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和机器厂旧址

协同和机器厂旧址

协同和机器厂创建于1912年,前身是清宣统三年(1911年)由陈沛霖、陈拔廷在芳村大涌口开办的协同和碾米厂。1912年与何谓文合股扩大成协同和机器厂,专门生产柴油机。1915年该厂成功仿制4缸44.3千瓦两冲程热球式柴油机。1918年又生产出117.7千瓦、用压缩空气启动、可逆转的两冲程柴油机,安装在轮船上航行于珠江,引起航运业重视,遂继续仿制了两冲程和四冲程柴油机多种。1930年在香港开设分厂。1937年,该厂累计生产了各种规格的柴油机383台/1.68万千瓦,有设备85台,职工340人,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机器厂,产品行销华南、东南亚和加拿大等地。广州沦陷后,厂房设备遭日军劫掠一空。抗战胜利后,恢复机械维修业务。1956年,有9家小型机器厂并入,成为一家专业生产柴油机的工厂。1966年改名为广州柴油机厂。

2008年12月,被公布为,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1月,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津浦铁路局济南机器厂旧址-辛锐展览馆2日游

重走红色路线

寻访红色记忆

跟随百场红色主题自驾

参观革命时期中共山东领导机关所在地中共山东省委秘书处旧址

探访红色遗迹,追寻红色记忆

漫步济南四大泉群之一的五龙潭泉群

感受泉水文化,领略泉城风情

来到山东第一个建立企业党支部的津浦铁路局济南机器厂旧址

聆听红色往事,传承红色基因

观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胶济铁路博物馆

了解济南火车站前世今生,感受新时期铁路精神

走进展现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三涧溪村

追寻乡村记忆,传承家国情怀

参观为纪念抗日巾帼英雄辛锐而建的辛锐展览馆

缅怀革命先烈,汲取奋进精神

01.

/ 中共山东省委秘书处旧址/

探访红色遗迹

追寻红色记忆

02.

/ 五龙潭泉群/

翠柳如云

碧丝蘸波

03.

/ 津浦铁路局济南机器厂旧址/

山东第一个企业党支部

山东第一个工会组织

04.

/ 胶济铁路博物馆/

百年胶济铁路

迈向崭新时代

05.

/ 三涧溪村乡村振兴展馆/

追寻乡村记忆

传承家国情怀

06.

/ 辛锐展览馆/

一对英雄伴侣

一曲悲烈战歌

参考行程

D1出发地-中共山东省委秘书处旧址-五龙潭泉群-津浦铁路局济南机器厂旧址

上午前往中共山东省委秘书处旧址,探访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开展革命工作的红色遗迹,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漫步济南市区四大泉群之一的五龙潭泉群,感受泉水汩汩、泉流潺潺的美好意境,领略泉城的别致风情。下午来到津浦铁路局济南机器厂旧址,参观保存完好的百年建筑,了解这里曾建立山东省第一个企业党支部、山东省第一个产业工会,创造了两个“红色”第一的红色往事,感受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D2 胶济铁路博物馆-三涧溪村-辛锐展览馆

上午前往胶济铁路博物馆,了解胶济铁路在中国近代史上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时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感受中国铁路艰辛困苦的发展历程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走进三涧溪村,参观乡村振兴展馆,了解三涧溪村在村两委带领下脱贫致富的过程,感受新时代美丽乡村全新风貌,追寻乡村记忆,传承家国情怀。下午参观辛锐展览馆,了解巾帼英雄辛锐无私奉献、不畏牺牲的先进事迹,缅怀革命先烈,汲取奋进力量。

重要机构旧址之中央红军兵工厂旧址

位于陕西延安子长县栾家坪乡十里铺村。

1935年11月,中央机关进驻瓦窑堡后,在原西北红军兵工厂的基础上组建中央红军兵工厂。厂长郝希英,政委周鉴祥,党支部书记赵俊。厂址设在瓦窑堡城西十里铺(今属子长县栾家坪乡)。兵工厂下设翻砂、烘炉、机械、木工、制图、子弹、完成等生产部门。生产项目有枪械修理、复装子弹、制造手榴弹等。

1936年1月,为配合红军东征,兵工厂迁至永坪镇(今属延川)。5月下旬,以配合红军西征,兵工厂又迁至刘河湾(今吴旗县)。1937年1月,迁至延安城东柳树店。

中央红军兵工厂旧址位于子长县栾家坪乡十里铺村,坐北向南,四合院布局,院内有南北相向2排旧石窑,每排窑洞各6孔。窑洞均进深8米,宽3.2米,高4米。院子南北宽22米,东西长36米,整个院落占地面积420平方米。

文物面对面丨法国永和公司造船厂旧址

造船厂

旧址

法国永和公司

March 15, 2020

起始年代:1916年

地理位置:位于滨海新区海河北岸新胡路8号。

保护级别: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重要地位

它曾是中国华北地区

骨干造船企业和塘沽造船业的主力军,

是中国近现代造船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

是重要的工业遗产。

船厂初建

1916年,法国商人在塘沽海河北岸开办经营永和公司,主要从事大型机帆船制造。当时,工12厂距离海河口12公里,占地120公亩,岸线长305米。厂内建有水泥船坞和机场各一座,有卧式锅炉1个,发电机2部,圆锯、带锯各一部,可造木板帆船和千匹马力柴油机。

