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县郑和纪念馆

晋宁县郑和纪念馆

郑和纪念馆于1984年6月正式开放,1997年12月从玉皇阁迁至郑和故居内。郑和故居占地面积为612平方米,其中纪念馆占地148.32平方米。

郑和原姓马,名和,回族,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公元1405年,郑和奉命率领27800名水手、将士,62艘大船,100多只水船、粮船、马船、坐船及战船,7次出使西洋。路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和平贸易、经济文化交流和亲善往来,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创举,在世界航海史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纪念馆共有四个展厅:第一展厅介绍伟大航海家郑和的丰功伟绩;第二展厅介绍郑和的故乡——昆阳;第三展厅介绍郑和7下西洋的伟大壮举;第四展厅介绍郑和代表明王朝和各国人民建立亲善往来。第一展厅正中为郑和半身塑像,展品中由天文导航的模型“牵星板”和“指南针”以及郑和下西洋航海模型等;第二展厅有郑和航海的巨幅油画;第三展厅主要介绍下西洋过程中开展的贸易活动;第四展厅记述了各国人民对郑和的崇敬和怀念。整个展厅以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为主线,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文献实物、碑文拓片、复制模型等资料,展现了伟大航海家郑和的光辉业绩。

纪念馆先后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昆明市人民政府、团省委、省妇联、省教育厅、省文化厅及昆明陆军学院等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提高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太仓郑和纪念馆旅游攻略(太仓郑和纪念馆旅游攻略路线)

太仓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郑和纪念馆

郑和纪念馆为古色古香的砖木结构房子, 坐落于太仓浏河镇,朱红色的门面十分气派,院子中柏树成行,清幽肃静。屋内陈列有介绍郑和出海事迹的重要历史文物。郑和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曾从太仓浏家港起锚七次下西洋,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对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天妃宫

天妃宫,位于浏河镇东市庙前街,为我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迹。初建于元至元二十三年(1268年)。明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从刘家港启航前,必先在此进香祈求海神娘娘保佑航海平安,并于七下西洋结束后在此亲立“通番事迹碑”。

南广寺

南广寺座落于南郊镇,建于宋绍兴二年,距今800多年历史,1993年批准重建,占地面积97亩,主要有山门殿、金刚宝殿、观音殿、地藏殿、法堂方丈楼等。

墨妙亭

墨妙亭位于太仓公园内。内藏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手迹《送李愿归盘谷序》和《归去来辞》石刻等。

憩园

憩园又名人公园,始建于1130年,位于公园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园内有北宋著名水利专家郏亶墓、元代大型“铁釜”、明代“通海泉”、宋花石纲遗物“望海峰”。最负盛名的有“墨妙亭”。另有树萱斋、壁嵌等许多颇有价值的碑石。此外还有荷池、三曲桥等风光景致。

太仓是苏州所辖的县级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南岸。东濒长江,与崇明区隔江相望,南临上海宝山区嘉定区,西连昆山市,北接常熟市。全市总面积为823平方公里,长江水域面积143.97平方公里,陆地面积665.96平方公里。

太仓自古为文化之乡。早在晋代,名士瞿硎等活动于境内传布知识文化。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在刘家港启航停泊,沟通太仓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并留下碑文、实物、著作等历史性重要文物。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和优美动听的江南丝竹都源自太仓南码头一带。

太仓郑和公园

永乐四年(一四0六年)六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顺风南下,到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爪哇古名?婆,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为南洋要冲,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商业发达。

当时,这个国家的东王、西王正在打内战。东王战败,其属地被西王的军队占领。郑和船队的人员上岸到集市上做生意,被占领军误认为是来援助东王的,被西王麻喏八歇王误杀,计一百七十人。郑和部下的军官纷纷请战,说将士的血不能白流,急于向麻喏八歇国进行宣战,给以报复。

“爪哇事件”发生后,西王十分惧怕,派使者谢罪,要赔偿六万两黄金以赎罪。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出师不利,而且又无辜损失了一百七十名将士,按常情必然会引发一场大规模战斗。然而,郑和得知这是一场误杀,又鉴于西王诚惶诚恐,请罪受罚,于是禀明皇朝,化干戈为玉帛,和平处理这一事件。明王朝决定放弃对麻喏八歇国的赔偿要求,西王知道这件事后,十分感动,两国从此和睦相处。

爪哇岛三宝垄纪念郑和六百周年活动组委会成员向记者谈及此事,都十分敬佩,说郑和对各国不论强弱亲疏,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即时两国发生冲突,仍能保持极大的克制,委曲求全,以理服人,表现出对邻国的和平共处,睦邻友好,使中国和印尼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我们定居在这里也感到脸上有光,我们以郑和为骄傲。

印尼的学者认为,郑和舰队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特混舰队,是一支无敌舰队。而郑和七下西洋的二十八年中,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战争仅有锡兰(今斯里兰卡)一次,而且是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的防卫性作战。郑和在处理“爪哇事件”中,不但不动用武力,而且不要赔偿,充分体现了郑和是传播和平的使者,他传播的是“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礼仪,以及“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的中华文明。

从一四0五年到一四三三年,郑和先后七次出使西洋,加强了中国和西洋各地的联系,扩大了国际贸易。其对“唐人”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则是人们没有想到的。林先生不无感慨地说,郑和的船队一到有“唐人”的国家,居住在这些国家的“唐人”便奔走相告,欣喜万分。他们的这种欣喜,是因为郑和带来的是强大的国威。郑和每到一个地方,先按国之礼节去拜访该国的国王,并送上携带的珍贵礼物,仅这些代表中国文化的珍贵礼物,就令所在国的国王、大臣、王公贵族刮目相看。当地人则更为郑和庞大的船队所敬佩,得知这些“唐人”的后面原来有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因而对“唐人”不敢轻视,从而大大提高了“唐人”在国外的地位,促使了唐人街的形成。

