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宝塔

海宝塔

海宝塔位于兴庆区北1公里处的海宝塔寺内。寺院座西朝东。主要建筑从东向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佛殿、海宝塔、韦驮殿、卧佛殿等,除塔以外全部为因硬山顶式建筑。山门为三间殿堂式;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大佛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面东出歇山顶卷棚三间;韦驮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卧佛殿面阔五间,面东出歇山顶卷棚三间。

位于寺院中央的海宝塔,又名黑宝塔,俗称北塔。相传为赫连勃勃所建。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海宝塔是一座青砖砌筑的方形九层十一级楼阁式塔。通高53.9米。塔建在高5.7米、边长19.7米的方形台基上。塔基上的塔座,高4.2米,边长15米。塔室呈方形,四面都有一个拱券通道与券门相接,塔室各层以木版相隔,有木梯可达顶层。

1963年,海宝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已成为全国开放的重点佛教寺院之一。

地址:银川市兴庆区海宝路与民族北街交汇处西侧

类型:古迹古塔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951-5038042

开放时间:

8:00-17: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10.0元

信息来源:银川市政府门户网站

赫宝塔和海宝塔有何联系?

  赫连勃勃(公元407^27年,十六国时)创立大夏国,他原是后秦姚 兴的部下。姚兴于公元384年在西安做了皇帝,据载他执政20年中,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儒学大兴,佛教盛行”。灭后凉后,迫使天竺国高 僧鸠摩罗什到西安会众生,使佛徒有主,且规定公卿以下都要皈依于佛。

   民间十室而九也要供奉佛像,且大肆营建寺塔,译佛经也达到高潮。故 赫宝塔建于后秦,而赫连勃勃后来重修,是有可能的。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明朝弘治《宁夏新志》:“黑宝塔在城北三里,不知创建所由。”明朝万历《朔方新志》记载,黑宝塔“赫连勃勃重修”。

  清康熙《重修海宝塔者》说:“惟赫连勃勃为重修,遂为赫宝塔者。”故此塔又称赫宝塔、黑宝塔。清末民初称“海宝禅院”。因赫与海音相近,故称海宝塔。海宝塔坐西朝东,通高53。 9米,塔身高44米,9层11级楼阁式砖砌方塔。形体成繁体的“亚”字。明清时以“古塔凌霄”为宁夏八景之一。

  整个寺院占地约2公顷,沿着寺院的中轴线自东向西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卧佛殿。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湖泊,此塔就坐落在一座湖岛上。每逢阴历七月十五,人们出银川城,乘舟过湖,参加一年一度的庙会。

海宝塔有什么特点?

  

海宝塔,又名“黑宝塔”,俗称“北 塔”,位于银川市北郊宝塔寺内,是寺内的 主体建筑,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在宝塔寺 的中轴线上,自东向西建有山门、天王殿、 钟鼓楼、大雄宝殿、韦陀殿、卧佛殿等殿宇,海宝塔耸立于大雄宝殿和韦陀殿之间。 宝塔寺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寺院。

  海宝塔建造 年代无法考证,全塔为砖砌楼阁式结构,塔 楼9层,每层12龛,共108龛,各层四角系 有铁铎,遇风作响,悠扬悦耳。塔基呈方 形,正面有台阶可上。塔座立于台基中央, 正中辟券门,内设暗道,可登塔座顶面。登 塔远望可见贺兰山,也可一睹黄河塞上风 光。

  塔身为楼间式,全部使用青砖砌筑,共 9层11节,通高53。 9米,平面呈正方形, 四壁出轩,即每层四面设券门的部分均向外 突出10厘米,因而在正方形的平面上,又 形成支线“十”字形,构成12棱角塔。每 层出轩部分二侧各设一龛,龛眉突出。所有 这些,都增添了塔身的华丽和立体感。

  现存 海宝塔是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修的 遗物。海宝塔建筑风格独特,方形的塔身, 四面的券门,众多的棱角,四角的尖顶,为 中国古塔所罕见,被视为中国古代建筑的 杰作。

