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用了15年时间建成的“仙地头”虽名声不大,但涵盖多个澄海第一
澄海面积最大侨批馆
“批脚”住在热带植物园畔
陈斯楷
(毛毛呗,凯文与小老虎)
仙地头明德家塾为20世纪隆都11家批局之一的“福成批局”旧址,经营侨批派送业务。建筑占地六亩,现今保存完好。“家塾”体现潮人追溯报本、光宗耀祖的精神追求,恢弘大气、精致典雅的建筑艺术代表了主人的身份、爱好、品格,也凸显了澄海地区积淀深厚的文脉底蕴。
澄海侨批局建筑之最
澄海区隆都镇前沟村仙地头,创村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传说原有渡口到莲下镇程洋岗,故造“水仙宫”,奉水仙,并取“仙地有长寿安乐”之意,命名为“仙地头”。水仙爷管水路,自然庇护漂洋过海的侨批。集澄海侨批局建筑之最的福成批局,就在仙地头老厝区一巷。
屋顶极目,更楼黄昏,复原一封侨批的到埠路线,三江出海,一纸还乡。
福成批局是目前澄海保存最为完整、建筑规模最大、建筑艺术最为精美的侨批局,1931年由许若明、许若德兄弟建成。许氏兄弟在泰国与汕头埠经营批局,福成批局是设在隆都的投递站点,由末代榜眼、清末民初书法家朱汝珍题名“明德家塾”。
末代榜眼朱汝珍书“明德家塾”,德字少一横,是清代以前通行写法。陈慈黉故居“善居室”的“蘧庐”门斗内,亦有朱汝珍手书的刻文。
明、德两字出自兄弟名字;“家塾”之称,那些年流行于澄邑,仅隆都地区,就有树祖家塾、通祖家塾、锦祖家塾、精祖家塾(万兴昌批局旧址)等。以家塾为宅名,喻示了乡土建筑之于家族传承、礼教规范的意义,反映了潮汕乡村在近代社会变迁中包容异己、更坚守自我的文化心理。
门额上饰带形匾“书卷”,匾内以老鼠、葡萄、香烛为图案,寓意子(鼠)孙(酸)满堂、香火绵延。
明德家塾占地六亩,建筑面积2114平方米,遵照潮汕建宅传统,大厝向南。主体建筑是典型的“驷马拖车”,在“三座落”的基础上,左右各有两条厝巷和厝包拱卫,前有阳埕,后带厝包和后天井。建筑正面中心为巴洛克圆拱凹斗门楼,装饰南洋水洗石、嵌瓷双凤朝牡丹、八卦镜;左右各有两个花巷门楼,上层阳台凭栏远眺。
后包通廊回字纹方曲(木载),廊柱与围栏相接,构成延伸的“廊门”,通向尽头的门洞;右侧厢房一门间两窗,在立面上构成四分之三的华尔兹节奏。图片来源@方立峰
从形制上看,明德家塾的空间序列仍然遵照传统法度,沿中轴线开展,起承转合;但其框架已是钢筋混凝土的“叠楼”,二楼畅通全座;在柱式、门洞、窗牗等细节上,更是中西合璧的花式表达。
全座建筑共有六道楼梯通往二楼,一楼右侧青框小窗内隐约可见阶梯,这是独创的“防盗窗(门)”,关上窗户,楼梯就隐藏起来。
潮汕木雕卷草花纹、灰塑童子嬉戏窗饰;西洋石膏线窗框、窗柱;南洋蓝-樟林蓝色调窗页;中西泰大胆融汇。
潮州厝,皇宫起,说的是潮汕乡土建筑奢华富丽,媲美皇家,这与大宅主人的财力有关,也与精益求精的潮汕文化性格有关。明德家塾以十年时间营建主体,此后又用了三四年的时间雕饰门窗。超过八十间厅房的四百多扇门与窗,运用嵌瓷、泥塑、木雕、彩绘等传统潮汕工艺美术,亦有当时澄邑流行的意大利瓷砖拼接、樟林蓝结合百叶窗;题材上海纳百川,宣扬伦理道德的家训格言,表现传统文化的戏曲人物、吉祥图案,时代写实之火轮汽车洋楼教堂,更有本土专属物产狮头鹅,政治旗帜国父孙中山。粗略统计,明德家塾的窗户组合类型约有十五种,一一扫描,犹如漫游一座“门窗博物馆”。
门窗成为回望历史之“门窗”——时代题材,从上至下分别为:马球观赛、洋楼教堂(右上角十字架)、游轮汽车、中山先生。
隆都侨批局见证潮汕侨批历史
20世纪30、40年代,明德家塾花巷中的窗户彻夜明亮,批局正在分拣汕头许福成庄转来的侨批,下午抵达的侨批,隔天凌晨就要派送,争分夺秒。火油灯灯火通明,年幼的批局后人趁着光亮通宵游戏,天色刚亮,住在前座的批伙们(送批人员,也称批脚)已经整装待发。
许若德的长孙许柏浩老人指出,当年福成批局拣批的地点,在花巷二楼房间内。福成批局1920年开业,1953年结业,投递范围澄海、饶平、潮安。