冯梦龙是明小说家、戏曲家,毕生致力于小说、戏曲、民间文学的研究和编选通俗小说。他在《智囊》一书中记载,明英宗天顺年间英宗皇帝好宝玩,有宦官出主意说,三十年前宣宗宣德年间曾派遣三宝太监出使西洋,获得无数珍奇宝玩。英宗就命宦官到兵部查找郑和当年到西洋的海上路线图。兵部侍郎刘大夏得知,就把有关郑和航海资料 出,偷偷藏去并烧毁。《智囊》所记的刘大夏毁档史实虽有争议,但却证实了郑和确实留下了航海图和其他航海资料。

祝允明是明书法家,江南才子,与徐祯卿、唐寅、文徵明号称“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在他所撰的《野记》中记述:“正德辛末岁(一五一一年),巴喇西国遣使臣沙地白入贡,去其国在南海,甚远。始领其王命,在洋舶行凡四年半,被风飘至西澜海面,舶坏,唯存一脚艇。又在洋飘风八日,至得吉零国(今孟加拉北部),住十一个月。又住地名秘得(今不丹)住八个月,乃遵路行二十六日至暹罗国。以情白王,玉赐日给,又与妇人四人,住彼又四年。至今年五月,才附番,人奈林船入广。其所贡:木闸六枚、内金叶表文、祖母绿一块、珊瑚树四株、玻璃瓶四把、玻璃盏四个及玛瑙珠、胡里丹”。

话说六百零二年前,有一个郑姓太监,带着他的第七房夫人,并率数万将士,组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船队,七下西洋,名义上是经商贸易,实质是寻找失踪的小皇帝。

在长年的航海过程中,小夫人无所事事,闷的积郁成疾。许多将士也因海上生活单调枯燥和思乡之苦,精神萎迷不振。

郑和看了非常着急,担心长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为了给夫人解闷,也为了振兴将士们的士气,郑姓太监开始寻找解决方案。方案原则如下:

一、必须可以四个人同玩:自己、小夫人、副帅、主要军官一名。以便联络感情、监视军情。

二、规则简单,但可以不断更改。方便学习,更方便根据小夫人的战况调整游戏规则

三、持续时间长而不厌,适应海上的连续枯燥的生活。

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切合现实的解决方案:

利用船上现有的毛竹做成竹牌,刻上文字图案,再制定游戏规则,放在吃饭的方桌上就能供四人同时娱乐。

在文字图案的确定上,红“中”代表中原大地,又符合中国红的原则。

竹牌刻上“发”字,暗合航海的经商名义,发财的数量则从“一万”到“九万”,按照中国的习俗,过满则溢,所以没有更多的万。万字牌定下来之后,其他的就照推了,船上粮食以大饼为主,于是,一饼到九饼;饼吃得腻了,鱼吧,一条到九条鱼。行船靠风向,有了“东”、“南”、“西”、“北”风。“春桃”、“夏荷”、“秋菊”、“冬梅”代表一年四季;用白板代表白茫茫的大海

游戏一经推出,盛况空前,海上浩荡船队一片哗啦之声。

将士中,有一麻姓将军,屡战屡胜,胜了之后则高声说唱,极大鼓舞了全军上下的士气,久之,竹牌正式取名“麻将”。

小皇帝找到没有无从考证,但从此诞生了一个风靡中国大地六百余年仍然生生不息的游戏。并衍生出几乎可以代表中国文化的文化:麻将文化。

有人说,“麻将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表现出中国人强调自我、善于独立生存的文化特征。

其实麻将与其他体育活动最大的不同是四方参加的游戏。不象围棋、象棋等都是双人对战,桥牌虽然是四个人却实际上是分成两边配合 的。双方参与的互动再复杂也有限,而麻将的四方作战就更为错综,从此意义来说,麻将反而是一种虚拟现实得更加真实的高智商游戏。

关于西安清真大寺,还有着一段传奇故事。明朝,当郑和准备率领庞大的远洋舰队再次下西洋时,虽使团人员近两万,却唯独缺少精通阿拉伯语和锡兰语的翻译。于是郑和便千里迢迢,专程来到久已闻名的长安清真寺求贤选才。

经过认真考核、仔细挑选,他选中了寺院的掌教哈三,并且任命他为西洋使团的总翻译。哈三聪慧稳重、不负“郑”望,在出使途中,不仅为郑和出谋划策,排忧解难,而且顺利完成使命。回到京城,郑和为哈三报功请赏,哈三均婉言谢绝,他只要求圣上能恩泽清真寺,拨款修葺。郑和领旨重返长安,亲自设计绘图,召募巧匠,选择良材,使清寺大寺面貌一新。

清真大寺,历经数朝。1200多年来,寄托着穆斯林民族的希望和心愿。至今它依然是西安数万穆斯林虔诚礼拜、联络感情、文化交流、庆祝节日的圣殿。

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但是郑和这个人终始就是一个谜。一个生在云南的穆斯林的小孩子怎会来到万仞高墙之内的皇宫?在明初那样复杂的政局之中,一个宦官怎么会受到皇帝的青睐脱颖而出?成就郑和一世英明的航海生涯究竟是怎样的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带着疑问,我去寻找真实的郑和,当我第一次在《海上丝路珍藏册》上看到了他的画像,不由眼前一亮,他身材高大,器宇轩昂,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有一种不怒自威的王者风范。后来,我又在云南看到了郑和的塑像,冷峻的花岗岩石塑像,与画像相比,少了几分衣着的华丽色彩,却增添了几分儒雅飘逸,《郑和下西洋》一书上也记载:"郑和身高九尺,腰大十围,四岳峻而鼻小,是极贵的面相,而且眉目分明,耳白过人,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音洪亮",原来他生来就是一位神采丰仪的非凡人物。

郑和,一定是智慧兼具仪表,才华兼具胆识,才能成为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与外交家之一。我果然没料错,在关于他的专著上写道:"郑和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体现出卓越的智慧和才华。"

