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高庄城址

南高庄城址

南高庄城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大盂镇南高庄村上店,是山西保存比较为完整的一座明代城堡。

中文名:南高庄城址

地理位置: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大盂镇南高庄村上店

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

保护级别: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

编号:V—2

序列号:Ⅰ—2

所处时代:明

河南人气高的一座古城,是大型古城遗址,有500余年历史

古城旅游在如今的很多城市中都非常火热,不少城市对古城旅游潜力方面的重视程度都很高,而且也能实现一个区域经济表现中非常关键的一面,同时在从如今我国社会经济能力中看,每一处城市的文化景点都值得被关注,尤其是能带动区域实力提升,必然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对当地民众的生活条件改善也有促进作用。

它就是商丘古城河南如今内部的景点很多,景区的类别也多样,而且在每一个城市内部,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意义必然会更高,这本身对一个区域的旅游业发展有不可低估的战略意义,而这处古城景点则是其中之一,还能获得很多游客的喜爱,毕竟是我国当地比较少有的一处历史文化名城。

这处古城的区域位置是在河南的商丘睢阳区处,其古城的占地面积有1.13平方公里,这主要是指内城的面积,而且它在古代也是历时八年的时间建设完成的,虽然它只有500余年历史,而且它也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城景点,还被打造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对一个地区城市的历史丰富性都有很大意义。

此外,在这座古城的发展中,它最大的特色是水中城、八卦城、城摞城三位一体,也是世界上唯一具有这种特殊特点的大型古城遗址,而且在其古城内,它也有归德府城墙、应天府书院、张巡祠、壮悔堂穆氏四合院等很多的景点,以至于在这些景点发展下看,它所得到的游客关注度是比较高的,也能实现较好的区域发展。

作为是河南人气高的一座古城,其古城也是四季皆可旅游的,从而让不少游客都能实现更好的发展,虽然其古城曾多次被毁,但又多次重建,所以在如今的旅游价值和社会地位中说,这座古城的实际价值潜力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它的城墙呈方形,是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对如今考古方面的研究价值也很高。

对于古城的旅游发展,则往往是有不少发展价值高的景点在其中,例如说古城建筑,古城成就和历史,以及古城内的人文风俗等,这些方面都能成为一个城市发展旅游经济非常突出的优势,这处古城同样如此,虽然不少游客对它的熟悉程度比较低,但这不能否定它的古城旅游吸引力价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

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触摸3500年济南城市历史

9月4日,济南市委、市政府举行的“全力打造‘五个济南’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大辛庄遗址是目前山东省已知面积最大的一处以商文化为主要堆积的考古遗址,也是我国发现最早、研究历史最长的商代遗址之一。入选“‘十一五’全国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立成在调研“东强”工作时来到王舍人街道大辛庄遗址现场,详细了解了遗址发掘出的文物研究和保护情况,听取了大辛庄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情况汇报。孙立成指出,该遗址为一处以商文化为主、集居址和墓地于一体的大型聚落遗址,对于研究山东地区商代历史文化、建立山东地区商代考古学文化编年序列及商代夷商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孙立成表示,济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遗址发掘、文物保护工作,切实将优秀历史文化和悠久城市记忆传播开来、传承下去,为打造“文化济南”提供有力支撑。

在各方关注之下,大辛庄遗址再次走入了济南人的视野,也让济南的考古遗址公园这个概念及其建设再次进入济南当代发展序列。

为什么大辛庄遗址被如此重视?为什么这个遗址能够建设遗址公园?其所蕴含的支撑点是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来到多次参加大辛庄遗址考古工作的济南市考古研究所,采访了有关考古人员。

■大辛庄遗址是在商都殷墟以外首次于原生地层中发现甲骨文的遗址

对不少关心济南城市文化历史的人来说,“大辛庄遗址”是个熟悉的名字。这里是一处以商文化为主要内涵的古代遗址,不但是我省已知面积最大的一处以商文化为主要堆积的古代遗址,而且也是全国范围内发现最早、研究历史最长的商代遗址之一。

遗址最初由当地农民发现于1935年,而最早把这一发现公诸于学术界的,则是英国人林仰山教授。上世纪50年代的两次勘探,探明了大辛庄遗址的面积,初步确认遗址的主要堆积和年代。