古塔凌霄海宝塔

古塔凌霄海宝塔

“古塔凌霄”是明清志书中改定“朔方八景”之一,古塔即指盛名远扬的银川海宝塔。海宝塔巍然挺立于银川市城北海公园内,俗称“北塔”,历史上还曾有“黑宝塔”或“赫宝塔”等称呼,自清康熙年间重修后称为“海宝塔”。塔院周围湖水环绕,塔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水中。湖水、公园及寺院皆因塔而得名。

宝塔寺掩映于林木茂盛的海宝公园中,又称海宝禅院。赵朴初先生苍劲有力的题字“海宝塔寺”悬挂于山门门额上。整个寺院座西朝东,布局整齐。山门、天王殿、大佛殿、海宝塔、韦驮殿、卧佛殿等主要建筑都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

关于海宝塔寺,史书记载很少,其始建年代也不详。据《重修宁夏卫海宝塔记》载:“顺治初年(1644年)有里人霍玺倾其家又葺之,且增式廊焉,爰是有大殿、有山门、有台、有墄 、有坊,为朔方一巨观”。这段史料对海宝塔的修葺没有具体说明,但顺治初年的这次修葺中,增加了山门、台、墄、枋等,于是有了大殿等许多建筑,终于形成了一定的寺院规模。

海宝塔建在大佛殿与韦驮殿之间,是一座方形九层十一级楼阁式砖塔,由台基、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全部由青砖砌筑,通高53.9米。台基高达5.7米,台沿围砌着镂空花墙;东面有台阶通向塔座。塔座东西两面正中各辟一券门,券门前置卷棚歇山顶抱厦一间。高高的塔基和塔座抱厦上飞翘的檐角恰好衬托出塔身的高耸和挺拔。塔身平面略呈方形,边长10米。每层四面正中设券门,券门部分突出塔身10厘米,因四壁出轩从而又形成十字折角形的塔身;每层券门两侧各设一假龛。塔身每层之间,以叠涩牙子砖三层作挑檐,四面转角处悬挂着铁风铃。微风吹拂中,风铃随风摇动并发出悦耳的叮当声,更衬托出寺院的清净。刹座为砖砌覆斗形,四面出轩,其上为绿色琉璃砖贴面的桃形四角攒尖式刹顶。从塔座东侧劵门入内,塔内是一个上下贯通、平面呈“亚”字形的空间,每层向内略有收分,各层之间以木板相隔。沿木梯可攀爬至顶层。站在塔内高高的劵门前凭栏远眺,四周风光尽收眼底。海宝塔的这种四面出轩、呈十字折角形的建塔形制,在中国古塔中极为独特。

海宝塔始建年代不详。明弘治《宁夏新志》载:“黑宝塔,在城北三里,不知初建之由”。明万历《朔方新志》载:“黑宝塔,赫连勃勃重修……”。随后的清至民国的志书中均记录着类似的内容。赫连勃勃是十六国时期匈奴族铁弗部人,公元407年建立了统治范围包括今宁夏全境的大夏国,并且在银川东郊黄河岸边修建了风景秀丽的丽子园。他曾经是后秦国主姚兴的部属。而姚兴极力推行佛教,“大营寺塔”,“托意于佛,公卿以下莫不依附”,“州郡化之,奉佛者十室而九”。因此赫连勃勃受这种崇佛氛围的影响,重修前代遗留的佛塔也是有可能的。由于海宝塔多次遭到破坏,今天我们看到的海宝塔是清代乾隆时期重修的。

