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庙

神农庙

神农庙位于陆河县东坑镇大陆村委大路自然村,始建于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坐东北向西南,是御赐太常寺少卿叶高标为缅怀和瞻拜中华民族先祖神农大帝而修建,至今已有370多年历史。久经沧桑的神农庙几度修缮,最近一次重建是1994年。

由于历史的原因,解放后神农庙停止官民集体祭典活动,庙宇也因年久失修成废墟,原立碑记、神像及部分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已不存在。

神农庙为“上三下三一天井”结构,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山墙,主殿正中供奉神农大帝,门榜楹联题写的“神农庙神恩广布帝德长存”引人注目。神农庙是陆河县内以及邻县区信民们朝拜的场所。

离帕特农神庙近的景点 帕特农神庙旅游攻略

1. 帕特农神庙旅游攻略

1687年,威尼斯人围攻雅典,坚固的帕特农神庙被土耳其人用作火药库。当年9月26日,威尼斯大军一炮命中帕特农神庙,弹药爆炸后,灰飞烟灭,这座古希腊人的杰作就这样被无辜地毁掉。当威尼斯军队的总司令来到残破的神庙前时,看到西山墙上的波赛冬雕像以及牵引雅典娜女神战车的奔马散落在废墟中,便命令部下将其带走。可惜那个部下太过笨拙,一失手雕像跌落,摔得粉碎。

帕特农神庙的毁坏并没有引起土耳其统治者的关注,一年之后,土耳其人卷土重来,他们又在帕特农神庙的废墟上重新建立了一座清真寺。但是,作为雅典城邦财源富足人杰地灵的体现,雅典称霸全希腊的象征,雅典卫城的历史之光却永远不会消亡。

2. 帕特农神庙门票

帕特农神庙,位于希腊共和国首都雅典卫城坐落的古城堡中心、石灰岩的山岗上,耸峙着一座巍峨的矩形建筑物,神庙矗立在卫城的最高点,这就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著名的帕特农神庙,又名巴特农神庙

3. 帕特农神庙地图

在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坐落的古城堡中心,石灰岩的山岗上,耸峙着一座巍峨的矩形建筑物,神庙矗立在卫城的最高点,这就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著名的帕特农神庙,又名巴特农神庙。

这座神庙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庙顶已坍塌,雕像荡然无存,浮雕剥蚀严重,但从巍然屹立的柱廊中,还可以看出神庙当年的丰姿。帕特农神庙也译为“巴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帕特农神庙之名出于雅典娜的别号Parthenon,即希腊文∏αρθενωσ的转写,意为“处女”。柱式上,帕特农神庙采用的多立克柱式。

4. 帕特农神庙欣赏

帕特农神庙的历史价值是它不仅仅意味着对神的尊崇,还体现了雅典民主制的萌芽。在神庙内有一幅巨型壁画描述雅典人庆祝节日的盛况,其含义是“所有雅典人的节日”,表明修建神庙的决定来源于城邦所有公民的直接投票。

另外,工程的预算和开支都被刻在石头上,供城邦公民监督。

5. 帕特农神庙在哪

神庙么一般都是用来供奉神明的,就像中国的庙宇一样,帕特农神庙么就是用来供奉希腊神话中十二主神之一的雅典娜。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主体建筑,为了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帕特农神庙之名出于雅典娜的别号Parthenon,即希腊文∏αρθενωσ的转写,意为“处女”。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帕特农原意为贞女,是雅典娜的别名。此庙不仅规模最宏伟,坐落在卫城中央最高处,庙内还存放一尊黄金象牙镶嵌的全希腊最高大的雅典娜女神像(菲迪亚斯亲手制作)。

6. 帕特农神庙百度百科

帕特农神庙位于希腊雅典卫城的最高处石灰岩的山岗上,是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又译“巴特农神庙”。帕特农神庙之名出于雅典娜的别名。柱式上,帕特农神庙采用的多立克柱式。

神庙浮雕的精美和丰富毫不亚于其雕像。那条长达160米的浮雕带一气呵成,气韵生动,历来被认为是希腊浮雕的杰作。它以表现大雅典娜节游行庆祝活动为主题,第一次把普通公民的形象堂而皇之地列于庙堂之上。这种每隔4年举行一次的大游行从雅典西边的狄甫隆城区开始,然后经过陶区,穿过市场,最后登上卫城。游行的核心内容就是把雅典少年精心编织的一件新袍献给雅典娜。艺术家把160米长的浮雕正好用来表现从游行开始到献袍的全过程。

起点在庙西南角上,这儿表现公民群众准备跨鞍上马,然后在长长的南墙和北墙上 表现公民游行队伍,其中以骑在马上的青年公民为主。在南北两墙东端转角处,游行队伍开始接近神庙入口,意味着人们已经到达了终点,神圣的卫城,浮雕的内容也由欢呼雀跃而转变为庄重肃静,迈着轻缓步伐的少年们逐渐走向卫城中心。浮雕的终点直接位于神庙的大门,此处特别安排了坐在椅子上观看游行的诸位天神,意味着众神都应邀前来与雅典人同庆佳节。

在现存的浮雕中,仍然可以看出浮雕的鬼斧神工之处。特别是雅典青年骑马游行的大段浮雕,无论是昂首前奔的骏马还是执缰坐鞍的青年,都刻画得生气怏然。人的体态、马的运动以及飘扬的衣襟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激烈运动和兴高采烈之中又饱含着端庄典雅之美。更可贵的是,数以百计的人和马的形象竟然没有一个是雷同的。他们在向前行进的态势中有跳跃、飞奔、暂歇、举步、备鞍等各种动作,更不必说身形面容、个性气质等差异了。整个浮雕有如一首壮丽的交响乐。

相比之下,从容缓步的少女则带有一种安静庄重、雍容华贵的古典风韵,后人把它形容为“伟大的单纯和静穆的壮伟”。少女们或单独或结伴而行,还有男性长者对她们指引训示。通过细密如丝线的衣褶,艺术家把原本单调的构图处理得满壁生辉,突出了少女们文静贤淑的风度和坚实健美的体形,有把她们表现得如同圆柱的凹凸纹一般挺直,使浮雕带从南北两面汹涌而来的游行队伍由喧嚣一转而为叩拜入殿时的虔诚肃穆。

神庙的92块间板浮雕,则用神话传说中希腊人与异族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作题材,大概是比喻希腊与波斯的那场生死存亡的战争。由于间板是四方形的,每块浮雕一般只刻一幅厮杀图景。

除了帕特农神庙外,卫城的另外两个小建筑规模虽小,却各有特色。作为卫城入口的门厅并不强调森严,而只注意形象。

7. 介绍帕特农神庙

Parthenon in Athens, Greece, the highest part of the Acropolis Limestone Hill, is the Acropolis most important main building, also translated "Parthenon.".

