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西门子洋行旧址

汉口西门子洋行旧址

汉口西门子洋行旧址位于江岸区中山大道1004号,时代为1920年。

中山大道和天津路相交处,有一幢气派的转角大楼,主入口大厅现为武汉市电信局营业部。它采用中庭式采光天窗,大楼底层地平全部为磨花石,带有浓郁的德国理性色彩,底层外墙上,刻有“德国西门子洋行”的标识。

西门子是进入武汉最早的德国企业之一,对华业务历史可追溯至公司成立之初的1872年。当时,它是最早在汉口经营电器工程材料的外资商行。

西门子大楼简洁素净,摒弃了古典主义的柱式建筑模式,以简约、凝练的线条勾勒出建筑立面。虽然如此,它仍然借鉴了古典三段式结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并不是最早的那一幢楼。1944年2月,美国飞机轰炸汉口,炸毁了老楼。1946年,永年营造厂原地原样重建了现楼。

1998年,汉口西门子洋行旧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旧址——金十字路上的地标

每当夜幕降临,在国家历史文化街区中山大道江汉路交汇处,一栋欧式建筑如皇冠般屹立在马路边,令众人瞩目。这栋建筑就是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旧址,它位于中山大道561号,现为“发源地”和“明牌珠宝”,辖区为花楼水塔街联保社区。

浙江兴业银行成立于1907年,原由浙江铁路公司创议设立并为最大的股东,总行设在杭州,次年在上海、汉口设立分行。1927年前。存款总额在私营银行中基本上处于第一、二位,后退居第五、六位。1915年,浙江兴业银行进行大改组,把全行的行政和业务中心移到上海,改上海分行为“本行”(后又称总行,改杭州总行为分行)。浙江兴业银行是中国最早的商业银行之一,与当时上海银行、浙江实业银行、新华银行并称江浙帮“南四行”。

1908年,浙江兴业银行在汉口黄陂街设立分行,先后担任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经理的均为浙江宁波人,其中盛竹书最为有名。

1911年9月,盛竹书担任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经理,当时招商局汉口分局货栈毁于辛亥阳夏之战,库存货物涉及千家万户,价值120余万银元。盛竹书设立追赔联合会,为众商家日夜奔走调停,历时三年终于了清债务。武汉商界感念其辛劳,筹集巨款相赠,但盛竹书不取分文,全部转赠上海红十字会。1925年,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在今中山大道江汉路口修建了银行大楼。

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大楼呈现巴洛克风格,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三段式结构,在拐角处设门斗入口;门斗顶部和两侧分别建有三个塔楼;屋面为红瓦坡顶,并建有一层气屋。气屋的功能是采光与通风,本是为调节楼内温度而建,却无意之中成为浙江兴业银行大楼的一处独具风格的标志。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的银行业转趋活跃,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的存款也大有增加。1940年5月,在日军的策划支持下,在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还成立了“中江实业银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浙江兴业银行被迫停业。抗战胜利后,汉口分行仍于原址复业。1952年参加社会主义公私合营银行。1995年1月,浙江兴业银行大楼发生大火,损毁比较严重。1998年在拆除了原有建筑之后,一幢新的大楼又伫立于中山大道江汉路口。2016年百年中山大道进行改造后,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旧址与对面的中国银行成为中山大道与江汉路金十字路口的地标。

长沙一日游,橘子洲上-美孚洋行旧址

美孚洋行建于1924年,占地面积为44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92平方米,为两层美式建筑,但又不是完完全全的美式建筑,因为它多少融入了中式建筑手法。整个建筑坐北朝南,歇山屋顶,盖大红瓦,红砖清水墙。

美孚洋行墙角用砖砌饰,外墙有带状装饰,窗顶做弧形拱饰,做工非常精致。从南向看,门庭稍微向外突出,门庭阳台上的“美孚”标志完好如初。

1904年 长沙 开埠后,洋行蜂拥而至, 美国 人在 长沙 经营的美孚洋行为较著名的一家。美孚洋行以经营“洋油”为主,当时 长沙 洋油市场几乎为这家洋行所垄断。2004年美孚洋行私人住宅旧址,被 长沙 市政府公布为 长沙 市近现代保护建筑。

长沙橘子洲景区美孚洋行旧址

长沙橘子洲景区美孚洋行旧址

长沙橘子洲景区美孚洋行旧址

长沙橘子洲景区美孚洋行旧址

长沙橘子洲景区美孚洋行旧址

长沙橘子洲景区美孚洋行旧址

更多最新湖南景区资讯 当地旅游攻略 请百度搜索 长沙小蜜蜂自助游

沪鄂情,一线牵——原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汉口分行旧址

图、文│尔冬强

中国工商银行武汉分行汉口支行办公处位于汉口江汉路60号建筑内。该址原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旧址。始建于1920年,由当时的三义洋行设计承建。1923年竣工。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于1915年在沪开业,并于1919年在汉口成立分支机构。由于汉口为全国之中心点,并为五省之门户,商业繁盛,金融活泼,在当时除了接近洋商贸易的上海外,可称国内第一“商场”,银、钱两业掌握金融界之枢纽。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汉的业务无论存款、放款、汇款等皆仅次于总行所在地上海。因此,仅一年有余便将分理处升格为分行,并兴建银行大楼,而临近的住宅及商铺也以“上海邨”为名。

在典型的巴洛克纹样的立面设计中,中国圆形方孔钱币的功能性标识巧妙地糅合其间,可谓匠心独运

该楼地上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4723.25平方米。建筑立面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按古典主义的三段式构图,底层用花岗岩毛石砌就,强调水平线条的分割,二、三楼中部设6根爱奥尼克巨柱,两翼是科林斯壁柱和爱奥尼克圆柱支撑的山墙所组成的精致小阳台,在整体和谐中充满着丰富的韵味。现为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国家二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介

简称“上海银行”。1915年4月开业,总行设在上海宁波路9号,1931年迁至宁波路50号自建大厦。发起人陈光甫、庄得之、张嘉璈、李铭、唐元湛等。初期资本10万元,在当时被戏称为“小小银行”。董事长庄得之,董事陈光甫、李铭等,总经理陈光甫。早期经营侧重于堆栈押款,1917年起开办国外汇兑及储蓄业务。1919年资本增至100万元,在苏州无锡常州南京下关、南通蚌埠、汉口、济南等埠设有分行或分理处。1923年总分行增至21处,通汇地点增至120多处,并创办旅行部。1930年资本增至500万元,公积金250万元。

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总行已设有储蓄、信托、外汇、证券、盐业、仓库等专项业务部。抗战前,该行分支机构达79处,成为当时一流的大银行,与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合称为“南三行”。1949年9月20日前,完成登记验资手续,资本为人民币1.6亿元,升值1.6亿元,合计3.2亿元。1951年与久安信托公司成立联合管理委员会,1952年加入公私合营银行。

【尔冬强视角】洋面孔,却是中国心——原东三省官银号总号旧址 【尔冬强视角】革命圣地的金融史诗——原陕甘宁边区银行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