郑和的传奇一生,与他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要更好地了解他,就要追溯到他的祖先,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他的十世祖--中亚布哈拉的普化力国王或教长所非尔,率5000多人和5000多匹驼马来中国朝贡,并申请归诚,神宗封他为宁彝候。他的五世祖--赛典赤赡思丁赶上伟大的忽必烈时代,被封为咸阳王,驻镇滇南。从此,他们成了云南的贵族大姓。虽然变成了地道的中国人,但是依然信奉伊斯兰教,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去遥远的圣地朝拜过。他在幼年时,常在其父膝下听其讲述朝圣麦加途中的种种见闻。父亲跋山涉水的惊险旅程,远方异国他邦的风土人情,给小郑和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说不尽的新奇事物,道不完的天方夜谭,象磁铁般深深地吸引了他。身受家庭父辈这种冒险精神的熏陶,小郑和从小就立下鸿鹄之志,准备将 远航西洋,朝圣麦加。他常常坐而冥思,起而力行,刻苦学习划船、使帆、游泳,还潜心于航海史籍的研读,好像刻意要成为一代航海家、冒险家似的。

正当他小心翼翼地编织着美好前程之梦的时候,命运之神把不幸降到了他的头上。1385年洪武皇帝朱元璋出兵平定云南,郑和的父亲不幸蒙难,那时他还不叫郑和,他叫马三保,11岁的马三保成为无数被俘、并被立刻阉割儿童的之一。这是艰辛的开始,也是荣耀的伏笔。

千古奇才郑和之二 —— 军事才能终身护航

从1385年开始,11岁的马三保随着明军征战南北,塞外、北平,处处都留下他幼小的足迹。战争,让这个孩子吃尽了苦头,但也让他迅速成长。在他十六岁时,见到了当时的燕王,后来的永乐皇帝朱棣,当即被选为燕王的贴身侍卫,从此伴王左右。毫无疑问,那时他已是一名出类拔萃的少年,并且从那时开始,他就已是一名武林高手,当我在《海上丝路珍藏册》中看到,他右手握着腰间佩剑的剑柄,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不禁想象他一剑出鞘,是怎样迅疾凌厉;亦不知他的剑术较之秦代的荆柯,宋代的岳飞又如何。少年的他十分刻苦,在燕王府日日练刀舞剑,夜夜苦读诗书。

1399年8月,明王朝爆发了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战"中,他跟随朱棣出生入死,军事才能与日俱增,屡立战功。在"靖难"之初,便立下大功,为朱棣后来的胜利奠定基础。"靖难"刚开始时,燕军颇为孤立,政治、军事和经济都处于下风,势力范围仅限于燕赵的几座孤城(今北京通县、津蓟县居庸关怀来等地),明将李景隆趁朱棣进攻大宁之机,包围北平,结九营于郑村坝(今北京东20里),燕王还师交战,马三保献计,一旦李景隆兵动,以奇兵左右夹击。燕王采纳他的计谋,并令他亲临战阵,三保出生入死,连破李景隆七营,斩首数万级,李景隆不敌,南逃德州,顿时军心大乱,燕军一下获降军数万,战马2万匹,取得了自"靖难"后的首次大捷,从此扭转了整个战局,朱棣对此念念不忘。1402年7月,朱棣登基当上了皇帝,马三保也被封官,任内官监太监,相当于正四品,在经历二十多年难苦卓绝的生活后,他成了地位显赫的大内太监。1404年,又被赐姓"郑",中国历来有"马不入宫殿"的说法,马三保在郑村立下他最大的战功,所以赐姓"郑";三保出生时父母为祈求真主保佑,世道平和,小孩能平安成长,所以给他取名为和;从此他改名为郑和,原来的名字慢慢被遗忘。在中国古代,赐姓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而宦官被赐姓则是绝无仅有,可见永乐皇帝是多么倚重与信任郑和。

多年的军中生活,历练了郑和的军事才能。他既有谋略家运筹帷幄的才能,又有战将亲自上阵杀敌的本领,不愧是一位杰出的军事人才。军事才能正是他一生取得各种成就的基础,在航海上也派上极大的用场。在船队,他既是外交正吏,也是兵将首领,航海途中,船队曾经历了三次极其险恶的战役,但凭着郑和的军事才能,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百度地图

太仓最好玩的地方在哪

南园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明代阁老王锡爵营建的赏梅处。南园曾是王锡爵处理政务的场所,太仓民间亦称南园为“太师府”。目前修复重建的景点有绣雪堂、香涛阁、栽花小憩、鹤梅仙馆、大还阁、长廊、九曲桥、潭影轩、井亭、门楼等。...

梅花草堂

座落于浏河公园内,是当代极负盛名的百岁丹青大师朱屺瞻先生年轻时习画的画室,始建于抗战以前,草堂建成后,名流毕集,齐白石、沈尹默、黄宾虹、潘天寿等十多位艺术家先后为“梅花草堂”赋诗作画。...

王锡爵故居

王锡爵是明万历年间首辅,其故居俗称太师第,建于明万历年间,现有门楼一座,面阔五间,门厅左右分上下二层,这种门楼式的门厅在江浙一带绝无仅有。...

郑和纪念馆

郑和,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曾从太仓浏家港起锚七次下西洋,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对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郑和纪念馆座落于太仓浏河镇。...

吴健雄墓园

吴健雄墓园位于浏河镇明德学校的紫薇阁旁。当代世界著名女物理学家吴健雄,于1912年5月31日诞生在浏河,1958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75年获美国总统福特颁发的国家科学勋章,同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位女会长;1981年意大利总统授予她“年度杰出妇女奖”;1991年她荣获代表理工界最高荣誉的普平纪念奖章。

1997年2月17日吴健雄逝世后,根据她的遗愿,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设...

