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馆旧址

银行会馆旧址

银行会馆旧址位于荔湾区珠玑路连珠巷18号珠玑路小学内,年代为清。

2008年12月,被公布为,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路修缮新进展:商会旧址高度还原 银行旧址细节精巧别致

近日,中山路两侧历史建筑的修缮工程又有了新进展。目前,包括银行旧址以及商会旧址在内的几栋百年老建筑拆除围挡后,正式亮相了。屋顶塔楼以及门楣等相关细节也能被看得一清二楚。

中国实业银行旧址”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老建筑,都相继拆除了围挡,并且能够清晰看到历史建筑被高度还原。修缮后的银行旧址大门可以说“霸气十足”,门楣雕花精巧别致,此外在门上的玻璃窗还有一个放射性的设计,十分值得玩味。

经过修复后,屋檐以及历史门牌甚至都清晰可见,屋顶两侧的杯状建筑设计也被还原出来。据工程负责人介绍,这些都是根据建筑的历史资料,进行还原修复的,就是为了做到“修旧如旧”。

百年历史建筑青岛商会旧址也正式亮相了。在拆除了前面的违章建筑,并对商会旧址进行了修复后,可以清晰看到这栋老建筑屋顶上已经复原的绿色塔顶以及红色瓦片。目前整体建筑的墙壁也已经换成了灰白色,可谓焕然一新又带有复古风情。

目前的青岛商会旧址。

青岛商会旧址早期照片。

此番中山路修缮后,整体中山路将以全新面貌示人,多栋百年历史建筑也将发挥它们独有的魅力,并对青岛老城区的申遗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来源:青岛新闻网

津津乐道| 盐业银行旧址·听说在这座百年银行办业务会产生“穿越”感?

解放北路漫步时

总能被众多银行旧址吸引目光

清朝末期,这里就因金融业而繁盛起来

每一座建筑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盐业银行旧址位于和平区赤峰道12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天津市特殊保护级别的历史风貌建筑。

该建筑建于1926年,由华信工程司沈理源设计,为钢筋混凝土砖混结构建筑,设有地下室。

洋楼外观

入口两侧采用爱奥尼式巨柱支撑,檐部阁楼使用方柱,具有典型的古典主义特征。不过设计师沈理源先生也将中国传统装饰手法融入其中,中西建筑文化在此交汇、融合。例如在建筑外墙上就多处可见传统“回”字纹样。

墙面主体为水刷石饰面,以大量精美雕刻作装饰,开窗形式多样。整座建筑气势宏伟,装饰丰富,线脚细腻,室内装饰同样富丽堂皇。

洋楼内景

建筑平面近似矩形,采用三段式构图。一层为科林斯柱廊的八角形营业厅,高大宽敞。厅顶装饰华丽,原图案为“蓝天凤凰满天星”,曾以黄金等材料镶嵌,现图案为现代绘制。营业厅中央设有雕工精湛的云母柜台和大理石座椅,四周矗立多根花岗石柱。

二层设会议厅、宴会厅等;三层有球房、休息室及宿舍;地下室有金库、保管库等。

建筑内房间开阔,大多彼此相通。多处保留了原先的木质地板与大理石地面,其中地面的石材样式丰富,色彩斑斓。

大门多为拱券形,拱顶还有栎树树叶的雕刻,诸如此类的细节装饰体现在多处,细心观察的话总能有惊喜的发现。

在一、二层楼梯转角处的窗户上,各有一面由比利时彩色玻璃拼成的彩绘,刻画的是“盐滩晒盐”场面,图案精美,色彩亮丽。

比较容易忽略的是入口处上方的装饰,不规则图案的彩绘更具抽象现代感。

盐业银行溯源

盐业银行是中国近代银行发展史上著名的“北四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大陆银行和中南银行)之一,也是”北四行“中成立最早的银行,实力雄厚,是近代中国商业银行的一个典型代表,也是整个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的缩影。

原盐业银行匾额

盐业银行与金编钟

你知道吗?解放前的盐业银行天津分行还藏有一件宫廷奇珍,那就是乾隆为庆贺自己八十大寿而铸造的金编钟。

金编钟,清乾隆,架高350厘米,宽340厘米;钟高23.8厘米,直径16.1厘米。

编钟是清代宫廷雅乐——中和韶乐中的重要乐器。十六枚为一虡(音巨,指悬挂编钟的木架),阴阳各八,外型和尺寸均相同。

此套编钟是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铸造的,共用黄金13,600多两。

民国时期,原清廷为置办末代皇帝溥仪婚礼,将此物抵押给盐业银行北京总行,因丧失还款能力,后归属盐业银行。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领事打探到金编钟已运至天津。为安全起见,盐业银行天津分行经理陈亦侯联合天津四行储蓄会经理胡仲文,先一步行动,将金编钟转移至四行储蓄会的地下仓库,并以八吨烟煤覆盖,这才得以瞒天过海。

解放后,胡仲文代表盐业银行将金编钟献给国家,使这一珍宝在故宫展出。

因建筑目前的功能使然,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是整体建筑的一部分,内部拍照还需征得工作人员同意哦。

消息来源|爱游和平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关注微博@天津旅游

投稿&合作邮箱:TJtour123@163.com

东华流韵|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麦加利银行旧址

北京东城有一条饱经风霜、写满故事的胡同—— 东交民巷。作为北京市文物保护街区,东交民巷道路两旁入目皆是各式西洋建筑:红顶的小洋楼、神似“凯旋门”的西式门楼、哥特式风格的教堂与玻璃花窗、天使雕像……漫步在这条巷子中,不仅能感受到浓浓的异国风情,更是仿佛看到了这里曾经的历史

