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无锡人站在吴桥上都想过的一件事情
这个端午佳节,不知道大家过的开不开心?这天在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路上,途径吴桥的时候啊,一个在我心底缠绕了多年的问题又浮了上来,就是吴桥下面那座圆形的,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小岛到底是什么来头?所以这期节目,就和大家讲讲吴桥以及吴桥下面那座名为黄埠【bù】墩的小岛的故事。
最初的老吴桥,在距离今天正好100年,也就是民国6年(1917)的3月份建成。在当时,这可是整个无锡城区里最大的建筑,桥身长二十余丈(一丈=3.333米),气象之雄伟,犹如一条钢铁巨龙横跨在京杭大运河上。多年来,几经战乱,桥的铁架上布满弹痕,但桥身依旧安然无恙。老无锡可能都知道,吴桥之所以叫吴桥,是因为这座桥最初是由上海丝茧业巨头,无锡源康丝厂总经理,安徽人吴子敬先生独力出资27000两白银,委托上海求新船厂建造的。
1965年,老吴桥拆除
那么问题来了,都说资本是嗜血的,商人是逐利的,一个外乡人,不为名,不为利,竟能如此慷慨解囊,还真有良心这么好的人?这里面,当然是有故事的啦。
吴子敬每年都要来无锡置办丝茧,直到春茧结束,才装运回上海。因此一年里,要在无锡逗留好几个月。那时候的吴子敬也年少,性格放达不羁,风流倜傥,经常和本地乡绅薛南溟一起,包下一艘画舫船,到处寻花问柳。
当时有一名姬叫桂林,年轻貌美,性格温柔,举止端庄,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吴子敬一见倾心,当即就想包养她。但桂林就只把当成一个有钱的傻逼,只想从他身上搞点钱,并不真心喜欢他,而且还抬高自己的身价,好让他知难而退。
过了些年,吴子敬做生意发达了,就想给桂林赎身。但桂林当时迷上了一个小白脸,一直躲着不肯见吴子敬。
一天,吴子敬在画舫船里郁郁寡欢,唱起了悲伤的情歌,在一旁的几个好兄弟实在看不下去了,薛南溟使了个眼色,让一旁的王克循帮忙想想办法。王克循一边劝吴子敬先回上海,另一边花重金贿赂老鸨,把桂林骗到了画舫船上。
薛南溟:薛南溟,名翼运,以字行,生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祖居无锡县西漳寺头,后迁城内前西溪,是薛福成长子。光绪十四年(1888年)中举,入李鸿章幕府。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时,他以候补知县衔任天津县、道、府三署发审委员会委员,专理华洋讼事。光绪二十年,因父丧丁忧回家,从此弃官经商。曾任永泰洋行买办,并在无锡南乡开办茧行,为上海意大利洋行收购蚕茧。
这男人自古就爱干两件事情,一是拉良家妇女下水,二是劝风尘女子从良。王克循对着桂林就是一顿嘴炮。
你在风尘中难道还能干一辈子?你看看身边的那些姐妹,有几个最终能有好结果?吴子敬对你一片真情,想为你赎身,娶你为妻,但你却迷上了为了钱才和你在一起的小白脸,一但你的钱花光了,小白脸还不马上抛弃你另寻新欢?那时候你已经人老珠黄,老鸨也不会再当你是个宝,再想找吴子敬这样的接盘侠,恐怕是不可能的了!
一席话说醒了桂林,她同意跟吴子敬从良。第二天王克循就把桂林送到上海吴子敬家里,面对吴子敬的千恩万谢,王克循说道:“你再谢我,就是没把我当自家兄弟,我不需要你的回报,倒是将来地方上(无锡)有什么事需要你帮忙的,希望你能有所担当。”吴子敬一口就答应了。
等到来年,又到了置办丝茧的时节,吴子敬带着桂林回无锡探亲。正当他们在船上宴请无锡的好朋友时,突然河对岸发生了吵闹,围观群众达到了数百人。原来是有两个人抢着上渡船,一不留神,就掉到了河里,好在抢救及时,才没有淹死。
薛南溟说道:“以前祝兰舫就建议在这里造一座桥,可惜事情不了了之,如果地方上有钱的话,这桥早就应该造好了,也不会发生今天这样的事。”
王克循说道:“祝兰舫没有造,难道就没有别的人愿意造了吗?”