海天禅寺

座落在东部板桥镇,位于市郊沪嘉高速公路太仓段北侧,九十年代创设,寺名缘起“海水摇空缘,天花拂袂来,禅边风儿好,寺旁板桥开”,其建筑气势恢宏,可谓“江东一绝”,占地百余亩,内有山门殿、天皇殿、大雄宝殿、观云阁、地藏阁等...

乐荫园

原为宋代隐士瞿孝祯的读书处。位于沙溪镇,有江南著名园林之美誉,占地225,水面5亩,建筑物临池而建。全园分中、东、西三部分。池居中部,四周环有假山、长廊、水榭、花厅、六角亭、通津格。大门和围墙仿苏州拙政园门口;北侧有小花厅,西部为雕花厅,梁上雕花精致。...

墨妙亭

位于太仓公园内,公园内风景优美,在这样的环境中欣赏书法佳作,发思古之幽情,是一种乐事。 ...

玉皇阁

座落于双凤镇,公元1285年始建。1994年批准重建。占地30多亩,主要有玉皇阁、慈舰殿、陛皇庙。相传明建文帝曾率其大臣避难于此。...

州桥

位于城厢镇府南街南端,横跨致和塘,建于元天历二年(1329),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州桥乃三孔石拱桥,桥长16.2米,中孔高4.27米,跨宽8.05米,拱石上有浮雕,并刻有“大元天历二年”等字样。正中地福石一侧刻有“< a href='/anfu/' target=_blank>安福”两字,古朴苍劲。...

曹溪阁

曹溪阁曹溪阁位于太仓市区东,两层古典式建筑。内藏古玩字画、秀玉奇石等珍品,以及各类雕塑和高品位的工艺麦秸画。

高仁歧油画馆

高仁歧油画馆高仁歧是太仓时思镇人,著名军旅画家,目前为济南军区副师级专业画家。其作品在全军美术作品大赛中得金奖,曾多次入选全国美展,油画馆座落在新区柳州路上,馆内藏有高仁歧创作的60多件油画精品。 ...

南广寺

座落于南郊镇,建于宋绍兴二年,距今800多年历史,1993年批准重建,占地面积97亩,主要有山门殿、地藏殿、法堂方丈楼等。...

憩园

憩园又名人民公园,始建于1130年,位于公园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园内有北宋著名水利专家郏墓、元代大型“铁釜”、明代“通海泉”、宋花石纲遗物“望海峰”。最负盛名的有“墨妙亭”。另有树萱斋,壁嵌许多颇有价值的碑石。此外还有荷池、三曲桥等风光景致。...

宋文治艺术馆

宋文治系太仓西郊人,先后师从著名画家张石园、吴湖帆先生。历任中国美协副主席、省政协常委、省书画院副院长和南京大学教授。

1989年建成的宋文治艺术馆,座落在太仓市县府东街12号,馆内有宋文治先生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60件代表作和他收藏的30多件明清书画珍品,及具有很高价值的30件远古彩陶等。...

天妃宫

天妃宫位于浏河镇,初建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明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曾在此朝拜海神,祈祷平安。...

吴晓邦舞蹈艺术馆

吴晓邦于1906年出生在太仓沙溪镇,是我国新舞蹈艺术的先驱者、开拓者和实践者,杰出的舞蹈家、理论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国舞协主席、第二、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党组成员等职。

吴晓邦舞蹈艺术馆座落在太仓新区,拥有两个建筑面积各为4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

张溥故居....

江苏太仓旅游景点有哪些

1、太仓现代农业园

太仓市现代农业展示馆位于太仓现代农业园区内,总面积6千平方米。馆内配有先进的控温、通风、遮阳系统,确保阳光、水份、营养的有效供给,冬季温度可保持在10℃以上,以满足馆内各类植物周年生长的需要。

2、太仓沙溪古镇

太仓市沙溪镇位于江苏省太仓市的中部,距上海虹桥机场50公里,沙溪境内水乡古镇,历史悠久,风景独特,物产丰富,素有“东南十八镇,沙溪第一镇”的美称。沙溪镇始于元末。明弘治年间,市镇日趋繁荣。监察御史苏赞的“御史府”,山西道御史曹逵,刑部朗中叶遇春等达官贵人,相继在这里建府造第,街景日好,“沙溪八景”,远近闻名。

3、太仓南园(太师府)

南园为明代万历年间首辅王锡爵赏梅种菊处,原占地十八亩。清初,文肃之孙画家王时敏增拓其园,特邀当时叠山大师张南垣主持营造,画师与匠师,两位高手合作,使南园成为造园与绘画融为一体的历史名园,为清代以来吾邑园林之首,后毁于战火。

4、太仓公园

太仓公园旧址是南宋“海宁寺”,前身是梁“妙莲庵”,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园内人文古迹众多,有宋代花纲石遗物“望海峰”,明洪武年开凿的“通海泉”,元代大型“铁釜”以及 “墨妙亭”等。弇山堂是太仓公园主建筑,高近10米,面积约300平方米。堂内雕刻精美,梁架有抱云山,额枋木雕有梅菊图案。建筑为歇山式,屋顶正脊两端鱼龙对峙,斜脊双狮捧绣球,气派堂皇。

5、太仓金仓湖湿地公园

金仓湖湿地公园位于太仓市城区北部,城厢镇东林村,南起苏昆太高速公路,北至城厢镇界,东至石浦塘,西连太沙公路。规划总面积6平方公里。园内河塘密布,中央60万平方米的中心湖面,是苏昆太高速公路建设时集中取土形成的,周边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是一个难得的湿地区域。湿地被誉为“城市之肾”,其“海绵”式的吸附作用对改善水质、丰富生态链、保护环境效果明显。

6、浏河天妃宫

浏河天妃宫,又名“天妃灵慈宫”,俗称“娘娘庙”,为我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迹。始建于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移建于现址。据文献记载,浏河天妃宫同湄洲妈祖庙泉州天后宫天津天后宫一起被统称为大陆元代“四大妈祖庙”。