海宝塔历遭破坏,其中以地震最为强烈。在清代以前的志书中没有修塔记述,清代史料中却有二次修缮实录。第一次的地震及修缮发生在康熙年间。据《重修宁夏卫海宝塔记》文载:“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秋九月,地震颓其巅四层,而丹雘也多剥落。监院僧照野等立愿募修……起于康熙四十九年六月十二日,迄于康熙五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地震前的海宝塔“高十三级,高耸入云,自七层而上从外攀旋。虽当清明,风飒飒如御虚然”。而震后重修过的海宝塔“其塔凡九层连天盘共计一十一层,高一十一丈,顶高三丈五尺”,不仅原来的十三层降为十一层,就连“七层以上从外盘旋”的形制也发生了变化。第二次地震及修缮发生在乾隆年间。乾隆三年(1739年1月),海宝塔“地震,塔倒圮,惟存砖台塔址;十八年(公元1753年)总镇韩柯亭修葺,殿宇焕然一新”。“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山后郡王、宁夏满、汉官吏军民捐资重建”。这次地震使海宝塔除台基外全部倒塌,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由山后郡王及满汉各级官吏共同捐资重新修建。重修后的塔高十一级,计百余尺,觚棱秀削,迥矗云表,这就是今天人们看到的海宝塔。重建后的海宝塔除“七层以上从外盘旋”的形制发生变化以外,还有许多形制应为建塔工匠根据当时的形制特点设计修建的,如:塔壁“四出轩”,使佛塔平面呈十字折角的形状;底层平面扩出并在塔门外加一抱厦;巨型的塔刹,用琉璃砖贴面等。但在这些特点中依然承袭了一些早期佛塔的形制特征,如:佛塔的平面仍采用方形;塔的基座保持了十六国时期常用的高台形式;拱券表面饰有尖形的火焰式样等都是后世、特别是宋西夏以后新建的佛塔中不常见的。这就把塔的初建年代的推断,推到了隋唐以前。

1920年,宁夏海原发生的8.5级地震,又一次将海宝塔塔身震裂。塔身上部出现四条裂缝,宽约盈尺,阳光可以从缝隙中穿射而过。1942年为了迎接蒋介石来宁,宁夏官绅商募资对海宝塔进行了维修。当时在塔上部裂缝严重的地方(塔顶下部和第九层)围铁箍两道。蒋介石走后,又将铁箍取下。

历史上,海宝塔寺寺院建筑也多次遭到破坏,又多次被重修。清康熙年间地震后寺院的修缮情况史书记载不详。乾隆三年地震中,“殿宇全毁”,乾隆“十八年(1753年)总镇韩珂亭修葺,殿宇焕然一新”。同治二年寺院殿宇毁于战火,光绪元年至十四年在寺院主持觉安及徒弟悟证、悟诵的带领下寺院建筑重新得到较大规模的修缮。从大佛殿梁枋上的文字记载可知,后台正殿(卧佛殿)、中殿(韦驮殿)、塔前大殿(大佛殿)都是这时被重新修建起来的。民国年间寺院建筑再遭战火破坏。1934年,孙殿英攻打宁夏,马鸿逵在寺院内驻扎重兵,并在天桥下面的后台底部挖一防空洞。几个月以后,由于防空洞内部加固不牢,致使韦驮殿地基下沉,屋架严重倾斜,其他殿宇也遭不同程度的破坏。1935年战胜后的马鸿逵为了庆祝胜利,对寺院进行了整修,并且在寺院外新盖一座戏台。

1961年,海宝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将海宝塔寺定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在文物部门和宗教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寺内建筑得到全面维修和保护。除塔体的维修外,寺院殿宇修缮幅度最大。今天人们看到的山门及几大殿宇基本上都是在1980-1985年期间重修或落架维修的,殿内塑像也在1985年后全部重塑。1986年在山门和天王殿的两侧复修了两座对称的重檐亭式钟、鼓楼,1998年又在寺院原后山门的位置上修建了一座两层重檐歇山顶式藏经楼。