船厂变卖

由于业务亏损,1924年法商以100万银两将永和公司卖给天津海河工程局,改名为“新河材料厂”,是座落在天津小孙庄的“海河工程局修船厂”的一个分厂。出于塘沽地区破冰及大沽沙航道疏浚的需要,用于承修“快利”、“通凌”等疏浚工程船舶和存放材料。厂内设蒸汽引擎机、炼铁室、抽水室、晒干厂、三角起重机和钢筋混凝土干船坞。船坞长125米、宽16米,采用浮箱式坞门,方便船舶进出和坞门启闭。

日军霸占

1942年,新河材料厂被日军霸占,并改称“天津浮船株式会社北工厂”。为适应侵华战争的需要,厂内添置了发动机、发电机、大车床、电剪、滚板机等设备,强迫工人为日军制造、修理大型木船和制造炮弹。

日军投降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成立了天津市党政接收委员会,接收新河材料厂,复归海河工程局,更名为“海河工程局机械修理厂新河分厂”,主要修理海河工程局所属船舶。由于内战,船厂处于维持状况。

塘沽解放

1949年1月17日塘沽解放。当天深夜,天津军事管制委员会交通处就派齐田同志接管了新河材料厂,改名“海河工程处新河分厂”。当时,新河机械修理厂仅有13名工人,23间厂房以及压缩机、钻床、创床等生产机械。厂内船坞前的木码头已焚毁大半,围墙倒塌近300米,厂区环境破烂不堪。

为了尽快恢复生产,接管人员通过多种途径召回工人,成立了工厂管理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至2月初,陆续修复了部分损毁的码头和破坏的厂房、库房以及机械设备,为全面恢复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夏日之梦

1952年8月,为适应港口建设和疏浚任务的需要,船厂交由天津区港务局代管,为第三修船厂。

1953年1月,为集中使用疏浚设备,又将船厂划归新成立的交通部航务工程总局疏浚公司管理。7月,同属疏浚公司的大沽修船厂、小码头船厂与新河船厂合并,组成新河船舶修理厂大沽坞。新河船厂改称“新河船舶修理厂”,以修船为主,造船为辅。

合并后,由于新河船舶修理厂厂地宽阔,水陆交通便利,具有扩建发展的有利条件。于是将大沽修船厂除铆、焊车间及部分船坞保留外,其它工种、设备和主要职能科室、技术人员、工人等,陆续迁至新河船舶修理厂。同时,新河船舶修理厂也不失时机的加强了厂房设备和生活设施建设,新建铸工场、锻工场、锯工场以及水塔、仓库、职工宿舍等。

这次合并是新河船厂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从此结束了只修船不造船的历史,进入了以修船为主、修造并举的新阶段。

1954年,为支援广州建港工程,根据国家安排,船厂调出部分设备和300余名职工。8月,大沽船坞划归新河船厂,取消大沽坞的建制。

1956年1月,交通部船厂管理局成立,新河船厂划归该局领导,业务仍以修船为主、造船为辅。

1958年7月,新河船厂由天津机械工业局管理,更名为“天津市新河船舶修造厂”。这一年,新河船厂工业总产值达到669万元,比解放初增长337%。

1962年,新河船舶修造厂划归交通部管理领导。这一时期,开始进行多品种小批量造船,如拖轮、抓泥船、抛锚、灯船、绞吸式挖泥船等。以后又开始承建中型工程船舶,建造了400立方米绞吸式挖泥船。

1967年,新河船舶修造厂划归交通部水工局领导。这一期间,承建了中国第一艘500吨起重浮吊船,并为天津航道局建造了中国第一艘500立方米链斗式挖泥船。

1982年7月1日,新河船舶修造厂划归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领导。9月,划归天津船舶工业公司。第二年,建成1500立方米耙吸大型挖泥船。

1987年,与荷兰IHC公司合作引进80年代国际先进的工程船建造技术,建造1600立方米大型绞吸式挖泥船。还开始承造大型金属构件和重型机械等非船舶产品。

1989年,新河船舶修理厂拥有固定资产8630.2万元,有各种设备1600台,具有大中小型门类齐全的机械设备系统。主要生产设施有3000吨干船坞1座、5000吨级船台1座、1000吨级船台8座、修造船码头400多米、15-70吨门座式起重机6座。

1994年5月25日,新河船舶修造厂、新港船舶修造厂两大船厂合并,成立了天津造船公司。2001年,原天津造船公司进行资产、人员重组,新港、新河两厂分别对外挂牌,新河厂厂名为“天津新河船厂”。

2003年11月,新河船厂吸收民营资本,重组为新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后的新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发展成为集造船、修船、钢结构加工、焦化设备制作、机械制造及建筑基础工程、建筑高档门窗制作等几大支柱产业并举,享有进出口经营自主权的现代化企业。

2014年,法国永和公司造船厂旧址被公布为 滨海新区不可移动文物。

保存现状

厂区中部现存船坞一处,

修于建厂初期,

坞门临海河朝南,保存较好。

来源: 天津市滨海新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