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寺遗址

新罗寺遗址

新罗寺遗址位于汉滨区建民镇七里沟村,年代为唐、宋、明,类别为古遗址。

2020年3月9日,新罗寺遗址被公布为安康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建筑群基址为基点,四周外扩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外扩20米。

水月观音、450余尊罗汉…江津石佛寺遗址考古有新发现

近日,江津石佛寺遗址露出真容。

通过3年多的考古发掘,

该遗址依山就势、

利用天然巨石营建寺庙的特点

得以显露出来。

石佛寺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赵迎昭摄)

石佛寺遗址背山面江,景色怡人。

石佛寺遗址位于江津区滨江新城,地势背山面江,与江津城区长江相望。根据出土遗物和碳十四测年法分析,可以判断它是一座晚唐五代至明清时期的寺庙遗址。

▲宋代建筑布局图。(重庆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宋代建筑复原示意图。(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考古现场负责人牛英彬介绍,为配合江津区滨江新城建设,2016年至2019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石佛寺遗址开展了主动性调查和发掘。该遗址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现已发掘4600平方米,遗址由建筑基址区、石上建筑遗迹区、摩崖造像区、墓葬区及放生园区所组成。

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有10余块天然巨石分布在遗址各个区域。寺庙依山就势,依托巨石营建建筑,是该遗址的最大特色。以5号巨石为例,其周身雕刻有水月观音等晚唐五代造像、450余尊罗汉等南宋造像、九龙浴太子等明代造像。其中,水月观音线条流畅、细腻传神,被专家誉为“我国十世纪保存最好、雕刻最精美、技艺最复杂的水月观音造像之一”。

▲5号巨石周身雕刻的罗汉群像。

除了巨石,建筑基址区中的一处宋代寺庙建筑遗址也令考古专家兴奋不已。其中,宋代前殿面阔30米、进深14米,是我国南方地区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宋代寺庙建筑遗址。

▲石佛寺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宋代条石和明清条石对比(下部为宋代)。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负责人称,利用天然巨石来营造寺庙,重庆目前仅此一例。石佛寺遗址还出土文物标本900余件,主要有石造像、石构件、石碑刻等。目前,这些标本已基本修复完成,为今后合理利用打下了基础。

▲石佛寺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石构件。

▲石佛寺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瓷器

江津区文旅委主任郑军燕称,该区将结合城市发展和市政公园规划,利用遗址现有状态,将遗址打造成以人文为核心的城市遗址公园。

(来源:@重庆日报)

新寺遗址公园(新寺遗址公园的花开了吗)

西安八大奇迹从东郊怎么走

1.在东郊坐307路,东三岔下。顺着秦陵北路往东北不到1公里就是。你可以在东三岔坐嘭嘭车到八大奇迹馆,2-3元。

307路:大唐芙蓉园南门-大雁塔-赛格电脑城-西部家具城-沙坡-互助路立交-轻工市场-万寿路-半坡公交枢纽站-堡子村-纺北路-新寺-灞桥-豁口-邵平店-冷冻厂-斜口-西安工程大学临潼校区-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陆军疗养院-骊山索道-华清池-临潼博物馆-临潼东关-东三岔-兵马俑-陕鼓集团

2.八大奇迹馆是人工景,一点意思也没有,现在基本没人去。你不如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现在是通票(包括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陵、秦始皇陵遗址公园、百戏俑坑博物馆、石铠甲博物馆)。坐公交在兵马俑下。

3.想凉快可以上骊山。

白鹿原在哪

白鹿原位于陕西西安东南,东靠终南山东段的篑山,依偎在终南的怀抱,南临汤浴河与岱峪河,北依辋川灞河,三面环水。是一个土层以320米的高差直落铲、灞二河,上部覆盖100多米的黄土,中部为三趾马红土,下部为棕色沙质泥岩。是亿万年形成的风成黄土台原。南北宽约9公里,东西长约30公里,原面平坦,从东南向西北分布,总面积约263平方公里。海拔600—780米,现行政区划有蓝田县安村乡、孟村乡、前卫镇三个乡镇,长安区炮里乡,霸桥区狄寨乡和霸陵乡。原面上鲸鱼沟将原面切割为南原(也叫炮里原)、北原(也叫狄寨原)。

西安白鹿原的名称由来:

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位天子。他在位期间,剥削严重、地震、旱灾相继发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他曾发动对周边少数民族的进攻,也以失败而告终。他宠爱褒姒,曾闹出“烽火戏诸侯”的笑话,为了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他下令废掉王后申后,废掉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由此引起变乱。申后的父亲申侯联合曾、犬戎等部落攻周,幽王被杀于骊山下,太子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本已没落的西周王室,经过攻杀幽王的战争,更加衰弱。当时,今关中地区,犬戎等族的势力越来越大

白鹿原在哪里。。。。

白鹿原在西安黄土台原位置。

白鹿原历史上曾先后建过芷阳、灞陵、南陵、灞城、白鹿、宁民等7个县治。历史上,白鹿原居高临下便于回旋,对保卫西安城区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

白鹿原是在陕西省西安市黄土元,是地跨长安区、灞桥区、蓝田县两区一县的灞河和_河之间。因这里的的士比较高,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所以许多人都喜欢来这里游玩。

白鹿原上有很多黄土,还有阶梯似的高原,被许多人说是西安市的一种特色,与篑山相连接,看着十分壮观。山路虽然不是很好走,但这里的风景却有着许多地方都缺少的美;常年在这里生活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地貌以及地里环境,包括农业的一些条件,都是许多前来参观的人想要了解的。

发掘 | 达州宣汉罗家坝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存

昨日,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对罗家坝遗址进行第四次考古发掘时,发现一处距今5300年至4500年的新石器时期遗存。这让罗家坝遗址成为中国嘉陵江流域目前发现的堆积最厚、延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不仅填补了川东北新石器时代考古距今5300年至4500年时间段的空白,也为巴文化可能起源于川东北提供了考古证据。

作为中国目前所知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巴文化遗址之一,罗家坝遗址地处达州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罗家坝,位于秦、楚、巴、蜀交界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于1999、2003、2007年先后三次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累计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本次考古发掘工作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进行。

参与此次发掘的考古队员郑万泉介绍,这次发掘面积只有300平方米,但新石器时期的文化堆积较为深厚,局部厚度达到了3米。其中不仅有古人使用的陶片、石块、兽骨以及炭粒等,还出土了陶石器等器物。这些器物经过修复,可以辨认出花边口卷沿鼓腹罐、敛口钵、高领壶等不同的器型,而出土石器则包括了磨制的石斧、石镞以及打制的红石叶、石核、砍砸器等工具。考古人员表示,这些遗存证明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成熟的聚落。根据环境土壤、出土文物等信息,考古人员推测,在距今5300年至4500年之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中晚段,气候暖湿。罗家坝的先民们已经开始种植稻、粟、黍等农作物,当时的人们主要还是以渔猎为生。当时应该有一批土著人长期生活在此,将打制、磨制石器等技术工艺传承。

罗家坝遗址考古发掘的负责人陈卫东表示,罗家坝遗址与广元巴中等地的新石器遗址群一起,正在逐步构建川东北地区嘉陵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序列。与该地其他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相比,此次发掘的罗家坝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无疑是出土遗物最为丰富、器物演变序列最为清晰的遗存,为认识该地区新石器晚期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新资料,对构建长江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格局、探讨长江上游地区文明化进程与演进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记者 李雪艳 图片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