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纱厂及华丰纱厂旧址

大中华纱厂及华丰纱厂旧址

大中华纱厂及华丰纱厂旧址位于吴淞淞兴西路258号,原上海第八棉纺织厂内。沿革:

1922年大中华纱厂→1925年1月永安纺织二厂(1930年增设永安四厂,1942年8月日商强制组成“合作”的永丰公司)→1945年永安纺织二、四厂→1955年9月公私合营永安第二棉纺厂。

1921年华丰纱厂→1926年日华纺织株式会社第八厂(日资)→1931年日华纺织株式会社华丰工场(日资)→1943年日华纺织株式会社吴淞工场(日资)→1946年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八纺织厂→1950年国营上海第八棉纺织厂。

1958年公私合营永安第二棉纺厂、国营上海第八棉纺织厂合并组成国营上海第八棉纺织厂。

2011年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华中第一大纱厂造就“湖北首富”!武汉第六棉纺织厂的前世今生

武昌第一纱厂”是武汉首家由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纺织工厂,民间简称为“一纱”。一九五一年完成公私合营,一九七零年改名为“武汉第六棉纺织厂”。该厂于一九九九年破产,旧厂址改建“蓝湾俊园”小区,但是,原“武昌一纱厂”的办公大楼已作为历史建筑保护完好,并在对面的武昌江滩公园建立了“民国武昌第一纱厂旧址”的纪念碑。纪念碑的碑文用中英两种文字记录了“武昌第一纱厂”的概况。

民国初年,时任汉口商务总理的李紫云,邀约巨商程栋臣、程佛澜兄弟等人合股创建了武昌第一纱厂。一九一五年,武昌一纱厂(即北场)破土动工,一九二三年增建南场。公司共征地三百亩,设纺、织两厂,拥有纱锭八万枚,布机一千二百台,工人几千名。成为当时华中最大的纺织厂。之后,武昌沿江一带又相继创办了裕华、震寰等纺织厂,标志着由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武昌纺织基地的形成。

这座建于1919年的钟楼,原是武昌第一纱厂的办公楼,如今却与一座现代化小区融为一体,与长江汉水汇合之处的南岸嘴隔江相望。在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的小区中,亭亭玉立的钟楼似乎是整个片区的灵魂,向世人诉说第一纱厂的百年历史与辉煌。

华中第一大纱厂造就“湖北首富”

1892年11月,清政府在武昌设立湖北官布局,开启了武汉近代纺织业的大门。随着湖北布、纱、丝、麻四局相继建成,湖北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近代纺织工业体系,使武汉在清末成为华中最大的纺织业中心。

1914年,英、法、美等国家忙于战争,武汉近代民族工业迎来发展良机。时任汉口商务总理的李紫云,邀约巨商程栋臣、程佛澜兄弟等人合股筹建武昌第一纱厂。1915年,武昌第一纱厂(北场)破土动工,1919年建成投产,1923年增建南场。公司共征地300亩,设纺、织两厂,拥有纱锭8万枚,布机1200台,工人8000名,成为当时华中最大的纺织厂。

据一纱厂前总经理程子菊回忆,“为什么取名为第一纱厂呢?因为几位筹建人的志向很大,他们打算这个纱厂办成后,还要建立更多的纱厂,将来建成的纱厂,就依次命名为第二、第三……纱厂。”

之后,武昌沿江一带又相继创办了裕华、震寰等纺织厂,标志着由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武昌纺织基地的形成,到1926年武汉纺织业成为仅次于上海中国纺织业中心之一。其中武昌第一纱厂是武汉乃至湖北纺织工业的缩影。

创始人程栋臣、程佛澜兄弟为湖北黄安人(今红安),早年在四川经商,曾在上海创办“宏庆升”商号获利,后在武汉经营“永福庆”棉花号。作为当时武汉三镇数得出来的大商号,程氏兄弟从湖北天门、沔阳、汉川等地收购棉花,然后沿汉江用小火轮运回武汉生产棉纱。

随着一纱厂规模不断扩大,加上程氏兄弟经营有方,通过购买、自建、并购等方式,程氏兄弟几乎控制了武汉纺织业的全部市场和房地产的半壁江山。他们在武汉有房产共200栋,23个地段,一跃成为民国时期“湖北首富、中国第七”的大富豪。

“做工做累了,就偷偷地跑到‘大厅’(老一辈一纱人对办公楼的俗称)吹吹风,呼吸下新鲜空气。”今年83岁的胡冬姑,1946年进入一纱厂当了纺纱工人,说起当年的一纱厂,“大厅”成为了她最美好的回忆,“车间空气污浊、噪音大,因为夏天闷热无比,经常有工友中暑。一到夏天,我常常趁监工不注意的时候,就跑到‘大厅’里吹电风扇,在花园逛逛,然后再悄悄潜回车间。”

“在这里办公就像生活在民国电影里”

▲ 武昌第一纱厂

武昌积玉桥民主里社区,与幸福里、汉成里社区,是第一纱厂的职工宿舍区。这些老社区离第一纱厂旧址不远,如果厂还在,上班步行即可。如今,老纱厂旧址上,崛起的一座现代化的高档小区,与背后这些低矮的老旧宿舍形成鲜明对比。小区临江的大门前,就是被保留下来的钟楼。

“建国后,一纱厂改名为武汉市第六棉纺厂,厂领导把钟楼视为国家财富和文化遗产加以重视和保护,按大楼的原貌进行了多次修复。”一纱厂退休工人王银香现在每周都会带孙子去钟楼玩。

