勍香经幢

勍香经幢

勍香经幢位于汾西县勍香镇勍香村,时代为唐代,类别为古建筑。

占地面积0.6平方米。青石质,幢首为宝瓶式,座佚。八棱柱形幢身,共五层,高约9米,底径0.65米,每面宽0.25米。

勍香经幢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因与勍香高殿庙距离较近,合在一起划定)以勍香高殿庙文物本体外墙为界,北向外延伸35米到房屋外壁,东向外延伸至房屋外壁,南向外延伸15米至房屋外壁,西向外延伸至岔上线东沿。南北长约74米,东西长约52米,面积为3770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因与勍香高殿庙等5处距离较近,合在一起划定)以各保护范围为界,东、西、北各向外延伸至道路外沿,南向外延伸100米至房屋外壁。南北长约501米,东西宽约292米,面积为84190平方米。

石经幢雕刻 经幢石雕的简介

佛教建筑的典型代表寺庙石经幢蕴含着佛教文化的很多内容,它不仅传播了佛教文化,而且还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更大的灵感. 凯岩石业对寺庙石经幢的设计理念值得在各种建筑中得到应用。这种建筑来源于佛教文化,其设计理念就是要讲求自然和谐,这种设计理念正是现代设计中所欠缺的。无论是商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作为现代建筑来说应该多参考一下这种设计思想。让冰冷的建筑也能够更加有人情味,让建筑也能体现出人性化的思想,能够和自然和谐统一的在一起。这是古代建筑带给我们最大的思考,也是我们现在做建筑设计时应该考虑到的东西. 寺庙石经幢的建筑虽然是个简单的柱子,但是它也有美感,比如平衡的美感,威严的美感, 这咱美感用心就能发掘。

佛教虽不是中国本土的宗教文化,但从其传入到中国,经历了盛唐时期后逐渐已经成为了宗教文化中的主流代表。佛教,以其祥和、平静、万物皆空的理念让世人的心态能够平和,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贪求,这种理念同时也在佛教的各种建筑雕刻形象中呈现出来。中国的寺院建筑保留了传统的文化魅力,在继承印度佛教的基础上开创了具有盛唐特色的文化魅力,让我们至今还能够透过佛教寺院建筑看到盛唐遗留的那些痕迹。在寺庙建筑中,石雕经幢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形态各异、造型多样的建筑,让我们能够解读更多不同的佛教文化。

石雕经幢上所选择的图案造型很多,不过多半还是与佛教文化有直接联系。那么怎样设计经幢上面的装饰图案,一般来说,在幢身上会采用浮雕的形象,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佛教人物雕刻,通常会选择佛经中的经典人物和故事来雕刻。比如佛像菩萨、力士、天王等,雕刻的佛像神态祥和、体态柔和,眉眼之间让人有安定心神的效果,我们在看到这些石雕经幢精湛的雕刻工艺的同时也能够领略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不由自主地深陷其中,在这种祥和静谧之中,寻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佛像塑造,以释迦牟尼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为主,普贤为真理,而文殊为智慧,是佛教中聪明与理念的代表,让佛教圣徒们可以增长智慧,领略风采。

石雕经幢上除了经典的佛教人物雕刻之外,还会选择一些飞天和莲花的形象。在中国佛教文化中,飞天是常用的元素,比如敦煌莫高窟中的飞天形象让人惊叹其造型的魅力,在石雕经幢身上也会有这样的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同时加入象征佛教的生花——莲花,凭着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也给人的心灵更多祥和感,在其中寻觅净土。

此外,石雕经幢中经文是不可缺少的,作为向佛教徒展示佛教文化的建筑,珍贵的经文是必然会雕刻在其上的。从现在保留的石雕经幢作品来看,主要使用的经文包括了《大悲咒》、《法华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重要经文,让我们能够默念经文,在其中寻觅到佛教文化的魅力,也能够让自己的心得到释放,重新回归到这样的一片宁静与安详,与尘世芸芸众生融为一体。

什么是陀罗尼经幢_陀罗尼经幢在哪

陀罗尼经幢在哪

陀罗尼经幢是唐代寺院雕刻,立于河北赵县开元寺旧址,后寺废而经幢仍存。这座经幢全部用花岗岩石雕琢叠砌而成,外观造型酷似塔,所以当地俗称“石塔”。该经幢是唐代的珍贵艺术品。

什么是陀罗尼经幢

陀罗尼经幢用青石雕刻,通高约4.10米,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幢座下部为圆覆莲基座,上部为八角形座面,每角雕一兽头,口衔圆环,环垂丝绸结扎的长帛,每角之间用璎赂相连,其上有覆莲两层,下为帷幔。幢身为八棱形,高1.43米,楷书阴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后有“大唐开元十有八年”纪年,表明了雕刻年代。纪年后用阴线雕刻六尊佛像。幢顶形似塔刹,分七层,分别雕刻释迦牟尼、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伎乐飞天、莲花等,其中七幅会乐飞天雕刻精美,姿态各异,形像逼真,神采飞动。

