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受降馆)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受降馆)

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位于怀化市芷江县城东七里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日本降使今井武夫代表日本政府在芷江向中国政府无条件投降,中国政府在芷江举行震惊中外的中国战区受降典礼,史称“芷江受降”。为纪念“芷江受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1947年国民政府在芷江修建“受降纪念坊”。1995年,在纪念抗战受降50年之际,又在受降纪念坊右后侧修建一栋两层楼式的纪念馆。其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采用金字塔式纪念性、牌楼式民族性、屋顶式地方性造型。整个展馆设有“日寇侵华,罪行累累”、“中国抗战,浴血疆场”、“芷江受降,载入史册”、“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四个主题展览。馆内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法陈列展出珍贵文物436件、资料照片625幅、二战时期兵器43件,被誉为“抗战胜利受降博览窗”。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点,中国侨联爱教基地。

地址:湖南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七里桥村320国道旁

等级:AAAA

电话:0745-6839343

开放时间:

8:30-16:30

红色地标我来秀丨芷江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

开栏的话

湖南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发源地,是红色文化大省,红色资源丰富。近年来,武警湖南总队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 “要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重要指示,充分利用湖南丰厚的红色资源,强力推进 “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体系建设,官兵听党指挥的思想政治根基更加牢固,练兵备战的导向更加鲜明,部队清朗和谐的风气更加纯正……

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在我军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为强化实践砥砺,确保部队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总队把红色主题活动细化为以 “红色地标我来秀、红色故事我来讲、红色歌曲我来唱、红色节目我来演、红色路线我来走”为主要内容的“五红”活动,激励官兵把实现强军目标内化为价值追求, 在本职岗位放飞青春梦想。从6月9日开始,“湖南武警”新媒体将联合湖南省文旅厅“湖南公共文旅云”平台隆重推出“五红”活动系列作品,敬请关注!

红色地标我来秀丨芷江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

芷江受降纪念坊坐落于湖南省怀化芷江侗族自治县里桥。受降纪念坊是华夏大地上唯一一座纪念抗战胜利的标志性建筑,以“中国凯旋门”而著称于世,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伟大不朽的历史丰碑。

芷江是中国战区总受降地,是全国第一个受降点,也是全国受降工作的指挥中心。芷江受降办理了百万侵华日军的具体投降条款,代表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是为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而建,纪念馆内主题展览《胜利的见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芷江受降史实陈列》,展出珍贵历史图片资料1678幅、文献实物273件,抗战影视放映厅循环播放《日本投降原始视频》,成为国内首家“抗战胜利受降博览窗”。

红色地标我来秀

红色基因我传承

监制:吴保曙

主编:李 斌

责编:杨韬

编辑:王 菲

作者:奉子鹏(L)

投稿邮箱:hnwjhyn@163.com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遗址在芷江,有时间真应该过来看看

我是十分痛恨日本侵略者的。在抗日战争时期,我的老家河北平山曾发生过一个“驴山惨案”。驴山惨案,是盘踞在平山县的日本鬼子,在数月间多次在驴山区域烧、杀、使用毒气残害我同胞的行为。当时波及周边十几个村庄,计有七百余人被杀,烧毁房屋一千多间。驴山惨案是发生在平山县境内较大的惨案之一。我的爷爷、奶奶,还有一个叔叔和一个姑姑就是在这个“驴山惨案”中被日本人杀害的。

在1941年初秋一天的早晨,有一个年轻的游击组员要到消息树下的战壕里放哨,刚迈下战壕,埋伏在这里的鬼子猛扑,抓住了他的大衫,这个身强力壮的游击队员撒腿就跑,被撕扯的大衫一角丢在了鬼子手里。原来,鬼子乘游击组换岗间隙,偷袭了岗哨,幸亏未有人员伤亡。游击了队员慌不择路跑回村庄,及时给村民报了警,村民们呼儿唤娘,孩子们顾不得回家找大人,纷纷跟着人群四散。在这些奔跑的孩子中,就有我的父亲……

在以后的岁月中,父亲经常在酒后十分痛苦的跟我们说起这事儿。父亲从小没有父母,我从来就没有过自己的爷爷奶奶。如果不是那名游击队员回村里报信,也许当年就没有了我的父亲,当然更不会有现在的我……

今天,我来到了位于湖南怀化芷江的“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处”遗址,心中感慨万千。如今父亲离开人世已经整整二十七年了,要是他老人家还在,我是一定要领着父亲来这里的。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坊

这个芷江受降纪念坊位于芷江县城3.5公里的七里桥村。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很多学生在这里正在合影留念。整个纪念坊庄严肃穆,厚重粗壮,象个“血”字,设计者的用意是不是想告诉来这里的所有的人,“中国的抗战胜利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换来的!”导游胡淼跟我们介绍说:“这里原是中华民国空军司令部群力礼堂,1945年8月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国民政府在此举行受降仪式。芷江受降纪念坊为中国惟一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建筑物。芷江受降纪念纺建于1946年2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中华民族伟大不朽的历史丰碑,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全球六座凯旋门(罗马柏林米兰巴黎、芷江、平壤)之一。坊上嵌刻有蒋中正、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于右任、孙科等军政要人的题词和《芷江受降坊记》206字铭文。”

