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火工所旧址

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火工所旧址

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火工所旧址位于大渡口区跳磴镇红胜村,时代为1938—1949年。含生产车间、办公室、职员宿舍。2019年,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火工所旧址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火工所旧址,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火工所旧址简介,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火工所旧址-大渡口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火工所旧址旅游指南

党史学习教育 | 大渡口区红色地名之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火工所旧址

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从5月14日开始,大渡口发布联合大渡口区民政局推出“保护地名文化,记住美丽乡愁”专栏,讲述大渡口的红色地名故事。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是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火工所旧址

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火工所旧址位于跳磴镇红胜村。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第二十一兵工厂在此修建军械仓库。

仓库零星分布于10000余平方米较狭窄地带。建构为土木结构,面阔三间9.3米,进深5.1米,通高4.9米,悬山式顶,小青瓦屋面。目前调查仅发现军械仓库2座,其它仓库已改建和损毁。该仓库的发现,对研究抗战时期、近代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据资料显示,该厂建于1941年8月,原名军政部兵工署废品整理工厂,该厂主要业务为一般军用械弹的废品整理。1945年4月,由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接管,更名火工所。

1950年6月,修建成渝铁路时,改建为成渝铁路渝赶段沿线筑路工人宿舍、重庆西工务段中梁山第一养路工区宿舍使用。2019年,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火工所旧址被公布为第三批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大渡口这个地方将变身重钢记忆主题文化步行街

新闻发布会 | 大渡口区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百日行动”启动

国卫复审丨大渡口针对小型理发店、小旅店、小歌舞厅、小浴室、小网吧这样做

总编:王涛 总值班:冯勇

审核:张韬

责编:杨蓉

编辑:钟戈 美编:赵倩

来源:大渡口发布、大渡口区民政局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的三生三世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叙》

兵工厂,汉阳造,兵工署,中正式,防空洞,建设厂,博物馆……这许多概念错综交织,共存于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其间种种,甚是神秘,让我们来追踪溯源、一探究竟吧。

第一世:汉阳兵工厂

1892年,湖北,张之洞

火药源起于中国,却发扬于西方。1840年,鸦片战争叩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惊醒了迷梦中的清王朝,人们开始纷纷睁眼看世界。

1885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图谋自强,决心兴建新式枪炮厂。1888年他向德国商购机器,1889年拟在广州石门建厂。同年10月,张之洞改任湖广总督,便以湖北地理位置适中,水陆交通和煤铁资源丰富为由,奏请将枪炮厂移建湖北汉阳大别山(今龟山)北麓。1890年4月7日,清廷准奏,定名为“湖北枪炮厂”,并于1892年5月动工兴建,聘请德国匠师监造、安置机器。1895年竣工,同年6月开工投产。

张之洞

其生产兵器称“汉阳造”。1911年10月10日夜,辛亥首义,新军工程第8营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这第一枪便出于“汉阳造”步枪,从发难的工程营到目标楚望台军械库,“汉阳造”步枪成为武昌起义的枪械主角。

其间,湖北枪炮厂先后易名湖北兵工厂、湖北兵工钢药厂,又于1914年被北洋政府陆军部接管,更名为“汉阳兵工厂”。

汉阳兵工厂

1926年9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汉阳、汉口。自此,汉阳兵工厂归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管辖,取消总办制,实行厂长制。1928年11月,国民政府成立兵工署,汉阳兵工厂由军政部兵工署接管。几经整顿,汉阳兵工厂的生产能力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第二世:兵工署第一工厂

1938年,两次内迁(汉阳至辰溪重庆),俞大维

1938年5月,日军进逼武汉,汉阳兵工厂第一次内迁,往辰溪。

各兵工厂内迁,原厂名与新地址违和,同时为了保密起见,1938年2月,兵工署长俞大维明令采用数字代称原厂名。汉阳兵工厂遂于11月21日,正式改称“军政部兵工署第1工厂”。

中国兵工之父俞大维

1939年底,日机频繁轰炸辰溪,第1厂第二次内迁,往重庆。经勘定厂址,1940年10月,内迁队伍抵达重庆鹅公岩。新址占地面积2000余亩,厂区占地25万平方米,拥有机器设备1000余台。