这是座3层砖混结构的办公楼,由当时著名的景明洋行设计、汉协胜营造厂建造,办公楼为三层混合结构,正面有两层外廊,古典爱奥尼克柱式,立面装修精致,中部入口略为凸出并建钟塔楼,多处饰以曲线,两端侧部做半圆形牌面,外观造型严谨对称,又富于形体和线型变化,形似“新巴洛克”建筑。

钟楼的外墙,被重新粉刷,挂着“武汉威特科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铭牌。楼内,原有的木质楼梯被保存下来,重新刷上去的红漆,在从门缝透进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1999年,武汉第六棉纺厂破产倒闭,旧址被武建集团买下改建“蓝湾俊园”小区。按照最初的规划设计,开发商很想拆除这座钟楼,最终因为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将其保留了下来。

“接手钟楼的时候,满目疮痍,楼内到处堆的都是杂物,地下管网破损严重,墙壁石灰大块剥落。”武汉威特公司相关负责人马涛介绍,2000年威特公司从武建集团手中买下钟楼作为办公楼,在保证钟楼整体结构不改变的情况下,花费700万元对大楼整体进行了整修。“当初的选择没错,在这里办公就像生活在民国电影里,是一种享受。”

为了让老钟楼与小区建筑和谐共处,开发商也花费了一番心思,他们邀请中国知名建筑设计师开彦作为总设计师对小区进行总体设计。他抓住历史和临江两大特色,以百年钟楼为聚焦点和“文眼”,整个小区设计中凸显钟楼历史风韵,使现代与传统在这里交相辉映。百年钟楼与现代小区相映成景,成为武昌江滩地标之一。

来源:长江网 纺机网

编辑:纺机网

总投资1.8亿元!广元大华纱厂原址将建美食城,打造文化商业地标

从1939年在广元建立,为中国物资保障提供支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物资匮乏时代作出突出贡献;再到1999年世纪交替时期逐渐走向衰落……广元大华纱厂曾是几代人的记忆,并影响着广元市民的生活。

2019年,值此大华纱厂建厂80周年之际,广元市遵循修旧如旧、原真保护的原则,将在大华纱厂原址打造“广元1939·烟波坊美食城”,形成美食、休闲、娱乐、旅游等城市综合消费的文化旅游商业街区,形成近代工业遗存与现代社会城市功能结合的典范之作。

广元1939·烟波坊美食城将打造成广元本土特色文化商业地标,并塑造成具有影响力的国家4A级旅游目的地。项目预计投资1.8亿元,占地约70亩,其中大华纱厂占地约34亩,北至建设路、西临蜀门北路、东到凤凰山公园,南界嘉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大华纱厂防空洞作为城市稀缺资源,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大华纱厂防空洞建筑面积5927㎡,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空间丰富、功能较为完善的防空洞。

利用丰富独特的空间关系和历史作用,并融入广元特色,将以大华纱厂为依托,填补川北地区防空洞主题型休闲娱乐度假产品的空白,打造成国内防空洞活动休闲体验旅游目的地,树立国内防空洞开发项目新标杆,创建国家级防空洞旅游度假地,并与大华纱厂、凤凰山公园合力打造国内顶级休闲、运动、观光的度假目的地。

西安大华纱厂工业遗产(国棉十一厂)

“生锈的高炉、破旧的厂房、废弃的设备不再是肮脏的、丑陋的、破败的、消极的;相反,工业遗产作为近代城市发展的见证,与那些古代的宫殿、城池和寺庙一样,成为承载人类历史的重要媒介和人类历史留下的文化景观,是人类工业文明的见证。”

——刘伯英、冯钟平《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

工业遗产保护在欧洲的老牌资本主义工业国家已经由来已久了,并且有大量的工业遗产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对工业遗产的关注其实才开始不久,而在西北地区就更是鲜为人知了。大华纱厂位于西安城墙北方向,南面紧邻陇海铁路,西面与大明宫遗址一街之隔,始建于民国时期,是西安最重要的近代工业之一。在近年纺织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于2008年宣告破产。经过几年的改造,如今这里面貌一新,未来竟成为一处重要的文化场所。

从南新改建的大门进入大华纱厂内,先参观位于老布厂内的博物馆,出来后打算绕到后面看看,被保安拦住了。他说后面正在施工,不允许进入的。我说就随便转转拍几张照片,一会儿就出了。这保安还挺好说话,嘱咐我:“有人问怎么进来的话,就说从别处进来的!”之后顺时针依次参观了厂区内的重要建筑,东北面还没有进行维护,显得较为破旧,有废弃的仓库、工人食堂和发电站。拐到西南面就不同了,这里的厂房经过了重新改造,木结构的边框、铝合金包裹的玻璃窗、鲜艳的地砖为曾经的废旧的厂房增色不少。只是由于还没有最终完工,随意这里还是显得很冷清,除了我就是偶尔可见的施工工人。

整个纱厂内最重要的遗存分别是:民国时期的南门、早期的南苑办公室和钢结构的纺织车间。其中尤其以南门最为重要,已经成为了大华纱厂的标志。但是它现在已经不是工厂的大门了,位置很隐蔽,南面被太华路小学最阻挡,北面是一处院落,不留言的话就错过了。大门的形象似一座牌坊,五间六柱,五间的上方都有一颗红星,中间较大开一门,上有“长安大华纺织厂”的红色大字。这座大门下不知走过了多少人,如今终于恢复了平寂,它不仅见证了大华纱厂近80年的光辉历程,也是在这里工作过的人们共同的记忆。

2013年11月18日

相关文章:金鑫 陈洋《工业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旧厂房改造利用模式研究——以西安大华纱厂改造研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