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溶战斗遗址

河溶战斗遗址

位于当阳市河溶镇原河溶酒厂处。

1948年1月,江汉军区以警卫团3营为主力组成襄西支队,由黄德魁任支队长,许猛任副支队长,王鸿荣任参谋长,执行恢复襄西解放区的任务。

1948年1月下旬,为了重新开辟荆当根据地,然后依托荆当向江枝宜(都)发展,襄西支队采取游击战术,从荆南长途奔袭河溶镇,一举攻占了这个当阳南部重镇,并打开-当阳县政府设在河溶镇天后宫的粮仓,把数十万斤大米分给了当地群众。这次战斗极大地震慑了-当阳当局。

信息来源:当阳市委组织部

通化二密河伏击日伪军车战斗遗址

二密河伏击日伪军车战斗遗址,位于通化县二密镇二密河西岸的西岔沟门剜眼子沟公路旁,距镇政府所在地二密村7公里,遗址处丘陵坡下现为当地农民的园田地。

横道河子是通化至二密河之间最狭窄的地方,是进出通化的必经之地。在魅力城市通化,这里夏日绿树成荫、郁郁葱葱,冬日白雪皑皑,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山沟。可是,这里却有着惊天动地的故事,通化县红色史记记录着通化红色历史中浓重的一笔。

当年日军进犯的道路,两侧是抗日武装伏击阵地。

故事发生在1932年。在“九一八”日寇铁蹄踏入东北以后,通化人民就纷纷组织起民众抗日武装,到1932年4月,通化已经组织起民众自卫军总计15路军。日军得知通化抗日烽火熊熊燃烧,深感不安,于是迫不及待地派兵来占领通化。5月1日,日军派酒井绍二率领260余名警察,携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等精良装备,以保护日本驻通化领事馆和侨民的名义逼近通化。时任辽宁民众自卫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16路军司令的孙秀岩获此情报后,即向驻桓仁自卫军总部总司令唐聚五请示,唐聚五令孙秀岩坚决予以反击。

1932年5月1日,孙秀岩和县公安大队张作良率500名步兵及80名大刀队队员,将队伍拉到距县城十多里的过河道子设下埋伏。5月2日上午10时,当日伪警察队进犯至二密河口时,忽然听前方传来喇叭声,接着枪声大作,在迎面一个弧形的防线上射来了密集的子弹,日伪军警虽当即仓促应战,但是人员已出现伤亡。我自卫军战士先发制人,又占据着有利地势,可我军武器太差,当时只有“七九”、“连珠”、“十响翻子”、“单响毛瑟”、“快火枪”等,而且子弹很少,每枪平均只有五六发子弹,还有许多人并无枪械,只靠长矛、大刀杀敌。

日伪军警原以为抗日军没有准备,便可长驱直入地占领通化,不料前进途中突然遭到伏击。日军一边以迫击炮、机枪疯狂地扫射埋伏在山上的抗日队伍,一边企图冲过抗日武装的阻击地段,却不料他们跑到了大刀队埋伏的开阔地。大刀队队员一见日军皆怒不可遏,个个奋勇向前,不畏枪炮,杀声震天,闯入敌群猛杀猛砍,与其肉搏。此时日军机枪、大炮顿时失去效力,而自卫军大刀队的大刀、长矛充分发挥优势,触之不亡即伤。日军大惊失色,丢弃机枪逃至二密山上。此时,日军已被重重包围,为了突围,日军曾数次冲下山来,但都被大刀队杀回。

5月3日,被困在山上的日伪军警在机枪的掩护下突围,冲至半山腰时被自卫军截住,又与自卫军大刀队发生激烈的肉搏。日伪军警以枪上刺刀格斗,笨重不灵,大刀队皆执长矛,且精于武技,顿时日军被砍死、砍伤大半。此役前后毙敌20余名,缴枪128支,机枪3挺,子弹万余发,大刀队牺牲20余名,自卫军以众击寡,使日警察死伤累累,不得不退回山上。