7、太仓圣像寺

圣像寺或叫圣像教寺,是一座历史久远的古刹,也是佛教传入太仓的起始点。圣像寺位于太仓西北部,距 仓城四十公里的鹿河镇,鹿河原名陆河,又称陆河一座历史久远的古刹,也是佛教传入太仓的起始点。

8、太仓双凤寺

双凤寺太仓市双凤镇204国道东侧,该寺始建于晋咸和六年(331年),由河南高僧支遁和尚集缘创建,初名双凤寺,宋祥符年间改称0寺,据传双凤镇名源自双凤寺。原来的双凤寺占地42亩,有正山门、二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东侧有元通殿、地藏殿、延寿堂、禅堂;西侧有藏经楼、罗汉堂、水月轩、荷花池、九曲桥、湖心亭等。

9、郑和纪念馆(太仓郑和公园)

郑和公园位于太仓港口开发区,占地面积122公顷,整个公园建筑风格以还原郑和船队远洋的历史文化为主,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再现了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船队七下西洋的壮举。

10、太仓普济寺

普济寺,位于太仓市沙溪镇普济街南端。据宋代《庆元志》载:唐武后(则天)于长安三年(703)曾敕建瞿像宝塔武安寺。唐肃宗,干元三年(760),有一高僧简大师率俩弟子来游武安寺,遂栖止于寺,并扩建武安寺,更名为“宝林寺”,至宋初始改为“广安教寺”与吴郡(苏州)的瑞光、妙严、明觉及万等寺交称为江左五名寺。

郑和公园与郑和史迹陈列馆(郑和纪念馆)

郑和公园的前身和今世

南京郑和公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太平南路的中段东侧,始建于1953年,原名太平公园,1985年5月3日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而更名为郑和公园。 郑和公园占地2.2公顷,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公园内有古色古香的双抱亭,优雅的长廊和庭院式的郑和纪念馆。

南京郑和公园始建于1953年,原名太平公园,1985年5月3日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而更名为郑和公园。郑和公园位于南京市区内,是当年郑府的后花园原址,园内有全国最早的郑和纪念馆、郑和研究会。伟大的航海家郑和(1371-1435)是举世闻名的中国航海家。在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8年(1433)的28年时间里,他率大批船队,先后7次远洋出海,纵横于太平洋与印度洋,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东非南纬四度以南的慢八撒(今肯尼亚蒙巴萨),跋涉7万余海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周多。郑和的航海事业,畅通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了海外贸易,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华侨在南洋定居、生存、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 *** 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航海技术,丰富了人们的地理知识,在中国海外交通史上,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长乐有哪些名胜古迹

哪里的长乐?1.福建长乐市?2.湖南省汨罗市长乐镇?3.广西东兰县长乐镇?

》》1《《福建长乐市

长乐市【显应宫(蝴蝶寺) 】位于长乐市漳港镇仙岐村的显应宫,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到清光绪年间,因遭遇自然灾害,致当地临海地壳变迁而淹没地下。 1992年,国务院批准在福州长乐漳港修建国际机场,村民们在整地时偶然发现地下是古宫遗址。众多专家学者前来指导挖掘,掩埋了百年的古宫重光祥瑞屡现。当时,千百只大彩蝶、蚱蜢蜂漫天飞舞,50多尊栩栩如生的妈祖等神像出土,蝶神依恋,让人惊奇。一批珍贵的陶瓷、古币及一木质匾额“愿愈应”,也完整出土,令人感叹。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古建筑专家罗文于当即题赠“喜见宝物又重光”,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也题赠“神奇”。 如今,进入仙岐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古典建筑物群,红瓦飞檐,金碧辉煌,气势宏伟,保留了古宫原貌,分地上、地下两层结构建筑。 从宫殿右旁入室,先下地宫,只见走廊壁上全是古代传说故事图画,有八仙过海、帝王汇僧、文王请子牙、五老观太极等,美观逼真,展示画师高超画艺。

地宫殿前廊壁上镶嵌50余帧大幅汉白玉浮雕,描述妈祖生平,雕技精妙,活龙活现。浮雕顶端,有古典彩画案眉装饰,衬托得更加美丽,每帧浮雕故事下端均有文字说明,其中有窥井得符,井泉济师,化草救商,乾隆祖庙进香,林士章御赐探花郎等等。

明朝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曾入显应宫进香,后得妈祖保佑,顺利通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故长乐得名“航城”。

殿堂保留原古土质混碎瓦结构土壁,古大柱顶横梁,并按原标高、原序列置放众多的出土神像。其左神案端坐妈祖神像,两旁置立四位侍女保护神;右神案置坐大将军神像,神情威严。

殿堂边房设有“文物宝库”储藏及陈列出土古物,有古代瓷碟皿具、陶壶、花斗和古币铜钱,以及彩蝶、蚱蜢蜂标本;壁上张贴着当初挖文物的情景照片和国内外媒体报章。

登上地面宫殿观览,其构建与地宫相同,只是陈列着新塑高大神像,惟妙惟肖;殿堂顶部雕梁画栋及石雕、龙柱精美活 。

重建的百年古庙显应宫,为研究妈祖文化及郑和史迹,促进海峡两岸交流有着积极作用。

长乐【冰心文学馆】

【郑和公园】与【郑和史迹陈列馆】位于长乐市区中心,原名“南山公园”,始建于北宋元佑三年(1088年)。园内有宋政和七年(1117年)建的,历经三次地震巍然屹立的【圣寿宝塔】;明永乐十年(1412年),郑和第四次出使西洋前重修宝塔,并改名为“三峰塔”,又在塔前建【天妃宫】,为船队官员祈报和谢神之处。198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开航580周年,长乐市 *** 拨款在毁于抗日战争的原“天妃宫”旧址上新建郑和史迹陈列馆,公园亦改为“郑和公园”。馆藏珍贵文物“天妃灵应之记”碑(俗称【郑和碑】),系郑和于明宣德六年(1431年)第七次下西洋船队在长乐候风时所立,碑身高1.33米,宽0.78米,厚0.16米,座高0,29米。碑文楷书计1177字,详载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间,郑和前六次下西洋经过与第七次下西洋任务,是研究我国明代海外交通史及中外交往史的重要实物史料。三峰塔与郑和碑均为省级保护文物。

