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旅游景点差异(中美不同之处有哪些)

导读:中美旅游景点差异(中美不同之处有哪些) 美国东部游、西部游各包括哪些景点? 急...中美两国旅游文化差异 为什么中国人旅游喜欢去人多的地方,外国喜欢人少的地方? 中西旅游文化差异

美国东部游、西部游各包括哪些景点

1、美国东部旅游景点,包括:

(1)巴林杰陨石坑

巴林杰陨石坑(Barringer Crater Meteor Crater)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北部沙漠中,因保存完好而颇具知名度。

(2)德州AM大学

成立于1876年的德克萨斯 AM 大学(原译为“德州农工大学”)是美国最大的公立大学之一,建校时原名为 "Agricultural and Mechanical College of Texas" 。当时美国每个州都有一所 AM 大学 但后来都先后改名换姓 惟有德克萨斯这所公立大学继续保留A.M. 的名字。

(3)克林顿总统图书馆

克林顿总统图书馆,坐落于比尔·克林顿家乡阿肯色州小石城,于2004年开放,总耗资1.65亿美元,整体结构由玻璃与钢制成。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引以为豪的克林顿总统图书馆与博物馆素以建筑环保著称,多次获得环保组织的好评。与传统钢筋水泥房顶不同,克林顿图书馆的房顶被建成为一个小花园,里面植有草莓草坪玫瑰等各式各样的绿色植物

(4)纳什维尔

纳什维尔(英文:Nashville)位于美国田纳西州戴维森县坎伯兰河畔,是该州的首府,也是该州仅次于孟菲斯的第二大城市

纳什维尔有音乐之都之称,是乡村音乐的圣地。

(5)诺克斯维尔(Knoxville)

诺克斯维尔(英文:Knoxville),是美国田纳西州东部的一个城市,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麓和田西河的河边,于1786年建市。诺克斯维尔的名字是纪念美国第一位的军事部长亨利·诺克斯(Henry Knox)。

诺城的一个昵称是“大理石城”. 在20世纪早期, 市内有很多采石场。

诺城曾是“世界内衣之都”。

(6)蒙地沙罗

蒙地沙罗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阿尔伯马尔县的夏洛茨维尔,曾经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的住所。

蒙蒂塞洛于1987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7)大雾山国家公园

大雾山国家公园,是位于美国东部,跨越田纳西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座国家公园。由小罗斯福总统于1940年9月2日在公园内的纽芳隘口宣布成立。大烟山国家公园号称是美东最后一片广大的原始林。占地2100平方公里。大烟山国家公园以其丰富的物种而闻名。由于大烟山国家公园内的海拔高度变化剧烈,加之降雨量充沛,因而使大烟山公园极富生物多样性。

(8)亿万云石别墅

该别墅是1895年建成的,主人为当时的铁路大王,耗银2000万美元。别墅表面看上去很普通,但里面装修极尽豪华,真金白银全部用上。

帝国大厦

(9)纽约帝国大厦始建于1930年3月,如今仍然和自由女神一起成为纽约永远的标志。曾为世界第一高大楼和纽约市的标志性建筑。 是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在世界贸易中心在911事件倒塌后继续接任纽约第一大楼的头衔直到自由塔建成。

帝国大厦耸立于曼哈顿(Manhattan) 市区,高达443米,在下面可以日夜像“金刚”(King Kong)一样环视四周的地平线的美景天气晴朗时,游客可以从102层观景台和86层观景台外步行道眺望五个州。

(19)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英语:Harvard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美国麻萨诸塞州剑桥的私立大学,常春藤盟校成员之一。1636年由麻萨诸塞州殖民地立法机关立案成立,迄今已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也是北美第一间和最古老的法人机构(corporation)。都位于剑桥市,该校与临近的麻省理工学院在世界上享有一流大学的声誉、财富和影响力,在英语系大学的排名尤其突出。

2、美国西部旅游景点,包括:

(1)黄石国家公园

黄石国家公园,位于美国西部北落基山和中落基山之间的熔岩高原上,绝大部分在怀俄明州的西北部,它是美国设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公园。它就像中国长城一样,是外国游客必游之处。黄石公园以保持自然环境的本色而著称于世,被美国人自豪地称为“地球上最独一无二的神奇乐园”。园内设有历史古迹博物馆旅游景点。