海宝塔及其寺院自古就是宁夏有名的名胜古迹和佛教寺院。

解放前,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海宝塔寺都举办盂兰盆会。届时寺里举办盛大的诵经活动,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们前来拜佛进香,连贺兰山后的蒙古喇嘛及邻省的人也都踊跃前往。当地人们则带上自己的农副产品及其他商品在寺院周围摆摊设市,进行物资交易。那时,寺院周围多为湖泊,人们要乘坐小船才能到达寺院。至今,每逢七月十五,这里仍然举办大型庙会,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们前往。在庙会期间,各种小商品琳琅满目,各种地方特色小吃争相亮相,一些民间杂耍也进行着精彩的表演。因此,寺院里是人们上香祈福的地方,寺院外却如同一处热闹的集市。

明清时期,“觚棱秀削,迥矗云表”的海宝塔是宁夏八景之一,被称为“古塔凌霄”。许多文人墨客官绅都留下了对海宝塔赞不绝口的篇章。明嘉靖时佥事孟霦留下了“暖日行郊郭,林深访释迦……”的《登海宝塔》诗篇;明万历时巡抚罗凤翱邀同僚张东山饮于海宝塔,留诗曰:“黄华方烂漫,邀我过湖滨。特地法台回,千宵宝利分。塔尖悬镜影,水底映星文。挥赏迟施马,玄思到白云。”清宁夏巡抚黄图安留有《黑宝浮图》的著名篇章:“凌霄宝塔镇禅宫,紫塞关山四望通。座涌莲峰垂象教,花飞云牖侈神工。梵声飘渺诸天外,色界苍茫一色中。盛世清平多暇日,闲听法鼓演宗风。”

1915年时任宁夏将军的马福祥为海宝塔题写了名为《北塔盛景》的匾额,其中一段文字最直观地描述了当年海宝塔及周边休闲雅致的美景。“公余之暇,则与同城官吏及部下文武,出北门泛小舟,荡漾芦苇中,清风徐来水鸟相逐,虽非西子之湖,颇饶南皮之兴……即而夕阳西下,暮色迷离,或命骑,或掉舟,陶然醉咏而归,致足乐也”。这样的描述,北塔当年的景色仿佛就在我们眼前了。

1961年海宝塔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前往参观。1963年董必武副主席视察宁夏工作时,曾登塔赋诗曰:

银川郊外赫宝塔,高势孤危欲出云。

直以方形风格异,由于本色火砖分。

登临百级莫嫌陡,俯视三区极可欣。

四野农民皆组社,庆丰收亦乐清芬。

丰富的诗文记述了海宝塔及周边环境不同时代的不同风貌。

本世纪以来,在银川城市建设中,以海宝塔为中心,规划建成占地二千多亩地的海宝公园,恢复了北塔湖部分湖面。寺院周围林木茂密,海宝塔塔影倒映在湖水中,环境优雅。这里已经成为银川市居民休闲、娱乐、旅游的重要场所。古塔凌霄的海宝塔依然是银川古城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涛哥行天下:108塔、西塔、海宝塔,在银川游塔!

2012年09月17日 星期一 晴 中卫----银川

早上起来,老板娘已经把早餐准备好了,小米粥、花卷、鸡蛋,两个 小菜,很是滋润,花大洋24.00。

毛和瑶又跑到院子里摘番茄和枣子去了,昨晚吃得不过瘾,今天带着路上吃。

找老板娘告别,告知又去拉客了,甚是遗憾!

凉拌萝卜

导航显示中卫至银川200公里,全程高速,放弃。

还是选择国道和省道,路程短,省钱还能沿路看到美景

201省道就在包兰铁路旁边,和火车并驾齐驱,嘿嘿,一会儿就把火车它甩得远远的。

再次穿越中卫市区,无需多说了,城市非常漂亮!