陈列馆大门上金字闪光的匾额,是由叶飞题书的,大屏风画的是郑和率师下西洋的史实。正厅内立郑和半身塑像,高1米多。《天妃灵应之记》碑俗称郑和碑,碑文上记载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余由舟师累驻于斯,伺风开洋,乃于永乐十年奏建,以为官军祈报之所,既严且整”。这块碑石和抗战时期转移南平寄藏的铜钟(俗称郑和钟)都是郑和亲立的历史文物。宽敞的厅堂,以郑和史迹展览为内容,分为“序言”、“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郑和下西洋与航海基地福建”、“伟大的成就、深远的影响”4个部分。展品有铜钟、宝船、航海图等复制品及其他有关的文物、图片。项南撰写的《纪念郑和下西洋》,还有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学术讨论会之后出版的《郑和与福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论文集》等书籍也在此展出。

楼上还有展出我国部分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从辽宁于涛隶书,宁夏马学智草书,上海王个簃篆书,广东陈遇荣楷书,江苏费新我行书,到闽中书法家潘主兰、朱棠溪、赵玉林、萧心涛等。的书法作品,各呈艺术的风采。

【龙泉寺】位于长乐市鹤上镇上李村沙京莲花山,寺的周边有宋理学家朱熹、状元宰相郑性之等名人名家摩崖题刻数十处。龙泉寺始建于南朝梁承圣三年(554年),原名西山寺,唐太宗十三年(859年)懿宗赐名龙泉禅寺,与鼓山涌泉寺、福清黄檗寺并称闽中三大名寺。自古香火鼎盛,僧侣最多时达二、三百人,寺田600 多亩。历史上龙泉寺有许多高僧主持,也曾几经衰落,如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沦为停柩场所,清初毁于战火,五十年代在寺院办起畜牧场。现在龙泉寺是中国佛教协会直属管理的寺院,面积一万多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西归祠、观音阁、祖师堂、方丈堂、和尚塔等,多是近20年间修复起来的。

详细参见:

》》2《《湖南省汨罗市长乐镇

长乐镇名胜古迹亦多。镇域地处风光秀丽的智峰山南麓,清彻美丽的汨罗江穿流而过。镇区有千年古迹“回龙门”,历代龙舟竞渡得胜的龙舟皆由此返航,故名“回龙门”,又是汨罗江古航道的码头。又有望京台、望京桥,相传元顺帝流居江南,被迎帝位时,在此驻节休息,曾登高望北京。民国时期,彭德怀、杨宗胜曾在这一带举创建苏维埃政权。1945年王震、王首道首率359旅在这一带进行革命活动。长乐镇是著名的“群众文化艺术之乡”。镇区上、下街各有1个故事会活动 。“长乐故事会”闻名三湘,湖南卫视、湖南经视都曾在重点栏目介绍过长乐故事会活动情况,影响颇大。

》》3《《广西东兰县长乐镇

长乐镇山川秀美,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大自然的造化,给这里一块神奇秀美的山水,自然风景有古州坡照山、长乐牛鼻山、天然波兰洞、巴社石林等。长乐还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孕育着许多仁人志士,如共和国之一代将军覃士冕,东兰早期马列主义传播者之一韦青云就是典型代表。

郑和下西洋简介 七次下西洋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1371年-1433年), ***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那么郑和下西洋都经过哪些地方呢?

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的地方有

1、西域

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等。

2、占城国

亦称占婆,古国名,在今越南的中南部。中国史籍上曾称之为林邑、环王。当地盛产稻谷,称“占城稻”,为稻谷良种之一,宋时传入中国;郑和下西洋后,占城稻在中国长江、珠江、闽江流域大面积引种、推广。福建省福州长乐一带称此稻为“占谷”或“黄占”,直至三十年前,都是当地高杆晚稻的一个优良品种。

3、爪哇国

亦即麻口若巴歇国,在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JavaIsland)。唐代以来的史籍称其地为“诃陵”“婆”。该岛北临爪哇海,南滨印度洋,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近亿,是印尼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主要城市有雅加达(首都)、万隆、三宝垄、泗水(苏拉卡尔塔)。泗水为华裔长乐人聚居地。

4、三佛齐国

亦即室利佛逝国,梵文Srivijaya的音译,在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上的古国,当时都约在今日的巨港(巴邻旁,Balenbang),位于苏门答腊东南部慕西河畔。

5、暹罗国

泰国(Thailand)的旧称,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中部。十四世纪中叶,由暹国与逻国合并而成,南临暹罗湾。现首都为曼谷,泰国的华侨与华裔人数居世南亚首位。

6、南天竺

天竺为古印度别称,古籍又称天竺为身毒。天竺分北、中、南三部分,南天竺指印度半岛的南部地区。

7、锡兰山国

亦即锡兰(Ceylan),或称狮子国,今称斯里兰卡(Srilangka)为亚洲南部岛国,隔保克海峡与印度东南部相望,面积6.5万平方公里,为佛教古国之一,主要民族为僧伽罗族与泰米尔族。首都科伧坡(Colombo),位于该岛西南。

8、古里国

又称“古里佛”,故地约在今印度半岛西南部喀拉拉邦的科泽科德(Koxhikode)一带,为海上交通要冲。明永乐五年(1407)郑和二次下西洋时曾到此访问并立碑纪念。