陀罗尼经幢坐北朝南,由基座、幢体和幢顶宝珠几部分组成,为八棱多层形式,共七级。最下面是一层边长6.1米的方形束腰式台基,束腰刻有莲花石柱和形象健美的金刚力士和“妇人掩门”雕像,姿态生动自然。台基上是平面八角形须弥座,分为两层,第一层束腰部每面雕三尊坐莲菩萨,第二层束腰部雕刻形似庙宇殿堂的房屋,还有仙山、宝塔、长廊、佛像等。第二层须弥座上面刻盘龙,上面峭立八座须弥山峰,峰峦中雕有庙宇、宝塔、人物、禽兽等。

  须弥山之上,为陀罗尼经幢主体幢身,分为六节,均为八棱形。第一节正面篆刻“奉为大地水陆苍生敬造佛顶尊胜陀罗尼幢”十八个大字,其他七面和二、三节幢身上刻楷书经文,行笔遒劲,结构严整,是一部优秀的书法作品。四、五节幢身上满刻佛教人物、经变故事等。第六节幢身上面为一八角亭,其上安置的桃形铜制火焰宝珠塔刹,直指碧空。幢身各节之间均置有八棱形华盖或幢檐,层层相托,形制则各有特色,雕有缨络垂幔、神兽和佛教故事等,为经幢石雕艺术最精华所在。

陀罗尼经幢是幢体印有陀罗尼经文的建筑。我们知道,自唐代以来佛教兴盛,陀罗尼经幢就是在那时出现的,是建立在寺庙里的一种建筑,又因在幢体上刻得经文不同,造型不一而分为很多种类。

  经幢中的经,当然是指经文了,那么,幢又是指什么呢?幢,是指古代的仪仗中经幡,在竿子上加丝织的绢布以羽毛为饰品所做成的,所以又叫做幢幡。在唐代,由于佛教密宗的传入和盛行,为了使经文长久的保存不会毁坏,故而将其经文或佛像书写在丝帛制成的幢幡上,后来,又改成将经文或佛像刻在石柱上,因为刻得主要是经文,所以又称之为经幢。

  古代寺院石雕中的石经幢是什么样子?经幢又名石幢,其质地大部分为石头,是由幢顶、幢身、基座三部分组成,主要的部分是幢身。幢身一般为六角或者八角形,也有少数为圆形,八角形的石幢为大多数。其主要的结构构成为:幢顶上面雕刻有花卉、云纹、佛像、菩萨像;幢身在基坛(即基座)之上,以莲花座,天盖等隔开,分为上层柱和下层柱两部分,上层柱主要是镌刻题额或者愿文;下层柱则是雕刻上经文;而用来分隔上层柱和下层柱的莲花座和天盖则分别有天人、狮子、罗汉等雕刻;在基座部分是和幢顶一样,雕刻有花卉、云纹、以及佛像、菩萨像。

陀罗尼经幢是有纪念意义的建筑,自唐宋时期开始,建幢就很是盛行,有为功德而建的陀罗尼经幢、也有为得道高僧而建立的墓幢以此纪念。其一般放在大道、寺院等地方,也有的会安置在墓道、墓中、墓旁。

  看过这些,我们都知道寺院经幢就是在幢身上镌刻有经文,而经文又分为很多种,比如说《金刚经》、《弥勒上生经》、《般若心经》、《父母恩重经》等,而在这些经文中,被运用的最多最主要的则是陀罗尼经,因此,我们所见的有一大部分的是陀罗尼经幢。

  佛教石经撞-寺院雕刻石塔佛塔雕饰,陀罗尼经幢上所刻的经文为陀罗尼经,陀罗尼,在佛法中是指一切法的总纲,持一切法。陀罗尼分很多种,有法陀罗尼、义陀罗尼、咒陀罗尼等,故而陀罗尼经也不尽相同,在陀罗尼经幢上应用最多的莫过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而后是《白伞陀罗尼经》、《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经》、《大悲心陀罗尼》以及《大吉祥大兴一切顺陀罗尼》。这些经文,即为这些咒语,在人们看来能够消除罪孽,超度亡魂,免受其扰,因而运用广泛。

  与其他的经幢相比,陀罗尼经幢的造型是所有经幢中最为高大的,其造型复杂逼真,华丽美观;其雕刻水平很高,工艺精湛,刻画细致入微,经幢上的花卉云纹,佛像菩萨都栩栩如生,堪称经典。