1952年和1953年,山东省文管会调查大辛庄遗址,发现少量甲骨,其中有龟背甲。陈梦家指出:“小屯以外,别地方只出腹甲,出背甲的还是第一次。尤其是它的形制和小屯的无异,它和小屯的关系最密切了。”1955年、1958年,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对大辛庄遗址进行钻探和试掘。1970年12月的发现,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其后,1982年、1983年、1984年都曾进行过考古挖掘,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文物。

2003年3月至6月,山东大学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对济南大辛庄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此次发掘出土了商代甲骨卜辞,在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上引起较大震动。这是在商都殷墟以外首次于原生地层中发现甲骨卜辞,被誉为甲骨学史上具有界标意义的重大考古发现。尤其是经拼合后最大的一片龟腹甲,记述了当地统治者卜问“御祭”“温祭”和“徙”(或徏)方面的内容,第一次证实了武丁时期殷墟以外商代地方贵族祭祀和日常活动的文字信息。而且这次发掘所发现的青铜器族徽,不见于以往著录,是研究商代历史和社会的重要资料。这些或许可以说明大辛庄遗址可能是商代东方的一处中心性聚落,并可能是一处方国都邑。这一发现为重新审视大辛庄遗址的性质、认识商王朝与周边地区特别是东方地区的关系,以及探索商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010年3月至12月,由山东大学考古系、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再次对大辛庄遗址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考古发掘,发现一批重要的商代遗迹与遗物,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此次大辛庄商代遗址考古发现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从上述历次考古发掘可以确定,大辛庄遗址是以商代为主的大型遗址,从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骨器和甲骨文等遗物判断,该遗址是一处集居址、手工业作坊、礼仪中心和墓地于一体的大型商代遗址,充分说明大辛庄遗址是商王朝经略东方的统治中心,在商代前期后段至后期早段,为我国东方地区规格最高的一处遗址,在商代考古与历史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2016年,根据市规划局《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340220号提案的会办意见》,相关部门已将大辛庄遗址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规中,并根据省文物主管部门出具的文物保护范围,明确划定了遗址的规划控制范围。还提出,市规划局将对该遗址规划控制范围的各类建设活动进行严格规划控制,确保遗址区得到有效保护,彰显遗址和济南城市的独特文化魅力。

■“大辛庄”是商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统治中心

实际上,早在2009年,山东省就对齐国故城曲阜鲁国故城、两城镇遗址城子崖遗址、大辛庄遗址完成了遗址公园立项申请。2010年,大辛庄遗址就提出了建设遗址公园的方案。

什么是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其所具有的科考价值和不可复制性决定了它需要保护的必要性。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从2010年至2017年,国家公布了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这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中,济南入选的只有城子崖考古遗址公园一处。现在,济南市将建设大辛庄遗址公园提上了议程,对于济南来说,这是一件值得期盼、值得高兴的大事。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对大辛庄遗址建设考古遗址公园非常关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介绍,这处遗址不只是对济南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对中国的历史研究都有着重要价值。这里是在商代都城以外唯一的一处出土甲骨文的遗址,其意义绝对非一般考古遗址能相比。在此之前业界认为,商代时期只有王室成员和都城的高等贵族才有使用文字的权力。大辛庄遗址的发现则提供了新的信息,就是在当时文字可能在地方的高层贵族同样可以使用,但同时可能受到严格的限制。从这个角度和意义上讲,大辛庄遗址的等级非常高。

考古人员和公众最关心也最感兴趣的就是甲骨文。大辛庄遗址出土的甲骨经过拼合之后,总共有4片,其中一片最大的有34个字,几乎是一个龟腹甲的三分之二。上面的内容是卜辞,也就是占卜留下的一个记录,其中提到了三种不同的祭祀方式。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这个当地贵族的祭祀对象并非当时商王的祖先,而是对自己祖先的祭祀。这样的甲骨在商代殷墟也发现过,有专家认为这是“非王卜辞”,或者叫“子卜辞”,考古界认为这应该就是商代贵族祭祀的一个遗留。而且,大辛庄卜辞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它的意义和商王朝的关系非常密切,说明当时大辛庄这个地方的贵族有着自己的祭祀方式。此外,大辛庄遗址出土的甲骨文在字形和字体方面,和殷墟出土的没有很大的区别,说明大辛庄遗址出土的甲骨就是商文化的一部分。

除了甲骨外,大辛庄遗址出土的其他很多文物和建筑遗址等,同样都有着很高的等级。甲骨文加上众多高等级文物,结合商朝的发展过程判断,说明大辛庄应该是在商王朝取代夏王朝在中原立足之后,在扩张过程中到达山东后的第一站。也充分说明,大辛庄遗址是商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统治中心,在商代前期后段至后期早段,应该是我国东方地区规格最高的一处都城。所以,这处遗址在商代考古与研究商代历史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济南还有多处历史文化遗址值得开发、建设

