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的这所学校走出了很多中国脊梁
陕北公学简称“陕公”,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以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施国防教育、培养抗日干部为目的一所统一战线性质的干部学校,是中国人民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前身。
在旬邑办学期间培养了大批优秀革命干部,毕业于旬邑的陕公学员奔赴全国各抗日战场和战线,为抗战和革命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陕公借此在党史和教育史上竖起了一座丰碑。
1
为何创办陕公分校
陕公从创办到1938年5月,9个月间,共办两期27个队,先后接收和培训3000学员,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办学成绩,但一方面随着共产党威望的不断提高,全国要求来延安进陕公学习的青年,与日俱增;另一方面边区各部门、各个抗日根据地、各部队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需要增添更多的干部以壮大抗战力量,陕北公学仍需扩大招生。但是,一方面延安人口不断暴增,粮食及各种物资日趋供应紧张;一方面国民党实行“限共、反共”政策,加紧反共磨擦,胡宗南集团在洛川设立战干团和集中营,并设了许多关卡和检查站沿途堵截、逮捕去延安的青年,送去集中营劳动,导致青年在去延安的途中艰难重重。由此党中央决定择地创办陕公分校。
(旬邑陕北公学旧址)
2
为何选择在旬邑创办
随着抗战形势和国民党反动派反共行为升级,陕公分校的校址必须能够为教育更好的提供服务。经过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深思熟虑决定在关中分区驻地旬邑创办陕公分校。旬邑地处陕西中腹部,北接延安,东、西、南三面与国统区接壤,离西安较近,属国民党统治比较薄弱的地区,容易接应从国统区前来的学员进入边区;这里民风淳朴,党组织基础牢靠。党中央决定留成仿吾在延安主持总校工作,着重办好研究班,为分校培养师资;派李维汉任陕公分校校长率一部分骨干分两批赴旬邑创立分校。
看花宫是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看花宫处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辖区。扩建陕北公学分校选址看中了看花宫,经过三个月的筹备,1938年7月陕北公学分校校部落脚在看花宮一座何姓家的老宅院,建设者在青砖门套一侧的土墙上挂上红牌,上面写着:“陕北公学校部”。陕北公学教学点及学员往处分散在看花宫周边村落。
陕北公学教职员工合影(后排右二为成仿吾)
3
陕公分校在旬邑的创办历程
(一)陕公分校的创办
1938年5月30日,陕公在关中分区建立分校人员开始起程,于7月初安全抵达看花宫村,建立起分校领导班子,着手创办陕公分校。校部设在看花宫一座何姓家的老宅院,校舍全是借用老百姓的房屋,教学用的桌椅、板凳及其他生活用品都是借用老百姓的。7月7日,在抗战一周年纪念日之际,陕公分校在看花宫举行开学典礼。
有了总校的办学经验,分校各方面的工作都进展很快。按照总校编队,从第28队开始,编到54队。分校在组织上新建了区队一级机构,每四至五个队组成一个区队,相当于部队的营。区队有区队长、军事副区队长、协助员(相当于总支书记)。陕公分校设四个区队,分别驻坪坊、门家、看花宫、照庄,三区队是女生区队。学校的教学方针、教学制度、教学组织、课程设置等均沿袭总校。为了加强教学指导,挑选文化政治理论水平较高的干部建立研究室,选拔优秀学员培养师资,充实教师队伍。
(陕北公学女子队在旬邑看花宫合影)
(二)陕公分校的成就
1、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克服国民党顽固派封锁蚕食关中分区带来的困难,陕北公学分校学员晚上站岗放哨,白天上课之外开荒生产,保证生活的需要。在何家山开荒2100多亩建起陕公新村,种了土豆、谷子、糜子、麻子、蔬菜。分校合作社自制肥皂草鞋等来实现自给自足。
2、响应中央号召。1938年冬,响应抗日号召,分校第一批毕业生中1000多人分到晋东南抗日前线。12月3日至9日,陕北公学分校校长李维汉在全校传达讨论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调整授课内容,清除了王明右倾机会主义。
3、培养学员。陕公在旬邑办学的一年时间里,先后培训学员2期,办54个队,培养6000多名抗战干部,吸收3000多人参加中国共产党。许多人在解放后担任重要职位,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比较著名的人物有:原毛泽东秘书田家英、原朱德的政治秘书廖盖隆、邓小平的夫人卓琳、杨开慧的侄女杨展等等优秀的革命前辈,他们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陕北公学在门家村的图书馆)
4
陕公的历史沿革
1938年12月,中共中央成立干部教育部,任命洛甫任部长、李维汉任副部长,抽调陕公分校两部教员和学生赴晋察冀、晋东南建立抗大第一、第二分校。1939年1月,陕公总校从延安迁入看花宫与分校余部合并。主要任务是办大学部培养行政、民运及文化方面的高级干部,兼办研究部培养专业学者。1939年5月底旬邑事件后,中共中央命陕公北上延安与延安鲁迅艺术师范、延安工人学校、安吴青训班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6月下旬,陕公离开看花宫迁入延安,结束了在关中分区一年的办学历史。在离开看花宫办学后,陕公先后经历华北联合大学、后期陕公、延安大学、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时期,如今的人大以新的姿态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挥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方面的职能,成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责任编辑:秦玉龙 转自旬邑党史
Hash:57f9f27650f3b116005594dd9423af30ddf90f84
声明:此文由 掌上旬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