8. 帕特农神庙全景

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全盛时期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是现存至今最重要的古典希腊时代的建筑物,被认为是古希腊多立克式建筑艺术的顶点,还被尊为古希腊与雅典民主制度的象 征有“希腊国宝”之称,也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帕特农神庙是希腊祭祀诸神之庙,以祭祀雅典娜为主,又称“雅典娜帕特农神庙”。

神 庙位于雅典老城区卫城山的中心,坐落在山上的最高点。 为了纪念马拉松战役,希腊战胜波斯侵略的功绩,希腊执政王决定在雅典卫城的中心建 筑一座雄伟建筑,这就是帕特农神庙。

古希腊的柱式成为西方 建筑的典范。 帕特农神庙虽然经历了时间和战争的洗礼,留给人们的只有沧桑的外壳,但据考古发现, 神庙中的多里克柱在纯白的柱石群上有着红、蓝色的纹样,还雕有金色花圈图样。据推测, 神庙的色彩非常丰富,希腊色彩是他们宗教观的反应,具有宗教象征意义。

9. 帕特农神庙旁边的神庙

帕特农神庙在雅典的卫城,是为祭祀雅典娜女神的而建。它坐落在卫城中央的最高处,足以体现当地人民对雅典娜的尊重和崇拜。不止如此,它的建筑规模十分庞大,造型精美,廊柱雕刻精致,值得一提的是,帕特神农庙中有一尊雅典娜女神的雕像,由黄金象牙镶嵌,是希腊最大的雅典娜女神像。遗憾的是,帕特农神庙在几十年前战争发生时被毁坏,如今无法完全修复。

帕特农神庙的建筑特点

这座建筑是由著名的建筑师伊克提诺斯和卡利克拉特设计, 入了当时希腊雅典的历史文化。帕特农神庙坐西朝东,外部轮廓是长方形。经过许多专家的测量,神庙的各个方面都接近于黄金比例,呈现完美视觉效应,令后人叹为观止。廊柱和墙壁上的雕刻精致华丽,被誉为“世界美术的王冠”。

帕特农神庙的廊柱是多利克柱式的典范,柱基的曲度以及圆柱恰到好处的微凸曲线在建筑学角度上形成了一致性。整座建筑的比例都堪称完美,是建筑显得坚强而富有生命力。

10. 帕特农神庙遗址在哪里

宙斯神庙

奥林匹亚宙斯神庙是为了祭祀古希腊最高神宙斯而建立的,建于公元前470年,于公元前456年完工,由建筑师立本设计,宙斯神像则由雕刻家菲狄亚斯负责。

赫拉神庙

赫拉神庙规模不大,里面供奉着女神赫拉像。它是奥林匹亚遗址中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建于公元前600年左右,是希腊最早的神庙之一。

帕特农神庙

一定是最为代表的神庙之一。帕特农神庙在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坐落的古城堡中心,石灰岩的山岗上,耸峙着一座巍峨的长方形建筑物,神庙矗立在卫城的最高点。