(2)优胜美地国家公园

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降雪在暖冬发生,其他季节相当的干燥。(在长,热夏季期间,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降雪量)。

(3)拱门国家公园

拱门国家公园 (Arches National Park) 位于犹他东方,占地76,519英亩(309.7平方公里),每年约有85万访客。

(4)布赖斯峡谷

布赖斯峡谷(BryceCanyon)位于美国犹他州南部科罗拉多河北岸,是以拥有形态怪异,颜色鲜艳的岩石而闻名的游览胜地,取1875年在这个地区定居的苏格兰拓荒者埃比尼泽。布赖斯为名。峡谷内有十四条深达300米的山谷,岩石受风霜雨雪侵蚀呈红、淡红、黄、淡黄等60多种色度不同的颜色,加上光彩变幻,使岩石的色泽溢金流彩,娱人眼目。

(5)科罗拉多大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亦称美国大峡谷(Grand

Canyon),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 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是地球上最为壮丽的景色之一。科罗拉多河在科罗拉多高原上共切割出19条主要峡谷,总面积2724.7平方公里,其中最深、最宽、最长的一个就是科罗拉多大峡谷。它全长44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峡谷之一。

急...中美两国旅游文化差异

一、是传统习惯的差异

美国人非常强调自由,个人主义观念强烈,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有一点给我印象很深,那就是美国人非常重视法律和规章制度,强调个人自由的同时,是以不违反法律和规章制度为前提的。中国人也强调自由,但在遵章守纪方面的意识相对淡薄一些。举个例子,在公交车、地铁、办公室等国内公共场合,我们常常会发现许多年轻人吸烟、听音乐、大声讲话甚至赤膊上阵,为什么?因为他认为这是他的自由,他人无权干涉,至于这些行为是否会影响他人,他并不太关心。西方的年轻人也常在公共场合有这些行为,但他只有看到有“禁止吸烟”、“请勿大声喧哗”这类标语提示牌,或者有人告诉他这里禁烟、禁止大声喧哗,绝大部分的西方人会自觉将烟灭掉,降低说话声音。至于在公共场合听音乐,戴上耳塞已成为一种习惯,目的就是不要影响他人。

明白了中美这种传统习惯的差异,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比如:在餐厅吃饭,中国人非常喜欢热闹,甚至许多马拉松式的谈判,到了餐厅,酒杯一碰,一高兴,生意就谈成了。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将工作和生活混在一起,不分彼此,吃饭、喝酒陪客也是工作,猜拳擦掌,喝的开心,吃的热闹就达到了目的。

美国人不同,他们将工作和生活分的很开,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吃饭品酒是享受,吃饭时是极少谈到工作的,一般不会主动在餐桌上谈生意。因此,美国人吃饭喝酒不图热闹,只图享受,人也不多,大都是三三两两,慢慢品,低声聊,喝不喝酒,无人勉强,喝多少你自己决定,他不会给你灌酒。

亲戚朋友初次见面,中美人士都有互送礼品的习惯,但中国人和美国人送礼的传统却大不相同。美国人送礼,大都选择别出心裁的小艺术品、小手帕、小卡片等,价值多少不重要,有纪念意义即可,美国人一般是不送烟酒的。中国人送礼,大多选择名烟、名酒、名茶、保健品等,价值太低了不行。在接受礼品时,中美传统习惯显而易见:美国人接到对方赠送的礼品,要说“谢谢”并喜欢现场打开包装盒,试戴一下,赞美一番,称很合适,自己很喜欢一类的话。中国人接受礼品,喜欢故意推辞一下,说“不用”、“不要”之类的话,以示礼貌。美国人接受礼物时是不能推辞的,推辞的意思是嫌礼品不好或价值太低,自己不喜欢

二、是语言文字的差异

中国文明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中国的语言文字注重严肃性,说话委婉,强调措词,抑扬顿挫、标点符号都认认真真。因此,官员讲话大都拿着讲话稿,为什么?怕说错被人笑话呀!所以许多官员宁可讲大话、空话、套话,也不能讲错话,力争让人听起来舒服,怕听众议论自己没水平。

