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苏阳遗址

东苏阳遗址

东苏阳遗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苏阳乡东苏阳村西南。2018年2月14日,东苏阳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辽阳景点东京陵 东京辽阳府遗址

1. 东京辽阳府遗址

辽分布在内蒙东部中部,东北一带,实行五京制。东京在辽阳,南京北京一带,你去这些地方探访一下。金主要在东北东部北部一带。

2. 辽阳东京城遗址

1608年4月,努尔哈赤与明边将立碑划界,从此自称为国,边界在今辽宁吉林的交界附近。1616年正月,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御八角殿称汗,建元天命,定国号为金,史称后金。在夺取了辽阳后,1621年8月,后金筑辽阳新城,即东京城,迁都于此。1625年3月,后金迁都沈阳,后定名为盛京。

3. 辽下京遗址在哪

隋朝洛阳城宫城遗址,辽上京遗址

襄汾陶寺遗址良渚古城遗址

4. 辽阳东京城遗址简介

当然是辽阳的历史更悠久 辽阳在辽代的时候就是军事重镇 那时候的辽阳是辽代的五京之一 叫东京城 。

5. 金朝东京辽阳府

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是契丹族在我国北方建立起来的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政权,它与五代同时开始,又和北宋几乎同时结束。作为少数民族的统治,虽然与中原地区常年征战,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它却深受着中原汉文化的影响。 契丹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原是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长,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他击败了的剌葛、迭剌等人,于公元916年即皇帝位,成立了契丹国(契丹于938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改为辽)。契丹建国后,阿保机逐步消灭了周遍的弱小部落,又于公元926年,消灭了渤海国(今辽宁东部到黑龙江南部一带),基本完成了其统一的征程。 从公元926年到947年,是太宗耶律德光统治的时代,在着一阶段,辽国从石敬塘的手中得到了燕云十六州。以此为基础,辽开始了对中原地区的扩张。耶律德光数次对晋进兵,希望征服整个中国,但因中原人民的反抗,使其计划搁浅了下来。 在太宗之后,经历世宗阮(947~950年在位)和穆宗璟(951~969年在位)两代,辽的统治内部出现了激烈的纷争,直到景宗贤(969~982年在位)时,其统治才渐渐稳定下来。 景宗死后,其子十二岁的耶律隆绪即位,是为辽圣宗。由于圣宗年龄尚小,所以由其母萧太后摄政,萧太后是辽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她谴耶律休哥为大将,于圣宗统和四年(987年)进兵攻宋,大败宋军。此后,辽国连年发兵攻宋,至圣宗二十二年,辽国攻至澶州城下,与宋真宗签定了"檀渊之盟",迫使宋朝年年向辽国进贡"岁币",辽宋两国从此相对安定下来。辽圣宗依靠宋国的进贡,使辽的经济发展起来,此时辽国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经过圣宗、兴宗(1031~1055年)的盛世之后,辽国开始走向衰亡。公元1101年,辽天祚帝即位,此时随着女真族的兴起,辽国的统治逐渐受到威胁。公元1115年,金兵攻占辽国重镇黄龙府,随后又与宋朝订立"海上之盟",共同抗金。金兵在几年的时间里,占领了包括东京辽阳府在内的大部分辽国土地,公元1125年,金国俘虏了逃亡中的天祚帝,辽国自此灭亡。

6. 辽阳东京陵遗址

1、葠窝水库位于辽阳市弓长岭南沙村东,地处太子河干流中部,处于本溪、辽阳两市之间。由太子河细河、兰河三大河流汇聚而成。是辽宁省大型水库之一,也是辽宁省唯一的钢筋混凝土重力坝。葠窝水库建成于1973年,是以防洪、灌溉、发电于一体多功能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1980年代初就被列为省级风景旅游区。

2、辽阳博物馆位于城内三道街与四道街之间,2002年7月被省旅游局列为国家AA级景区(点),原东三省官银口号总办彭贤公馆内,占地基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三室一厅,西接长廊与观花厅(俗称“小姐楼”)联接,雕梁画栋,精巧典雅,厅堂彩绘以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隋唐》为内容,人物造型行动。辽阳博物馆于1985年中庆开馆。

3、太子河风景区位于辽阳城东太子河畔,北起北哨闸桥、南至漫水管桥,全长3260米。西与市区相连,东与河东村相望,东西平均宽750米,总面积240公顷。太子河风景区1991年动工兴建,1992年向游人开放。在保存原有植被基础上又栽植了33个品种4542株树木,14个品种7412株花卉,3公顷草坪。修建350平方米广场,3400米园路。