“我认为,把这处重要的遗址建设成为一处遗址公园,是非常好的决策,是一项利于济南多种产业发展、尤其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好措施。大辛庄位于济南城市中心和王舍人街道的中间地带,和济南东站距离也不远。而且再往南,就是济南市的政务中心区域,地理位置极佳。如果将大辛庄遗址改建为考古遗址公园,利用这处重要遗址的历史内涵,以及出土的珍贵文物,加上依然在进行的考古活动,完全可以把这里建设成为一处‘活’的考古遗址公园。”

实际上,大辛庄遗址公园的建设已经被纳入“品质历城”的规划,是历城总投资150亿元的82个城市建设项目之一。

根据规划,大辛庄遗址公园占地53公顷,预计投资4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商文化博物馆、青铜主题展馆、东夷文化体验中心等,规划将大辛庄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成为以保护、阐述、展示、传承大辛庄遗址价值为核心,具备文物保护、科研教育、休闲游憩、文化娱乐等综合功能的省内示范性公共空间,使其成为山东省的重要历史人文景观和济南市历城区的文化中心之一。

李铭表示,把考古遗址建设成为考古遗址公园,这是一种遗址保护利用的理念,并不是单独为了建一座公园。人们现在看到的文物大都是在博物馆里,但还有很多地下文物和遗址本身,都是年代久远的珍贵历史的实际体现,需要向社会和公众进行充分的展示和告知。所以,通过考古遗址公园这种形式就是发掘遗址的价值和保护利用文物的一种非常好的现代化手段,能充分挖掘遗址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并能利用现代化的形式和手段展示给公众。还能在发掘、建设、发展城市文化和相关产业,以及发展旅游产业方面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这样可以获得多方共赢的结果。

“其实,除了大辛庄遗址和城子崖遗址外,像济南东部东平陵故城遗址、洛庄汉墓遗址、危山汉墓遗址等,还有长清的几处遗址,都可以考虑建设遗址公园或者博物馆,因为这些古代遗址都是不可复制、不能再生的历史文化载体,都是属于济南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果能充分利用、开发、建设,对于济南历史文化的发展与展示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能丰富济南的旅游资源。让外地游客来到济南除了去三大名胜外,还能从这些地方看到更多的济南历史文化,能有更多的时间留在济南、了解济南、爱上济南。这样一来,对于济南的对外宣传、在全国的美誉度,都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大辛庄遗址公园的建设,将成为济南在这个方面的一个非常好、非常高的起点,是打造‘文化济南’很好的实际举措。”李铭对于大辛庄遗址公园及济南其他几处历史遗址的开发建设充满了期待!

骆驼城古遗址——榆木山前古建康,南郭风景绘屯庄

导读: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古人讲求的是落叶终会归根。而这些长眠于地下的灵魂,他们,又或是他们的祖先,或许是来自于美丽富饶的关中大海之滨的山东,或者是极寒之地的北国。在他们心中,是否河西是他们永远的家,还是,他们也曾无数次遥望过,那个千里之外的中土故乡

骆驼城这枚古印章,盖的年代实在太久远。史书上说它是西汉时期的表是县,还曾经是十六国时期北凉初建时的国都、唐代重镇。它印证的是古代西部边塞文化遗留,古军事文化遗留,古贸易文化遗留。细数它的历史,愈发对它尊重,放眼古丝绸之路,像骆驼城这样大面积保存完好的汉唐古文化遗址也没几个。立刻明白,这枚印章有多么重的份量。

骆驼城的修建与霍去病西征匈奴有太多的关联。想当年少年将军阳光一样的年龄,阳光一样的事业。骑着高头大马,披着战袍大氅,迎着大漠的阳光,腰里的佩剑闪闪发光,头盔上的红缨在阳光下格外显眼。霍去病西征这一年只有20岁。第一次走中线,袭击了浑邪王东面的单于城(今永固城);第二次走北线,迂回袭击了浑邪王西面的觻得城(张掖黑水国),在黄河边上逼浑邪王杀掉休屠王后率部归顺了汉朝,号称十万匈奴归汉。比战争更经典的是,汉朝开始在河西走廊上列四郡据两关。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玉门关阳关长安城里的设计师们,拿着厚厚的羊皮规划图,来到河西走廊,忙着选址,测量定位具体建城的位置。计划戍边将士和移民都去城里居住,在城外农耕放牧。为配合修城,城外已选好了窑址。表是县坐北向南,30万平方米的城已规划出来。