雅典娜胜利神庙

雅典娜胜利神庙建于公元前449-前421年,也称为雅典娜胜利女神庙,尼基神庙,无翼胜利女神庙,位于卫城山上。

阿波罗神庙

阿波罗神庙位于希腊的德尔菲,是公元前6世纪暴君Lygdami所建立的,但由于工程太过浩大艰巨,一直至现在无法完成,最后连建造神庙的大理石都被改变用途去建城堡了。

神农祭坛在哪个风景区 神农庙在哪里

1. 神农庙在哪里

  1.陕西中部县;  2.河南灵宝荆山;  3.河北涿鹿  4.甘肃正宁  一.陕西中部县;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相传五千多年前,他联合炎帝,战胜蚩尤,统一中原部落后,融合黄河中下游直至长江流域的众多部落,建立了中华民族的前身华夏族。黄帝率领先民始制衣冠,造舟车,养蚕桑,创文字,建医学,定算数,发明指南车……,由此结束蛮荒浑浊,开创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  黄帝陵坐落在陕西省延安南部的黄陵县,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墓的所在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传说黄帝生于山东寿丘,逝世于河南荆山,葬在陕西桥山。桥山位于黄陵县城北1公里。陵冢在桥山之巅桥山有沮水环绕,群山环抱,古柏参天,有大路可通山顶直至陵前。山顶立一石碑,名为下马石,上“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字样。古代凡祭陵者,均须在此下马,步行至陵前,陵前有一祭亭,亭中立一高大石碑,上有郭沫若题“黄帝陵”在三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双”四字。  黄帝陵冢在山顶平台的中央,陵冢高3.6米,周长48米,有砖砌花护围。四周古柏成林,幽静深邃。历代政府对保护黄陵古柏都很重视,宋、元、明、清都有保护黄陵的指示或通令。据黄陵县志记载,桥山柏林约4平方公里,共63000余株。  西汉时就有祭拜黄帝陵的先例,但祭祀的地点一直没有统一,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起,关于黄帝陵的祭祖有一个划时代的转变,此以前对黄帝陵的所在地说法不一,祭扫也不专在一地,象位于灵宝市区西20公里阳平镇的荆山黄帝陵至今都很有名,洪武四年(1371),遣中书省管勾致祭,此时基本确定皇帝陵 在中部县桥山。二十九年秦王遣专官致祭。此后,永乐、宣德、景泰、天顺、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年间,明王朝均派遣专官致祭者14次,陕西黄陵县桥山黄帝陵得到了历史的认可。  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长48米,环冢砌以青砖花墙,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桥山龙驭”,意为黄帝“驭龙升天”之处。在前为一祭亭,歇山顶,飞檐起翘,气宇轩昂。  亭内立有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石。陵园区周围设置红墙围护,东南侧面为棂星门,两侧有仿制的汉代石阙。陵园区内地铺着砖。显得古朴典雅。黄帝庙前区气势恢宏,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入口广场的地面。选用5000块大型河卵石铺砌,象征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  史料证据。《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竹书纪年》载:炎帝“育于姜水,故以姜为姓。”《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正妃。游于华山之阳,有神农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氏焉”。“华山之阳”的“华山”,在此泛指秦岭,“阳”是指秦岭的南面。《史记•补三皇本纪》亦载:“长于姜水,因以为姓”。姜水何在?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渭水注》中说:“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郦氏明确指出,姜水为今宝鸡渭水流域的一条支流。明、清之际的《大明一统志》、《凤翔府志》、《宝鸡县志》等志书均记载“姜水”是指今宝鸡市区渭河南的“清姜河”,“姜氏城”是指今“姜城堡”。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 考证认为:“姜城堡附近却有很好的彩陶艺术,在我国历史的黎明时期就有人类居住。毫无疑问,姜城堡和清姜河的名字,以及很特别的神农庙……全像是渊源有自,并非后人的臆造……姜姓所居旧地,可能性也大。”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说得更为明确。他说:“所谓‘炎帝以姜水成’,我们可以理解为炎帝族最早活动的地方在姜水。古之姜水,据《水经•渭水注》所载是在姜氏城南,即今岐山县周原一带,但不知道确定地点。不过,据《大明一统志》:凤翔府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城南也有姜水,此姜氏城今名姜城堡,往南即益门堡,堡西有一水名今仍名清姜河。  “姬水”和“姜水”究竟在哪?学术界目前还在考证。很有可能在陕西。  二.河南灵宝荆山  黄帝陵位于河南灵宝市区西20公里阳平镇的荆山上,是华夏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部落这一代繁衍生息历史佐证。  据《史记.封祥书》记载,古时这里荆山一带灾情严重,轩辕黄帝来到荆山查看。为百姓治病,黄帝采首山之洞,汲湖中之水,铸鼎于山下。后人到此祭祀拜祖,络绎不绝。现已修复了象征天神、地神和祖宗的三尊大铜鼎。“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髯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坠,坠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因名其地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铸鼎塬上,形成了黄帝陵。后来,人们便在此地建立黄帝衣冠冢,并建庙祭祀。  陵的西端有一高6米,周长42.5主的土堆,传说就是黄帝陵冢。陵西南有一龙须沟,传说是龙须坠落之地,此间生长一种龙须草,说是龙须所变,周围皆无。  黄帝陵的建筑,历史上多次毁于兵火,但屡毁屡建。现在已修复的主要遗迹有献殿、始祖殿、长廊、墓冢、山门、祀功柱、阙楼、驱龙阁等景点,并铸造了象征天神、地神、祖宗的天、地、人大樽大型铀鼎。  在河南灵宝铸鼎原,存在一系列与黄帝有关的地名:铸鼎原、鼎湖、荆山、蚩尤山、夸父山、桑园……”不仅老人们会指着这些地点,将黄帝一生的故事世代相传,古文献中也有很多记载,如《水经》河水注有:  “河水右会盘涧水,水出湖县夸父山……湖水又北迳湖县东,而北流入于河。《魏土地记》曰:宏农湖县,有轩辕黄帝登仙处。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有龙垂胡于鼎。黄帝登龙,从登者七十人,遂升于天,故名其地为鼎湖。荆山在冯翔,首山在蒲坂,与湖县相连。《晋书地道记》、《太康记》并言胡县也。汉武帝改作湖。俗云:黄帝自此乘龙上天也。《地理志》曰:京兆湖县,有周天子祠二所,故曰胡。不言黄帝 升龙也。”熊会贞案:“今此水(盘涧水)曰盘豆河,出阌乡县西南秦山,即夸父山也”,杨守敬按:“郦氏因《魏土地记》黄帝登仙之说,详述黄帝事。