这里不得不遗憾的告诉大家,现在的这个受降坊是新建的,原来的在文革时期已经遭到破坏。说是坊,其实更应该说它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凯旋门。

导游胡淼接着跟我们说:“当年,日本受降代表下飞机的时候,都是昂头着的,他们是在妄想在中国得到什么投降条件,可是当他们走出受降处的时候,都是低着头的,因为他们受到了正义的审判,必须无条件投降!”胡淼说到这儿,我就气不打一处来,这帮子无耻之极的刽子手们,我看就应该给他们活活的钉在墙上,晒成木乃伊,供路人唾弃!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

过了纪念坊右转,我们就来到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这个纪念馆从外观上看显得特别厚实,造型似一座大碉堡。

走进纪念馆的大厅,宽大的背景墙上有一个缕空的大“V”字,在这个大“V”字的前面,还有一个“V”字型雕塑,这两个大“V”字上,雕刻着象征抗战胜利,以及在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所经历的苦难岁月的图案。在背景墙上大“V”字右上角,刻有“日本投降矣”及“降书”等大字,在前面“V”字型雕塑的最下面,刻着“胜利”二字。在大厅顶部,有一排日期数字:“1945.8.21”,这是继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接受《菠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后,1945年8月21日,代表百万侵华日军的今井武夫副总参谋长一行,奉侵华派遣军司令冈村宁茨之命令,由南京飞抵芷江进行乞降会谈,交出在华兵力部署图的日期。这个日期,是我们中华民族受尽日本侵略者的屈辱和磨难后,迎来了抗战全面胜利的日期,是一个让全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一天。

在讲解到抗战胜利,揭开日本军国主义在芷江受降序幕这一章节时,导游胡淼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她还是一个九零的孩子,“前事不忘,后世之师”,通过导游胡淼的讲解,我突然意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诸多屈辱和磨难,已经完全烙印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华民族的子孙身上,我为此感到真的很欣慰。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出芷江”,但抗日战争的时间,应该是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计是十四年抗战,所以现在看来,这句话应该改为:“十四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出芷江”,就不要管这幅对联对不对仗了。十四年抗战,我们中华民族的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后赢得了这场艰难的胜利。我们不应也不该忘记,每一个不屈的灵魂,每一个曾经为中华民族抗日浴血奋战的人。是他们用爱情、生命演绎了中国“国破山河在”、“捐躯赴国难”的历史。

我们来看这一组极为恐怖的数字:从人口损失的角度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总数在5000万人以上,其中中国平民约有900多万死于战火,另有800多万平民死于其他相关战争因素,1400万壮丁被拉夫后死于饥饿疾病,结合战时失踪被俘等数字,战争直接给中国造成的死亡、伤残及失踪等人口损失总计超过4500万人。请问,世界战争史上,有哪场战争的伤亡人数超过了这场日本侵华战争?时至今日,日本政府仍旧没有向中国人民道歉,并且还不断的否认历史,扭曲历史,这能不让人痛恨吗?

这张照片,当时在纪念馆里没有来得及细看,应该是抗战胜利举行的一个受降仪式场面,从上面的明清古建筑上看,受降地我猜测应该是在北京。这里还有一组数字,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国共两党所领导的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 ,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

这张照片很有意思,导游胡淼跟我们说,这是中国的一个士兵开着吉普车,拉着几名侵华日军投降代表前往受降地的画面。当他看到有记者在拍照,他赶紧把头转了过去而不是目视前方,这位士兵是极不愿意和这些日本刽子手们“同框”的。

这是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的一个画面。飞虎队是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支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的民间简称,由美国飞行教官克莱尔·李·陈纳德创建。在抗战时期飞虎队所参与的31次空战中,飞虎队队员以“5至20架可用”的P-40型战斗机共击毁敌机217架,自己仅损失了14架,5名飞行员牺牲,1名被俘。(后有一说,飞虎队击毁敌机的数字包括了英国人的。)不管怎么说,美国飞虎队在中国抗战时期,尤其是在战争制空领域,做出了突出战绩,中国人民对此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这是美国侨领陈灿培夫妇捐赠的,由“中华民国航空委员会”为飞虎队员配发的求救血符,上面写着“来华助战洋人(美国),军民一体救护”的字样。这个血符又称“救命符”、“血幅”。我第一次见到这个“救命符”是在一部电影上,电影的名字我不记得了,一名美国飞虎队队员就是手持这样的血符,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救助……

这是挂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坊”上的石牌匾,毁于文革时期。非常遗憾的是目前只剩下了这个上半块儿,下半块儿连同其上面的文字至今下落不明。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下这个纪念坊,在这个复建的纪念坊上的石牌匾上,只有上半块儿有文字,下半块儿却留下了一片“漆黑”的空白。大家看到了吗?