祝兰舫:近代中国第一代的民族实业家、工业建设家、清末红顶民商祝兰舫名大椿,是江苏无锡祝塘人。祝氏先人是明朝时移居无锡的徽州人,是宋朝时南迁徽州的今山东一带的北方人,是轩辕黄帝的嫡派苗裔。
吴子敬是个聪明人,当然听懂了话里的意思。问道:“大家是不是都想这里能有座桥,还有没有别的需求?”
大家都说没有别的需求,但实在不敢肯定吴子敬会有能力造这样一座大桥。不料隔了一天,吴子敬就带着工程师去测量了,全部工程款由他一人独力出资,半个月内就动工了。
可惜的是,吴子敬不久就患病在上海去世了,当时桥还没有正式通行,无锡的父老乡亲被他的情义感动,由薛南溟主持,在无锡为吴子敬召开了追悼会,并且将吴子敬的牌位放在了惠山寺的尊贤祠和丞徳祠内,与历代乡贤一起,供人瞻仰,以志不忘。
吴桥的故事,到此为止。我们把目光转向吴桥下面的那座小岛,黄埠墩。大家如果觉得看文字版眼睛累,也可以选择在无锡故事公众号或喜马拉雅收听我们故事的音频版本。
黄埠墩夜景
距今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乘坐艅艎【yú huáng】战船北伐齐国时,曾在芙蓉湖的小岛上设宴与将士饮酒,当时的黄埠墩还只是一座地处于古芙蓉湖中心的无名小岛。
到了战国时期,这个人我们之前节目里讲无锡名称由来的时候提到过,他就是楚国宰相春申君黄歇,他兴修水利,疏通了无锡城内的河道,治理了连年造成水灾的芙蓉湖,并且将古运河从芙蓉湖中分离出来,黄埠墩成了运河中的一个小岛,就有了现在的样子。老百姓为了纪念春申君黄歇,就把这座小岛叫做“ 黄埠墩”。
黄歇在兴修水利时,挖土形成的黄泥堆,就堆放在岸边。无锡有些街巷名称,就因这些黄泥堆而得名,如“黄泥头”,“黄泥桥”,“黄泥”等等。
古芙蓉湖原本有三分之一的太湖那么大,我们从“蓉湖庄”,“莲蓉桥”等一些地名是可以看出一些痕迹的。从东晋以来的围湖造田和治水,使它不断收缩,直至成为京杭大运河中的一段河道。
黄埠墩又名小金山,面积220平方米,是一座南北长约30米、东西宽仅20米的椭圆形河心小岛。它与无锡城河及梁溪河之间的小岛西水墩一起并列为古运河的风水枢纽——“天关”与“地轴”。因为交通原因,本地人大都没有亲自登上过这座河心小岛,但历史上却有不少名人来到黄埠墩,并在这不足一亩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迹。
传说,文天祥一生中曾经三次经过无锡,最后一次,他被元军关押在黄埠墩上。 无锡百姓闻知文丞相经过,不顾元军的鞭打阻挠,在运河两边排得密密麻麻,持香跪送,哭成一片。文天祥感动得热泪盈眶,吟诗一首《过无锡》:“金山冉冉波涛雨,锡水茫茫草木春。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英雄未死心先碎,父老相从鼻欲辛。夜读程婴存国事,一回惆怅一沾巾。”
文天祥所作的《过无锡》,1983年由书法家重新写就
康熙皇帝下江南时,亲自为佛殿题写了“兰若【rě】”匾额。
阿兰若:佛教名词,其中若字念rě,梵名Aranya,原意是森林,引申为“寂静处”、“空闲处”、“远离处”,躲避人间热闹处之地,有些房子可供修道者居住静修之用,或一人或数人。也泛指一般的佛寺。
乾隆六下江南,曾在黄埠墩上留宿,还为黄埠墩题了诗:“两水回环抱一洲,不通车马只通舟。”他还为佛寺中的观音殿题写了“水月澄观”匾额。
明朝的时候,黄埠墩上有过文昌阁、环翠楼、水月轩等园林建筑。应天巡抚海瑞来到黄埠墩,为这里的环翠楼题写了“环山临水第一楼”匾额。
值得一提的是,文昌阁供奉着主管人间科举考试的神仙。在明清时期,苏南和浙江的举人赴京会试,一般乘船沿京杭大运河北上,都会经过黄埠墩,以求神仙显灵保佑,一路顺风,金榜题名。