言荆山、首山本近湖县,而以黄帝乘龙为俗说,并证以《汉志》不言升龙,盖隐谓鼎湖在此”,“考《西京赋》薛《注》已云鼎湖在华阴东,华阴之东即湖县也,则湖县鼎湖之说古矣”。  我国很多地方都有黄帝的传说与相关地名,古老的地名往往随着人的迁徙被带到四面八方,浓缩了祖先业绩的地名融入新居地的山山水水,化作永世不朽的纪念碑。然而在灵宝不仅鼎湖之说来源很早,地下还埋藏着同一历史时期丰富的文化遗存,地上地下互相呼应,却是少见的。  《史记》中关于黄帝与鼎的故事有两种说法,其一为黄帝“获宝鼎,迎日推荚 ,见《五帝本纪》,其二为有司曰:“昔闻太帝兴神鼎一,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也。禹受九牧之金,铸九鼎,皆烹于上帝鬼神。遭圣则兴,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伏而不见。”还载齐人公孙卿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见于《孝武本纪》、《封禅书》。  古代文人墨客纷纷前来瞻仰,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著名诗人都曾到此拜谒,题诗作赋,发出过“樊萝来绝顶,瞻拜意何胜”的慨叹!年年农历二月初九前后人们络泽不绝前往祭祀瞻拜。  著名诗人贺敬之在铸原即兴吟诵:“中华五千年,史证灵宝见。荆山登高望,古今两惊叹。  三.河北琢鹿  1.黄帝庙遗址。  黄帝庙遗址,在桥山主峰正南、小矾山村东北约3里的黄土坡地上,面积约100余亩。黄帝庙大殿基址近于方形,东西长17米,南北宽14.5米,高8米。庙基表面有大量砖瓦堆积,堆积层中有西汉绳纹砖及板瓦、桶瓦,北魏砖瓦,辽、金砖瓦,多种纹饰瓦当,龙形砖雕。从庙基正南所暴露剖面所见:庙基顶平面0.5米以下,为辽、金砖瓦层,厚30公分,辽金砖瓦层下为75公分厚的夯土层,夯土层下又为汉、魏砖瓦层,汉魏砖瓦层下又为夯土层,再往下的6米多因积土覆盖,还有几层不得而知。由此,可证此庙曾经过多次重修。1998年春耕时节,小矾山村民魏兴江在距庙基12米之西掘出精美黑色石斧一件,出土时,石斧置于四块板石中间,上面盖有石板一块。若此为黄帝庙西北角之奠基物,则此庙址东西宽为40多米,其始建年代当在龙山文化时期以前。①、② 《明史•礼志》。③ 《明史•太祖纪》。④ 《中部县志》。  大殿基址正南不远处,有一高台建筑物基址,基址东西各约50米分布着两大片对称的文物散布地面,地面所见物有表面磨光、胎壁3毫米左右的黑衣暗纹陶片、灰陶片,红陶极少见到,其陶片都为轮制,其胎壁都很薄,烧制温度较高。可辨器物有鼎足、鬲足、豆足,其饰纹有弦纹、绳纹、附加堆纹等。郑光先生两次实地观察,认为其灰陶年代早的为西周,至于黑衣暗纹陶,因他对北方文物接触较少,在缺乏文物对比的情况下,不敢做时代确定。  在庙址北存有方石凿成的半块石臼,这半块石臼很大,三个人合力才可移动;在黄帝庙址东南的沟壁上,塌露出一眼古井,井筒1米见方,镶嵌柏木板,井深约40米左右。  2、不明建物岩石基址。  在桥山主峰向南延伸处约100米,有不明建物岩石基址一个:长、宽各1.5米见方,高1.5米的岩石基座,系由山岩凿成,下部与山梁岩石连为一体,不知此是否为《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记之“轩辕之台”?因在远处仰首望此,酷似一方石桌安放于山巅,故当地民众呼作“石桌”,言为黄帝与仙人对弈之处。唐人李白《北风行》诗:“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元人鲜于枢《桥山》诗中“仙弈未终人世换”句,都是指此而言。  3、拱型石桥及石室。  桥山东峰南侧,正与主峰不明建筑物基址对正处,为天然生成的拱型石桥,站在此山下仰首上望,透过石桥孔洞,可视蓝天、白云,鲜于枢《桥山》诗中一开头一句的“旁通日月上星辰”,即描绘此景。石桥东北侧山崖上有人工开凿石室一个,人可攀岩而入其中。石室坐可容十余人,睡可容三、五人,洞口很小,用一捆柴即可堵死。  4、“墓冢”样山体。  在桥山主峰以南的东、西山谷中,各有天然形成的“墓冢”样独立山丘为四周群峰环绕。东面山谷中的一个,于深 中兀突耸起,岩石壁立,上生山花、山树、绿草,十分壮丽。峰顶略呈凹形,在其凹陷之处踏之,山体发出沉闷的“空空”声,此山北面岩石中下部,岩石断开一个门洞之形,覆以土及山石,柴草生长茂密;由于此山谷中的小山之北,又有一道从东峰延伸下来的山梁交叉到主峰东侧,山谷中南流山水先被导之西流,尔后折转回到此山后面紧贴似为人工开凿而又覆土处之下流过,故后面山体被人工凿断,出现一处明显的改水豁口。豁口呈“▽”形,上宽约十米,深约十余米。  古代帝王常有凿山为墓之例,我们疑此墓冢样有多种异兆体现之山,或即黄帝长眠之处。  5、凿于山顶上的石臼。  桥山主峰东北山顶,发现有凿于山顶岩石上的石臼一个,这种与整个山体连为一体的石臼当然没有任何人能移动它。这证明凿石臼的古人,有世世代代永住此山的观念。  6、积石冢群。  在凿有石臼山顶的北坡。有布满山坡的积石冢群,总数约三十多个,直径约1.5米左右,高约0.5米。积石冢群北的山下,即是《魏土地记》所说的桥山下温泉及温泉上雕檐华宇祭堂,以及《魏书•帝纪》中所说的“温泉宫”遗址所在处。  7、桥山北麓古道遗迹。  桥山北麓现在只有一条小矾山通向温泉屯村的羊肠小道,没有人知道在山柴草丛之中隐藏着一条官道遗迹,这是笔者在十五年前的一次调查中发现的。此道路断续保存的完整处,都是1.5米宽,过山坡修平而砌石铺出路面,坡度较缓;遇山崖则凿石通路,道路保存相对更好。在一处无人居住、没有耕地的荒山中,古代曾有这样宽阔的道路修筑实属罕见。疑此正是从古代的“温泉宫”上桥山的道路。  9.皇帝庙  按照涿鹿桥山黄帝庙址以石斧奠基,汉魏、辽金多次重修及龙山、西周、战国文物的发现,以及参照“温泉宫”遗址发现文物情况而定,涿鹿桥山黄帝庙之建,当在仰韶文化末、龙山文化早期之间,商、周、汉、北魏、辽、金多次葺修,这与今所见到的古籍地名记载、祭祀记载,都是一致的,它比中部县“桥山黄帝陵”要早将近四千年的历史。  河南灵宝  待考证  甘肃正宁“桥山”:  无遗址,无文物可考。  陕西中部“桥山”:  在中部县城北1里,山下为轩辕黄帝庙,为明代建筑;有“轩辕黄帝手植柏”,“汉武帝挂甲柏”;庙中过亭内有明、清两代祭黄帝碑刻七十多块;山上,有轩辕黄帝“墓冢”,高3•6米,直径16米。“墓冢”前有一碑亭,碑亭内石碑碑文为“桥陵龙驭”四字;再往前面,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古轩辕黄帝桥陵”石碑一块;陵的南侧有一石碑,上刻“汉武仙台”四字,传为汉武帝祈仙之处。  此外,见不到明代以前的任何古迹与文物。此山,在明代以前叫作“谯石山”①。  其一,河北涿鹿桥山是与温泉宫、轩辕之丘、蚩尤城、阪泉、历山尧、舜庙、舜都潘城等一大批古遗址、遗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遗址,绝非一个与黄帝史事不相关联的孤立历史遗址和历史记载。黄帝寿命很长,他晚年之时已是一个太平盛世,没有战乱与意外政治变故,他也不是如舜、禹赴外地巡视而死,而是受涿鹿大地震自然灾害而亡。黄帝南巡,其正妃嫘祖死于衡山,黄帝尚且命嫫母监护于道,运回都城安葬,黄帝死后,又正值地震大灾之后急需救灾安民之际,有什么理由不安葬于都城西北的古有熊国穹山陵地,而要劳民伤财地运往千里之外的陕北或者甘肃去安葬呢?  其二,中国历史上在战国以前没有桥梁之建,所以,在战国以前的历史上没有“桥” 。因此,在汉代以前、至少是战国时代以前,没有“桥山”这样一个实际的历史地名,黄帝的葬地是“穹山”,《山海经》记之为“穷山”,太史公“北过涿鹿”依实际所见穷山山峰桥样天然孔洞,按“穷山”之音,依所见之实,用当时已有之“乔”字而记作“乔山”。这已从商代祭祀“先穹”黄帝庙之刻辞、《山海经》所记穷山黄帝葬地地理位置、历代正史关于涿鹿县“乔山”、“桥山”的史籍记载,以及北魏帝王明确无误地祭祀轩辕黄帝于涿鹿桥山的大量史实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其三,河北涿鹿桥山有历史文字记载可查的、对轩辕黄帝祭祀为三千四百多年以前至元代末年;河南灵宝、甘肃正宁两处所谓“桥山黄帝陵”都没有一次的祭祀历史记录;而陕西中部县桥山从明洪武四年至今,其祭祀年代只有六百三十年的历史。