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墓

老红军墓

老红军墓位于晋宁县二街镇肖家营山脚。

端友志(1906-1984).二街镇肖家村委会三街子人,从小在家种田,因生活所迫。离乡到外地帮工度日。1935年在绿丰县一平浪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在一二零师六团三营某排任班长,参加生产建设。因负伤致残。被评为二等甲级残废。1942年精兵简政时。复员在江西省兴县小善行政村石家告自然村落户,从事农业生产。1953年荣誉--返籍时,回到原籍晋宁县二街镇肖家营村生活。他在家乡的三十年余年中。积极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一贯表现堪为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赢得家乡人民的尊敬。

老红军端友志1984年11月病故。县人民政府在肖家营后山为其修建老红军墓,以彰其勤劳朴素、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一生。

老红军墓由县民政局专门负责维护。当地党委、政府和中小学生时常来这里拜祭,重温入党誓词,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2007年9月,该墓地被中共晋宁县委、晋宁县人民政府命名为“晋宁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老红军傅绍堂的骨灰在金寨县红军烈士墓园安放(组图)

金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乔介绍老红军傅绍堂生平

老红军傅绍堂的长子傅启安讲话

中红网安徽金寨2020年11月2日电(朱国祥)2020年10月28日上午8时30分,原安徽省安庆专署视察室副主任傅绍堂同志,1981年离职休养,1985年1月12日在安庆病逝。遵照老红军傅绍堂同志的遗嘱,在家乡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红军烈士墓园举行简短而庄重的骨灰安放仪式。以此表示对老红军傅绍堂同志的深切缅怀和最崇高的革命敬意!

参加安放仪式有:金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乔,金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先志,老红军傅绍堂的子女及亲属朋友。

傅绍堂,金寨县古碑镇傅家湾人,1909年9月2日出生,1929年1月在家乡七邻湾参加游击大队,193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年代,先后任六区游击大队队员,红四军班长、排长,皖西北保卫局审讯科科长,红73师连长、指导员、副营长,红31军91师副团长、参谋长,红军大学学员。272团参谋长,补充团参谋军法处法官,太岳三分区作战参谋代参谋长,太岳四分区公安处代理科长,太岳专区司法科科长,孟县区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霍山六安县副县长,安徽省选举委员会、省检察院副处长,安庆市检察院检察长、市监委委员,安庆市委政法部部长,安庆市副市长,安庆专署视察室副主任。

老红军傅绍堂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荣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十八岁,已是一个满了师的织布工人,投身于革命,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信念坚定,襟怀坦荡,始终保持了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懈的人生追求。他离职休养后,撰写革命回忆录《一支红色钢枪队的诞生》,他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顽强的革命精神,高尚的道徳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是我们金寨人民的骄傲,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老红军傅绍堂同志永垂不朽!

旬阳红军老祖墓,在国民党统治下被淳朴的老百姓保护了14年

很多人都知道,在土地革命时期,红25军,红四方面军,红3军曾经在陕南战斗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陕南红74师的故事。今天带大家看一处红军老祖墓,里面安葬的正是红74师牺牲在陕南的革命烈士。

红74师部队,其实是红25军留在陕南的武装力量改编而来。1934年底,来自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25军长征到陕南,以商洛为中心,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活动范围包括商洛、安康汉中一带的秦岭山区。不久后得知中央红军将要前往陕北,红25军主力部队立即西征北上。出发时吴焕先曾写了两封信,指示在安康、商洛地区的鄂陕、豫陕特委迅速转移。然而由于叛徒出卖,这两封信并没有送到自己人手上。

留在这一地区的鄂陕、豫陕特委以及游击队,在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在这一带坚持战斗了两年时间,直至1937国共合作以后到陕北归队。两年间,部队从一二百人壮大至2100余人,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革命力量。

红74师有不少将士牺牲在陕南,这些红军烈士都被当地群众主动掩埋,受到群众的长期保护,在安康旬阳县,保存有红军墓9座,其中“红军老祖”的故事,是旬阳人民怀念红军烈士,保护红军烈士的真实感人故事。

1935年,红74师五路游击师100多人来到了旬阳潘家河,创建革命根据地,队伍中有一位叫高中宽的红军医生,是25军特务队指导员,经常深入群众,治病送药,宣传革命真理,被当地群众亲切称呼为“高医官”。不料有一天,敌人发动了突然袭击,负责断后的14名红军战士和100多名敌人作战,指导员高中宽和一位叫做尚班长的干部壮烈牺牲。