辽阳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人文景观和风景区;历史人文景观主要有汉魏时期墓群壁画,唐代高句丽燕州城(白岩城)、八宝琉璃井,辽代白塔,明代清风寺、古城墙遗址;清代东京城、东京陵和曹雪芹高祖曹振彦名碑、曹雪芹纪念馆等。

自然景观有山清水秀的汤河旅游风景区,风光旖旎的核伙沟自然风景区,谷幽树茂的石洞沟森林公园,碧波涟涟的葠窝水库旅游区,蜿蜒奔流的太子河及四亿年前 形成的喀斯特溶洞观音洞和终年结冰的姑嫂城冷地、冷洞奇观。

7. 东京辽阳府在哪

金国首都是现在的黑龙江阿城区,北京,开封

金代共三个都城,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区)是金朝第一个都城,1153年海陵王迁都燕京(今北京)是为金朝第二个都城,称金中都,金朝第八位皇帝宣宗于1214年迁都汴梁(今开封)。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完颜阿骨打(完颜旻)所建。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119年。金朝奠定了中国北方的疆域,对于确定后来中国北方的版图起到了奠基性作用。金朝鼎盛时期疆域包括东北、华北、关中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南至大散关至淮河一线,与南宋对峙;西北与西夏并立;东北地区达外兴安岭,东临日本海。

8. 东京辽阳宫殿

金朝实行五京制。

金朝(1115年-1234年)是我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享国一百二十年。

金朝实行五京制,初期是上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海陵王迁都后是中都、东京、西京、南京、北京。金朝先后共建有六个都城,其中西京、北京、东京只是作为陪都。

上京会宁府:位于今哈尔滨阿城区南2公里的白城,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这里称帝建国,并定都于此。历经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代皇帝,沿用38年。太祖阿骨打称帝时,只设毡帐,晚年开始修筑宫殿,金太宗天会二年(1124)始建南城内的皇城,皇统六年(1146)春,仿照北宋都城汴京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1153年海陵王迁都燕京后,被削去“上京”的称号,拆毁宫殿庙宇。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七月,又重新恢复了“上京”称号,作为金朝的陪都。大定二十一年(1181)金世宗复建上京城。

中都大兴府:在今北京市西南。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于此,改燕京为中都大兴府。自公元1153至1214年,金朝在此建都共62年。

东京辽阳府:在今辽宁省辽阳市。

西京大同府:地在今山西大同市区。自元年1123至1226年,大同作为金朝西京历时103年。

南京开封府:公元1214年,金宣宗完颜珣为避蒙古军锋,迁都“南京开封府”。至金哀宗天兴 二年(1233 年),南京开封府为蒙古所攻占。金朝在此建都历时二十年。

北京大定府:在今内蒙古宁城县大明镇。1153年金朝废去临潢府的北京名号,改以大定府为北京。

9. 辽代东京遗址

辽宁省简称辽,位 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地理座标处在东经118°53′至125°46′, 北纬38°43′至43°26′之间,东西端直线距离最宽约550公里,南北端直线距离约550公里。

  辽宁省陆地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1.5%。陆地 面积中,山地面积8.72万平方公里,占59.8%;平地面积4.87万平方公里,占33.4%;水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占6.8%。海域面积 15.02万平方公里。其中渤海部分7.83万平方公里,北黄海7.19 万平方公里。

  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大陆海岸线全长2178公里,占中国大陆海岸线总长的12%,岛屿岸线长622公里占中国岛屿岸线总长的4.4%。近海分布大小岛屿 506个,岛屿面积187.7平方公里。沿黄海的主要岛屿有外长山列岛、里长山列岛、石城列岛和大、小鹿岛等;沿渤海主要岛屿有菊花岛、大小笔架山长兴岛、凤鸣岛、西中岛、 东西蚂蚁岛、虎平岛、猪岛和蛇岛等。

  辽宁省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 西南与河北省毗连,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南濒浩瀚的渤海和黄海。

  辽宁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也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通向世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

  辽宁历史简介:

  辽宁省历史悠久,古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 辽宁地区就有人类劳动、繁衍、生息活动。在营口石桥金牛山发现的金牛山化石及其遗址,距今已有28万年,是迄今为止辽宁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处人类栖息地。在朝阳喀左县发现的鸽子洞遗址及出土的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遗址,距今有5万年左右。

