前已全面竣工,北龛石窟景区初具规模。

“今年2月底前,市文物局将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项目初验,然后由方案审批机关省文物局组织专家正式验收,待验收合格后交付我局使用。在相应条件成熟后,景区将对外开放,正式投入使用。”巴州区文物局项目科科长杨建说。

精美的墓塔

除北龛摩崖造像外,北龛石窟景区还有历史遗存展示区:陈列展示苏东坡、刘伯温、龚有晖、孙清士、章崇简、李翰章等名人书法碑刻,明清时代雕刻精美的墓室、墓碑构件,近现代语录碑、森林砍伐禁令碑等。大溪口唐代摩崖造像展示区由巴州区回风大溪口迁移至景区内,现存唐代佛像、菩萨像等50余身,均为浅佛雕,有普贤骑像图、礼佛图、伎乐图等佛经故事图。可移动文物陈列区陈列展出六朝墓出土器物、宋代窖藏文物、历代各类别馆藏文物精品等。

“北龛摩崖造像是我国隋唐石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隋唐时期历史、文化、佛教造像艺术的宝典。”巴州区文物局局长林金勇说。

精雕细刻

独具巴中地方特色

2003年8月,由巴州区文物管理所(2012年5月更名为区文物管理局)和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雷玉华、程崇勋编撰的《巴中石窟》一书,对北龛石窟每一龛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

第01龛,药师佛与观音、地藏像,位于寺内最西端,第02龛右侧。外方内单层檐佛帐形龛,外龛中央雕一博山炉,内龛檐下忍冬纹,方形龛楣,龛楣上垂帐,悬铃,帐柱两端饰连珠纹、回形纹。外龛左上角残,内龛台前香炉残。外龛高100厘米,宽85厘米,深23厘米;内龛高73厘米,宽59厘米,深14厘米。

第02龛,西方三圣,位于第01龛左侧,第03龛右侧。外方内圆拱形双层龛,外龛右壁上部残,右壁上部刻饰卷云纹,内外龛间雕一台,内龛下部设高坛,坛风化,桃形龛楣,龛楣上雕饰花卉、宝珠,龛右侧上端残。外龛高115厘米,宽71厘米,深16厘米;内龛高97厘米,宽70厘米,深16厘米。

北龛摩崖造像窟龛构造巧妙,形制多样,以雕刻精美的帐形窟龛最富特色,是中国石窟的创新,也是巴中石窟所特有的窟龛形式。雕刻精细,线条柔和,小巧玲珑,多彩多姿,尤其是浅浮雕刻的飞天形象生动,伎乐天所持各种民族乐器生态逼真,再现了佛教艺术的魅力和高超的技法,是巴中石窟的精品佳作。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第12号龛十二药叉大将护卫场面在巴中石窟中不多见,丰富了巴中石窟造像内容,是研究巴中乃至整个四川地区佛教石窟及相关问题不可忽略的课题。

米仓古道传入的佛教艺术在北龛摩崖造像中影响非常明显。北龛第01号龛、第04号龛造像风格和技法能在西安洛阳的石窟中找到源渊。

在北龛摩崖造像中,佛的庄严、菩萨的慈悲、弟子的善良虔诚,以及护法天王、力士的威武勇猛,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造像中的人物形象各具不同性格和神态,很注意五官的比例和人物的身姿、手势等,用整体结构的雕造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或心灵的美,达到了“以形写神,神形兼备”的效果。

群雕佛龛

北龛摩崖造像中以人物的雕造为主,但又十分注重龛楣的雕刻、彩绘、设计,尤以屋形龛居多,龛檐和柱均雕刻了花草、动物、天神、化佛等图案,装饰性强,起到了辅助佛教中人物形象、佛经内容所不能表达出的题材和作用,特别是龛楣中大部分出现了镂空雕,十分精细,已达到了玩石如泥的水平。

北龛摩崖造像既具有南方典型风格又具有巴中的地方特色。不仅造像精美,而且很注重对龛内供养人的刻画,很多供养人的衣冠、服饰、神态均以写实的手法来反映唐代巴中地方世俗人物虔诚的形象。龛型和造像的布局结构与北方有明显区别,独具特色,菩萨、弟子、供养人本有等级之差、排列位置之别,然而在龛中任意排列,且弟子、菩萨、供养人一样高大,这种完全的自由化,给人以生动、活泼、雅俗共赏之感。

全力保护

延续历史遗存信息

从上世纪80年代至2000年,巴中石窟的研究工作一直在持续。1986年巴中县文物管理所派文物考古专业人员对北龛摩崖造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调查;1990年,中国社科院佛教研究所丁明夷教授一行6人与市文物管理所业务人员一起对北龛摩崖造像进行了调查。2000年3月10日、2000年4月11日,巴州区文物管理所、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北龛摩崖造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

《巴中石窟内容总录》于2006年12月由省文物管理局、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学研究中心、巴州区文物管理所出版,雷玉华、程崇勋编撰,是目前我市研究摩崖造像的主要著作。

由于长期受风雨侵蚀、阳光照射、空气干湿变化等影响,北龛摩崖造像表面风化、局部酥减剥落,部分崖壁有滑坡及坍塌的危险。在北龛寺正殿,记者看到北龛摩崖造像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或残缺不全,或彩绘脱落。

“巴中地区的岩石以黄沙岩为主,容易雕刻,但耐腐蚀、耐风化的程度比青石弱。‘文革’期间破‘四旧’,部分造像被人为损坏损毁。”杨建说,北龛寺外6龛因地势较高,保存得比较好,已实施了渗排水工程、岩体加固工程,下一步将修建窟檐,为造像遮风挡雨。

1986年,巴中县文物管理所自筹10余万元,在北龛摩崖造像启动了一些基础文物保护项目,对晚清时期的寺庙进行了大幅度翻盖和维修,修整了墙体关栏设施和造像顶部的排水沟,修砌了北龛寺的堡坎,修建简易围墙257米。2004年,争取国家文物局资金,对北龛摩崖造像内的庙宇、围墙、大门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2014年,争取专项资金500万元,对北龛摩崖造像实施了危岩体加固工程。2015年,争取专项资金500万元,对北龛摩崖造像实施环境整治工程。

明清时期墓室、墓碑构件

“上世纪90年代,我们对北龛寺正殿、厢房进行了维修加固,更换了屋面腐朽的檩角、柱子,翻盖了瓦屋面,油漆门窗、沿板,修建了堡坎。”杨建说,摩崖造像彩绘使用的是矿物质原料,其工艺基本失传,而现代的技术还不成熟,因此在保护过程中坚持修旧如旧,不对文物进行保护性破坏。

为更好地保护北龛摩崖造像,巴州区文物局划出了具体的保护范围:东面以最边缘造像外延80米,南面以造像所在崖壁外延80米,西面以最边缘造像外延70米,北面以造像所在崖壁顶端外延50米。

“下一步将建设巴中石窟安全智能防盗系统,完善渗排水工程和岩体加固工程,以延续历史遗存信息,让历史文化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林金勇说。

来源:巴中日报

Hash:c1f86dcf5293567dc687933b6c7dbc0ad68b47b9

声明:此文由 巴中市旅游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