9、柯枝国

亦译作“国贞”,故地在今印度西南部的柯钦(Cochin)一带,是航道要冲和重要港口。十五世纪初与中国有友好往来。

10、忽鲁谟斯国

即霍乐木兹(Hormuz),又译作和尔木斯,地在今伊朗东南米纳布(Minab)附近,临霍尔木兹海峡,废址在霍尔木兹岛北岸,扼波斯湾出口处,为古代交通贸易要冲,今为对岸阿巴斯港所取代。

11、木骨都束国

今译作摩加迪沙(Mogadiscio)是被称为非洲之角的索马里共和国首都,位于索马里东南,临印度洋。13世纪以前建有古城。郑 和下西洋曾两度访此。

12、南京龙江

明初设“龙江船厂”于此。故址在今南京下关三汊河附近的中保村一带;水道旧称龙江,出龙江关通长江,龙江船厂曾为郑和下西洋造“宝船”,故又称“宝船厂”,造船的船坞叫“船作”,遗址犹存,宛如一口口巨大的水塘。1957年此地出土一根大舵杆,长1107米,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此舵杆之长,足证郑和宝船规模之大。据《龙江船厂志》载,1411年(永乐九年)该船厂“改、造海船247只,备使西洋诸国”。龙江之滨原有天妃宫,已圮。

13、长乐南山

因位于福建省长乐县县治之南而得名,今长乐县城区街道环绕此山。海拔仅约四十余米,又称登高山;该山有兰茗、香界、石林三个小山峰,故亦称三峰山,山上登高山;该山有兰茗、香界、石林三个小山峰,故亦称三峰山,山上有塔,称三峰塔(圣寿宝塔);有寺称三峰寺或三峰塔寺;寺旁有“天妃行宫”,祀妈祖,《天妃灵应之记》碑即立此宫内;宫旁有郑和所建“三清宝殿”,殿内“钟鼓供仪,靡不俱备”,钟即“郑和铜钟”,原件抗战期间移南平市。以上寺、宫、殿均已圯,塔巍然存,加固整修,更为壮观。1935年,在原寺、宫、殿废址上建有郑和史迹陈列馆,《天妃灵应之记》碑系该主馆主要陈列文物,南山(三峰山)同年辟为“郑和公园”。

14、兹港

指长乐太平港通闽江。位于长乐县南山西麓以西、以北,狭义指靠近长乐县城吴航头一带的下洞江水域;广义泛指整个下洞江水域,该港原来江面宽阔,水深可泊巨舟,有“无风万里磨平玉,有月千波漾碎金”之说;港东北、东南屏峙首石、六平诸山,可蔽阻台风袭击,为避风良港。《长乐县志》《长乐六里志》均载有;三宝太监郑和通西洋,驻舟师造巨舶于此,奏改名为太平港等句。由于沦桑变化,今仅余一狭长水道,通小汽轮,原水道大部分成为沃野良田,部分辟为新居民区,该居民区主干道路称“太平港”路,与郑和路垂接。

15、苏门答腊国

又译作苏木都剌(Samud'ra)、苏文答剌、苏文达那。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SumatraIsland)北部洛克肖马韦附近,今为全岛总称,该岛北临马六甲海峡,南濒印度洋,赤道横贯中部,为印尼西部大岛,面积43.4万平方公里,首府棉兰。

16、满刺加国

旧译亦作麻六甲,今译作马六甲(Malacca)14-16世纪马来亚半岛上的封建王国,位于今马来西亚、马六甲洲一带,居马六甲海峡要冲,1411年(永乐九年),该国国王拜里迷苏剌(Parmesvara)曾率妻子、大臣等540人来中国访问;郑和船队屡经其处,现马六甲州居民半数为华裔,其首府马六甲市居民四分之三为华裔;市内有三保庙、三保井、三保城等古迹。

17、阿丹国

Aden,古国名,今译作亚丁,故地在今亚丁湾西北岸一带,扼红海和印度洋出入口,为海陆交通要冲。古时为宝石珍珠集散地,十五世纪前期便与中国互通使节、贸易。今之亚丁市位于亚丁湾一个突出的小半岛上。为也门民主队民共和国(南也门)首都。1990年5月,南、北也门合并为也门共和国,亚丁成为该国的“经济首都”~

郑和下西洋到过哪些地方如何交往

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的地方有:

1、西域

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等。

2、占城国

亦称占婆,古国名,在今越南的中南部。中国史籍上曾称之为林 、环王。当地盛产稻谷,称“占城稻”,为稻谷良种之一,宋时传入中国;郑和下西洋后,占城稻在中国长江、珠江、闽江流域大面积引种、推广。福建省福州长乐一带称此稻为“占谷”或“黄占”,直至三十年前,都是当地高杆晚稻的一个优良品种。

3、爪哇国

亦即麻口若巴歇国,在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JavaIsland)。唐代以来的史籍称其地为“诃陵”“婆”。该岛北临爪哇海,南滨印度洋,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近亿,是印尼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主要城市有雅加达(首都)、万隆、三宝垄、泗水(苏拉卡尔塔)。泗水为华裔长乐人聚居地。

4、三佛齐国

亦即室利佛逝国,梵文Srivijaya的音译,在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上的古国,当时都约在今日的巨港(巴邻旁,Balenbang),位于苏门答腊东南部慕西河畔。

5、暹罗国

泰国(Thailand)的旧称,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中部。十四世纪中叶,由暹国与逻国合并而成,南临暹罗湾。现首都为曼谷,泰国的华侨与华裔人数居世南亚首位。

6、南天竺

天竺为古印度别称,古籍又称天竺为身毒。天竺分北、中、南三部分,南天竺指印度半岛的南部地区。

7、锡兰山国

亦即锡兰(Ceylan),或称狮子国,今称斯里兰卡(Srilangka)为亚洲南部岛国,隔保克海峡与印度东南部相望,面积6.5万平方公里,为佛教古国之一,主要民族为僧伽罗族与泰米尔族。首都科伧坡(Colombo),位于该岛西南。