孰真孰伪,岂不明白?  其四,河北涿鹿桥山黄帝庙古代建筑基址尚存,已发现龙山时期石斧之类石器、陶片。依其文物所见其建庙年代当为仰韶文化末期、龙山文化初期,其后商、周、战国、汉、北魏、辽、元都进行过修葺,与见于文字祭祀记载相合,如此,在中华大地上不同地理位置所记载的黄帝陵之中,孰真孰伪,已是明明白白的。  四.甘肃正宁  华夏民族的始祖之一——轩辕黄帝,死后到底葬在了哪里?黄帝陵是在陕西黄陵县吗? 陕西黄帝陵令众多海内外华夏儿女心神向往,纷纷前去谒拜,寻根问祖。这似乎证明黄帝陵就应该在陕西黄陵。  然而,陇东学院张耀民先生经过15年潜心研究,证据凿凿,不仅《史记》对黄帝陵位于何处有明确记载,而且正宁县五顷塬乡的“黄帝冢”今天依然存在。于是,他著书论证:真正的黄帝陵不在陕西黄陵县,而是在甘肃正宁县五顷塬乡。  何谓轩辕?郭沫若先生在研究了《献侯鼎》等铭文后说:“天鼋二字,铭文多见,旧译为子孙,余谓当是天鼋,即轩辕也。”因此,他认为,“天鼋就是轩辕”。天鼋是轩辕的氏族名称、氏族的徽号、氏族的图腾。鼋,是水族动物,黄帝以天鼋作图腾,说明他的图腾就是水族动物。  张耀民先生认为,“环江翼龙”的发现,为天鼋图腾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978年5月上旬,在今甘肃庆阳地区的庆阳县三十里铺,群众在采石时,在炸开的石板层中发现了翼龙的化石。此翼龙系水族动物,颈长、尾短,没有背椎,头骨低长、牙齿多而较纤细。身无羽毛,体面光滑,但却有两个大“翅膀”,两翼展开长达两米,但不能作远距离飞行,只能在水边、疏林中滑翔,以啄捞小鱼为生。  张耀民将“环江翼龙”化石与《献侯鼎》等天鼋铭对照,相互参证,发现两者不仅形似,且印证揭示了惟独轩辕黄帝死后乘龙升天的奥妙——天鼋不仅是龙,而且能飞翔。天鼋就是翼龙,也就是轩辕。翼龙化石的发现,为轩辕氏族部落的存在,提供了实物图腾的证据  史记》记载了黄帝葬处  《史记》云:“黄帝崩,葬桥山”。《史记集解》引皇览曰:“黄帝冢在上郡桥山”。《史记索隐》引《汉书.地理志》云:“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山有黄帝冢也”。《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  张耀民在查阅历史史料中发现,这些记载其所指均为一地,即后世所谓的宁州桥山,也即今庆阳地区正宁县五顷塬乡。  那么,黄帝陵的所在地为什么会出现种种说法?又缘何移位至陕西黄陵县呢?张耀民认为,原因之一是一些史学家对地理变迁不清。查《二十五史》,在宋代之前,对黄帝冢所在地的记载,均是“宁州罗川 东八十里子午山”,从《金史》开始,将桥山由原阳周县(即今庆阳地区正宁县)移入中部县(今陕西黄陵县)。明洪武三年,明太祖将中部县的“桥陵”一地,误认为是轩辕黄帝“桥陵”之后,《明史》则将桥山、黄帝冢一并记入中部县城北。  如此看来,宋代以前的记载说黄帝冢在宁州桥山,均无异议。只是在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代,将桥山、阳周县、黄帝冢“搬来移去”,弄得真假难分,是非难辩,不能不说是个历史性的闹剧。陇东学院政法系讲师陈亚峰从小在五顷塬长大,对于黄帝冢非常认识。他告诉记者,黄帝冢的土层不是自然的土层,土层是夯筑而成的,并且层数清楚。他还说,这搭的许多地名有“龙头目”、“龙嘴子”的叫法,它们的名称都跟轩辕黄帝有关,本地人把黄帝冢叫“疙瘩坟”、“神仙坟”等等。现存于正宁县文化宫的“大宋宁州承天不雅之碑”的碑文中也提到了“轩丘”,即黄帝冢。总归一句话,“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的记载,终由其原冢遗址给我们作出了无可顶抗的论断。  《二十四史》记载了黄帝葬处  《二十四史》云:“黄帝崩,葬桥山”。《二十四史集解》引皇览曰:“黄帝冢在上郡桥山”。《二十四史索隐》引《汉书.地地志》云: “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山有黄帝冢也”。《二十四史正义》引《括地志》云:“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张耀平易近在查阅历史史猜中发明,这些个记载其所指均为一地,即后世所说的的宁州桥山,也即今庆阳地域正宁县五顷塬乡。为什么说轩辕黄帝冢在今庆阳地区正宁县五顷塬?从地理实际看,隋罗川县(今正宁县罗川镇)在桥山上的秦直道西侧,而桥山(即轩丘)上的秦直道在罗川县东九十里,按《括地志》云:“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来看,罗川县在桥山之秦直道之西九十里,而黄帝冢则在秦直道西十里。此西十里,正是今正宁县五顷塬地。  那末,黄帝陵的地点地为啥子会呈现种种讲法?又缘何移位至陕西黄陵县呢?张耀平易近以为,缘故原由之一是一些历史学家对于地舆变迁不清。查《二十五史》,在宋代以前,对于黄帝冢地点地的记载,均是“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从《金史》起头,将桥山由原阳周县(即今庆阳地域正宁县)移入中部县(今陕西黄陵县)。明洪武三年,明太祖将中部县的“桥陵”一地,误以为是轩辕黄帝“桥陵”然后,《明史》则将桥山、黄帝冢一概记入中部县城北。  云云看来,宋代以前的记载说黄帝冢在宁州桥山,均无贰言。只是在明清期间,出格是明朝,将桥山、阳周县、黄帝冢“搬来移去”,弄患上真假难分,是驳诘辩,不克不及不说是个历史性的闹剧。  “黄帝冢”遗迹在正宁县  原《正宁县志》云:黄帝陵在县东南湫头镇东北西头村之桥山,当谷一峰耸起,草木葱蔚,上有荒冢,旁立一碑,镌字曰:“黄帝葬衣冠处”。此黄帝冢,恰是汉武帝所祭的黄帝冢。  黄帝冢今天傲然高高耸立在正宁县五顷塬乡的黄土塬上,虽经几千年的水土流掉,但仍很壮不雅。除冢东面塌入谷地外,原冢基本保存完好。冢高10-60米,西半部现修程度层式梯田18阶,每阶高1-3米,阶面宽1-2米不等于,上边栽植可成果的核桃子树近千棵。冢顶部原来呈长方“覆斗”形,此刻为卵形,南北长约70米,工具宽约30米,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1500-1800平方米。  黄帝祠、庙在河北、河南、山西等地都曾有过,有的至今尚存,都是根据“黄帝崩,葬桥山,但均未见有力的证据,惟有黄帝冢“在 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 ,有根有据。  本着非常崇敬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轩辕黄帝,和中华民族尊祖的感情,张耀民认为,无论在何时何地建祀轩辕黄帝祠、庙都是崇高的,无可非议的,“祭如在”嘛!但轩辕黄帝冢究竟在何处?弄清楚,还历史本来面目,也不是没有必要的。  1993年11月,张耀民先生去了陕西黄陵县,拜谒了“黄帝陵”及“轩辕庙” ,考证了其许多宣传资料和现存的文物,与有关人士进行了磋商,并提出了许多质疑之处。如提出“黄帝手植柏”有无证据?对方答道:“你看嘛,这么大的柏树,五千年了,不是黄帝手植再是谁来?”此等笑话昭然若揭。“陕西的黄帝陵没有任何历史证据,只不过是由当地一座轩辕庙得来的。”张耀民在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我们如何对待黄帝陵的陵址呢?张耀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不可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开玩笑,不可数典忘祖,去随意篡改史实;对历史的记载,要毫不含糊的承认,不能有半点虚谎之词。黄帝陵的所在地,除“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的记载外,《史记》之前,再无一处有实际葬地的记载,我们只有老老实实地承认,才可能真正地避免中外人士对黄帝陵的生疑,以还黄帝陵本来面目。