  约在7000年前,辽宁地区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沈阳新乐遗址和出土的大量器物,显示了辽宁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繁荣景象。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年,从出土的祭坛、积石冢、神庙和女神彩塑头像、玉雕猪龙、彩陶等重要文物得出,这里存在一个初具国家雏形的原始 文明社会,标志着辽宁地区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自公元前20世纪夏朝进入奴隶社会后,辽宁地区逐步与之建立了隶属关系。据中国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辽宁地区最早为冀、青2州之城, 夏商为幽州、 州之地。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全面设置郡县,在辽宁地区设置辽东、辽 西、左北平郡。两汉、三国时隶属幽州。西晋隶属平州。东晋为营州。隋朝时置辽东郡、柳城郡、燕郡。唐朝时在安东都护府的管辖下。辽代为东京道、中京道、金代为东京路、北京路。元代置辽阳行省。明代时为辽东都司。

  辽宁地区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的发祥地,至今遗存下来的沈阳故宫、清初三陵(永陵、福陵、昭陵)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历史面貌。民国初沿袭清制,公元1929年(民国18年)奉天省改为辽宁省,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1931年9月 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辽宁地区曾一度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国初期,辽宁地区划分为辽东和辽西两省,以及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5个中央直辖市。1954年8月撤消辽东、辽西两省建制,合并改为辽宁省。

  辽宁气候:

  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区。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冬长夏暖,春秋季短,雨量不均,东湿西干。全省阳光辐射年总量在100-200卡/平方厘米之间,年日照时数2100-2600小时。

  全年平均气温在7-11℃之间,受季风气候影响,各地差较大,自西南向东北,自平原向山区递减。年平均无霜期130-- 200天,一般无霜期均在150天以上。

  辽宁省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年降水量在600-1100毫米之间。东部山地丘陵区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以上;西部山地丘陵区与内蒙古 高原相连,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是全省降水最少的地区;中部平原降水量比较适中,年平均在600毫米左右。

  辽宁人口:

  辽宁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共有44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等4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55万人,占全省的16%, 其中超过万人的少数 民族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等5个民族,其次还有壮、苗、土家、达斡尔、彝族等人数居多。由于各民族在地区上聚居的情况不同,形成了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在地域上的大杂居和少数民族的小聚居的特点。

  为了执行中央人民政府的民族政策,早在50年代,全省建立了阜新和喀左两个蒙古族自治县。改革开放以后又新设了新宾清原岫岩、本溪、桓仁宽甸等6个满族自治县,35个少数民族镇,105个民族乡或民族联合自治乡。

  辽宁省现有总人口4090万人,占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的3.4%。在各省、市、自治区中居第12位。其中城市人口2130万人,占总人口的52.13%。

  自70年 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进入90年代人口增长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目前全省人口出生率保持在12‰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6‰左右。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医疗保健业的发展,人口群体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省6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3400万人,占总人口的83.1%。每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261人;中学(含高中)文化程度人口4554人;小学文化程度人口3489人。

  全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提高到72.09岁,其中男性为70.55岁,女性为73.85岁。

10. 东京遗址公园辽阳

一共分为三个阶段。

1、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朝政权,最初还只是一个奴隶制性质的一个军事政权,都城设在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称为上京。

1125年金灭辽,1127年又灭北宋,金政权控制的地区迅速扩大。到1141年,金朝和南宋王朝达成“绍兴和议”之后,淮河以北的地区便全部在女真贵族的控制之下。这时,金朝的奴隶制度已不适应北方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的需要,这就促使女真贵族建立起的政权要向封建制转化。

2、金熙宗完颜亶统治时期(1136-1149年),金朝利用“绍兴和议”的有利时机,采取了各种封建化的措施,以巩固对淮河以北地区的统治。

为了把统治的重心转移到黄河流域,金朝除了原来的上京外,又在南面建立了四个都城: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北京大定府(今河北大定县);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

3、完颜亮夺取帝位后,便在原来辽朝的燕京城旧址(今北京市宣武区西)扩建旧城,营造宫殿园林。1153年,完颜亮把首都从上京迁到了燕京,并改称中都。这就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在北京正式建都的开始,北京从此成为古都。

11. 辽国东京辽阳府

辽吉黑蒙北宋时属辽国(金国)和契丹、西夏。

辽吉黑在北宋:属于辽国,辽国设置仿宋设五京道的行政划分,其中现在的辽宁就属于当时辽国的东京道。

在南宋:属于金国,金国广袤的疆域包括满洲和汉水、淮水以北的中国地区,以中都燕京大兴府为它的首都,以北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南京开封府为陪都。

北宋时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属辽国(契丹)领地,但内蒙古西南部属西夏国领地。南宋时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属金国领地,但内蒙古西南部仍属西夏国领地。

正阳桥遗址、万寿寺东路遗址…北京年度六项重要考古成果发布!