8、古里国

又称“古里佛”,故地约在今印度半岛西南部喀拉拉邦的科泽科德(Koxhikode)一带,为海上交通要冲。明永乐五年(1407)郑和二次下西洋时曾到此访问并立碑纪念。

9、柯枝国

亦译作“国贞”,故地在今印度西南部的柯钦(Cochin)一带,是航道要冲和重要港口。十五世纪初与中国有友好往来。

10、忽鲁谟斯国

即霍乐木兹(Hormuz),又译作和尔木斯,地在今伊朗东南米纳布(Minab)附近,临霍尔木兹海峡,废址在霍尔木兹岛北岸,扼波斯湾出口处,为古代交通贸易要冲,今为对岸阿巴斯港所取代。

11、木骨都束国

今译作摩加迪沙(Mogadiscio)是被称为非洲之角的索马里共和国首都,位于索马里东南,临印度洋。13世纪以前建有古城。郑和下西洋曾两度访此。

12、南京龙江

明初设“龙江船厂”于此。故址在今南京下关三汊河附近的中保村一带;水道旧称龙江,出龙江关通长江,龙江船厂曾为郑和下西洋造“宝船”,故又称“宝船厂”,造船的船坞叫“船作”,遗址犹存,宛如一口口巨大的水塘。1957年此地出土一根大舵杆,长1107米,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此舵杆之长,足证郑和宝船规模之大。据《龙江船厂志》载,1411年(永乐九年)该船厂“改、造海船247只,备使西洋诸国”。龙江之滨原有天妃宫,已圮。

13、长乐南山

因位于福建省长乐县县治之南而得名,今长乐县城区街道环绕此山。海拔仅约四十余米,又称登高山;该山有兰茗、香界、石林三个小山峰,故亦称三峰山,山上登高山;该山有兰茗、香界、石林三个小山峰,故亦称三峰山,山上有塔,称三峰塔(圣寿宝塔);有寺称三峰寺或三峰塔寺;寺旁有“天妃行宫”,祀妈祖,《天妃灵应之记》碑即立此宫内;宫旁有郑和所建“三清宝殿”,殿内“钟鼓供仪,靡不俱备”,钟即“郑和铜钟”,原件抗战期间移南平市。以上寺、宫、殿均已圯,塔巍然存,加固整修,更为壮观。1935年,在原寺、宫、殿废址上建有郑和史迹陈列馆,《天妃灵应之记》碑 该主馆主要陈列文物,南山(三峰山)同年辟为“郑和公园”。

14、兹港

指长乐太平港通闽江。位于长乐县南山西麓以西、以北,狭义指靠近长乐县城吴航头一带的下洞江水域;广义泛指整个下洞江水域,该港原来江面宽阔,水深可泊巨舟,有“无风万里磨平玉,有月千波漾碎金”之说;港东北、东南屏峙首石、六平诸山,可蔽阻台风袭击,为避风良港。《长乐县志》《长乐六里志》均载有;三宝太监郑和通西洋,驻舟师造巨舶于此,奏改名为太平港等句。由于沦桑变化,今仅余一狭长水道,通小汽轮,原水道大部分成为沃野良田,部分辟为新居民区,该居民区主干道路称“太平港”路,与郑和路垂接。

15、苏门答腊国

又译作苏木都剌(Samud'ra)、苏文答剌、苏文达那。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SumatraIsland)北部洛克肖马韦附近,今为全岛总称,该岛北临马六甲海峡,南濒印度洋,赤道横贯中部,为印尼西部大岛,面积43.4万平方公里,首府棉兰。

16、满刺加国

旧译亦作麻六甲,今译作马六甲(Malacca)14-16世纪马来亚半岛上的封建王国,位于今马来西亚、马六甲洲一带,居马六甲海峡要冲,1411年(永乐九年),该国国王拜里迷苏剌(Parmesvara)曾率妻子、大臣等540人来中国访问;郑和船队屡经其处,现马六甲州居民半数为华裔,其首府马六甲市居民四分之三为华裔;市内有三保庙、三保井、三保城等古迹。

17、阿丹国

Aden,古国名,今译作亚丁,故地在今亚丁湾西北岸一带,扼红海和印度洋出入口,为海陆交通要冲。古时为宝石珍珠集散地,十五世纪前期便与中国互通使节、贸易。今之亚丁市位于亚丁湾一个突出的小半岛上。为也门民主队民共和国(南也门)首都。1990年5月,南、北也门合并为也门共和国,亚丁成为该国的“经济首都”。

郑和(1371年-1433年), ***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

交往:

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

阜平县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2005年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红色旅游100个经典景区之一,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河北最美30景之一。2012年被命名为河北省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和河北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2016年被评为河北省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协同单位。2018年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联盟推荐基地,被评为红色精神传承者河北知名品牌。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分为第一展厅主题为“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第二展厅主题为“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基地与指挥中心”、室外雕塑区、后山旧址区和生态休闲区。总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520平方米,前广场中间放置自然卧石,上有毛主席的亲笔题词“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冀察边区”。纪念馆运用大量珍贵的照片、文物以及先进的声、光、电、幻影成像等高科技手段,充分展示了晋察冀军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创下的光辉业绩。整个展览庄重、朴实、简洁、大方,融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体。

旧址区有两重院落,前院矗立着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铜像,气势恢弘。院中栽有桧柏、银杏榕树,鸟儿在树枝间啾鸣,不失清静和幽雅。后院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包括三排二十一间土坯房,其中有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宿办室,还有军区作战科、电话室和会议室。这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在河北**完整保留的机关旧址以及毛主席进京之前**完整保留的居住旧址,原址原貌,原汁原味!后山脚下还有一条长约128米的防空洞,是由晋察冀军区工兵连的战士人工挖凿而成的,依旧保存完好。

纪念馆不断发展壮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每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成为全国40多家机关和企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弘扬晋察冀精神、教育激励后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