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偷偷把他俩合葬在潘家河碾子沟,暗地里为他们修坟、立碑、塑像,并在家里供奉烈士牌位,尊为“红军老祖”。根据地的群众在烈士英勇精神的鼓舞下,为了有组织地保护红军墓,成立了“红军老祖香火会”,两位红军烈士墓在国民党森严统治下,从1935年到1949年,被完整无损保存了下来。对烈士的祭奠延续至今。

红军老祖墓位于旬阳市,此地原名三积乡。因当地红军墓受到群众尊崇爱戴,1958年改名红军公社,1984年改名红军乡,2011年撤乡并镇后改名为红军镇,是全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乡镇。依托红军老祖墓,建设了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军纪念馆等设施,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进入景区首先是烈士纪念碑,碑高25米。基座四面各有一幅九龙腾飞图,象征着红军镇的九龙山,四面取名为《足迹》的8幅历史浮雕群再现了红军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红色足迹。

绕过纪念碑向上,七面宏大的红军精神宣传墙依台阶而建,生动而详尽地展现了红军在旬阳浴血奋战、创建红色政权、宣传革命思想、建立苏维埃政权和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革命历程。

沿台阶而上,不久到达红军老祖墓。墓门中间刻着高中宽、尚班长的名字,两旁是悼念两位烈士的祭文,墓碑顶端刻有“碧血丹心”四个红色大字。墓的四周及后面的高耸悬壁已被一条条红色的缎带所笼罩,于肃穆庄重中透着吉祥。

红军纪念馆为旬阳市博物馆分支机构,目前有四个展厅,展出当年红军战士在此战斗留下的遗物、照片、标语,目前,红军纪念馆被授予陕西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称号,成为陕南红色旅游景区的代表。

我是成英文,一个大学老师。传播陕西红色文化,讲述陕西革命故事。是我目前主要的工作。

永顺90岁老人圆夙愿,红军父亲墓地被发现

来源:永顺之声微信公众号

12月8号,对于青坪镇南岩村已经90岁高龄的村民毛贵英来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青坪镇在开展烈士墓保护迁移工作中找到了她的红军父亲毛子珍及叔叔毛二的墓葬地,了却了老人多年来寻亲的夙愿。

当天,毛贵英老人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青坪镇、润雅乡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润雅乡柯溪村毛子珍、毛二两位烈士的墓地祭扫,缅怀先烈。

毛子珍及其弟弟毛二系青坪镇南岩村李家寨人,1934年随贺龙加入红二军团十一团当战士。1935年2月,兄弟二人在慈利县溪口战役中与部队失散。二人在回乡找部队途中,在润雅乡柯溪村邓家坡水井湾时被地主武装杀害。1972年柯溪小学师生寻找到其骨骸,为两烈士垒坟一座,并将水井湾改名为红军湾,常年祭扫。

青坪镇武装部部长黄耀明:“在我们这次开展烈士墓葬迁移过程中,在润雅发现一位老兵,知晓这两位烈士的姓名,并且埋葬的地方,终于我们在润雅乡的柯溪村找到了这两位烈士的墓葬地。”

青坪镇南岩村村民毛贵英:“看到这撮土,我就看到我的父亲,得到你们这些领导关心,负责,不然我怎么看得到呀?” 当毛贵英只有一岁多时,其父毛子珍就离家加入了红军,此后便音讯全无。

烈士毛子珍、毛二外孙樊国栋:“一直在寻找,一直在打听,但是和大海捞针一样的,没有一点点儿线索,主要是多亏政府,政府这么关心这么重视,给我们调查,多方打听,操心,才找到,感谢政府关心,对烈士这么重视。” 英烈已逝,精神永存。

烈士毛子珍、毛二外孙樊国栋:“外公,幺公为中国革命胜利成功流血牺牲,献出生命,我们后人确实感到他们相当伟大,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好,国家这么富强,处处为人民,为老百姓着想,我们感到真的很幸福,很自豪。” 为了让烈士更好地安息,不久毛子珍、毛二两位烈士的遗骸将迁入塔卧革命烈士陵园安葬。

(全文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联系本站或需转载原创授权文章,请邮箱发送邮件。

封面湘西邮箱地址:hy0743@foxmail.com

监制/吴钧

责编/麻珊荣

编辑/李艾家 黄沙沙 周登友

审核/尚欣 王向远

更多资讯

持续关注!