2. 神农寺在哪

耒阳。

耒阳神农寺,位于蔡伦竹海外围景区的耒水之滨黄市镇黄泥岗,有联云:神农创耒种仙竹尝百草铸神农鼎劳苦盖世/寺庙灵佑塑雕像供五谷迁寺庙庵功德无量。传说神农氏创耒时曾在此铸鼎尝百草,当地人感念神农为他们选取可食之物,特立灵佑庙塑神农像四季祭祀,香火鼎盛,游人不绝。

3. 什么农神庙

被誉为西方“古典艺术王冠上的宝石”。

被誉为“雅典的王冠”。

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矗立在卫城的最髙点,因祭奉雅典娜女神而得名。神庙始建于公元前447年,被公认为是陶立克柱式发展的顶峰。

帕特农神庙是希腊艺术的典范作品,它在建筑和雕塑艺术上均达到极高水平,因此被誉为“雅典的王冠”。

4. 巴特神农庙在哪里

帕特农神庙位于希腊共和国首都雅典卫城坐落的古城堡中心、石灰岩的山岗上,耸峙着一座巍峨的矩形建筑物,神庙矗立在卫城的最高点,这就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著名的帕特农神庙,又名巴特农神庙。 神庙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庙顶已坍塌,雕像荡然无存,浮雕剥蚀严重,但从巍然屹立的柱廊中,还可以看出神庙当年的丰姿。 帕特农神庙也译为“巴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

5. 神农祠在哪

衡南县云集镇附近好玩的地方有 :

西里坪工区, 百鸟乐园, 炎帝神农祠, 东洲岛景区, 石鼓书院, 南湖公园服务中心, 十牛峰, 望湘亭, 乐芬童依儿童乐园, 回雁峰景区南门, 雨母山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 回雁峰景区, 回雁峰景区西门, 雨母山风景区, 回雁峰景区北门, 衡阳抗战纪念城景区东南门, 衡阳抗战纪念城景区南门, 王氏宗祠, 衡阳抗战纪念城景区东门, 衡阳抗战纪念城景区 等风景名胜!

6. 神农祭坛在哪个景区

有一首诗是这样描绘神农架的气候特征的:“山脚盛夏山岭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四时有,春夏秋冬最难分”。寒冷、潮湿、天气多变,是神农架气候的主要特征。神农架平均海拔高,气温变化较大,极高气温可达到38.5℃,而极低气温可达-21℃,全年平均气温较低。神农架的夏天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较为炎热,到神农架旅游须准备必要的防寒衣物,以免着凉。

每年5月中旬至10月中旬的神农架林区,苍山滴翠, 峰奇林密,飞瀑丰盈,泉流清澈,原始而天然的美景纷呈眼前,加之此时气温稳定,登高而招,四季之美,皆可一网打尽,是避暑、寻幽、探秘的最佳出行时间。5月20日左右,杜鹃开得满山红红的,观赏到云海的概率也相当的大。推荐景点:神农顶国家自然保护区

如此适合的季节到适合的景点尽情的游玩吧,以上是爱飞扬旅游网为您介绍。

7. 神农大帝庙是哪里

神农氏生日在公元前3245年古历四月二十六日

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神农,又称神农氏,中国上古人物,有文字记载的出现时代在战国以后。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地皇"等。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遍尝百草,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教人医疗与农耕,掌管医药及农业的神祇,能保佑农业收成、人民健康,更被医馆、药行视为守护神。

8. 神农山有什么庙

云台山或月山寺

神农山本人并没有去过但听说很棒。

云台山在修武,月山寺在博爱,旁边就是圪垱坡,神农山在沁阳市。

云台山风景很美,美轮美奂,尤其是阴天下小雨的时候特别美。建议不要节假日去,不然看的都是人而体会不了云台山本身的宁静。

云台山有一座峰是茱萸峰,是云台山的最高顶,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到的茱萸。

月山寺在博爱县的北面,是以寺庙为主的风景区,楼梯居多,风景还好!