美国不同,他们开发比较晚,建国不过两百多年,美语是在英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在现场表达能力方面比较欠缺。我们许多人参加过面试,或者当过主考官,我也面试过不少人,发现我们许多中国人不太善于现场表达。我曾经录用过一个下属,本科毕业,知识渊博,但不善于表达,胆子小,每次汇报工作三言两语就没了,你再问到工作详细情况,他就答不上来。后来我让他准备一张纸,写一个简要 纲,每次汇报工作就围绕这个题纲进行。我认为这不是我们中国人嘴笨,而是在我们读书期间,缺少这类练习。

再比如,我们在许多交际场合介绍自己,会介绍自己的年龄、籍贯,有的人甚至连自己的住址、未婚都介绍了,还有的介绍自己的家乡的风景,欢迎大家前去游览等等。美国人在做自我介绍时,一般是不会介绍这些内容的,他们认为这个是自己的隐私,自己不讲,你也不该问。这就是语言和交际上的差异

三、是人际关系的差异

我们中国人非常擅长人际交往,广结四海朋友,大家都认为朋友多了路好走。因此,无论是政府办事,还是去购物、谈生意都希望找朋友,没朋友的托朋友去找朋友的朋友。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相信朋友、重人情,连打广告都越来越重视口碑宣传了。

有朋友在政府部门工作,你去办事就方便多了,委托朋友办事不仅可以热情接待、少跑路、办事快,还可以优惠,少花钱,可以不用按正常的流程走,特事特办。多年前我们返乡,在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在等候的近二十分钟,工作人员为他们的朋友办理了结婚证,手续费免交,还热情送他们出门,待我们办证时,一副冷冰冰的脸,没有一丝笑容,像审问犯人一样,手续费收了100元。后来一位在行政服务中心的同学告诉我,其实当时办理结婚证收费是每张10元。只可惜我们当时高兴,急于去拍婚纱,连收据都忘了索取,投诉都无门。这就是朋友办事和陌生人办事的区别,类似的例子相信读者朋友能列举很多。

总体来讲,美国人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人情比较淡,老百姓比较重法律。加拿大是美国的邻国,有些传统文化与美国接近。我一位深圳的朋友几年前移民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市,老公的哥哥是该市的一位基层官员。她告诉我,加拿大华人较多,但找她老公的哥哥办事的朋友极少,为什么呢?她说不是他不肯帮,而是加国检察官对此监督很严,不敢帮;另一方面就是,加拿大绝大部分人是英国法国人的后裔,华人所占比重不超过4%,欧洲人自主意识比较强,宁可多花钱也不愿麻烦朋友,办事走后门会被人看不起,是自己无能的一种表现。

相反,咱们中国人从购家电、买车、购房,到交税、交罚款、谈生意,只要是能找到朋友关系,我们许多人会想尽一切办法找朋友出面协调,不找关系你就吃亏了,有朋友关系不用容易被人笑话,笑你傻冒。如果找到朋友,朋友有权力、有能力而不帮忙,朋友还不能直接拒绝,这就是咱们中国复杂的人际关系。朋友难做吗?难做,好朋友更难做,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前面说过,美国人将工作关系与私人关系分的比较开,他们认为工作中有分歧、有矛盾很正常,但工作分歧不影响他们的私人关系,他们不会将工作中的矛盾带到生活中去。举个例子,美国国会议员常为一些法案争得不可开交,各执一词,但他们争在当面,背后不说风凉话,只要离开会议室,就淡化分歧,不会借工作问题搞人身攻击、打击报复。当然,反过来,他们也很难利用私人感情来影响工作,并不会因为我们是朋友,工作中我就支持你的观点,放弃自己的 场。多年前我在美国企业工作时,就常遇到类似的例子,有一次我看到两名美方高管在会议室拍桌子,一位将文件扔的满地都是,另一位夺门而去,但会后我竟然看到他们在一起聊天、喝咖啡。这种情况在中国几乎不可能发生,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中国人将工作关系和私人关系交织在一起,私人关系好,工作关系就更好,彼此很容易相处和配合,相反,如果工作关系破裂,则私人关系也难以保持完好。

四、是社会教育的差异

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应该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方面的有效结合。毛泽东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并不妨碍他成长为国家领导人;比尔。盖羡没有读完大学,但却成就了他的软件帝国。这说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和比尔。盖羡等虽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社会经历和社会教育一样让他们成长。