据史书记载和学术考证,骆驼城为西汉表是县,地震后前凉于距县城西南20公里处新建的治所。西晋灭亡后,割据河西的前凉张氏政权为安置关内来投的难民,在骆驼城故址建郡,并以东晋王朝都“建康”来命名,借此标榜效忠晋王室来争取北方汉人的支持,成为战乱给骆驼城历史烙下的特殊印记。

时光流淌到唐朝的时候,又是一番别样的景象。表是县城周围地势平坦,宜耕宜牧。丝绸之路开通后,很快这里变成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城周围阡陌纵横,城里人丁兴旺。大批商旅穿越戈壁沙海,在险象丛生中一群群金黄色的骆驼,它们满载着货物在古丝绸之路上,挺立着高大健壮的身姿,迈开矫健的步伐,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城内胡商蕃客云集,商贸交易市场一片繁忙。在以骆驼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因为城里繁华的贸易,人们用骆驼为标志,把这座城定义为“骆驼城!”

骆驼城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西南20公里处的骆驼城乡永胜村西。城址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425米,南北长704米,面积29.92万平方米。城垣为黄土夯筑,夯土层厚0.10一0.15米,墙基宽6米,残高7米。一座苍凉肃穆的土垒废墟静卧在荒漠碱蒿之中,与不远处红砖亮瓦、绿树成荫的移民新村形成了鲜明对照。居高鸟瞰就像盖在现代画卷上的一方古印章,凝睇近视却又分明是组合起来的大型泥塑群,每一道缺口、每一处凸凹都记录着风雨的洗礼,战火的雕凿,这就是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北凉古都、唐代重镇骆驼城遗址。

骆驼城遗址分为南、北两城。南北二城蝉联 ,瓮城、角墩、腰墩保存完好,是目前国内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唐古代文化遗址。骆驼城遗址现已出土的数百块彩绘壁画砖,全景式地反映了汉唐时期绿洲屯田、西塞牧猎、交通出行、歌舞宴乐、远古神话等多方面的社会生活,是一部形象的河西开发史。

骆驼城出土有大量的彩绘画像砖,内容有伏羲女娲、农耕、畜牧、家居等,并出土有前凉时期的木牍、木俑及西晋时期的彩帛旌铭、木版画。城西南墓群还出土了五凉时期的墓葬,经发掘为砖室墓和土圹墓,里面有彩绘画像砖、胡运子衣物疏、红纱旌铭、青铜神树等,可以从中窥见当时文化艺术活动非常活跃。尽管隔着许多世纪的历史云烟,但仍然能感受到特定年代的生活气息,虽略觉陌生,却依稀可认。在新疆、甘肃、内蒙古青海的很多古城遗址都是如此,乃至于唐瓜州故城阳城这样有名的城址,如果不是事先有所了解,你完全不会知道这城中曾经有过多么繁盛的生活。从此向西,一直到新疆的楼兰、尼焉古城,再到小河墓地太阳墓葬,从巨木打造的墓葬形制中,可以遥见当年这里自然生态如此之好,罗布泊渔猎富足的场景历历在目。

然而,千年只是一瞬,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自公元三世纪以降,河西一带生态逐渐恶化,饮马长城的胜境不再,“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成了远去的风景。而今的这些遗存中,除了城墙的马面、城门、残垣,城的外廓虽在,而城“质”不存,所有的建筑基址都被惊人的自然力扭曲,被摧残得辨认不出形状了。尽管“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但罡风正劲,哪可辨得清楚啊!

在北凉灭国149年之后,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御驾亲临张掖,登山丹焉支山,参禅天地,谒见西域二十七国使臣,举行了“万国博览会”,极尽炫耀隋王朝之威、国力强盛之能事,堪称史无前例。

在云集的诸路豪杰中,可否有人想起,或者路过那个叫“建康”的骆驼城?如今,骆驼城作为一处旅游景点,景观替代了地标建筑,到此一游与拍照留念掩盖了历史的记忆,曾经的过往留给了戈壁的黄沙,愈发衬托出不羁的时间和空间。

“今古山河无定据。”纳兰性德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是在表达“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这于骆驼城,何尝不是如此呢。

▍编 辑:王悦悦

▍来 源:文字来源于甘肃高台网、甘肃经济日报、中国张掖网等,著作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