  在修行者的眼中,陀罗尼经幢是一种象征、信仰,有着佛性,能够为人们消除罪孽,时时警醒着世人;能够供养、超度亡魂;能够消除业障,往生极乐。而对于历史来讲,陀罗尼经幢,不仅仅是历史的的代名词,亦是一件精美的、华丽的、让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

以上是关于陀罗尼经幢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石雕产品的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龙航雕塑,龙航雕塑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原文链接:http://www.longhangds.com/news/1017819.html

唐经幢游玩攻略 唐经幢图片

1. 唐经幢图片

临平山海拔217.8米,唐时,临平已为游览胜境,有景点14处。山顶有细砺洞,又称龙洞。山上下有钱镠磨剑石、白龙潭、藕花洲等数景。山西麓有安隐寺,唐宣宗时建,有名泉曰“安平”。苏轼曾有诗咏泉。寺前有唐经幢(已毁)、古罗汉松、古黄杨树、唐梅等。临平依山傍湖,旧有“临平十景”。古时候,山巅有一石塔,人称普同塔,在平野孤丘上亭亭而立。临山有一湖,方圆十里,平湖碧水,波光粼粼,风檣往来不息,湖岸边有荷田片片,此为临平湖,山因湖而名。故有元代诗人吴景奎“舟过临平后,青山一点无,大江吞两浙,平野入三吴”的诗句。

2. 杭州唐经幢

1.临平山,在临平北,孤独无依。山前古有临平湖,山因湖名。临平山,平旷逶迤、邱壑姘美,沿山之古迹名胜,纪述颇多。吴景奎有“舟过临平后,青山一点无”的佳句。顾况有诗名《临平坞杂题》,以临平山径柳、石上藤、薜荔庵、芙蓉榭、焙茶坞、欹松漪、弹琴谷、白鹭汀等命题,作诗!"首记下该山绝佳处。唐诗僧邱丹曾隐居于此炼丹学道,故临平山又名邱山。  唐时,临平已为游览胜境,有景点14处。山顶有细砺洞,又称龙洞。山上下有钱镠磨剑石、白龙潭、藕花洲等数景。山西麓有安隐寺,唐宣宗时建,有名泉曰"安平"。苏轼曾有诗咏泉。寺前有唐经幢(已毁)、古罗汉松、古黄杨树、唐梅等。临平依山傍湖,旧有"临平十景"。  宋时临平为杭州水路东向北行第一站,山上原有塔,山和塔均为行旅接近杭城之标志,故苏东坡有:“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之句。

2.慧日禅寺,临平南站坐12路直达博陆或坐16路直达寺庙。慧日禅寺,虽此寺庙没有杭州灵隐寺的宏伟壮阔,但据当地人讲此寺庙为僧人 “济公”的“老窝”。当年济公就是从这里出发开始旅程的,就连如今赫名远播的灵隐寺也为此寺的“副寺”,赏尽了灵隐,为何不寻一下它的根。 頭條萊垍

3.超山,超山梅花早有耳闻,这里的梅花品种多,齐,秀,而超山梅花节更是intersting垍頭條萊

3. 唐经幢历史

310227头的身份证是上海市市松江区

松江区地处太湖流域碟形洼地底部,境内地势低平,属长江三角洲平原。整个地平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部稍高,西、北部低洼。东部“冈身”一带,海拔在3.5~4.5米(吴淞口水准,下同),最高5米;沿黄浦江两岸及县境南部,除新五乡有一大片土地(习称泖田,古代三泖之一部)海拔在2.4米左右外,其余一般在海拔3.2米左右;西、北部是低洼腹地,海拔在2.2~3.2米,为太湖流域碟形洼地最低处。在全县耕地面积中,海拔3.2米以下低洼地约占2/3。

4. 唐经幢是什么

有玉佛寺、静安寺 、龙华寺 、龙华塔 、青龙塔 、护珠塔 、松江方塔 、西林塔 、嘉定孔庙 、文庙 、松江唐经幢 、秋霞圃、豫园 、古猗园 、汇龙潭 、醉白池 、书隐楼 、四明公所 、大境道观 、天后宫 、佘山圣母大教堂 、鲁迅故居 、孙中山故居 、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墓、鲁迅墓 、宋教仁墓、 徐光启墓 、龙华烈士陵园、宝山烈士陵园、七宝古镇等。

5. 上海唐经幢

嘉定的秋霞圃和南翔的古漪园(上海四大名园嘉定占了两个)頭條萊垍

嘉定孔庙,上海地区现存最完整的孔庙。條萊垍頭

还有就是汇龙潭,法华塔以及南翔的留云禅寺,双塔等等。條萊垍頭

可以手机安装腾讯地图。导航--选择起点您的位置到终点站--到的景点!!直接搜索就可以选择路线就可以了,非常简单的!垍頭 萊

6. 唐经幢传说

临平,是一座千年古镇,江南水乡。居住在这座美丽的小城,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临平胜迹甚多,桂芳桥,建于宋末,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有安平泉、安隐寺,现井泉尚存。北有被历代名人学者推崇题咏的临平山,山东部新辟临平公园,占地164亩。