旁边就是圪垱坡,在月山寺的西面,也是寺庙为主,但以坡为多,虽坡多,但也特别好玩。

神农山位于沁阳市,听说猴子

沁阳神农山景区有哪些寺庙 河南沁阳神农山景区

1. 河南沁阳神农山景区

1、沁阳汽车站开往神农山的车很多,不分路号,半小时一趟,你只要说明道神农山就行了,票价3-4元,然后到山脚下搭乘三轮车2元即到。(公交车不直接到达)神农山票价持本地身份证10元,外地游客30元,估计过了2010年十一国庆节可能涨价。 2、从沁阳汽车站往云台山也没有直接到达的客车,你可以搭乘发往修武县的客车,到修武汽车站就有专门开往云台山的客车了。云台山票价80-120元。

2. 沁阳市神农山风景介绍

焦作神农山风景区,位于焦作市沁阳市西北23公里处的太行山麓。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景区门票65元,一人半价32元。索道上行40人,下行35人,往返70人。景区交通往返25元人。

免费政策包含:

1、对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的老年人实行门票免费。垍頭條萊

2、对身高1.4米以下的未成年人,实行门票免费,身高1.1米以下的儿童免索道观光车票。

3、持有本人残疾证的残疾人实行门票免费。

4、持本人有效,现役军人证人民警察,国家消防救援人员持相关证件实行门票免费。

5、对河南援鄂医疗队15批1281名队员,凭有效证件终身免费。

3. 沁阳神农山风景区门票多少钱一张

神农山门票:80.00元神农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沁阳西北23公里处的太行山南麓,距离焦作市区40余公里,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因炎帝神农氏在这里辨五谷、尝百草、设坛祭天,故而得名神农山。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还是儒道佛文化名山,是道教创始人老子筑炉炼丹、成道仙升之所。神农山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被称作“天然氧吧”。其山势之雄险奇绝,树形之屈曲优美,景观之深奥神秀,当推全国之最。 神农山有植物1912种,名贵中药材300余种,至今流传着“神农谷里走一遭,有病不治自己消”的俗语。神农山动物种类繁多,有陆栖脊椎动物260余种,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国家二类珍稀野生保护动物太行猕猴,它们就像是大山里的9个原始部落一样,或在断崖石壁间腾挪跳跃,或与游客嬉戏逗乐。15600余株白皮松姿态万千,生长于悬崖绝岭之巅,居世界五大美人松之首。游走其间,移步换景,恍若人间仙境,令人魄悸魂动,陡然升华。景点类型:山峰最佳季节:3-11月。春夏秋季最佳。春秋季节温度正合适,适合出游;夏季的水量充足,山内溪水、瀑布都会很漂亮,而且夏天山内气温比外面低6-8度,是避暑的好去处。冬季寒冷,不适宜出行。建议游玩:1天门票:80.00元开放时间:旺季(3月~11月):07:00~19:00 淡季(12月~2月):07:00~18:00地址:河南省沁阳市西北23公里处的太行山南麓

4. 焦作沁阳神农山风景区旅游

神农山景区西北23公里的太行山麓,共有八大景区136个景点,主峰紫金顶海拔1028米,神农山是国家AAAAA级风景旅游区,位于河南省沁阳市紫陵镇赵寨村,与晋城市山河镇狄河村交界,神农山风景名胜区面积102平方公里。神农山景区西北23公里的太行山麓。

5. 沁阳神农山现在要门票吗

神农山,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位于河南省焦作沁阳市城区西北23公里的太行山麓,共有八大景区136个景点。

主峰紫金顶海拔1028米,矗立中天,气势雄浑,三大天门较泰山早154年。

这里曾是炎帝神农辨百谷,尝百草,登坛祭天的圣地。

也是道教创始人老子筑炉炼丹、成道仙升之所。

6. 河南沁阳神农山景区作文

我叫xxx ,生于xx年xx月,是xx学校x年级x班的一名小学生。我在学习上 真刻苦,各科成绩都很好;在实践中能够勤于动手,敢于大胆实践,勇于开拓创新;在班级工作中,能出色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并多次受到表彰。我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是同学们的好榜样。

一、刻苦学习,勇攀高峰

在学习中,我有着一股钻劲儿,不向任何一道难题低头。虚心好问是我从小养成的好习惯,正是这种好习惯促使我不断发展,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的成绩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每当遇到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我总会耐心地尽其所能,认真讲解。虽然我的学习成绩并不是班中的第一名,但我的这种学习态度是无人能及的。在成绩面前,我从不骄傲,我认为,这算不了什么,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必须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頭條萊垍

二、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我一直认为,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是一个学生的优良品质,祖国的美好未来需要大批的建设者,仅靠个别人的本领是不行的,如果能使全体同学都取得进步,那就是我最快乐的事。平时,我不仅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谈心得、交流学习经验,争取更大进步;还经常主动关心班里学习较差的同学,我总是不厌其烦的帮助后进生解答疑难、耐心讲解。

乐于助人也是我的一大特点。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为一名患白血病的孩子献爱心捐款活动,当我听了关于那位孩子的事迹后,心情非常沉重,感到自己的生活比他要幸福多了,想为他尽一些自己的力量。在和父母商量后,我把自己半年来积攒的所有零花钱全部捐了出去。象在班里帮助同学打扫卫生,借给同学们学习用具等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每一件小事都饱含了我对班集体的热爱和对同学们的友情,我一直坚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美好社会一天比一天好。”頭條萊垍

三、快乐阅读,才艺相长

我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父母都是中学教师,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了我热爱读书的好习惯。从二年级开始,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快乐阅读伴我成长”的长远读书计划,要求自己每天无论多忙,都要抽出至少半个小时进行课外阅读,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和日记。几年来,我已写了好几本读书笔记和日记,并且有多篇作文在《济源广播电视报》等报刊上发表,自己连年获得了学校的“读书标兵”、“写作特长生”等荣誉称号,我家也被学校评为“书香家庭”,广泛的阅读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也培养了我良好的道德情操。

我爱好广泛,除了阅读之外,我还喜欢旅游、摄影、剪纸、二胡还有舞蹈,几年来,我在父母的陪伴下,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波涛汹涌的大海、雄伟壮丽的神农山、历史渊远的晋祠、气势浩荡的兵马俑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游玩的同时,增长了我在课本中无法学到的知识,也让我的摄影技术大大提高。我非常喜欢拉二胡,每天坚持训练,有时完成作业后已非常困乏,但我仍然鞭策自己不敢懈怠。我喜欢舞蹈,在今年六一儿童节学校文艺汇演中,我和同学们自编自演的舞蹈《不怕、不怕》获得了二等奖。頭條萊垍

四、老师助手,同学榜样

无论在家在校,我都能够受到正确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因此,我像一棵充满生命力的小苗儿,在阳光雨露的哺育下茁壮地成长。在同学中,别看我长得瘦小,但是一名挺懂事的“小大人”,老师和同学都很信任我。我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成了老师的小助手,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我总是做得有条不紊。身为英语科代表,除了帮助老师收发作 ,还经常帮助老师给其他同学讲解辅导,真正成了老师的小助手。几年来,我上学从不迟到或早退,上课专心听课,独立思考,认真完成各科作业。见到有同学违反了学校规定,我会毫不犹豫地上前指正。有时遇上个别同学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闹起来,我总是主动上前劝阻,并跟他们讲些“同学之间要团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道理。常常能使犯错的同学静下心、沉下气来承认错误并表示坚决改正。

我的每一个点滴进步,都和各位老师的辛勤培育是分不开的。班主任老师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每年班主任给我的评语都是:思想进步,成绩优秀,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要作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等等。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争取更大的进步!