潮汕侨批,被饶宗颐先生喻为“侨史敦煌”,是侨乡文化的重要实物标志。批,在闽南方言中是“信件”的意思,但侨批不仅是信,它更重要的功能是汇款,银信合封。就像过番歌谣唱的:“信一封,钱二元,叫嬤刻苦勿愁烦,囝儿着扶持,教伊勿博钱,田园着力作,猪囝着力饲,等到我赚有,紧紧回家来团圆。”海外潮人对家乡的眷念、对亲人的牵挂,一个男人沉甸甸的爱与责任,赋予一纸薄薄的侨批“家书抵万金”。
暹罗金乃文寄饶邑隆都后溪西厝桐源内金继勤孙儿侨批,使用泰国许明发批局自印专用批封,隆都许福成分送。汇款国币壹佰元,右为家书。图片来源《汕头埠侨批业》
侨批最早由“水客”传送,包括水手、海员或经商人士,他们在回国之际顺便为华人移民携带款项和口信,收取“水脚费”。随着出洋人口增多,侨汇日益增加,兼职的零散水客逐渐发展为系统化、规模化的行业经营,侨批局应运而生。创办于1835年的新加坡致成批局和澄海东湖致诚批馆,是海内外最早创办的潮帮侨批局。
梅县人民政府1951年颁发的水客证。有些地区(如梅州山区)出洋人口不多,国内侨批局不设投递站,侨批一直由水客带送,这种情况持续到建国后。图片来源《汕头埠侨批业》
20世纪30年代,潮汕侨批业发展达到巅峰,汕头每年平均侨汇高达0.8亿元,是中国收受侨汇最多的侨乡。重点侨乡隆都镇,侨眷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70%,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人数是全镇人口的1.5倍,自1906-1956年,设在隆都地区的侨批局共有11家;1893-1979年,隆都人在泰国、香港开设的批局也有11家。
万兴昌批局产业,旧公园左巷4号。万兴昌是著名潮帮侨批局,本号创于隆都后沟村,汕头分局1916年开始经营,最鼎盛时有领证批伙40多人,月批信量达3000多件,旧址位于永安街58号(现门牌68号)。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上汇路中断,南洋批业工会人员在铁蹄下开辟出一条从越南芒街至广西东兴镇的“东兴汇路”。许明发银信局是福成批局在泰国的收揽局,负责人许玉声亲自携带金条,从曼谷出发,经过泰国东北部,渡过湄公河,翻越老挝山脉,乘车到达越南河内,将黄金兑换为国币。再乘车至海防、乘船两夜至芒街,进入广西东兴镇,将国币交给中国境内联号。侨批从东兴经韶关-兴宁-揭阳-汕头,转至隆都福成批局投递。
抗战后期东兴汇路境内邮程。兵荒马乱的岁月,批款长途辗转,险象环生。时广东省银行属下批局批伙穿着军装,真枪实弹解款,汕头市侨批工会理事长、隆都人许自让(万兴昌批局经理)任武装队长。图片来源《铁蹄下的“东兴汇路”启示录》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海空通航,邮路恢复,广大海外侨胞与家乡侨眷迫切希望迅速互通信息,潮汕侨批业再次进入发展高峰。《潮州志·实业志》记载,1946年,潮汕地区侨批局恢复和发展至131家,其中汕头市由抗战期间的30多家增至73家。
批伙队伍相应扩大。1948年,全市共有602名批伙登记在册,其中隆都批伙共有109人,占全汕头的六分之一;隆都福成批局登记批伙18人,这些批伙都是仙地头人,由福成批局提供食宿,与许家人同住明德家塾。
批伙居住处的前座窗户。批伙用水布将侨批兜在腰间,或装在市蓝中,手持长柄雨伞(遮雨、打狗、避邪)去送批,回来时又装满回批。
明德:一个批局家族的流传
许若明(1872-1954),澄海隆都人。许若明父亲早逝,遗下寡母弟妹,生活困苦。1890年,刚刚成年的许若明只身赴泰国谋生,第一份职业是厨师,月入十铢银(大洋六圆),全部寄回家中。三十年筚路蓝缕,许若明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坚韧的毅力,在泰国创立许明盛纱布行、明裕兴火砻,又因业务需要,在泰国、汕头分别开设许明发银信局、许福成庄,经营侨批业务。