麦加利银行旧址

该建筑位于东城区东华门街道东交民巷甲39号,是二十世纪初英国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的一处代表性商业银行,建造大致分两个阶段,第一期大楼应不晚于1915年;第二期为1918至1919年。200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银行大楼是麦加利银行北京支行旧址,此处用地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之前,应为大清礼部衙署所在。麦加利银行来华经营,初以英国、印度、澳洲、中国之间的贸易汇兑为主,兼发行钞票;实际早在中日甲午战争,就已参与对清政府输入外贷,较为知名的项目如 “克萨借款”,其金融渗透地位仅次于汇丰银行。 参考《北京近代建筑史》,该支行设立于1915年,大楼是由英商沈德工程司的建筑师沈德(Charles Thunder)和肖氏(A.j.m.Shaw)合作设计。

建筑现状结构复杂,平面布局曲折又不规则,总体趋近曲尺形。其各部分体量、建筑风格、立面手法互不一致,由东向西分布,且各段沿街逐渐向北退缩,但内部结构却联为一体。这种情况往往反映着,建筑可能不是一期就建成;或者说,在某些特定历史环境,初期建筑曾经收纳、改造周边其它建筑,甚至在彼此原本间隔的空隙,加以扩建、接驳构筑,拼合为现状这样一组联合体。

高度为四层的银行大楼是其主体,应是最早施工的部分,系比较典型的欧洲新文艺复兴风格。它沿新大陆街与东交民巷交叉的拐角处纵向分布,平面基本呈现一字型;整体以近代防火红砖砌造,地上三层复加阁楼,采取复古式的折面屋顶,斜面在各间位置设有老虎窗,基座下方可见半地下室的外窗;其底层壁柱、挑阳台、门窗套、挑檐等处采用白色隅石装饰;底层大窗凹凸有致、上半部采用半圆形拱券,同时以 吉伯斯框缘(Gibbs surround)来修饰弧面; 二层挑阳台由涡卷式牛腿承托,并安装弧线状雕花的铁艺栏杆;二、三层窗套与窗下墙用石材联成整体,强调立面垂直划分的连贯性;二层窗上饰以高浮雕三角山花,三层窗上饰以朴素的平直线脚,营造立面自下而上质量的轻弱化;屋顶由方棱形挑檐石支撑水平挑檐。大楼入口设有二处。主入口位于建筑东南转角处,进入宽大的门厅后,经楼梯间登楼。从东立面看,大致划分为十二组开间,自北向南第五、六组的墙面并联,如壁柱一样向外凸出,顶部又单独作一个共用的折面小屋顶,像是为强调这部分作为“门脸”而刻意设计,入口就设在第五间。楼内二、三层与阁楼,皆以小规模办公室为主。

大楼西侧,贴建着不同平面的二层建筑,均带有一层地下室,立面构造、窗套及线角装饰相对简化许多,大多为四坡顶、直坡无举折。在这部分体量的东南部,立面嵌有一块 “1918-1919”字样的纪念浮雕。

注释1: 麦加利银行(The Chartered Hank of Indin Australia and China),意译“印度、澳洲和中国特许银行”,是英国皇家特许的殖民地银行,专门经营东方业务,又名 “喳咑银行”。 其总行始设于1853年,位于伦敦咸丰八年(1858),麦加利银行在上海始设的分行开业;此后在北京、天津青岛、汉口、广州福州香港等地也置办了分支机构。因上海首任总经理名为约翰·麦加利(Johe Ma Ckellar),故以他的华名作为中文行名、赓续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除上海分行由政府指定经营外汇业务,其它在华内地分支机构均暂停营业。

注释2:沈德(Charles Thunder),生卒年月不详,英籍建筑设计师。二十世纪初来华,原在 天津水固工程司(Adams.Knowles&Tuckey.Architects and Engineers)任职,1905年从水固工程司辞职,转赴营口独立创业,开办沈德成固工程行,承接在华建筑设计和测绘工程,其后成为英国建筑师学会会员。约在1913年前后,沈德成固工程行迁往北京执业,改称沈德工程司(Shen tek kung cheng ssu),事务所曾设在东单原观音寺胡同,沈德的事业发展一直活跃至二十年代末。民国初期,北洋政府在北京外城珠市口西南一带建设 “香厂新市区”,该街区是近代首次引入西方建筑及管理理念,以 “新”、“奇”、“特”而出名的规划区,建筑大多普及西式电梯、暖气等前卫基础设施,其中著名的香厂仁民医院,就是沈德于1916年施展的又一力作。

注释3:克萨借款,即1895年中方向英方借取的一笔100万镑外债。有关史料记载:第一次应偿之款,于是年九月以前到期,维时国库空虚,无从筹措,闰五月初六日(即一千八百九十五年六月二十六日)由户部向 克萨(指英国贵族金融家Ernest Cassel,麦加利银行前身“克萨银行”的创始人)订借英金一百万镑,年息六厘,十足交款(实际为九五扣),借款期限二十年,以海关债票作抵。 由此,资本主义国家加速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中国所欠外债成为英国资本输出的有效工具。按协议约定的偿还财源,英国金融影响了中国的关内铁道敷设经费;福州造船厂运营经费;山东山西云南的盐税及厘金,就连江苏清赋银也遭受了盘剥。

来源:东城区文旅局文物科、东城区文物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