导 读

今日(24日),2021首届北京公众考古季在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启动仪式上,市文物局发布了6项北京2021年度重要考古成果,包括路县故城遗址、平谷白各庄汉代墓葬群、金中都遗址正阳桥遗址、万寿寺东路遗址以及清固伦和敬公主园寝。

路县故城遗址

图源:新京报

路县故城遗址是通州区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古城,也是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本年度完成了城址内的勘探、开展了南城门和城外遗址、墓葬群的发掘工作。

城内完成勘探面积27.5万平方米,发现了夯土城墙、建筑基址、道路、水井、窑址、灰坑等遗迹,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城址内地层堆积与时代,基本探明了城内遗迹的类型、形制、分布和埋藏情况。

南城门已经发现了南城墙基址、唐代至魏晋时期道路、灰坑、排水沟等,为研究汉代县城的规制、营造方式提供了重要资料。

在东南城郊,发掘出汉代水井、灰坑、排水沟及道路,发现北朝时期的窖藏1处,出土铁兵器、农具等近400件。

在城的北郊,发现的墓葬时代涵盖战国晚期、西汉、东汉至唐代,出土有陶、瓷、玉、铜等珍贵文物。

平谷白各庄汉代墓葬群

平谷白各庄汉代墓葬群共发掘墓葬130座,分为土坑墓和砖室墓两大类,出土陶器、铜器、玉石器等文物600余件(套),是一处从西汉早中期一直延续到东汉晚期的墓葬群。这批墓葬排列有序,时代连贯,随葬器物多样,对于认识北京东北部河北中部地区汉代文化面貌、家庭家族的内部构成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尤其是为准确地区分与把握西汉中期、新莽时期和东汉初期等几个重要汉代考古时间节点的文化面貌、衔接、过渡与转变的关键因素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中都遗址

图源: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本年度在金中都外城的东部、北部、西南部、东南部发掘了五处地点,发现了金代建筑遗址、灰坑、水井、河道、道路等重要遗迹,另外还有唐、辽、元、明清时期的遗存。尤其是在外城内西南隅发现的道路,形成的十字路口为研究金中都城内街巷布局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上述五处地点的发现推测与金中都外城东开阳坊、开远坊、显忠坊、南永平坊、南苑等密切相关,并对研究唐幽州、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等城市更迭有重要作用。

正阳桥遗址

图源:青瞳视角

为了解正阳桥的位置与形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通过考古发掘揭露出正阳桥东南侧的一具镇水兽。用泥岩雕刻而成,俯卧在雁翅石条上,形态浑厚大气,造型逼真。头朝东南,俯向水面一侧;尾向西北,略弯曲,身披鳞甲,局部饰祥云纹。距现状地表深2.5米,长3米,宽1.4米,高0.48米。应为明代遗存。

正阳桥是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镇水兽为龙之九子之一,性好水,故常被安放在桥边,人们希望它能观察水情、防止河水泛滥、镇消水患。一般古代重要桥梁在四个方向的雁翅上均设置一具镇水兽。

本次发现对研究北京城护城河及防御、水利交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了解正阳桥的地理方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北京中轴线的物质实证。

万寿寺东路遗址

万寿寺东路考古发掘出清代虚空同体殿、静思报恩殿、西静院正房、元光门、屏门及甬路、游廊、灶等附属设施,还清理了明代、民国时期建筑基址各1处。基本弄清了清代万寿寺东路的建筑布局,并可与样式雷图相互印证。明代、清代、民国时期建筑遗址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对厘清万寿寺的历史沿革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明、清、民国时期万寿寺建筑的工程做法、形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进一步丰富了大运河文化带的文化内涵。

清固伦和敬公主园寝

在东坝地区发现的3座清代中期的大、中型合葬墓,结合文献和考古成果,确定为固伦和敬公主及其后裔园寝。其中固伦和敬公主与额驸色布腾巴尔珠尔合葬墓规模硕大,由墓道、挡券墙、罩门券、石门、门洞、棺床、金井和金券组成。此次发现是清代皇家园寝制度的典型代表和实物史证。