临平山

  临平北边有两座山,横卧在身边的一道叫临平山,山不高,海拔才二百来米,远眺长长一条,却也林木森森,一年四季葱绿苍翠。古时候,山巅有一石塔,人称普同塔,在平野孤丘上亭亭而立。临山有一湖,方圆十里,平湖碧水,波光粼粼,风檣往来不息,湖岸边有荷田片片,此为临平湖,山因湖而名。故有元代诗人吴景奎“舟过临平后,青山一点无,大江吞两浙,平野入三吴”的诗句。

  苏轼《南乡子·送述》:“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苏轼《次韵杭人裴惟甫诗》“余杭门外叶飞秋,尚记居人挽去舟。一别临平山上塔,五年云梦泽南州”。临平塔时为送别的标志。

  临平山塔,临平山顶上那支被苏轼感叹:“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的宝塔虽然已经湮没,但2005年开始兴建的“东来第一阁”将以更加挺拔靓丽的雄姿屹立在临平山巅,迎来送往沪杭线上的人们。

  唐朝时,临平山上人迹罕至,人烟寂寞。在山坞里,有修道炼丹、骑着小黄牛出门满山采草药的隐士,也有骑着毛驴慢悠悠上山访友的高人,构成一道十分奇特、罕见的山野风景。

超山

  离临平山稍远些的,有超山。超山超然突兀,自古名闻远近,山脚下,有十里梅海,每逢早春,赏梅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但是超山位于塘栖地界,不是临平自家的山。

  超山,位于临平、塘栖间,与苏州邓尉、无锡梅园同为江南三大观梅胜地。超山梅花以“古、奇、广”三绝闻名,抗战前,绕山遍植梅树,故有“十里香雪梅”之称。现有唐梅、宋梅各一枝,品种有萼绿、铁骨红梅等奇种,登超峰绝顶云梅楼,数十里梅海尽收眼底。超山原有古刹报慈寺,大明堂内原供唐吴道子画观音像刻石。堂西侧有吴昌硕墓及吴全身石像,“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0年修复,1985年增建吴昌硕纪念馆。超山多奇石,岩洞以海云洞最佳。(《余杭县志》第十四编文化第729页)

7. 唐代经幢图片

原松江县,现松江区。頭條萊垍

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历史文化悠久,有着“上海之根” 的称呼。位于黄浦江上游,东与闵行区、奉贤区为邻,南、西南与金山区交界,西、北与青浦区接壤;区境南北长约24千米,东西宽约25千米。

总面积604.64平方千米。截至2016年底,全区辖6个街道、11个镇:岳阳街道、永丰街道、方松街道、中山街道、广富林街道、九里亭街道、泗泾镇、佘山镇、车墩镇、新桥镇、洞泾镇、九亭镇、泖港镇、石湖荡镇、新浜镇、叶榭镇、小昆山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松江区常住人口为1909713人。條萊垍頭

松江区主要河流有流贯南境的黄浦江,以及淀浦河、泗泾塘等。工业以机械、轻纺、冶金、化工、电子、食品等行业为重点。国家商品粮基地和上海市副食品基地之一。特产有“四鳃鲈鱼”等。沪杭铁路、沪昆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同三国道等干线过境。古建筑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陀罗尼经幢、宋代兴圣教寺塔(俗 方塔)、始建于1899年的佘山天文台、广富林遗址。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照壁、秀道者塔,还有初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的佘山天主教堂等。

2019年,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2020年,松江区地区生产总值1620亿元,同比增长4%,增速位居全市第一。頭條萊垍

8. 唐代石经幢

广州市荔湾区光复北路526号是属于广州市荔湾区金花街道三甫社区居委会的。

光复北路毗邻西门口,陈家祠以及光孝寺。

光孝寺是岭南地区年代古老、规模盛大的名刹。

光孝寺的历史源远流长,寺庙是广州市四大丛林(光孝、六榕、华林、海幢)之一。

该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始建于三国时期,寺名屡变,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而定今名。

唐代仪凤元年(676)高僧慧能在寺中戒坛前菩提树下受戒,开辟佛教南宗,被称为“禅宗六祖”,为该寺增添了不朽的光彩。

光孝寺殿宇雄伟壮观,文物史迹众多,如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时达摩开凿的洗钵泉,唐朝的瘦发培、石经幢,南汉的千佛铁塔,宋、明时期的六祖殿、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诃子树、菩提树等,都是珍贵的佛教遗迹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