许明发银信局位于泰国曼谷三聘街。三聘街俗称“侨批街”,侨汇经营最高峰时,开设在这条街上的批局有78家。图片来源《东南亚华人与侨批》
20世纪20年代,许若明携款回乡兴建大宅,许若明长子自任设计师,建材由泰国运回。许氏兄弟没有分家。许柏浩老人是许若明之弟许若德的长孙,他回忆到,祖上以火船运回龙银造房,日用百物,如大米、火炭、被子、厨具,也由泰国舶回。福成批局设于家塾中,并与汕头协成兴、钟荣顺、义发、万丰发批局联号,投递本号及联号批局的批信。
大门内匾沉雕碑记,镌刻自暹营造斯宅的缘由和期望,落款“民国廿年若明”。图片来源@方立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追求光明正大的品德,使自身的境界达到至善至美,是儒家君子的最高追求。“明德”的道德力量无形之中鞭策着这个家族弘扬光明与善性,许若明长期扶养乡中孤寡,资助宗族青年,逢荒年施粥施米,事迹广受乡人称颂。
正门教诲(上联):灌输惟道德。许柏钦(许柏浩之弟)的妻子许阿姨闲暇时间加工羊毛衫配件。她是万兴昌批局后人,随口吟出一段《爱莲说》,流露大家闺秀风范。
明德家塾的书斋聘有先生两名,为许氏子孙授课。书斋所在的后园,种植着从泰国移植而来的莲雾、人心果(红毛梨)等果树,树缠绕彩绸。许氏兄弟繁衍子孙共十四房,侨居海外者两百余人。海外子孙回乡祭祖,都要来到祖宅中的“热带植物园”,为这些果树系上一道彩绸,谓之“新衣”。
后园中的书斋,用色明快,颇具热带风情,周边植有莲雾、红毛梨、龙眼、荔枝、香梨、香蕉、石榴、桑葚、桃、李等果树。中国传统宅院中的书斋一般位于幽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
因为一个家族的独特传统,莲雾在隆都被称为“华侨树”。“树衣”圈圈层层,浑如年轮,记忆归期几趟,牵掼血脉相连,系满一树“批”,天涯共此时。
近20米高、80多年树龄的华侨树。清明、冬至时节,树干穿上新衣,仙地头人就知道福成番客回乡祭祖了。有网文写道,六月份莲雾成熟,调皮孥仔觊觎皮青肉厚汁多的果实,瞅准六月六鬼节那天没人看守,翻入后园偷摘。
参考文献
《潮汕侨批业的历史见证者——福成批局旧址“明德家塾”》
《潮汕乡土建筑》
《潮汕侨批简史》
《隆都镇华侨志》
《许氏若明公六十年祭》
致谢
提供线索的陈月莹女士
提供口述历史资料的许柏浩先生
提供专业知识参考的黄燕虹女士、蔡文斌先生、吴川先生
如您知道更多潮汕地区“有故事的老建筑”,欢迎评论提供线索。
方立峰建筑摄影系列08
凹斗门楼一方面适应亚热带地区防雨、防晒、防台风的需要,一方面通过多层次的结构变化,产生虚实与明暗对比,突出入口,强化中轴,并为传统民间艺术提供创作空间。
意大利进口瓷砖拼贴,国产手绘陶瓷瓦当,石榴形漏母槽(排水构造)与对角线香黄漏母槽组成“富贵流(榴)香(香黄)”寓意。
“诗文窗”与“国画窗”同场竞技。潮汕乡土建筑有“外封闭,内开敞”的特点,外墙少开窗或开小窗,房间窗户开向天井、火巷,常用直棂窗,装饰精细雅致。
庭院深深深几许?三重门阙,纵深感极强。通过一个门洞从一个空间看另一空间,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的“借景”手法。
潮汕洛可可,转化自西式植物纹。洛可可风格细腻、纤巧的特点,相比古典主义更具温馨感,与精雕细琢的潮汕工艺精神有机结合,营造了悠然闲适的起居空间。
清丽淡雅的桃形香炉。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象征多子多孙。潮汕人敬拜门神,一是在墙上塑香炉,或者直接在门缝插香。
来源:哈烧茶书斋,感谢作者授权转发
Hash:7108e941083c11d87295e7b861cf07a5353184fb
声明:此文由 精彩澄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