图源:北京日报

这6处重要发现时代跨度大,分布区域广。正阳桥是中轴线的重要节点,路县故城、万寿寺、固伦和敬公主园寝均位于大运河文化带,金中都地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白各庄墓葬群位于长城文化带,进一步彰显了考古工作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重要性,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是践行“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和考古前置理念的重要成果,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的具体体现,也是展示、实证中华文明史、北京地方史的重要内容。

据悉,本次公众考古季为期两个月,以“百年考古,文化北京”为主题,活动期间,本市将举办公众参与、考古体验、专题展览、云端展示、学术讲座等5大类、共计24项活动,让市民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零距离感受考古魅力、体味文化内涵,以扩大北京考古研究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好地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期待这些考古成果早日和市民见面

转发,让更多人看到~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

实习编辑:丁敏行

值班主编:彭菲

点个

让更多人感受考古魅力

关于东阳古窑遗址,你知道多少?

东阳北街道上卢小区发现了一个古窑址,初步断定是江浙一带非常少见的马蹄形窑。”日前,东阳一则新的考古发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让不少瓷器研究爱好者对东阳的古窑遗址产生了浓厚兴趣。

其实,东阳作为婺州窑的主要产地,古窑遗址相当丰富,除了此次发现的马蹄形窑外,早在1980年和2008年,东阳市文保部门曾在歌山马龙山和葛府伏虎山发现宋代古窑址,其窑炉都是龙窑。

“东阳古窑遗址丰富,年代历史久远,研究考古价值巨大,但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至今未得到有效利用,其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也未得到科学发掘研究。”东阳博物馆馆长陈荣军说,下一步,东阳将依托婺州窑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对东阳婺州窑文化的挖掘和研究,让其成为东阳又一张城市名片

(记者 叶永永)

马蹄形窑址或为千年前的北宋古窑址

“接到电话后,我立马就赶过去了,挖掘出来之后,确实给了我们不少惊喜。”陈荣军说,初步判断这是1000多年前具有唐朝遗风的北宋古窑址,其马蹄形窑址在东阳市首次发现。

10月22日下午,东阳市江北街道上卢小区西侧的一处空地上,施工人员在路基清表时偶然发现了一处古窑址。和江浙一带常见的龙窑不同,这次挖掘出的窑炉是江浙一带少见的马蹄形窑,长度约3.6米,宽度约3.1米。

所谓的“马蹄窑”因其平面状似马蹄形而得名,其实是馒头窑的形制之一。它的火膛呈半圆形或扇形,窑室从前至后渐宽,左右两壁外弧或略外弧,后壁齐直,一般后部左右各设一个平面呈方形或半圆形的较大的烟囱,后壁下部左右设排烟孔,与烟囱相通。

陈荣军介绍,马蹄形窑在我国北方较为流行,陕西耀州窑、河南汝窑、河北磁州窑等,使用的都是这种窑炉。宋、元时期南方地区有的窑口,如武义的水碓周窑、四川彭县窑、重庆涂山窑等,也用马蹄形窑烧制瓷器

“相比龙窑,马蹄形窑的产量较小,对于烧制时的温度火候更好把控,有利于提高瓷器质量。龙窑一般用于瓷器的烧造,提高产量,马蹄形窑用于烧成匣钵等窑具,提高瓷器的质量。”陈荣军说,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马蹄形窑是肯定的了,但是由于窑炉上半部分缺失,窑内缺少烧制工具以及窑壁高温灼烧颜色不深等原因,导致马蹄窑洞本身的年份一时还不好判断。

据了解,从明朝始设集市的上卢,为东阳北乡主要物资集散地,原本就古建筑集聚,被列为东阳市文物保护点,历史气息浓厚。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卢小区居民在挖防空洞时,曾挖出过大量古瓷片,甚至居民建房时,都发现了古窑址,只不过当时居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不强,没有报告文保部门。接下去,东阳市文保所还将邀请更多的专家来东阳,共同探究这座马蹄窑址。

葛府窑瓷器为婺州窑中的上品

“大宋官窑 千年瑶仪”,如今,走进东阳市南马镇联合村瑶仪自然村,村口景观中的这8个白色大字特别引人注目。近年来,瑶仪利用古窑遗址,深挖古窑文化,发展旅游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瑶仪,最初跟窑有关。“据传,在距今1000多年前的五代、北宋时期,南马葛府一带曾瓷窑遍地,在我们瑶仪最为集中,村名的‘瑶’字,就是‘窑’的谐音。”南马镇联合村村委会主任、瑶仪村负责人张永进说。