中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学校教育,出现了像孔子、老子、荀子等这样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见人们对读书人的重视程度。但对于社会教育,我们并不十分重视,“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比如:看到不懂事的孩子在故意破坏公共设施,随意吐痰,捕杀鸟类,辱骂他人等不良行为时,只要不是自己的孩子,不是亲戚朋友的孩子,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见怪不怪,久而久之,离开父母和老师的孩子便失去管教和约束,间接助长了其坏脾气和不良行为的养成;长大以后,他又将这些坏脾气和不良行为带进工作和生活中去,听不进他人善意的劝告和教育,我行我素,经常将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你管得着吗”、“关你屁事”、“这事跟你没关系”、“请你少管闲事”……就这样,一方便我们不愿去管教别人的孩子,也管不了,孩子也不服从,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长期以来我们重视学校教育,轻视家庭教育,忽略社会教育。

如果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遇到搞破坏、不守纪的分子,会有老百姓举报,那时大家的社会管理意识很浓厚,“爱管闲事”的人多,现在淡化了,大家认为这是政府的事,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行了。

相对而言,美国比较重视社会教育。无论是在公园、街头,还是车站、码头,只要发现你迷路,路人会主动揍上来问你是否需要帮助;你带狗进公园,就会有“爱管闲事”的人指着告示牌提示你;你的孩子在水塘边嬉水,路人就提险他这里危险;你在火车上抽烟,就有人指着警示牌提示你,如果你还继续抽,他会将列车员请来……总之,一定有人士来教育你,他的话不一定中听,帮你成长嘛!美国人认为这是一个公民的义务。中国人看到这类行为大多选择忍让,能忍则忍,能让则让,似乎没看到,没人愿意来教育你,他认为教育了但得罪了你,自己又不受益,管那么宽干什么。

五、是社交礼节的差异

称呼是社会交往中的重要礼节之一。

中国封建统治达两千一百多年,强调上下有别,等级观念比较强,称谓比较讲究。无论正式还是非正式场合,称呼上司大部分用的还是头衔,没几个人敢对老板和上级直呼其名。称呼不知道头衔的人士,则以先生、小姐居多。至于自己的父母和校长,我们更不敢当面直呼其名,否则会被骂没大没小,没教养,没礼貌。在中国, 果你找某官员办事,则更要注意称呼了,不仅姓氏,头衔都要正确,绝对不能错,喊错了他认为你不是在找他。假如你直呼其名,则会惹他不开心,会认为你没将他放在眼里,不尊重他。

截止目前,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只有我们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制订政策,因地制宜的开展工作。并且,越了解对方的文化,就越容易包容对方的文化,容易与对方加强交流,求大同,存小异,彼此理解,相互尊重。“君子和而不同”,这是孔夫子的观点。

看看ok了不?

为什么中国人旅游喜欢去人多的地方,外国喜欢人少的地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喜欢出去旅游,世界各地都几乎能见到中国游客的身影。而中国游客有许多鲜明的特点,又往往被人认为是“中国式旅游”,这其中,中国游客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大都喜欢去人多的地方。

丽江最热闹的地方无疑就是被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丽江古城指的是商业开发最完善的大研古镇,也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人山人海的那个古镇,绝大多数都是中国游客。

其实,丽江古城不仅仅只包括一个大研古镇,在距离大研古镇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白沙古镇,这个古镇没有怎么进行商业开发,现在游客非常少,显得特别“冷清”,但是我在白沙古镇,就会看到很多外国人的面孔,反倒是中国游客变得很少。

虽然很多中国游客经常说,他们不喜欢中国游客太多的旅游景点,可实际上,大部分中国游客的潜意识里还是喜欢“抱团”的。如果你真的让中国游客去那些几乎没人的“冷清”的旅游景点,他们应该也都会感觉不满意。

反倒是很多外国游客,他们偏偏喜欢去一些不为人知的偏僻角落,有时候甚至什么旅游景点都不看,就随便到处闲逛,或者随便找一家咖啡馆或者酒馆,点一杯饮料就浪费一天时间,显然跟大部分中国游客的习惯是截然不同的。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区别?首先,我觉得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在作祟,中国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习惯“抱团”在一起,否则世界上也不会有那么多“唐人街”了,而外国人通常都是以个体为重,习惯“特立独行”的生活。

另外就是,长期以来,中国游客出去旅游都习惯报名旅游团,现在自由行才刚刚普及起来,很多旅游团的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不过好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现在也开始喜欢找一些人少的“小众”旅游景点游玩了,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改变。

那么,你是不是经常出去旅游?在旅游的时候,你更喜欢去人多热闹的“著名”旅游景点,还是更喜欢去人少冷清的“小众”旅游景点?你觉得为什么大部分中国游客都喜欢去人多的地方旅游,而外国游客则喜欢人少的地方呢?还有什么原因吗?