7. 沁阳神农山海拔多少米

云台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云台山风景区含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青龙峡、峰林峡、子房湖、茱萸峰、叠彩洞、猕猴谷、百家岩、万善寺等主要景点,景区因山势险峻,峰壑之间常年云锁雾绕而得名。云台山主峰茱萸峰海拔1308米,有落差314米的云台天瀑,在景区泉瀑峡的尽端,是中国发现的落差最大的瀑布之一 。

云台山风景区地质遗迹丰富,已经发现34亿年前的岩层。30亿年来,形成了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尤其是2300万年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强烈抬升和水蚀作用的深度下切,造就了云台山双崖对峙的峡谷群和各种动态的瀑、泉、溪、潭,共同构成了“云台地貌”景观 。

一张门票可以游玩3天,可反复进去园区。景区内遍布民宿,公交免费,吃住行都十分方便。垍頭條萊

2.焦作影视城

焦作影视城与浙江的横店影视城,以及银川的西部影视城等,并称为“中国十大影视基地”, 是一个以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时期文化为背景的仿古建筑群,主要景点有周王宫区,楚王宫区,市井街区,有许多大型历史剧都在此拍摄取景,是一家集影视拍摄服务,观光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景区。頭條萊垍

《老子传奇》《水浒传》《三国》好多春秋战国秦汉的剧都在这边拍的。电影城内有观光车,所以走起来也不算累~沿着城门、周王宫、 灵台 、市井街、楚王宫,仿古的建筑群,再加上成群结队穿着汉服的剧组演员,让你恍惚有种穿越的感觉。

3. 青天河景区

青天河风景区由天井关、大泉湖、三姑泉、观音峡、佛耳峡、靳家岭、月山寺等七大游览区、頭條萊垍

308个景点构成,对外素有“北方三峡”、“奇泉异洞盖中原”之美誉。

太行山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中国青少年科学考察探险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深峡幽谷,山中有水,谷中有泉,丹川溪旁,河谷宽阔,奇草芬芳,山花烂漫,真可谓五步一美景,十步一重天。

4. 神农山风景区

小时候课本上学的炎帝神农氏在这里辨五谷、尝百草、设坛祭天,故而得名神农山就是这里了。神农山风景区(焦作市沁阳市西北23公里处的太行山南麓),走进山里听着虫鸣,心情就越发心旷神怡,走进山门,引入眼帘的就是巨大的神农像,顺着山路一股作气爬山山顶,期间吼上两声,平日的压力就一驱而散,山上有一种特有的白皮松,一半是白的,一半是黑的,很神奇的一棵松树。條萊垍頭

紫金顶,相传太上老君曾在此筑炉炼丹。峰顶常年紫气环绕,金光流溢,与南顶武当并誉海内外。紫金顶上还有一个长、宽、深约1米的石坑,相传是伏羲氏卧听风声、悟 画八卦之处,名叫“八卦坑”。

5. 嘉应观

嘉应观,俗名庙宫,又称黄河龙王庙,位于中国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乡。嘉应观始建于1723年,是雍正为了纪念在武陟修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而建造的淮黄诸河龙王庙,建筑布局效仿故宫,集宫、庙、衙署为一体。观内有雍正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铜碑,立在一河蛟身上,意在镇恶。頭條萊垍

御碑亭,外形酷似雍正皇帝头上那顶帽子,铜皮包铁,两棵椿树长上海青,整体的建筑风格形似故

8. 沁阳神龙山风景区图片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自古人们在选择定居地时,首先考虑的是接近水源。河南以水命名的县市有27个。命名的规律如下:

1、因治所与河湖等水体的相对位置,依“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原则命名。治所在河流北岸,以“水北为阳”得名的县市有:

汝阳

洛阳,在洛水(今洛河)之北。

河南县市名称的由来,来看看你的家乡~~~宜阳,在宜水之北。濮阳,在濮水之北。條萊垍頭

舞阳,在舞水(今三里河)北。

汝阳,在北汝河之北。

淮阳,在淮水(今淮河)之北。垍頭條萊

泌阳,在泌水(今泌阳河)之北。條萊垍頭

汤阴县,得名于县城在汤水之南,“水南名内黄县”。

有些县市由于治所迁移,地理环境已经变化,但名称仍保留至今。

比如,沁阳,得名于原县治(今武陟县沁阳村)在沁河北岸,今沁阳市区却在沁河之南。頭條萊垍

荥阳,在秦代置县时,以县城(今郑州市邙山区古荥)在荥泽之北而得名,北魏县治徙大栅城(今市区老城),荥泽已不存在,荥阳一名沿用至今。

2、因位于河流发源地或滨临河川命名。

济源,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县,以地处济水(今济河)之源命名。

栾川县,北宋置,以鸾水(今伊河)源于此,得名鸾川,后“鸾”演为“栾”。

伊川县,因县境地处伊河川地,故名。垍頭條萊

洛宁县,隋称永宁县,1914年以地临洛水(今洛河)改称洛宁。

临颍县,西汉因地临颍河设县取名。

淮滨县,1952年得名于地处淮河之滨。條萊垍頭

淮滨县條萊垍頭

3、因河流流经县境命名。如:

浚县境内有浚水(卫河、淇水合流曰浚水);

淇县境内有淇水(今淇河);

范县境内古有范水;

睢县境内有睢水;條萊垍頭

漯河市境内有漯河(沙、澧二河在此汇流形成河湾,内多螺坑,清代称漯河);垍頭條萊

淅川境内有淅水;條萊垍頭

唐河县境内唐河纵贯;

扶沟县境内有洧水沟;

潢川县境内有小潢河。頭條萊垍

9. 沁阳神农山风景区

云台山是修武县,青天河是博爱县,神农山是沁阳的。云台山180(7:00到18:30),青天河50(24小时),神农山80(6:00到17:00)。没有见各县之间有直达的车,那你就只有到焦作旅游汽车站(铜马站)倒车了

10. 河南沁阳神农山景区在哪里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以山称奇,以水叫绝,因峰冠雄,因峡显幽,景色荟萃各不同。云台山风景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含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青龙峡、峰林峡、子房湖、茱萸峰、叠彩洞、猕猴谷、百家岩、万善寺等主要景点,因山势险峻、峰壑之间常年云锁雾绕而得名;是一处以太行山岳丰富的水景为特色,以峡谷类地质地貌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集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于一身的科普生态旅游精品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