根据《解读葛府窑》中记载,葛府窑位于葛府东北侧山麓,窑场依山而建,瑶仪就是葛府窑其中一处窑场。如今,在瑶仪附近的山坡上,随手一拨,就能发现很多陶瓷碎片,一些村民还拿陶瓷碎片来装饰院子。

包括瑶仪在内,葛府窑址在今南马镇葛府村至东庄自然村长约5公里的东北侧山麓一带,自东向西依次分布着葛府村的伏虎山、来龙山坡,苞竹自然村的黄草山、上前山、银棠山、馒头山、下前山、官桥山、前蔡山,下格村的金塘坞、荷花蕊、红墩岭,下和自然村、下安恬村的圆蓬山,东庄自然村的后山头等山坡窑场,共16座山30多处窑址,保护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其中的核心区为来龙山坡和山脚下的蔡大塘。

虽然葛府窑址至今未开展科学发掘,但仅根据地表遗留的瓷器残件,可以确定这里主要出产碗、碟、杯、盘、粉盒、盏托、执壶、灯盏、蟠龙瓶、渣斗、高脚碗、小盖罐、莲瓣尊、烛台、钵等十几类产品。这些瓷器造型优美,胎骨灰白,胎釉结合良好,釉层或厚或薄但都非常均匀,而且釉层玻化程度很高,釉色青绿,釉面光洁滋润。

“根据考古研究发现,葛府窑烧制的瓷器在婺州窑中属于上品。”陈荣军说,葛府窑所产的瓷器质量上等,除了当地优质的瓷土、上佳的水质、丰富的松材等原材料,还与烧制技艺有关。

此外,葛府窑所产的瓷器,玻化程度都比较高,这与窑温有关系。葛府窑都是龙窑,龙窑的长度越长,窑温就越高,正因为如此,葛府窑的窑温要高得多,因此所产的瓷器玻化程度较高,釉层看上去带着玻璃样的透明感。

制作精良的歌山瓷碗 曾远销海外

相比上卢的马蹄形窑和南马葛府窑,歌山窑是东阳最早被发现的窑址,也是目前东阳发现年代最为久远的窑址。

东阳歌山窑是婺州窑青瓷的重要产区,创建于初唐。在歌山古窑群中,最早发现也是最著名的当数象塘古窑。1964年,瓷史专家朱伯谦就在《考古》杂志上发表了《浙江东阳象塘窑址调查记》,认为当时以象塘为中心的歌山古窑,规模庞大,技术先进,是婺州窑的重要代表。

以象塘为中心,唐宋古窑绵亘约1.5公里,瓷片和蒸碗套钵堆成小山,被称为“五星瓶窑”。1980年,在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支持下,金华与东阳两地文管会对歌山村附近的马龙山进行考古发掘,又发掘出一座完整的北宋窑,根据窑床结构与出土瓷器,专家确认此窑为龙窑。

“歌山窑被发现和挖掘的时候,我并不在文保部门工作,只是在后来的工作中有所接触和了解。”陈荣军说,根据挖掘整理和出土的文物推断,歌山窑始建于初唐,一直持续到北宋初年。

从目前婺州窑窑址考古发掘报告资料来看,晚唐五代至北宋早期,为了满足贡瓷和外销用瓷庞大的生产数量之需要,婺州窑部分窑场如武义县泉溪水碓周窑、东阳市歌山窑等,在一段时期内曾承接过生产贡瓷和外销瓷的任务,所以在生产原料精选、成型、装烧、装饰工艺等方面均作了较大的努力,使其产品的工艺和质量水平基本接近越窑上林湖之产品。

据了解,歌山窑群出产的碗供民用和出口,出口的碗一路从宁波流向海外,一路则由江西商人转买后出口海外,可见当时的歌山瓷碗已相当精致。马龙山古窑址发掘出土的遗物中以碗数量最多,款式相当丰富,造型独特,像敞口外卷、折腹有棱、稍有假圈足等款式,系歌山窑产品特有;而且釉色也特别好,青釉较厚,均匀有光泽,仅碗内底和外底无釉,为其他窑口所不见。

东阳歌山一带制瓷历史一直流传到了近现代,正是唐宋时期歌山一带发达的制瓷业,奠定了近代上宅碗厂的基础,催生了东阳近代瓷业经济。之后,随着市场化进程,东阳众多碗厂先后倒闭,瓷业经济也随之瓦解。

来源:j金日晚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