经过青铜峡自然保护区,据攻略上讲,这里有个鸟岛,找了半天,一只鸟都没看到,返回。

来到了青铜峡拦河大坝

青铜峡景区的气势雄伟、蔚为壮观,集发电、灌溉、防洪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塞上明珠"的青铜峡拦河大坝。度娘:1958年,黄河流域第二座水利枢纽工程青铜峡拦河大坝开工建设,1960年,在青铜峡黄河上修筑了一座高42,7米,长697米的拦河大坝,并同时建成了装机30.5万千瓦的中国唯一一座闸墩式水电站,形成了一座容量为600万立方米,回水5公里的峡谷型水库,库内可供游客泛舟游览和领略西北黄河自然风光。

拦河大坝还是不错滴~~

没见着鸟岛,倒是见着许多野鸭:)

来到了青铜峡108塔。对于这座塔,我仰慕已久,曾在大学美术欣赏课上学到过,印象深刻!

一百零八塔是中国现存的大型古塔群之一,位于银川市南60公里的青铜峡水库西岸崖壁下,塔群坐西面东,依山临水,塔基下曾出土西夏文题记的帛书和佛祯,可能建于西夏时期是喇嘛式实心塔群。佛塔依山势自上而下,按1、3、3、5、5、7、9、11、13、15、17、19的奇数排列成十二行,总计一百零八座,形成总体平面呈三角形的巨大塔群,因塔数而得名。

一百零八塔全景

边上有一座土地庙,感觉象是《大闹天宫》里大师兄变的那座~~~

据说,来这里游览的人们,只要拜了塔,就可以消除烦恼,带来吉祥和好运。数一个塔即除一种烦恼,如能一口气数清所有的塔,则可尽除人生烦恼。

嘿嘿,我们每人数了一遍,烦恼尽在脑后:)

站在108塔最高点,可以远眺黄河。

远处群山环绕

越看越象大师兄变的:))

塔群中最上面一座形体较大,高 5米,塔基呈方型,为过洞式喇嘛塔,面东壁有龛门。

我们绕塔3圈,祈福我们一路平安

一百零八塔的塔身形制有复钵、葫芦、复钟、折腹式四种,其塔座有十字折角和八角形束腰须弥座二式。不同层级上的每排塔身的外形都有不同砌筑法的变化,构成有序的群体组合,蔚为大观

从108塔出来,沿着黄河边的河滨大道,一路向前,路况极好。

刚刚新建黄河楼,非常有气势。

黄河边田地肥沃,成片的稻田黄灿灿的~~黄河边水道纵横,很多银川人开着小车在这里钓鱼,很是悠闲。

下午5点进入银川市区,转一圈,城市不大,但非常干净整洁,这是我们很多南方城市值得学习的。

老家的建筑大军到银川了:)

安顿完住宿,旅店旁边有条美食街。银川的特色是羊肉面食,有家做羊肉汤的,本想去品尝一下,结果里面禁烟又禁酒,算了,不吃了,本来一路上羊肉、面食已经吃得够多了,大家都不是很感兴趣。这几天中日局势很紧张,银川街道到处是抗日的标语。

有个菜场转了一圈,菜价和我们那里差不多。

最后还是选择了一家川菜馆-----黄辣丁。味道不错,价格贵了点,180.00

宁夏的这几天,发现银川的消费水平不低呀,吃住行都偏贵。就拿某连锁酒店来说,我们沿海地区的价位都在200.00以内,而在西北地区包括银川价位都在200.00多以上,有点看不懂了。虽然一路上以川菜为主,但孩子们还是非常喜欢吃,练就了一身吃辣的功夫。

吃完饭,散步回旅店,看了会露天电影,去超市买了几支“迎宾楼”冷饮,据说在当地是非常有名的。味道果然地道,值得品尝。

晒晒孩子们每天晚上必做的功课:)孩子们都非常勤快滴~~

2012年09月18日 星期二 晴 24度 银川-----延安

银川周边有很多名胜古迹平罗沙湖贺兰山岩画西夏王陵、镇北堡西部影城、苏峪口风景区、承天寺、海宝塔等都值得一看,我们选择了承天寺和海宝塔。

平罗沙湖、贺兰山岩画西夏王陵、镇北堡西部影城等风景区留着下次来宁夏看了。

这几天走得太累了,孩子们睡得很香,再让她们睡会吧。

因孩子们起得迟,到达承天寺已经10点多了,本来想去看看鼓楼,可惜在维修。

承天寺大门,人很少,比较安静。门票3.00。这种价位才是亲民的!!