1942年2月,第1厂迁建工作基本完成,各分厂陆续开工生产。为了防空安全,工厂依江傍山开凿山洞,修筑洞穴厂房。从傅家沟到龙凤溪沿长江北岸一带,共开凿岩洞116个。其中,107个为生产洞,9个为装备车间,总面积22317平方米。

工厂管理机构按兵工署统一要求设有步枪、炮弹、手榴弹、机器、样板、火工、木工等9个制造所。7月,工厂开始“中正式”步枪的生产。至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工厂拥有机器1730台,员工兵夫5071人。

抗战期间,第1厂共生产步枪13.8万支、山(野)炮弹14.04万发、迫击炮弹48万发、手榴弹110万枚、枪榴弹48万发,占全部抗日兵器的三成。

第三世: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

2018年,重庆九龙坡,樊建川

抗战结束后,兵工署决定撤销部分兵工厂。1946年3月,第1厂奉令撤销,大部分员工被资遣回乡,机器设备分别移交第21工厂和第50工厂,位于鹅公岩的厂房由第21工厂接管。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重庆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工厂。1957年,工厂改名为“国营建设机床制造厂”。几十年来,工厂发展成“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新中国的国防工业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3年,该片区作为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存51个防空洞。

2017年,重庆九龙坡与建川博物馆签约,意将抗战生产洞穴打造为九龙坡区建川博物馆聚落——全国首座“抗战兵工”博物馆聚落。

重庆建川博物馆是利用旧址中的24个防空洞作为馆址设立的博物馆聚落,于2018年6月18日正式开馆,拥有兵工署第一兵工厂旧址博物馆、兵器发展史博物馆、抗战文物博物馆、重庆故事博物馆、民间祈福文化博物馆、中国囍文化博物馆、票证生活博物馆、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八座分馆。

兵工署第一工厂承担着强兵富国、抵御外侮的历史重任,历经百年曲折,完成了社会更替、振兴国家的历史使命。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选址 “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的一处防空洞。通过文物、版面、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形式,真实反映第一兵工厂的历史风貌和我国民族兵工产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揭示了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

纸短情长。这些文字未能道出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万一,更未能道出中华民族坚韧不屈自强不息之精神万一。愿大家闲来多去重庆建川博物馆聚落走走看看,如此便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一段慷慨激昂的兵工岁月,与这一场至高无上的民族大义。

END

带你走进凤山红七军二十一师秘密兵工厂遗址

红七军二十一师秘密 兵工厂遗址旧称甘燕洞,位于凤山县世界地质公园三门海景区内,距县城十余公里。 甘燕洞僻处山陬且盛产硝泥,人迹罕至,是隐藏军需兵械,秘密鸠工举事的理想之地。

[洞内的兵工厂遗址]

1930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在河池整编后北上,军部只授韦拔群红二十一师番号和编余的70多名指战员返回东兰凤山两地扩建武装,留守右江根据地。二十一师副师长黄松坚、师组织科科长黄文通奉命到凤山、凌云县组建二十一师六十三团。

[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

为适应部队发展和武装斗争需要,12月上旬,师部决定在凌(云)凤(山)边界增设秘密兵工厂。黄松坚与红六十三团第三营指导员黄伯尧根据当地群众指点及实地考查,将凤山苏维埃政府的三塘兵工厂、凌云县苏维埃政府的那弄兵工厂一起搬迁到此洞合办二十一师新的兵工厂。

[兵工厂的纪念碑文]

新合办成的兵工厂颇具规模。前洞外垒防御石墙一道,建烧炭立窑2座;后洞挖熬硝灶数十个,立打铁铺和煅烧冶炼作坊各一排,辟浇铸工作间2处,建军械弹药仓库4间,4个风箱及一批打铁、修理枪械、翻装子弹、制造土地雷等工具。全厂有枪械修理员6人,工人30余人。师部从东兰勉俄兵工厂抽派技术员来指导。主要以就地采硝、熬硝,配制火药,翻装子弹,铸造土地雷为主,兼打造梭镖、大刀、长矛、仿制粉枪、短火、长腊枪等。产品供应63团各部及周边各县红军、赤卫军使用。 兵工厂的建立为当时的反“围剿”和后来的武装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兵工厂制造的粉枪]

此遗址于2005年被列为广西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要景点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09年5月4日将其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世界地质公园三门海景区增添了浓重的传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