黄埠墩旺盛的香火一直延续到清咸丰十年,那一年,太平军忠王李秀成的部队攻占了无锡,大火烧光了黄埠墩上面所有的建筑。后来江苏巡抚李鸿章重建黄埠墩寺院,俗称“小金山寺”,1921年秋,寺院不慎毁于火灾。1925年1月,由唐保谦等无锡实业家捐资重建,名“圆通寺”。黄埠墩上的“正气楼”当然已经不是南宋时期的古建筑了,那是1981年南门外张元庵戏台拆迁于此,并加建有望山楼、文天祥诗碑、蓬莱门等。
百年前的黄埠墩
相传,黄埠墩运河中住着一条黄鳝精。有一天,它变作一个年轻的后生,来到河畔一棵大樟树下读书。事也凑巧,这天王母娘娘的四女儿彩云路过此地,正好看见他在低头读书,便仔细端详起来,越看越觉得可爱。于是她抽下腰间的丝帕,朝下扔去,以表爱慕之情。黄鳝精忽见空中飘落一条丝帕,连忙起身接住,只见上面绣着一个体态轻盈、丰艳动人的姑娘。尤其是看着迎面而来的美人,不禁喜出望外,于是上前倾吐思念之情两人互生爱慕,一起生活了一年。可惜后来此事被天庭知晓,便由张天师将黄鳝精压在小岛底下,动弹不得。
却说这小岛西端住着几户穷苦人家。一天早晨,村民张老头提着一只吊桶,来到村中古井旁,放桶提水。当他把桶刚放到井里,就听见一阵哀求声从井底发出,问明情况后,张老头答应每天送几条鱼给他,让他保命。黄鳝精感激不尽,声称要报答。
第二年夏天,无锡大雨如注,河水猛涨,泛滥成灾,把周围两岸的田地房屋都淹没了,唯有这河心的小岛安然无恙。岛上的居民都说,多亏了黄鳝精的保护,才会躲掉此灾此难。后来,人们觉得这座岛有灵气,就取名叫做“黄埠墩”了。
传说只是传说,黄埠墩也有被淹掉的时候
如果大家以后有机会登上黄埠墩的话,一定要阻止导游讲这个故事。你问我为什么?大家能不能有点同理心?难道你们不觉得玉皇大帝也太可怜了吗?不仅被猴儿打过,妹妹瑶姬被凡人睡过,女儿织女被凡人睡过,外甥女三圣母也被凡人睡过,这下又爆出猛料,四女儿彩云竟然还被妖精睡过…真是太没有节操了!
故事的最后,顺带聊一下最近的一个话题。那就是无锡从新一线城市降为了二线城市。然后网上就有一群网友各种骂娘,各种唱衰。其实我倒觉得这个评选还是挺客观的。一战之后,无锡工商业迅速发展,曾盛极一时,当时的民营企业家纷纷捐款造桥造路,建设自己的家乡,无锡还获得了“小上海”的称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吴桥和黄埠墩都曾有过企业家捐资建造的记载。改革开放30多年过去了,中国也养成了一批新的巨富,在今天,舆论和媒体更多的是在讲富人纸醉金迷的生活,富二代们以炫富作为新的刷存在感的方式。真的是现在的人都变坏了吗?
这其实和道德水平还真没什么关系,对真正的富人来讲,优化自己的生存环境,来获得当世的名声和后世的名声,这是他们的正常需求好不好。一个有100亿的人捐一半钱出来做一份事业,这对他们来说没什么难度。
我们参考一下国外那些富人不难发现,像哈佛大学、霍布金斯医院、斯坦福大学等等,它们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富人无子或丧子,他们巨额的财产无人继承,于是便萌生了资助大学或医院的念头。中国的富人们恰恰还战斗在社会竞争的主舞台上,他们的年龄还没到,要在中国进行私营非营利的大型事业,那个历史机缘尚未成熟。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无锡要真正再次崛起,可能还需要再等一等。
Hash:f8f8a178b2ff1292bc0791d35e041059f0fb422c
声明:此文由 无锡故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