中西旅游文化差异

受不同文化熏陶的人们具有不同的审美要求,对同一景观会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旅游业的发展亦成为各个家庭生活活动的组成部分,旅游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但旅游景点的建立要针对一定的游客群体,研究好群体的审美理念,才能更好的吸引游客,更好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

文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地理环境,中国平原较多,陆地广阔,而且相对较为封闭,适合发展农业文明,属于大陆文化,而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山地较多,沿海线长,适合发展航海业,靠海洋谋生,属于海洋文化,这就造就了现如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文化特点也是一句不同的生活方式发展而来的,依靠海洋谋生,多变、广阔的海洋条件造就了西方文化不稳定的特点,人们大多个人意识强烈,追求自我,主动性高,不同的思想学派众多。而中国传统文化依靠农业为生,较为稳定,被动性强,社会意识强烈,多注重人际交往。这种不同的文化理念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旅游文化。

二、中西方旅游文化差异

(一)旅游理念

受中国文化熏陶的人们多享受旅游过程中的情感享受、精神享受,性格多沉稳内秀,冒险精神弱,受家庭的影响较大,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人们具有强烈的冒险精神,征服欲强烈,他们向往大自然,渴望走进自然征服自然,所以他们更喜欢去新奇的旅游地点,去他们未知的领域,且不容易被家人影响。

(二)旅游目的

中国人大多以家庭、事业为重,旅游不作为必需活动,是闲暇时放松心情和开拓眼界的一种方式,是培养与同行者感情的最佳时间。而西方人较看重旅游,认为旅游是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的过程,而工作是为旅游积攒资金而不是养家糊口,他们将旅游看作是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事。当然这与经济发达水平有关,但很大程度上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三)旅游审美

在旅游时对景观的美感认识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人们更愿意关注这个景观所承载的意义、历史、文化等,例如我国大多数出名的建筑都与名人志士有关系,说道那个省份,人们都愿意介绍该处是哪位名人的故乡等。而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人们更喜欢感受大自然切实的美感,感官能够直接体会到的美感,他们迷恋于景观的形态、颜色、气势。并不过多关注它的由来、它的承载。这种审美差异的产生是由于教育不同、文化差异,中国教育将就伦理道德,人们认为山水有着自身的道德修养,亦在事物上寄托道德与情操,影响后辈世世代代的人,同时也将人的品格和他们所喜欢的事物联系起来,人们认为喜欢水得人多聪明、喜欢山的人多仁爱、好动的人比较聪明、好静的人比较仁爱。人们愿意将景色与自我融为一体,进行自身修养的培养。而西方文化本就多变,各种思想流派并肩发展,景物多仅作为客观的存在供人们欣赏。另一方面的差异是审美的表达,中国旅游者的审美多愿意使用抒情的表现手法展示出来而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人对审美对象进行具体的描写将自己的审美感受表达出来。这一点通过画家的风景画就可以证明,中国传统 景画使用散点透视的画作方式,主张表达景物的韵味,不要求比例尺、光线等,可以在小小的一幅画中看到广阔的景象,而西方油画使用焦点透视法作画,注重画作与风景的一致性,越像越好,讲求层次,光线的表达。造成这种差异是由于中国文化影响的人们更注重风景所带来的内心感受,这是他们的审美重点,所以表达时更注重将这一点表达出来而忽略景观的实物和细节描述。而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人们更注重景观本身,他们更愿意将带给他们美好感受的景观的真实情况表达出来,他们更多的观察景观本身,进而产生改造、征服等想法,认识事物时注重逻辑思维而感性思维较少。最后要阐述的中西方审美差异使二者的审美目的不同。

Hash:39b814cdd98adcabdf81f1a44d2987263dd32d89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