院内院落宽阔,古树参天,松柏长青,肃穆宁静

度娘:承天寺塔位于宁夏银川市西南部承天寺内,与北郊的海宝塔遥相呼应,当地人称这座塔为“西塔”。承天寺始建于西夏毅宗天佑垂圣元年(公元1050年),距今已有800多年了。据史载,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死后,其子刚满周岁就登上了皇帝宝座。皇太后没藏氏为保毅宗皇帝“圣寿以无疆”,护佑李家天下和西夏江山“延永”坚固,建造了这座“承天顾命”的寺院和佛塔。承天寺的殿屋廊宇,规模宏大,时有“东土名流”、“西天达士”往来,寺内香火鼎盛,游人不绝。它与凉州(今武威)的护国寺甘州(今张掖)的卧佛寺,同是西夏著名的佛教胜地。

随着西夏的覆亡,承天寺日渐荒废。现在我们见到的承天寺和佛塔,是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重新建造起来的。重建后的承天寺塔,基本上保持了原塔的形制。承天寺坐西朝东,由前后两进院落组成。前院是五怫殿、承天寺塔。通过塔后两边的砖雕垂花门进入后院,后院的主要建筑是卧佛殿,现在是宁夏博物馆所在地。

毛和瑶永远是那么开心,2人天天有说不完的话题。

从承天寺出来, 往银川著名的迎宾楼前进。一路上老婆老是嘀咕着:“宁夏回族自治区,那是中国的伊斯兰省呀,怎么没有看到一个戴小白帽的?“ 很是奇怪。宁夏的兄弟们,求解呀。

来到迎宾楼,我们是奔着“五仁冰砖“”酸梅冰沙”而来。

迎宾楼的大雪糕、大冰砖以及各类的冰点已是当地的一大特色。。

走了5公里,接到通知,4人崩溃。

买点迎宾楼的大馒头吧。

迎宾楼除了雪糕以外,另一大美食就是涮羊肉了。

在迎宾楼吃涮羊肉,铜锅中冒着香喷喷的热气,清汤打成的锅底,飘着红枣、枸杞和几片葱段,羊肉卷放进锅里,几秒钟就变了色,配上肥牛、豆皮、藕片、鱿鱼、青虾等涮菜,蘸上这里的芝麻酱蘸汁,甭提有多香啦!来银川的朋友一定要来品尝哦,千万别错过。

我们来了份葱爆羊肉,功夫到家,香、辣、嫩、滑,口感细嫩,清爽滑口。

超级牛车,全改装:)

来到银川的海宝塔。

度娘:海宝塔寺,是我国开放的重点佛教寺院之一。寺院中的海宝塔,是宁夏始建年代最古老的佛教建筑,为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海滨塔寺是一座有著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刹,它不仅是银川唯一的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也是旅游观光的名胜风景点,院内树木成荫,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红墙黄瓦,古朴典雅;悠悠钟声,传数公里之遥。院内的主要建筑海宝塔,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这建在一个方型台基上,台高五.七米,边长十九.二米。塔门面东,两侧为暗道阶梯,沿之可直登塔座。塔座高四.二米,边长十五米,这种富有变化的通道,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

相传,在很早以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湖泊,海宝塔就坐落在一块湖岛上,湖内芦苇丛生,鱼跃于渊。

.

这次在银川没能去西夏王陵和镇北堡西部影城,挺遗憾的,按照计划今天要赶到西安有事情要处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最终还是没能到达西安,因为......

这次环中国行,最大的两个包包全部由孩子们负责了,一直坚持到了最后。

回到旅店,整理行李出发,下一站 西安。

大包之下,俩孩子显得那么小巧:)

宁夏,塞上江南

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