同日,日军两架轻型飞机前来与被围困在山上的日本警察联络,驻沈阳日军又增派部队前往通化企图增援。敌人是怎么与沈阳联系的呢?原来是被围日警放出信鸽向驻沈阳日军求救了。但是,在敌援军到达之前,被围在山上的日军警被困得三天断绝粮水,辎重尽失,山上又无水源,已陷入困境。于是,敌人不得不派人向孙秀岩部求和,表示只要能保护驻通化的日本领事、侨民离通就不再作军事行动。第16路军司令孙秀岩,电请桓仁辽宁民众自卫军总部。唐聚五接电后,认为日军夺取通化阴谋已被挫败,锐气已伤,加之汉奸于芷山率部奔向新宾,廖弼宸又率所属迫击炮连和机枪连向县城东热水河子进发,意图不明,若再战于整个战局不利,于是答复日方要求,双方停火。

唐聚五总司令特派王育文偕通化县裴焕星向日领事馆交涉,并向日方提出四点要求:

一、日军必须立即退出通化县境,不作军事行动,对此次事件,日本必须向中国赔礼道歉;

二、日兵如保护领事、侨民离去通化,须向县政府正式声明,是出于主动,并非受到逼迫:

三、日兵及领事、侨民离去通化,必须具结出证;

四、一切事宜由通化县政府妥善处理。

驻通化日本领事兴津一郎被迫对上述条件完全承诺,日军警全部退至柳河柞木台。5月9日,由通化县出40余辆大车,将日本领事人员及侨民54名,同其财物一并送出境外。

这次通化保卫战,自卫军初战告捷。过河道子伏击战,共击毙日军坂元警部和谐岛部队60余人(其中小队长2名),缴获机枪3挺,三八式步枪120余支,子弹万余发,自卫军牺牲30人(其中大刀队27名,公安队3名)、伤4名,粉碎了日军轻取通化的图谋,大大地鼓舞了自卫军各部抗日必胜的信心。

1932年5月,通化市民庆祝辽宁民众自卫军16路军抗击日寇入侵通化获得胜利

解放南昌渡河战斗遗址揭牌仪式在昌举行

白浪情》讯:5月22日是解放南昌70周年纪念日,南昌红色文化促进会在当年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解放南昌的渡河战斗旧址举行揭牌仪式。

据相关史料记载:1949年4月,解放军渡江战役后,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在陈赓率领下进入江西,很快席卷赣东北,直指省会南昌。二野主力师37师先遣团110团奉命于5月21日凌晨一点多,从南昌东南30里的河里绿村强渡抚河,迅速包围南昌东大门之称的谢埠镇。由于敌众我寡,谢埠之战成为解放军渡江战役后最为惨烈的一场战斗,也是解放南昌的最后一场战斗。

(渡河战斗有关史料介绍)

解放南昌渡河战斗遗址揭牌仪式在南昌县八一乡谢埠村附近的”海湾山庄"举行。

(图为揭牌仪式现场)

应邀参加揭牌仪式的贵宾有:曾经指挥和参加解放南昌的原二野四兵团战将的后代,如原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开国大将陈赓之女陈知进、原37师师长周学义之女周建萍、原37师政委雷起云之子雷建中、原37师109团政委何云峰之女何利民、原37师110团团长吴效闵之子吴森、原37师111团政委马子安之子马建民、原37师110团三营营长、战斗英雄(后任13军军长)安玉峰之子安强等。

代表们还去烈士陵园祭扫了为解放南昌英勇牺牲的先烈,向牺牲的烈士敬献花篮。

(图为祭扫烈士陵园合影照)

陈赓大将之女陈知进根据其父的日记记载,意外地找到了原第二野战军四兵团解放南昌的前线指挥部旧址,一栋尚未废弃的老屋。(见上图)陪同参加揭牌仪式的当地政府领导当即表示,回去后会尽快研究,协调相关部门对这栋老屋(指挥部旧址)进行抢救性修复。

供稿:封百华 (南昌市铁道兵文化联谊会)

责编:严京平《白浪情》

重要战斗遗址之董家寺战斗遗址

位于陕西延安子长县(原安定县)安定镇董家寺村。

董家寺在今安定镇西约15公里处。

1934年8月26日,清涧河口战斗结束后,谢子长带伤率部北上,进入安定县休整部队。9月初侦悉,安定西区董家寺驻有安塞之敌高玉亭团来安定“围剿”红军的一个营。谢子长随即率红军陕北游击队和红26军3团对董家寺驻敌进行合围攻击。敌军面对我军的强大攻势,不敢恋战,全线溃逃回安塞。至此,陕北红军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许多村庄连成了根据地,开始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