广场雕塑

在“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东侧门前广场上,有这样一座雕像,一名八路军,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钢枪,他目光炯炯,走在销烟弥漫的战场上。看到这座雕塑,我心头一热,突然眼睛有些湿润,这个孩子可能永远的失去他的所有亲人,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让人永远也不能忘记。在这座雕像的后面,是一只钢枪和一把大刀托起“中国人民的脊梁”巨型浮雕,浮雕上刻画着中国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战的画面。

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

从“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里出来,正对的就是“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这个纪念馆的外部造型很奇特,上面的建筑类似于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叫“太和塔”。太和塔高56.19米,占地面积7680平方米,基部为方形,四周为一传统周匝副阶式的廊子,四面设门,门两侧为窗。门与窗均用中国式木格栅的方式,以均匀的方格,及方格中明或暗、乌蒙或透明两种方式,隐隐显出“和”与“平”两个中文大字。在每一侧明间的大门,也以格栅的手法,隐含“PEACE”这一英文单词,形成中央大门格栅的基本构图。

以这座方形现代基底建筑为衬托,中央向上隆起的这个三层五檐八角形屋顶的传统式建筑风格的高塔建筑。塔外观为五层屋檐,上为三重檐,象征天,下为两重檐,象征地。其上三重檐,以其基本的比例与蓝色屋瓦的造型,恰好使人联想到明清北京天坛建筑,从而产生天的联想。整个建筑体现了深厚的传统感与明快的现代感的完美结合,深刻的象征性与简洁的庄严感恰当搭配,既突显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体现了中国人民与时俱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决心与信心。

导游胡淼跟我们说:“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利用太和塔内部 1、2 层空间建成,占地 10532平方米,布展面积 5000 余平方米。整个展览以《中流砥柱 血肉长城》湖南抗日战争历史陈列为主题,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 “抗战中流砥柱” 、 “抗战重要后方” 、 “六次浴血会战” 、 “湖湘抗日英烈” 、 “历史告诉未来”6 个部分组成。这个纪念馆里有900 余张十分珍贵的历史照片,500 多件文物和文献,10 个历史场景,20 处电子多媒体播放处,19 幅油画和国画,还有10 组雕塑等构成展览要素。”

走进“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一楼大厅,正对面的前景墙上,用黑体字书写着:“中流砥柱,血肉长城——湖南抗日战争历史陈列”几个大字。在其两侧的柱子上,是两组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浮雕。整个大厅充满着一股庄严和正气。

在抗日战争时期,仅湖南一省,就伤亡人数总计有262余万人之多,其中死亡92万人。图片中的画面令人无比震撼,尤以中间彩色油画的惨烈场面更甚。

这个画面已经非常熟悉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革命军第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中共抗日部队发展史略》上记载,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部队,人员直接损失共计58万4267人,其中伤29万0467人、亡16万0603人、被俘4万5989人、失踪8万7208人。

但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游击战争,如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围困战等,建立了大小十九块抗日根据地,取得了反“扫荡”、反“清乡”、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机场、百团大战等战斗战役的阶段胜利,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记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等各类武装,在日军后方及日占区进行游击战,共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军52.7万人,歼灭伪军118.7万人,缴获各种69.4万余支(挺)、各种炮1800余门,军队发展到130余万人,建立了约100万平方公里、近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

其中,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时候,湖南就成为了抗战的前哨阵地,是战斗最多、最惨烈的主战场之一。在此期间,侵华日军总兵力的35%夹击湖南,中国正面战场总兵力的四分之一集中在湖南抵抗。中日双方在湖南先后展开了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会战、湘西会战等四次大规模的绞杀战。

湖南境内的这些惨烈之战,为全国各省区所罕见,嚣张气焰的日寇在湖南的万千血性军民面前,撞得头破血流,敲响了日寇走向失败的丧钟。这就是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相持在湖南、反攻在湖南、胜利在湖南。

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遗址

导游胡淼跟我们说:“这个遗址始建于1938年,由受降会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何应钦办公室三栋鱼鳞板双层木结构平房组成。”

导游胡淼接着跟我们说:“1945年8月21日至9月8日,何应钦在这里举行了震惊中外的日本投降典礼,签发了载有投降详细规定命令备忘录24份,部署了全国十六受降区102处缴械点的受降工作,收受处理了与蒋介石、冈村宁茨、冷欣等人来往电函40余份,确定了日本投降各项具体条款,受降签字时间、地点,完成了接收日军投降全部实质性工作。室内陈列的桌、椅、沙发等都是原物。”

站在这个遗址的窗外,我耳边仿佛听到了当年日本侵略者十分丧气的在受降书上签字时的声音,仿佛也看到了这些日本侵略者在听到中国人民义正言辞审判这帮刽子手在中国大地上创下万恶滔天罪行时擦汗的画面。现在,距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过去已经73个年头了,但我们一刻都没有忘记日本侵略者给我们国家和民族造成的这些深重灾难。“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我们永远要铭记这一切。

【作者简介】

王刚:专栏作家摄影达人、旅行达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乐途灵感旅行家旅游博主。《今日头条》2017年十大旅游传播之星。《今日头条》2017年十大旅游爆款微头条。入驻20余家网络自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